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9章 西安分社开业
作品:《娱乐:德云少班主?抱歉,不干了》 “姐姐,我用一下音乐间。”
“用吧,所有乐器都可以用。”
怀着兴奋的心情,妹妹走进房间里面想要试一试自己想的旋律。
只是刚走进,立刻傻眼了。
知道姐夫爱姐姐,可也太爱了,里面的乐器超级昂贵。
最近又特别新添加了几个。
吉他、手风琴、定制化音箱系统。
没有一样低于五十万。
虽然做了歌手明白对乐器有一个喜欢和新鲜感,眼前的也实在是太利害。
旁边的钢琴自然不用多说。
价格完全是更高了去。
管不了那么多,她先去简单的弹奏几个音,再通过这几个音逐渐去衍生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旋律。
时间大概过了一二十分钟。
郭启林和邓子棋做好饭,禾禾也把作业写好,妹妹却还没有出来。
“小姨吃饭啦!”
小丫头喊一声,邓伊玲从房间出来,出来后有些高兴,精神上有些愉悦。
“怎么了这么开心。”
“歌曲有一些眉目。”
“这么快挺不错啊。”
“嘿嘿。”
邓伊玲学着姐姐的样子傻笑了一下,郭启林看着她的模样,这眉目应该还不小,要不然不会这么开心。
于是故意说一声。
“过段时间我要去西安,妹妹,家里由你做饭吧,可能去的时间久。”
本来还高兴,邓伊玲一下被打回原形。
对于姐夫做的饭,她到现在还忘不了,姐夫走那么久,就不能蹭饭了,只能自己做。
“瞧你的样子,不就是姐夫不能做饭吗我来做啊。”
邓伊玲和禾禾的脸蛋一同跨了下来。
邓子棋看着要笑死了,“干嘛啊你们,就知道嫌弃我,以后不给你们做了,我只给我老公做。”
郭启林站在旁边清了清喉咙,苦笑一声,“行,只给我一个人做,我喜欢吃。”
邓伊玲又露出了笑容,姐姐和姐夫的感情就是好,姐姐的饭菜他都吃。
吃起来是没什么味道的,光配合她的减肥餐了。
如果有一个人对自己也这样好,那该多美。
不过并非是想谈恋爱,单纯的幻想以及羡慕罢了。
像姐夫这样的人,她很清楚遇不到第二个。
郭启林不知道妹妹在想什么,改变了一个思路,“要是不想做饭,可以点外卖,但是不能给禾禾点烧烤。”
“不嘛~~”
刚到桌子边,抱起一碗热腾腾的米饭,禾禾的嘴巴撅起来,“为什么不给我点烧烤我就喜欢吃那个。”
“最近你吃得不少了,稍微节制一下,你看看你最近晚上一直在吃。”
“……”
夹了一口鸡蛋,禾禾委屈着就着一口米饭,嘴巴使劲的吃使劲的嚼。
“快到叛逆期了是吗到了爸妈就可以不给禾禾买好吃的了。”邓子棋道。
“没有,我没有,我很乖的。来,给妈妈夹菜吃。”
小丫头连忙给妈妈夹菜,夹完了给爸爸夹,给爸爸夹再给小姨夹,顺便还不忘蹲在旁边的面包。
“瞧给你忙的,自己管好自己。”
家里有了禾禾在,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正因为如此,邓子棋才多想要一个孩子,她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但是她在同龄人之间的玩耍还是很少。
而今晚一顿饭吃过了。
过了几天,郭启林率领汇林社一帮演员前往西安。队伍当中特意安排了冯照洋、何九哗、杨九朗、张九灵等人。他们去那边演,功底没什么问题。
一到达机场。
清曲社一队人马过来接机。
看着同行的他们。
张九灵坐在车上小声道。
“曾经张芸雷过来西安演出时,当时矛盾很大,他们十分不愿意德芸社的过来,结果现在十分欢迎我们过来开分社,心态真的改变了按理来说我们也是抢生意的。”
“是啊。”
杨九朗才是经历过的,更有说服力,“当时我们过去演出,他们派人过来蹲点,想看看到底怎么样,甚至还有一个打擂台的时间段。
“打擂台”
郭启林好奇,这个他有些不知道了。
