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36章 飞升不拜,道留人间

作品:《吞仙

    也有人说,那年不过是“一个姓陈的小子,把天给掀了”。

    后来,在灵界最边境,有一少年在破庙里捡到一块破碎石碑。

    百年之后。

    灵界九天之上,问道碑屹立不倒,仙光日照不散,三界再无所谓“飞升门槛”。

    那年之后,三件事成共识:一、仙凡不隔;二、道由人开;三、名不问天,只问本心。

    这一年,有个叫林照的小修士,在一次渡劫失败后被师兄弟抬下山来。他倒在灵泉边,一边吐血一边骂:“问道山的规矩就是狗屁,真修也不见得活得长。”

    他话音刚落,忽听泉边石壁回荡一句话:

    “修得不明白,死了也活得糊涂。”

    林照惊出一身冷汗,扭头一看,石壁之上不知何时刻出一道轮廓,竟与千年前陈长安画像如出一辙。

    再看那灵泉,赫然名为“问泉”。

    传言那是陈长安飞升之后留下的最后一道道念,凡遇迷者,皆可问一问泉水之心。

    林照忽然愣住了。

    他仰头望天,第一次没去想谁坐在那里,而是自问一句:

    “我想修到哪里去?”

    那日之后,林照回山闭关,再出山时,已是灵界第一位以“自悟”登临仙阶的修士。

    ……

    问道山并未建成什么宫殿,也未设三千道尊。

    它只有一条路,从山脚走到山顶,名曰“自问道”。

    路边种满雷火灵藤,传说是陈长安当年所植,谁走得越稳,雷火藤便开得越盛。

    这条路,没有门槛,没有牌位,任何人都能走。

    若走到山顶,便会在石阶尽头看见一块碑。

    那就是当年他亲手所刻。

    问道碑下,有个石座,从无主,也从不拒。

    每一年,总有一个人坐在那,给后来者讲一讲自己是怎么从山脚走到山顶的。

    有人听得进去,有人听不进去。

    没人强求。

    这一年,坐在上头讲的人,是个瘸子。

    “我这腿是那年走雷火梯劈断的,哈哈,疼得我半死。”

    “可你们知道吗?我宁可被雷劈断腿,也不愿再低声下气看别人脸色。”

    “我就想修得清楚一点,活得明白一点。”

    “你们怕什么?”

    “你们还年轻,有道问,有命闯。”

    “而我——已经快死了。”

    “可死之前,我想让你们知道,这条路,值!”

    ……

    也有那种一直不信问道山的人。

    他们认为陈长安只是运气好。

    甚至开始嘲讽:“你们都在念他,怎么他人呢?飞升百年,连个影子都没回来!”

    直到某一天。

    灵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道塔”启动。

    其上浮现一尊人影。

    一身布衣,手执问道印,背后三界虚影如潮而动。

    那人开口只说了一句话:

    “修道,不是为了讨好谁。”

    “你们要讨好,就去做供奉。”

    “你们要问道,就得先问自己敢不敢开口。”

    声音落地,道塔震荡,雷火再现。

    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天光之中。

    没有名,没有号。

    只在道塔之上,刻下一句:

    “凡真修者,皆为同道。”

    ……

    岁月继续向前。

    三界秩序逐渐稳定,诸多天骄自问道山起步,仙凡之间再无高低,反倒出现越来越多“仙不如人”的传言。

    问道山,未亡。

    陈长安,不封神,不列祖,不建像。

    可却早已——

    永留人心之中。

    三百年后,问道山依旧矗立。

    不过此时的问道山,早已不止是一个门派,它成了一种路,一种信,一种文明。

    凡是修行之地,不论是偏远山村的引灵小井,还是大界战场中驻扎的灵舟营地,总能看到一面雷火旗帜,上书两个大字:问道。

    它不再只是山上的传承,而是成了三界所有修行者心底的那根骨。

    这年,神渊海天边,一艘古旧灵舟摇摇欲坠,舟中残兵败将苦苦坚持,他们不是出名的宗门弟子,也不是顶尖大修,仅是问道山下游走四方的修士结成的小队。

    面对扑杀而至的魔渊返祖妖魂,他们已无退路。

    灵舟船首,一名青袍青年擦干嘴角血迹,低声道:

    “咱们不是最强的。”

    “可咱们,是修问道的。”

    “修问道的,不跑。”

    话音落下,灵舟上所有人齐声应道:“不跑!”

