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8章 朱元璋很不开心
作品:《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 朱元璋代入到了扛大包工人的视角,满脑子都是如何让商人提高他们的工资。
殊不知,每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其实都不能独立看待。
如果同行业,同城市。
这里工资高,那里工资低。
那可能是工资低的有问题。
但是如果一个城市,同一个行业工资水平都差不多,那就不是一家的事儿了。
就好像现代搞it的,在北上广深一个月两万,到了内陆省会一个月1.5甚至1万。
然后你说这是内陆省会那些公司的问题,他们就应该跟北上广深的公司看齐,给员工的工资也应该参照那边的标准。
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两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的。
北上广深工资高,但是消费也高。
内陆城市工资低,消费也低。
关键是内陆城市大部分公司是没有北上广深赚钱的啊。
回到扬州,码头扛大包工人的工资都没有应天府的高。
这一点朱元璋就非常的不认可。
理性来说,不认可是应该的,想帮工人争取更多的工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儿。
但是怎么争取呢?
朱元璋的做法是,加入工人阶级,感同身受,然后去跟资本家要高工资。
是的,朱元璋就是这么想的,他现在满脑子都在想如何让那些资本家提高工资待遇。
如果让朱吾适知道了,他只会无情嘲笑朱元璋。
资本家又不是大善人,你让他们加薪他们就加薪啊?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工人不需要工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资本家是真的很乐意不给工资的。
在朱吾适看来,想要让资本家加薪,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呢。
是以现在的薪资水平招不到人了。
还是拿现代举例子,疫情过后,经济下行。
一个月薪三四千的工作都有好多人抢着要。
那么请问,资本家为啥还要主动加薪呢?
花三四千就能请到人,而且还有得挑选,人家为啥要给五六千呢?有钱撑得?
为啥工资低,经济下行了啊。
指望资本家大发善心是不行的。
一来人家也不愿意,二来他们也不一定有那个本事发善心啊。
所以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而不是想着怎么从资本家口袋里掏钱到穷人手里。
有那个扛大包的功夫,他还不如去扬州城各处转一转。
看看其他行业的人收入怎么样。
再想想为什么扛大包的收入低啊,应该怎么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呢。
一个城市的经济都发展了,扛大包的工资自然是会涨的。
水涨船高嘛。
资本家到时候不给人涨工资,那是真的招不到人的。
这样一来,问题圆满解决。
不仅扛大包工人的收入涨了,整个城市的人都受益了。
这才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元璋不是想不到,他就是代入太深了。
刚开始跑外卖的人都会发现,累死累死,挣钱很少,还总是被人叼!
尤其是那种以前工作比较轻松,不用出去到处跑,不用特别赶时间,只需要不紧不慢把工作做好就行的。
他们转行送外卖的时候,是真的非常非常不适应。
不说赚钱多少,心里的那种委屈,失落,难受,就能把人搞崩溃。
朱元璋就是这样,他现在就觉得扛大包真的太累了,工资太低了!
资本家真的太不是东西了,明明赚那么多钱,为啥不能多给这些穷苦人一些工资呢?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资本家确实不是东西。
但是吧,直接让他们加工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元璋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客栈。
草草吃了饭,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琢磨来琢磨去的,最后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等朱吾适回来跟他商量。
这么晚了,朱吾适在干嘛呢?朱吾适在贾仁义家做客呢。
本来贾仁义想要请朱吾适去食为天吃饭,但是没有订到位置。
想在食为天吃饭,需要提前定位置的,除非你是朱吾适,或者朱元璋。
贾仁义订不到位置,他又不想借着朱吾适名头定位置。
你要请人家吃饭,然后还要用人家的名义定位置。这不合适吧!
贾仁义的随从还是很会办事儿的。
定不到位置,直接跑去找贾孝廉了,也就是贾仁义他爹。
贾孝廉听说自已儿子去买小妾,竟然能遇到王爷。
请王爷吃饭,王爷还答应了,当时就激动得又蹦又跳的。
贾孝廉也觉得不能用朱吾适的名义定位置。
最后他想到了办法,请朱吾适来家里吃饭。
请人来家里吃饭,也算是很尊重了。
至于厨子,贾家的厨子厨艺并不差。
就这样,朱吾适来到了贾仁义家里。
贾家的宅子在东关街附近,如果能一直保存下去的话,几百年后也是个旅游景点了。
可惜朱吾适没听说过他家,他家也没啥保存的必要。
面积是不小,但是精致程度跟后来的宅子差远了。
大明才多少年啊,贾家也是开中法的受益人。
对了,贾孝廉是徽商。
此时的徽商虽然还没有后来那么牛逼,但是也已经很厉害了。
贾孝廉不仅是徽商,他还是徽商在扬州的带头大哥。
朱吾适之所以答应去贾家做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船上,朱吾适就已经盘问过贾仁义了。
贾家是徽商,当初开中法一出,贾孝廉就感觉很有搞头,直接把其他所有的生意都停了,回笼资金,立志要当盐商。
结果嘛,很成功。
短短的十几年,贾家的财富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食为天接待朱吾适和朱元璋的时候,贾孝廉作为徽商代表,他也在场。
当时主要是朱吾适说,其他人都时候听着的份儿。
回来之后,贾孝廉的心里其实就有很多的疑问,可惜他又不能直接去问朱吾适,只能自已瞎分析。
而朱吾适这个人,恰好就是最不好分析的那种,他颠覆了别人的认知。
这人总是搞那些这个时代的商人意想不到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