“就是互相使劲演,拿出最好的阵容,演一个月。”
“之后呢”冯照洋有些好奇。
“还能有什么之后,干不了了呗。试问一下对方全部拿最好的,这边除了张芸雷还有谁比着比着观众爱看谁不一清二楚”
“对,后来师父还说不是德芸社的问题,是当地经理不合作了才分社倒闭的。”
“师父这个人要面子,可不得这么说。”
一个个开始拆自己师父的台了,郭启林不再插话,他们了解郭得刚,他更了解。
论言语方面,他的确无敌,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而聊天的功夫。
众人来到了他们所创办的分社。
分社所在位置为西安鼓楼附近。
和清曲社自己的剧场相隔不是太远,走路只需要十来分钟。
“装修方面,你们最后看看,看有没有需要特别修改的地方,有的话,我们可以等开业后再单独拿休息时间弄。”
庙阜伸出手,带着他们进去观瞧。
郭启林早看过,其他人没有,神情略显几分的好奇。
一进去发现和燕京的就是不同。
首先风格方面,是一种年轻化的舞台,不像古朴的那种剧场带着一些深沉或者暗淡。
似乎为了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喜欢。
庙阜也为此说明,来到观众席最后一排的桌子附近开口道:“我们社团是一个老社团,有很多老艺人。但我们也在追求年轻化,大学里面有很多学生过来尝试。
而你们年轻人多,想必更加适合这个舞台。”
郭启林点点头,对方清曲社班主资历比他高,在这些方面经验是很好的,直接开口,“这个剧场我就是让庙阜老师负责一些装修的,非常感谢。
为我们麻烦这么久。”
“用不着,我们什么合作关系了。”
庙阜打心底里开心汇林社过来开分社,因为也算是给西安多开发一些相声观众。
西安的相声观众并不算多。
尤其是线下愿意过来的。
但是如果汇林社过来,那么吸引的不仅仅是原本就愿意来线下的,还吸引了一些不怎么过来的观众。
这里面的东西便不存在抢什么生意,相反他们还得谢谢汇林社扩大了市场。
流量这东西,走到哪哪都需要。
参观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
众人走到外面看一看外面即将要挂的匾额。
不看不要紧。
外面已经围满了拿着手机拍摄的观众。
刚才他们到来被路人看见,路人一传十、十传百,便来了这么多人。
“大林,欢迎来到西安!吃羊肉馍了吗”
“祝开业大吉。”
“大林今天你会表演吗好久没有看见你说相声了。”
“阎鹤相呢阎寡妇怎么没跟着一起啊。”
路人七嘴八舌的声音,顷刻间让分社变得热闹非凡。
甚至放眼望去还有不少的人正在飞快跑过来拍摄。
这一围观。
清曲社的几个演员脸上表情几乎是抽搐的。
是,郭启林受欢迎,他们已经在燕京瞧见过,围得水泄不通。
但是这里是西安啊。
他们没有经营过一秒钟,更没有培养过观众缘,也没有在线下做过太多宣传。
结果冷不丁冒出来大批观众喜欢他。
一时间明白了郭启林的厉害,也明白他的粉丝和路人缘是遍布全国的,走到哪哪喜欢。
“谢谢各位朋友们,这是咱们在西安的一个分社,往后会派出更多演员过来演出。另外我们得好好感谢感谢清曲社班主庙阜老师,是他们帮我们这些晚辈成立。”
一句话成功把注意力转移到庙阜身上。
庙阜站在旁边感受到赞赏目光后,内心状态达到顶峰,难怪郭启林人缘好,人家真不计较什么得失,转瞬间功劳给了自己。
包括变相的说明是自己提携的他们。
面子给大了。
弄得不一会儿掌声传出。
“揭匾仪式还有不少的时间,各自忙各自的,用不着扎堆,演出开始就能看了。”
说完话,郭启林等人忙活自己的事情。
忙到中午,一块儿吃个饭。
等到再去剧场查看时。
郭启林、张九灵、冯照洋习以为常,清曲社的却头皮发麻。
上午的时候才两三百人。
这会儿一点多,五六百了。
乌泱乌泱的。
