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37章 三杨之首

作品:《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接下来便是元朝的召唤卡了,系统开始召唤吧!”王晨笑道。

    【叮咚,消耗元朝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元朝名臣廉希宪!

    植入身份为:大秦帝国中书省官员!】

    【叮咚,扫描完毕!

    廉希宪

    武力值:86点

    统帅值:92点

    智力值:103点

    政治值:102点

    文学值:105点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镇守:廉希宪在镇守后方时,全属性提升5点,廉希宪在保卫城池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

    技能二仁政:廉希宪在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宜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廉希宪在地方为官时,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政治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辅佐:廉希宪在辅佐明主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廉希宪在被重用后,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政治值额外提升5点。】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

    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

    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

    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

    因喜好儒家经典,手不释卷,故被称为“廉孟子”。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

    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

    宪宗死后,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

    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

    后入朝升任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被起用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抚治荆南,后因久病召还。

    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次年(1280年)病逝,终年五十岁。

    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廉希宪早年辅佐忽必烈招揽人才,镇守后方,功勋卓著。

    后入主中书,刚直不阿,振举纲纪,汰黜浮滥,首倡并推行迁转法,奏立御史台、诸道设提刑按察司。

    治理荆南时,兴修水利,大兴办学,在治理地方行政事务方面颇有建树,又行仁政,不嗜杀,深得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戴。

    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新元史》赞道:“元之理学名臣,希宪一人而已。”今存其文数篇,词存《水调歌头·读书岩》一首。

    ......

    鄙视刘整: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前来拜访,他却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廉希宪的弟弟廉希贡问:“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

    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

    当今我们的国家崛起于北方沙漠,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

    笃信儒学: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

    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

    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

    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

    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当时很多贵族不顾禁令,抓儒生为奴隶,廉希宪亲自掏钱赎回这些奴隶,让他们恢复儒户身份。

    ......

    万柳宴客:廉希宪热情好客,经常邀集诗朋酒友来自已在玉渊潭的别墅“万柳堂”观花赏景。

    据诗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卷九《万柳堂》记载:廉希宪一日置酒备餐,召集好友卢挚、赵孟頫同饮。

    当时有一位姓刘名解语花的歌儿,来到席间,左手折荷花,右手执酒杯,唱了一段《小圣乐·绿叶阴浓》。

    歌罢行酒,赵孟頫即席赋诗,题为《万柳堂席上作》。

    吟罢他又即席绘成一幅《万柳堂图》,赠予主人。.

    .......

    “接下来便使用明朝的召唤卡吧!”王晨也是开始继续进行召唤了。

    【叮咚,消耗明朝时期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明朝名臣扬士奇!

    植入身份为:大秦帝国中书省官员!】

    【叮咚,扫描完毕!

    扬士奇

    武力值:30点

    统帅值:34点

    智力值:105点

    政治值:107点

    文学值:106点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辅政:扬士奇在入朝为官后,智力值提升7点,政治值提升7点,扬士奇在被重用提拔后,智力值额外提升7点,政治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二文贞:扬士奇在处理政务时,智力值提升7点,政治值提升7点,扬士奇在研究学问时,智力值提升7点,文学值提升7点。

    技能三识人:扬士奇在发掘人才时,智力值提升7点,扬士奇每提拔一位一流以上的人才,随机一项属性提升1点!】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初名寓,字士奇,一字侨仲,以字行,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中国明朝前期重臣、学者。

    杨士奇自少丧父,虽孤贫而勤学,后游学四方,以授徒为生,至建文帝时方才被荐入翰林院,充史馆编纂。

    明成祖永乐初年,升翰林编修,不久后被选入内阁,典理机务,并辅佐太子朱高炽讲读。累迁官为太子左谕德,兼翰林侍讲。

    永乐六年(1408年),成祖北征,命他辅太子监国。

    永乐十二年(1414年),因遭汉王朱高煦谗劾,被囚诏狱,仍上疏力保太子。后被释放。

    朱高炽即位后,进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少保、少傅,兼兵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荣、杨溥共辅幼主,进官少师。

    杨士奇为官举止恭谨,擅长应对,善于识人,建言朝政,常一语中的。

    但他荐士颇为专擅,打压政敌不遗余力。

    晚年放任其子杨稷横虐乡里,侵暴杀人,宦官王振擅权,他也不能匡救,招致舆论非议。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因杨稷被下狱而忧虑病逝,享年八十岁。

    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杨士奇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之首。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之“西杨”。

    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编著有《三朝圣谕集》《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文渊阁书目》《东里文集》等。

    ......

    自言三恨:杨士奇自称有三大遗憾:不是进士出身,不得作县令、御史。

    ......

    “西杨”来历:宣德年间,杨士奇与杨荣、杨溥同在内阁,号称“三杨”。世人以他们的住宅位置以作区别,杨士奇称“西杨”,杨荣称“东杨”,杨溥称“南杨”。

    ......

    子当大用:泰和人刘伯川善于观人。

    杨士奇时年十四五岁,与陈孟洁前往拜访他。

    刘伯川以两人皆故人之子,于是会见了他们,大家相处融洽。

    这天雨雪停止,天空放晴,大家喝酒喝的正香的时候,刘伯川命两人赋诗言志。

    陈孟洁赋诗:“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杨士奇赋诗:“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刘伯川对陈孟洁笑着说:“十年勤苦,只博红楼一看邪!子当不失风流进士。”

    又对杨士奇笑着说:“虽寒上当耐,子当大用,尚勉之。惜予不及见也。”

    刘伯川去世后,陈孟洁考中进士,为翰林庶吉士,而杨士奇官至少师。皆如刘伯川所言。

    ......

    一语成谶:起初,曾有谶言云:“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

    陈循家住于泰和东城,先后考中乡试第一、会试第二、廷试第一,考中状元。

    杨士奇当时任谕德,在南京,寄二绝句给自已这位同乡,其一云:“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从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

    六年后,泰和城西人曾鹤龄考中状元。

    又过了十八年,真定人曹鼐曾任泰和典史,也考中状元。

    ......

    齐雅秀巧惠:杨士奇、杨荣、杨溥立朝时,有一妓名叫齐雅秀,非常聪明。

    一日,三杨命她陪酒,众人问:“你能让三位阁老笑吗?”

    齐雅秀对答:“我一进去,便令三人大笑。”

    齐雅秀进见,三杨问为何迟到,齐雅秀对答:“看书。”三杨问:“何书?”

    齐雅秀对答:“《烈女传》。”

    三人大笑说:“母狗无礼。”齐

    雅秀回答说:“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一时京中大传其妙。

    .......

    杏园之会:正统二年(1437年)三月初一,时值阁臣的休沐期,杨士奇与同僚杨荣、王直、杨溥、王英、钱习礼、周述、李时勉、陈循等八人以及画家谢环雅集于杨荣在京师城东的府邸——杏园。

    谢环描绘了诸人聚会之情景,创作了《杏园雅集图》卷,卷后有杨荣与众人的题记和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