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9章 昆仑2008

作品:《我的1999

    第1399章昆仑2008

    昆仑航天的诞生,可以说比卖出一万台大疆无人机还让他感到兴奋。

    比起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李泽湘就冷静多了。

    “徐总,昆仑航天划入我们事业群进行管理吗?”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

    “不仅是航天公司,电动飞机和飞行汽车都统一划归航空航天事业群管理。

    前段时间我发给你的美国Terrafugia太力公司的资料,你们看了吗?”

    李泽湘点了点头。

    Terrafugia太力公司,是由5名麻省理工学生联合创办的飞行汽车公司。

    徐良:“我们得承认,美国人还是很有创新精神的。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千万不要故步自封,坐井观天。”

    “自从拿到您的资料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太力飞行汽车的研发进展。

    而且亲自组织考察团去硅谷那边考察了一趟。

    他们的创始人告诉我,明年他们就会推出首款概念车型,并进行首飞。

    我想咱们不妨等等看。

    研发出一款技术成熟的飞行汽车绝非易事。

    推向市场并让消费者更是难上加难。”

    徐良:“这些事你们自己决定。

    我给你们资料的原因,只是希望你们保持技术前瞻性。

    我们集团旗下有无人机产品,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和电池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

    要是十年、二十年以后。

    汽车被飞行汽车给颠覆了,那我们的研发就成一个笑话。”

    众人笑了笑,明显觉得这不可能。

    “大家还别笑,现在交通这么拥堵。

    如果未来智能汽车的智能程度一直达不到预期。

    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话。

    飞行汽车就会派上用场。

    陆空两用的便捷性将使得它取代直升机和汽车,成为部分富人的心头好。

    等到成本进一步下探,或许会成为更普遍的交通工具。”

    众人想象了一下老板描述的画面。

    迅速得出结论:过于科幻,有点像做白日梦。

    徐良看出了高管们的半信半疑。

    对此他也不是很在意。

    对昆仑工业集团的未来发展,他有自己的考量。

    当企业达到一定体量,增长陷入困难时。

    就要有敢于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拿到通往下一个科技时代的船票。

    昆仑工业虽强,但能保证繁荣二十年、五十年?

    或者野心再放大一点,向阿狸的目标看齐。

    活102年?

    依他来看,前世2020年左右的四十大盗早就不敢革自己的命了。

    创新力严重缺乏,企业文化也变质了。

    信誓旦旦当着所有人说,银行不改变他就改变银行的杰克马,变成通过金融搜刮民脂民膏资本家后。

    一切都变了。

    跟个地主老财一样藏一地窖的银元宝。

    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些没有转化为利剑厚盾的钱财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连小命都保不住。

    当命都没了,那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哪怕是眼下看起来像是在做无用功的技术创新,也要坚持下去。

    说不定到了什么关键时刻。

    那就是一张保命符,或者叫枯木逢春,活出第二世。

    许多存世几十年、上百年的老牌企业。

    都经历过一次或更多次的转型升级,不然早就玩完了。

    像微软就依托押宝云计算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要是微软稍微迟疑了那么一会儿。

    错过了云计算大爆发的黄金时期。

    微软大概率也不会垮,甚至比甲骨文可能还要强一点。

    但绝对无法成为万亿乃至两万亿美金市值的巨头。

    一次重要决策,一个创新业务。

    王朝续命至少二十年啊。

    ……

    火箭、飞行汽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

    李光楠心情沉重。

    作为昆仑研究院的副院长,他发现昆仑工业这摊子铺得过于大了一点。

    这也做,那也研究,过于耗费资金。

    他再三思考和犹豫后,还是决定开口提醒一番:

    “徐总,我说句不当说的话。

    目前集团的资金流很紧张。

    进项虽不少,但花出去的更多。

    大规模盈利的业务只有消费电子。

    或者更具体一点,昆仑手机通过高定价在年销量只有几百万部的时候就实现了盈利。

    可这些盈利又都投入新手机、新产品的研发当中了,无法给集团输血。

    其它消费电子产品,比如电脑、外接等设备,以及智能家电和能源事业群虽然盈利规模巨大,但利润很薄。

    而且能源事业群则进军了光伏领域和动力电池领域。

    这两大事业群想要保持高速发展。

    接下来可能还需要集团在财务上面提供一定支持。

    航空航天、昆仑东方和半导体子集团,基本还处于研发投入状态。

    尤其是后两者。

    想要追上国际水平,每年都要吞掉5~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集团旗下除了大疆取得一定销量成绩。

    暂时还没有其他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投向市场,因此也就没办法取得营收。

    昆仑商城只销售我们自家的产品,规模较小,可暂时忽略其亏损……”

    包括徐良在内,一众高管都认真地聆听着他对于集团业务的评价。

    老李同志是个闲不住的人。

    对国产科技事业的发展尤其上心。

    他担任昆仑工业集团的顾问和研究院副院长后。

    一直奔波于大江南北,去各所大学做汇报演讲。

    号召有志青年投身科技事业。

    此外,他也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直密切关注着昆仑工业的各个产业发展。

    此时说起昆仑工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那绝对是有的放矢,没有半句错漏。

    “昆仑工业整个集团,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一百多亿。

    研发投入强度、绝对值在国内民营企业中绝对排的上第一。

    比一向以高研发投入著称的菊花厂还要强一线。”

    李光南望着徐良,叹了口气。

    “我建议我们的步子不要迈得太快了,缓一缓比较好。

    等一个事业群开始拥有自我造血功能了。

    我们再去开辟下一个新战场,步步为营。

    现在集团拥有几十家一、二级子公司。

    麾下聚集数万名研发工程师,几十个前沿科技项目同时开工……

    确实显得有那么一点点过于着急了。

    容易给公司造成财务压力。

    当然了,我也不是反对追踪跟进前沿科技技术。

    只是节奏最好调整一下。

    循序渐进慢慢来,把每一步都走稳当了。”

    在场的数十名高管暗暗点头。

    人家老李这番话正是他们想说的话。

    可由于徐良人经常不在公司。

    加上大老板威望和位置太高,他们不敢谏言。

    老李跟他们不同,既是德高望重的院士。

    又是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年纪也在那摆着。

    由他站出来开这个口。

    比他们这帮下属单独去找大老板建言献策要好很多。

    老板可能也听得进去一些。

    想到这,所有人都默默地把目光投向了视频里的徐良。

    想看看徐总听到这番话是个什么表情和反应。

    愤怒?

    幡然醒悟?

    还是不为所动。

    他们发现自己等人全都猜错了。

    大老板表现得很是平静。

    丝毫没有因为李光南的话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徐良嘴角微微勾起。

    李院士为人比较刚直。

    所以说话容易得罪人。

    但是他可没有某些人那么小心眼儿。

    他没有答话,只是手指放在桌面上敲了敲。

    看似无意识。

    但林世伟接到信号后立即道。

    “李院士说得十分在理,我作为集团的首席财务官,非常清楚集团的财务情况。

    我们集团现在是大则大矣,却大而不强。

    各个事业群、子集团、研究院,远的成立还不到五年时间。

    近的今年才成立。

    我们现在没有太多自己的技术优势。

    只能逼自己一把,拼命地进行追赶。

    资金方面,其实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李院士可能对集团财务情况了解不多。

    我在这里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今年的财务状况。

    集团六大事业群,外加昆仑东方一家子公司,收入最高的仍然是昆仑科技。”

    昆仑科技隶属于消费电子事业群,以PC、笔记本电脑、电脑外接设备、U盘的销售为主。

    “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昆仑科技下半年的销售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全年总收入依然突破1240亿华夏币。

    按照出货量和收入,我们是全球第四大PC厂商。

    仅次于惠普、戴尔、联想。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比起总收入上千亿美元的惠普,六百多亿美元的戴尔,总收入不到150亿美元的我们,还差了很远。

    不过这也意味着昆仑科技未来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