他们剧场从来没有如此的聚集过人潮,汇林社一来不仅上午有人,下午也有人。
一个个面面相觑,感慨汇林社的厉害。
“检票时间到了,请各位有序进场。”
工作人员开口。
外面围着的观众大量朝着检票口走去,不一会儿,外面只剩下了一两百人。
“他们怎么办啊”
清曲社没经历过如此爆棚的程度,里面人坐满了,外面依旧有人不走。
郭启林回到后台穿大褂,笑着回答对方,“没事,他们只是看热闹,叫几个演员招呼一下,一会儿应该就会走。”
时间过去二十多分钟,来到两点十分。
果不其然外面的人群在演员的言语之下逐渐散开。
他们散开,里面的揭匾仪式开始了自己的热闹。
主持人在台上说着开场白。
“在西安,大家想必应该更加熟悉清曲社。清曲社2007年开始,创办西安清曲社相声大会,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结合陕西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
现在清曲社联合燕京的汇林社,一起在当地创办了一个分社。
这种联合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是互帮互助的一次展开。
至于具体怎么样,希望大家往后期待了。
那么现在我们有请汇林社的班主和清曲社的班主登场。”
掌声大起。
穿着深紫色、黑色大褂的郭启林和庙阜一同走上舞台。
他们一块儿出现对正在拍摄的观众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味道。
要知道曾经德芸社和清曲社不少矛盾,如今其儿子完全脱离,并且不断团结相声演员。
做的事情远比德芸社多。
“谢谢大家的到场,在这边开办分社,我们收到了朋友们太多帮助,分社开办以后我们定会努力演出,不愧对所有人。
另外我也会驻场这边表演七天,希望大家有空的多多听相声。”
“好!”
知道郭启林也要表演几天,现场的气氛空前高涨。
让旁边的庙阜有些纳闷。
以为观众只是期待他的歌曲和影视,没想到相声方面一样如此。
不过说起来,他也看过郭启林的相声,早期最开始的时候就有天赋,哪怕后来一样说的好,在年轻人当中非常不错。
可惜彻底不干了,顶多像这种场面才会表演一段。
“阎鹤相会来吗”
“对,寡妇会来吗”
哪怕西安的年轻人也知道这些事情。
郭启林回复,“今天他有事情,明天会难的,不会让大家失望,接下来请庙阜老师说几句。”
位置让出来。
庙阜拿着话筒说一些客套话,随后两个班主一块儿揭开匾额,象征西安的分社开办成功。
这一个分社开办成功,意味着汇林社之后的扩展没有太多难题。
因为西安如此难的地方都有了分社,其他的差不多哪去。
顶多需要客气周旋一下。
“感谢两位班主的出面揭匾,我们的演出正式开始,接下来请您欣赏相声……”
分社第一对相声,是清曲社的演员。
他们先热场,之后再是汇林社的,算是简单的帮个忙,毕竟他们的地方。
来到后台。
冯照洋望见大林开始脱大褂,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演出,不仅有些好奇。
“师哥,你今天演什么一个人”
节目一般有节目单,唯独他没有写进去,算是今天多表演的一个节目,到了明天才有他的名字。
“一个人的话,我说一个单口吧。”
“单口”
话音落下。
杨九朗、张九灵、何九哗全部愣住了,他们可不知道大林会单口。
单口这个活,没有一定的东西来不了。
德芸社那么大,能说单口的就没有几个。
郭启林自己也是心血来潮,李九椿过来后,他有过去看几次,今天打算试试。
况且当初在德芸社有一个说书专场,那时候没什么说书的人,逼到没办法了,烧饼都说过,他更是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