    随后他们迎战、自爆、拼死、重燃,一战而亡,却硬生生守住神渊海三日,使主力得以赶至,保住了整个神州东陆不沦。

    这一战,被后世称为“问道十三燃”。

    他们的名字,从未上过天榜,却刻在问道山主道碑下:

    “凡真修,皆问道。”

    ……

    再五百年后,三界之中第一次由妖族建立的修道大朝正式成立,号曰“灵翎朝”。

    朝主不是妖帝,不自称神,只以“问道宗族”自居,登基当日,率朝中万妖上山,叩拜问道碑,立誓不奴役一人、不封印一灵、不垄断一法。

    “吾族万年来遭人间视为畜,如今若能立世,只做自由妖。”

    “拜人,不如拜道。”

    ……

    千年之后,问道山上出现一位新讲道人。

    他不是人族,也不是妖族,而是一缕曾在魔界残存的旧灵。

    他讲得不多,只说:

    “我曾以为修道就是踩着别人上去。”

    “后来我看见陈长安的碑,才知道——修道,是让人能站起来。”

    “我也想站一次。”

    “现在,我站在山上了。”

    这一年,问道山重开“自问天台”,人人可讲,不论种族,不论身份,不论出身。

    那天讲道席位中,有孩童、有乞丐、有老者、有妖灵、甚至有灵界重罪徒魂。

    他们的讲述,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天雷地火,只有一句句最直白的话:

    “我想活得不糊涂。”

    “我想为我娘报仇。”

    “我只是不想再做别人养的灵兽。”

    “我以前跪惯了,现在想换种活法。”

    ……

    那日之后,道碑之下多出十七座石座,每座下皆刻一句:

    “我自问道。”

    而陈长安的名字,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他就像是那场雷火中走来的人,从不留下身影,却早已写进了所有人的“道”。

    有人说他早已飞升真界,开了第四界天地。

    也有人说他根本没走,而是藏在每一个不跪的人心里。

    再后来,有人在界外星海的尽头,发现了一方碎界残迹,其上灵气封存、雷火长燃,中心有一块残碑,上书三字:

    “旧问道。”

    碑后留字:

    “我曾开山一座,不为香火,不为传承。”

    “只为告诉你一句话——你可以不跪。”

    灵界元年,问道山碑文第一次被正式修订。

    不是删改,而是扩刻。

    一位曾在边荒走过百年、仅有一根灵骨的凡修,用自己的血在主碑之下刻下八个字:

    “道无终点,皆为新始。”

    没有宗门许可,没有执事通过,他只是默默刻完,便靠在石碑下睡着了。

    当山中弟子发现他时,他已死去。

    身边多了一枚雷火种。

    无人知道那雷火种如何生成,但问道山主碑于当日升起一道金雷,朝天贯顶,三界震鸣,道音回响。

    当晚,所有问道山分支传承碑同时亮起,碑面多出“第十七道座”之名:

    “碑前凡骨。”

    ……

    数十年后。

    第四界疑似开启消息首次传回。

    起初不过是星渊中的一场异象,却引来数百修士前往探索。

    有人死于星火,有人折于黑界裂纹。

    唯有一名来自问道山“自问天台”的少女,以凡胎之躯,穿越三界裂缝,将一枚道骨插入异界山头,留下了七个字:

    “此路,可为后人开。”

    灵界震动,仙界垂听,神识纷至沓来。

    她的尸骨最终未归,只余道念凝形,被问道山立为“十九碑魂”。

    ……

    五百年后。

    问道山第十代山主登碑演道。

    其言曰:

    “道者,非我之道,非宗之道,不是凡尘之道,也不是仙神之道。”

    “道,是人心之愿。”

    “故我等为人,亦可开天。”

    “若有一人不弃本心,即便天地灭,道犹在。”

    “你若修此道,便可问。”

    “你若无畏,便是问道人。”

    当日之后,问道山不再设考,不设进阶,不收贡、不验灵根。

    凡愿问道者,皆可登山。

    山门广开,碑前常有人席地而坐,讲自己的一生、讲自己父母、讲走过路上那些跪下去又爬起来的年岁。

    没人记录,没人删改。

    他们只讲,只问。

    他们自称:人。

    ……

    末后,有传言自星渊之外归来者说:

    在那第四界尽头,有一座断山。

    山上无庙、无主、无神。

    却有一块灰碑,碑上刻着:

    “若有一天,这世上没人再跪着活。”

    “那我陈长安,就真飞升了。”

    那年,灵界迎来最长的一次“静日”。

    无风,无雷,无劫光。

    所有问道山弟子都收到一封来自山顶的传信——今日休讲。

    但谁也没离开。

    他们自发聚在问道碑前,或坐或立,不语不问,只守着那块碑。

    当日午时,碑面雷火自燃,无人触发,却仿佛回应万念。

    一缕金光自碑上升起,隐隐化作一个披着布袍的背影。

    没有名字。

    没有话语。

    可所有人都认出来,那是陈长安。

    他没说话。

    他只是走了几步,最后在碑前停下,回过头,冲着众人轻轻点头。

    那一刻,整个问道山所有灵藤尽绽,道种齐鸣。

    而他,就那样站着,像是守着三界,也像是在等最后一个赶路的人。

    ——等你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