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2章 你们愿意当老师吗
作品:《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 朱吾适感觉那个茶馆挺适合跟人聊天的,就留了个包间,以后要见谁了,直接在这里就行。
茶馆还有后门,他直接从后门进出,也不会引人注意。
“到底要干嘛啊?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有人耐不住性子的问了一句,锦衣卫并没有回答他。
做情报工作的,嘴巴严是最重要的。
“别问那么多,在这儿安心等着就是了。”
说完,锦衣卫的人就离开了。
接下来的事儿就不归他们锦衣卫管了。
八人忐忑不安的等了十几分钟,包厢大门被人推开了。
朱吾适跟在随从身后,走进了包厢。
“你,你是海贼王!”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进来的可不就是海贼王朱吾适嘛。
他们八个都是应天府本地人,朱吾适又经常出去溜达,这些人都见过朱吾适。
“对啊,没想到吧。”
朱吾适笑眯眯地看着屋里的八个年轻读书人。
八个人确实没想到,他们千算万算,也算不到是朱吾适找他们。
惊讶归惊讶,该有的礼数八人还是知道的。
“学生参见王爷。”
“参见王爷。”
……
“不用多礼,都坐下说话吧。”
八人悬着的心总算是稍微放下了一些。
都说海贼王朱吾适非常的随和。当面见到了,才发现传言果然是真的。
哪有王爷对读书人说的第一句话是都坐下说话吧。
在王爷面前,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六部的官员,不让坐他们也不敢坐下的。
八人迟疑了一下,还是坐下了。
百姓们都说了,海贼王如果跟你客气,那就是真的客气,不用害怕其中有什么隐含的意思。
“锦衣卫吓到你们了吧?”
虽然毛骧没有说,但是朱吾适猜得出来,锦衣卫办事儿,不可能让人舒服的。
“没有没有。”
“确实吓到了。”
八个人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吓到了就是吓到了呗,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锦衣卫办事儿确实挺粗糙的。”
这话八人没法儿接,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人。
朱吾适见八人不敢说话,也知道他们的想法。
好好的日子过着,突然被锦衣卫给叫过来了,说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
“我就直接说正事儿吧。应天府小学你们都知道吧?”
八人乖巧点头。
这件事儿朱吾适虽然全程都没有出面,但大家都知道,这又是他搞出来的。
“应天府小学现在还缺几个语文老师,我比较看好你们,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问问,你们愿不愿意当这个语文老师。”
八个人的心终于彻底放回原位了。
就这么点儿事儿,至于搞的那么神神秘秘的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犯了什么天大的事儿呢。
难怪王爷说锦衣卫办事儿粗糙呢,确实是够粗糙的。
至于去应天府小学当老师的事儿,他们还有个疑问。
“王爷,语文老师是什么意思啊?”
朱吾适这才想起来,古代是没有语文老师这一说法的。
古代对老师的称呼很多,比如先生,父子,师父,博士,教授。
老师他们也听得懂,但是语文老师就真的听不懂了。
“语文老师就是学校里的先生,专门负责教语文的。语文你们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
语文老师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
同时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运用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素质基本上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忠君爱国啊,体恤百姓啊。要教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朱吾适说完,发现八个人还是似懂非懂的。
在八人看来,这跟传统的老师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啊。
好吧,确实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王爷,我们自已都还是国子监的学生呢,给人当老师,是不是有点儿误人子弟了?”
朱吾适对几人的印象还不错,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已能不能教好,而不是一上来就推辞。
“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我既然找到你们,就说明你们足以胜任这个工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们愿不愿意干这个工作。”
八人犹豫了许久,其中一人站起来说道。
“王爷,我们对于应天府小学了解不多,您能否给我们说一下应天府小学的办学宗旨,我们也好有个教学方向。”
这话的意思,基本上等于是同意了,只不过还没有把话说死。
朱吾适既然请他们过来了,那他们就得给这么个面子。
不给的话,朱吾适也不会怎么滴他们,可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他们都是平民子弟出身,可不敢忤逆朱吾适。
虽然不敢忤逆朱吾适,但是该问清楚还是要问清楚的。
如果实在不合适,那也得学会勇敢拒绝。
辛辛苦苦读书十几年不容易,进国子监更不容易。
一家子还等着他们养家糊口,光宗耀祖呢,不可能因为朱吾适是王爷就让他们自断前程。
朱吾适也明白他们的想法,他要的是好老师,不是逼着别人来给他当老师的。
“应天府小学,其实可以算是启蒙阶段。
你们也知道,大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的。
官宦子弟,书香门第,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读书。
农家子弟也可以,但是得有钱才行。
所以能够读书的农家子弟是很少的,这个你们应该深有体会。
至于匠人子弟,还有商贾子弟,那是没有读书的机会的。
就算有条件,也只能私下自已找人教。
更何况又有几个读书人愿意教导商人子弟呢。
这在我看来,是很不合理的。
是的,就是不合理,哪怕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上千年,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农家子弟生下来就注定要种地,他们为了不至于饿死,还是会努力种地。
可官宦子弟如果一生下来就主动要当官,他们还会努力学习吗?
他们还会立志要当个好官,当个有能力的官吗?
根本就不需要啊,不用努力也能当官,当得不好也不影响升迁,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不努力的后果就是,拖累大明,荼毒百姓。
就像你们几个,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在国子监学习?
因为你们知道,不努力就完全没有出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