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7章 当老师还挺有意思的

作品:《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

    几下勋贵送到应天府小学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那种从小就看着比较聪明伶俐,但又不是嫡子。

    要么是小妾生的,要么是丫鬟生的。

    甚至还有豆腐西施生的。

    勋贵也是人,为了避免骨肉相残,他们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直接把孩子弄到朱吾适这边放养,自已大儿子再牛逼,也不敢在朱吾适的地盘搞东搞西啊。

    等到小学上完,职业技术学院再上完,都已经是十年之后。

    那时候这些孩子也都成人了。

    关键是他们跟着朱吾适肯定能混个好工作,不说荣华富贵吧,一辈子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

    为了避免手足相残,这些个勋贵也是煞费苦心啊。

    其实把孩子送到朱吾适这边上学,勋贵们还有一层意思。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这个皇帝又很喜欢杀人,勋贵们也怕自已哪天犯了事儿,被灭门啊。

    到时候朱元璋如果能看在朱吾适的面子上,放过他们这几个孩子,也算是给勋贵们留了后了。

    朱元璋残暴是出了名的,朱吾适是个好人这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对于这些勋贵家的孩子,朱吾适也没有搞特殊对待,他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

    只是告诉老师们,所有的孩子,只要来到应天府小学,不问出身,一视同仁。

    有仗势欺人的,也要好好教育教育才行。

    霸凌什么的,绝对不能出现在应天府小学。

    朱吾适也提醒过张玉了,这里是大明,这里的学生没有那么娇气,有问题该管就管,别太暴力就行。

    两百多名学生分成五个班级,一个班级就是四十多,一群八到十岁的大明小孩儿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小孩子凑到一起,自然是非常热闹的。

    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这时,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来到了教室。

    “安静!”

    班主任只说了两个字,学生们瞬间安静。

    估计这些学生在家的时候,家长也是耳提面命过的。

    这年头,小孩儿不听话,家长那是真的会打,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班主任简单介绍了自已,强调了一下学校的纪律,然后就开始发书。

    三字经百家姓这件古代的启蒙书籍,以及现代小学数学课本。

    前期的教学任务并不重,无非就是教认字儿,数数这些。

    有了黑板,教学工作简直不要太方便。

    两节课后,随着音乐声响起,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上,按照班级站好。

    张玉亲自领着全体师生一起跳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的动作很简单,学生们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是跟着做的前提下,学的还是很快的。

    等到跳完广播体操,继续上后两节课。

    中午所有的学生都在食堂吃饭,吃完饭回教室午休。

    午休完下午继续上课。

    一天下来,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自然科学。

    因为自然科学就是讲故事。

    学生没大字不识几个呢,吴所畏也不可能讲太深奥的东西,所以他就想到什么讲什么。

    先讲地理,让学生心里对这世界有个大致的认识。

    然后讲历史,也就是人类的起源。

    他讲的人类起源自然是女娲补天外加用泥造人了。

    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那就是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天下来,吴所畏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吴所畏很开心,非常开心。

    他就喜欢这种感觉。

    以前他自已到处瞎溜达,就喜欢跟人聊天,谈天说地。

    然而,反响却很一般。

    懂的人对他说的那些不屑一顾,因为人家是读书人,要当官的,哪有空天天想乱七八糟的神话传说啊。

    不懂的人,要跟生活对象,就算听的时候感兴趣,听完了也就过去了,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小朋友们好啊,不仅爱听,还特别捧场。

    课间,吴所畏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总能听到小朋友在走廊上嬉戏打闹时大喊。

    “我是刑天,我要开天辟地。”

    “我是夸父,我跑得可快了。”

    当老师的成就感这不就出来了嘛。

    吴所畏得意地对隔壁办公桌的老师说。

    “早知道当老师这么有意思,我早就当老师了。”

    那人摇摇头,笑呵呵地说道。

    “得了吧,你早当老师也没用的,别的地方让你教这些吗?你讲那些神话故事对科举有用吗?”

    吴所畏哑口无言。

    说得太有道理了啊,就算学生感兴趣,家长也不会让你天天讲这些的啊。

    神话故事之所以能传承下来,并且一直在创新,并不是有人专门教这个东西。

    是很多人对这方面感兴趣,他们长大之后,或是科举无望,或是工作无聊,才会开始研究自已感兴趣的这些无益于科举的东西。

    真要是蒙学的时候老师就天天讲这些,家长早就把孩子带回去了。

    给你束脩可不是让你讲故事的。

    开学第一天,张玉工作热情格外的高涨,放学后还拉着老师们开了个会。

    会议目的就是看看工作中有哪些纰漏,哪些困难。

    结果自然是没有的。

    都是教的最最基础的东西,能有什么问题呢。

    唯一的问题就是美术课。

    有各种资料做参考,大明的造纸技术不说登峰造极,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碍于生产力,大明的白纸不可能跟现代一样便宜。

    尤其是可以用铅笔书写的纸张,更是不便宜。

    学生们能用铅笔和纸学习写字,都已经是学校以成本价卖给他们的了。

    不可能指望学生买厚厚的一沓纸,就为了画个圆圈或者直线。

    张玉这才想起来,忘记弄橡皮了。

    学生用的都是铅笔,搞点儿橡皮过来,写完了再擦干净,还能反复利用。

    尤其是画画,用的都是那种复印用的纸,厚度可观,反复用橡皮擦几次也不会破的。

    当天晚上回去,张玉就把这件事儿告诉了朱吾适。

    这事儿朱吾适也忽略了。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铅笔了,确实忘记橡皮这种东西了。

    “明天我回去弄一车橡皮过来。”

    橡皮这玩意儿也不贵,几毛一块的就能用很久,直接拉一车过来囤到学校里,够用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