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03章 明日再议
作品:《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长孙无忌拿起奏章,目光快速扫过其上的字迹,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待看完最后一行,他将奏章轻轻放在桌案上,抬眼看向李承乾,语气带着几分斟酌。
“三原县乃关中腹地,户籍脱漏近百户,且多是世家子弟,此事若处置不当,恐会引起世家不满,扰了京畿安稳。要我说,不如先令户部派专人前往三原县暗中核查,待摸清具体情形,再酌情商议,现在不必急于声张。”
李承乾端坐在主位上,脸上不见半分之前的抵触,语气反倒异常温和:“舅父顾虑世家反应,确有道理。只是户籍乃国之根本,赋税更是国库之源,世家子弟借故脱漏户籍、逃避赋税,若今日不严惩,他日恐会有更多人效仿,长此以往,恐怕要动摇国本。”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眼神清亮却带着不容轻视的坚持:“孤以为,没有必要暗中核查,既然户部已将此事上报,便该光明正大地彻查,不仅要查清脱漏户籍的缘由,更要将这些年逃掉的赋税一一追缴回来。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律法公平,也让天下人知晓,即便是世家子弟,也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
李承乾不同意暗查,所谓的暗查就是给对方留时间,给对方创造条件,让对方抓紧把痕迹给擦干抹净。
长孙无忌闻言,脸色微沉了几分。
他原以为李承乾经此前之事,会对朝政多几分退让,却没想到在这件事上,竟如此坚持。
要不是他先前提出了重造户籍,哪来的清查人口?又怎么会有这脱漏百余户的奏章呈上来?
当初不同意重造户籍,怕的就是会查出太多脱漏户籍的人来,结果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么快这棘手的问题就摆到了眼前。
正要再开口劝说,殿外忽然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殿下,房司空、魏侍中到了。”
李承乾抬了抬手,吐出一个字:“请。”
房玄龄与魏徵一前一后走进殿内,两人皆是一身朝服,神色庄重。
见了李承乾与长孙无忌,连忙拱手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见过长孙司空。”
“免礼,请坐。”李承乾示意两人落座,又令秦胜将奏章递过去,“方才政事堂送来雍州急件,三原县户籍脱漏近百户,多是世家子弟,孤与舅父正商议此事,二公且先看看。”
房玄龄与魏徵接过奏章,仔细翻看片刻,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魏徵性子最是刚直,看完后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长孙司空,方才臣在殿外隐约听闻您提及‘暗中核查、酌情商议’?依臣之见,此乃姑息之策!世家子弟凭借权势脱漏户籍、逃避赋税,本就是藐视国法之举,若还想着息事宁人,岂不是让律法沦为空谈?臣以为必须彻查到底,追缴赋税,否则日后朝廷威严何在?”
长孙无忌看向魏徵,眉头皱得更紧:“魏侍中此言差矣。世家在关中根基深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陛下离京,太子监国,正是朝局需稳之时,若因此事与世家闹得太僵,万一引发事端,谁来担责?”
“担责?”房玄龄放下奏章,语气沉稳却立场鲜明,“长孙司空,维护国法公平,便是最大的稳。若为了一时安稳,对世家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看似平息了风波,实则是埋下更大的隐患。今日纵容他们脱漏户籍,明日他们便敢私占田宅、截留赋税,长此以往,朝廷如何治理天下?依臣之见,魏公的主张并无不妥,彻查追缴是必要之举,只是此事涉及世家,确实需要谨慎处置。”
长孙无忌见房玄龄也站在李承乾一边,脸色愈发难看,却也知道两人所言并非无道理。
他沉默片刻,看向李承乾:“殿下,即便要彻查,也需考虑周全。如今朝中百官多与世家有牵连,若贸然处置,恐会遭到百官反对,反而不利于事情解决。”
李承乾一直静静听着三人争论,此时缓缓开口:“舅父所言,孤亦明白。此事涉及甚广,孤与三位虽有主张,却也不能凭一己之见定夺。不如这样,明日早朝,将此事提交朝堂,与百官一同商议。一来可集思广益,制定周全之策;二来也能让百官知晓此事的严重性,明白朝廷维护国法的决心。三位以为如何?”
李承乾并不打算跟长孙无忌直来直去地正面硬刚,拿朝堂上去商议,也正好看看支持长孙无忌的人能有多少。
魏徵当即点头,“太子殿下此言甚善!朝堂议事,本就是治国之道,此事交由百官商议,既显公平,也能避免后患。”
房玄龄也附和道,“殿下考虑周全,臣赞同。明日朝堂之上,臣会据理力争,支持彻查追缴。”
长孙无忌见两人都赞同李承乾的提议,自己再反对也没有什么意义。
他只好缓缓地点头:“既然殿下与两位都这么认为,那便依殿下之意,明日提交朝堂商议。只是还需提醒殿下,明日朝堂之上,定会有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反对,殿下需做好应对之策。”
李承乾微微颔首,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坚定:“舅父放心,孤自有分寸。”
四人又简单商议了几句明日朝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便各自散去。
东宫书房内,李承乾独自坐在主位上,目光落在桌案上的奏章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虽平静,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他知道,明日的朝堂议事,将会是他监国以来面临的第一场硬仗,而这场硬仗,他必须赢。
长孙无忌策马回府,一路上心里不住地琢磨着,太子终究是长大了,他确实是有他的想法。
不过他也终于不那么执拗了,虽然他想彻查到底,但也没有特别地坚持,还把事情拿到朝堂上议,而不是直接拍板。
明天,就能看出他是否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