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地恢复消息疯传

作品:《高调断亲,你家祖宗老娘不认!

    无非又是什么奸商想要借此牟利。

    这次无论如何他们都绝对不会相信。

    可百姓中也有些人有点关系,能弄到真消息。

    这次还具体到哪个地方,哪个人。

    尤其其中还涉及到一个女官,不免就更引人们的注意。

    北朝帝封姜梨花为女官的事并未传得多广。

    最多就在京城那边闹腾些时日,然后就是潼阳县这边。

    连临安府百姓也只是有所耳闻,有信也有不信。

    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这次姜梨花的名字初次出现在东南其他土地上。

    因女官和土地消息,百姓们关注度也高起来。

    有些人听着不知真假的消息,决定自己往潼阳县亲眼瞧瞧。

    “大虎,此行万万小心,谨言慎行,不要激动行事,只需确定土地是否能治便可,莫要与人发生什么冲突,速去速回。”

    距离潼阳县五百里的台山郡一处小县乡村中,老村长孜孜不倦地叮嘱着。

    背着行囊,虎背熊腰的汉子认真听取,等他说完才认真回应。

    “村长放心,我晓得,我会尽快带消息回来。”

    不少村人都过来相送。

    虽然他们都不相信真有人能治好土地这个消息。

    可对于已经在绝望边缘挣扎的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线生机。

    无论真假与否,都想要确认。

    至少死,也得死得瞑目。

    汉子背着行囊,顶着寒风,别过家人和村人,迈步离开。

    这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此处。

    东南地区还有许多地方也发生。

    许许多多的人,正往潼阳县去。

    有的是单纯被派遣去打听消息。

    有的则是担负一家或者乡县重任,代表前往潼阳县探听虚实。

    此时的潼阳县,则热闹得跟秋收时候似的。

    这个冬天,潼阳县的百姓们不再窝在屋子里数粮食还能不能扛到春后。

    几乎所有人都出动,把冬日的汗水洒在他们生长的土地上。

    修路、种田、建工坊、做食品、收菜!

    百姓们忙得跟陀螺似的,却没有人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快乐,生活有盼头了。

    十二月中旬,第二批种下去的肥田萝卜,也终于可以收成了。

    这次种下去的肥田萝卜总共有一万一千多亩。

    这还是因为种子不足导致,现在还有没抽选到的人在等第三批种植。

    第二次萝卜收成可比第一次热闹多了。

    甚至不少村子自发弄了锣鼓出来敲打庆祝。

    他们庆祝的不只是萝卜丰收。

    真正庆祝的是土地终于恢复正常了!

    若说在消息公布那会,大家还持以怀疑态度。

    可现在看着别村那一片片碧绿的韭菜田,谁能不信。

    各个村之间虽然山高路远,却也有各种法子连通。

    多的是人每天跨村去盯着田里的韭菜生长。

    为了确认土地情况,大部分种植韭菜的人,这次都没有购买营养液和肥料。

    而是真的用十几年前的原始老法子,自制粪肥。

    然后他们就眼睁睁看着韭菜苗从破土到茁壮成长的每一天。

    期间除非种植不当外,都没有出现过韭菜坏死或者种不活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不少人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现在韭菜种植已经过了一个半月,依然长得很好。

    按照姜大人说的,这时候其实也可以收下来吃了。

    不过听说韭菜两个月后就会长出更好吃的韭菜苔,姜大人还出了价格提前订购。

    众人便没打算收。

    听说韭菜苔可以一直收,收两三个月呢。

    一斤韭菜苔姜大人可给出10文的价钱,比韭菜叶高了一倍。

    谁不等谁傻。

    也有人忍不住先割了几颗韭菜,按照姜大人公布的法子简单烧了吃,或者包包子,做饼子。

    发现果然非常美味,一点不像他们以前在山里采的野韭菜那种辛辣苦味。

    至此,他们对韭菜的销路就更有信心。

    但最高兴的,还是莫过于土地终于恢复了。

    有韭菜的例子在前,第二批种肥田萝卜,和第三批等着种肥田萝卜的人几乎可称心急如焚。

    好在现在第二批萝卜终于可以收,第三批人也终于有了种子,可以开始种。

    大家都喜气洋洋。

    不过喜气中却还是难掩一丝哀怨和懊悔。

    因为第二批和第三批的人都不能种韭菜。

    田地种过萝卜后,姜大人也不会再开展种其他作物活动。

    之前不了解韭菜,他们觉得无所谓。

    可现在知道韭菜能卖钱,亩产还高,那就是真心疼了。

    韭菜还没收割,县里新建的食品加工坊便已经提前表示会收。

    虽然是按照一斤两文的价钱,有些低。

    可算算一亩,如果真像姜大人说的,能有三千斤。

    那么一亩下来就能赚6两啊。

    即便去掉损坏的叶子什么,至少也能卖个五两银子。

    更别说还有韭菜苔呢。

    那可是姜大人自个收,给出一斤十文的价钱呢。

    这样算下来,一亩韭菜少说能卖个七八两银子。

    家里种得多的,几亩不得几十两银子入账。

    尤其那些一大家子十几亩田的,这种一次韭菜,不得赚个上百两银子了。

    这也难怪种韭菜的人这段日子一个个都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每天都恨不得直接住在韭菜田里。

    而那些原本有机会,却自己硬生生放弃的人,每天只能懊悔的咬牙抹眼泪。

    直悔不当初。

    姜梨花对此也是了解,却不打算理会。

    韭菜她打算就只让百姓们种这么一次。

    所以这次都没让他们留种,而是让他们卖韭菜苔来断种。

    潼阳县接下来几年的农业主产,还是粮食为主。

    毕竟北朝国现在很缺粮。

    她可不能让农民们沉浸在卖菜赚钱中,而荒废粮食。

    所以她早就让衙役宣告下去,韭菜只种这一次。

    还让衙役们多下乡进行一些文化培训。

    主要内容就是宣扬粮食的重要性。

    这点不用宣扬,百姓自个都很清楚。

    只是不断加深他们的想法而已,免得都陷钱眼里。

    这消息更让那些没机会种韭菜的悔恨不已。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只能为自己当初的傻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