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8章 议事!新年大计!

作品:《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乾清宫,御书房。

    老朱正笑呵呵的接受文武重臣的新年祝福。

    徐达、李文忠、詹徽、李原名等,以及被老朱点名过来的李祺和太子朱标。

    “一转眼都已经二十五了,诸位爱卿尽心尽责,我大明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可喜可贺啊。”

    老朱面对群臣的新年祝福也是满脸笑容,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他四十岁登基,于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改元洪武,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

    六十五岁的年纪,要是放在后世,那还比较多见,很多大爷大妈都还能在公园打打太极,甚至猛一点的还能玩单杠。

    可是再看看坐在龙椅上面的老朱陛下,他看起来已经非常的苍老了,整个人暮气沉沉,头上白发苍苍,就好像是五十多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

    没办法,这是在大明,平均年龄都不过四十岁,老朱能活到六十五,已经算是高寿了。

    此外,老朱从小就经历曲折,吃不饱穿不暖不说,还当过乞丐,后面又征战沙场,身体本就不好。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这也是给他的身体烙下了病根。

    再加上这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又非常的勤俭,处理国书的勤劳程度,后世的大明皇帝全都比不上。

    长期的皮案牍劳形也是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大明初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很烦。

    北有虎视眈眈的蒙古鞑子,再有辽东的纳哈出,西南的元梁王……这些外敌随时都有可能颠覆大明社稷。

    而内部也不算太平,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明争暗斗,再加上开国勋贵的横行不法,张狂跋扈……

    这些加起来都让老朱心力交瘁,明明只有六十五岁,正是闯荡的大好年纪,却是苍老到了极点。

    所幸的是,因为李祺穿越过来,穿越者的翅膀闪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大明的情况在不断好转,国泰民安,老朱自从洪武二十年开始就将国政全部交由太子标处理,自己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现在身子骨还算不错。

    大明情况的好转,也是让老朱操心的事情少了很多,所以这两年,他的气色有所好转。

    历史上是的老朱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病逝的,也就是六年之后,至于现在,李祺不知道眼前的老朱能够活多久。

    说实话,李祺还是希望他能够活的更久一些。

    毕竟老朱现在可没有黑化,而是成了他和太子标推行新政的最大倚靠。

    开国帝王的威望,任何人都难以企及。

    而且太子朱标顾虑太多,经常出现与李祺意见相左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老朱拍板。

    相比于老朱这个眼光长远的大战略家,太子标就要略逊一筹,毕竟太子标没有老朱那么精彩的人生经历。

    “文和?你来主持吧!”李祺陷入沉思之中,却是没有听到老朱在点名自己。

    “臣领命。”李祺回过神来,笑呵呵地回答道。

    老朱却先是问了一句李善长的身体情况,毕竟这个老伙计从去年开始就行动艰难,下不了床了。

    “劳陛下挂念,家父身子骨还算硬朗。”李祺笑道,“就是记性越来越差了些。”

    听到这话,老朱不由一阵失神。

    对于李善长,老朱的态度是复杂的。

    从最开始的信任,到立国后的忌惮,再到和解,这些心路历程,也只有他才清楚。

    “老了啊!”

    “咱们都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话说到这儿,老朱就看向了礼部尚书李原名。

    “礼部这边,禅位大典准备好了吗?”

    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吃惊。

    毕竟这可是禅位大典!

    皇帝陛下当真有了禅位之意,传位于太子标!

    李原名立刻躬身回答道:“禅位大典已经准备妥当,钦天监定于四月二十五日!”

    听到这话,李祺顿时心中一动。

    这个日子好像……就是历史上太子标病逝得日子。

    真是神奇,没想到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在这个时空太子标会在同一日即位称帝!

    老朱听后含笑点头,“太子贤能,将江山社稷交给他,朕很放心。”

    听到这话,群臣立刻起身跪倒在地上。

    “陛下英明!”

    没办法,皇帝陛下都开口表态了,他们也不能闲着。

    毕竟太子标监国理政这么多年,其实早就与帝王无异了,只是缺少一个礼法流程罢了。

    而且太子标与老朱“重典驭下”、“以猛治国”不同,朱标更倾向于行“宽通平易之政”,因此与朱元璋颇多分歧,特别是在朱元璋“杀人过滥,恐伤天和”之时,朱标常予以劝谏。

    如其师宋濂一家曾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要处死宋濂,经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得免一死。

    正因为如此,朝野上下都拥戴这位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巴不得他能够早日即位。

    既然皇帝陛下愿意禅位,那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禅位的事情确定了,老朱再次看向李祺。

    “文和,这新的一年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老朱看了看他,这个小子今天有点奇怪,好几次失神发愣,不过也没有多想,再次问道。

    李祺这才如梦初醒,看向在场群臣。

    “陛下!”

    “诸公!”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我们大明来说也是如此。”

    “臣以为在次新年之际,朝廷应该制定出一个新年计划来,比如在今年,我们大明要修通从京城前往山西、河南、山东的水泥马路,又或者是我大明要在辽东地区移民多少人口,开垦多少田地。”

    “在新年之初就制定出一个新年的奋斗目标,这样一来,整个一年就可以按照这个目标不断的去努力,君臣同心,开创更加辉煌的时代。”

    众人听后全都愣神。

    毕竟这与他们之前的模式大不相同。

    其实这个也就后世的五年计划之类的,只不过现在肯定是没有办法说五年,但一年一个计划还是可以的。

    这个时代的朝廷,基本上谈不上什么计划,给李祺的感觉就是管理非常的松散,遇到什么事情就去针对性的做事,而不会说提前进行准备,缺乏计划性。

    既然大明即将改朝换代了,那这些规章制度自然要提前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