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0章 奴隶与科技

作品:《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燕国的行人,很抱歉。因为大邑商的朝贡调整,今年与你们约定的奴隶份额只能削减了。不过,我们愿意使用其他东西作为补偿,来补齐这个缺口。比如,你们所需要的漆与犀皮。”

    “胡”字旗下,一名中年男人,正对着运送货物抵达他们城门前等候贸易的燕国商队,带来了一个让燕国商队露出不满神情的消息。

    中年男人看到这一幕,也不免心下轻叹,国君最终还是决定为了氏族的将来,赌一把大了。

    只要他们将奴隶的份额每年加一倍上贡,不仅能得到大邑商允诺一个伯爵,还能免去其他粮食的上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获得征伐没有对大邑商上贡的部族权力。

    并且之后只需要等大邑商的调令,服兵役就行,不用再跟以前一样,不仅要奴隶,还要各种特产。

    这个新的朝贡方案一出来,没有一个规模达到千余人的部落能不接受的。

    而且大邑商这边,上贡之后居然开始有回礼了。

    这一次上贡,回礼是:耦犁与肥田之法。

    都是能让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将耕种能力大幅度提升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颖水南部的部族,胡氏毗邻河洛中原,也很清楚大邑商的态度转变,与这些权力的下放代表了什么。

    他们这支少昊的氏族血裔——归姓胡氏,将不会再受到四周子姓氏族的随意欺凌。

    因为大邑商喊出了“诸伯不相攻”的口号。

    不管落实情况如何,有这个招牌在,真的能让胡氏,拥有喘息的时间。

    不然在这么下去,胡氏大概率会被击溃,甚至南迁。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隔壁的彭氏,被殷商北迁了。

    淮泗之地,出现了大氏族真空。

    没有一个区域霸主在,这就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颖水、涡水、泗水等地的方伯,也都在摩拳擦掌。

    不管是应对未来危局,还是为了胡氏的发展,接下来几年的奴隶,都必须上贡给大邑商,换来对他们拓取的支持。

    至于燕国这边不满,他们也只能选择得罪了。

    所以,燕国的行人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就算要减,也不能减少这么多。我们的契约可是有约定的。”

    “这……”这人苦涩一笑,一想到契约,只能赔不是后再说,“奴隶数量实在有限,大邑商又催得急,若是您真想要按着契约来,我们只能动用一下商盟的分期之法了。”

    “……”

    这个燕国行人脸色不好看了。

    辛屈对于南方的贸易,是根据商盟成员的身份,来给一些福利与特权的。

    普通会员能得到一些延期与折扣。

    而层次上来的会员,是可以申请分期,将一些东西延宕。

    根据与燕国的距离远近,分为三个月一期、六个月一期、九个月一期。

    会有一些利息,三个月一期本金结算后的是原价1.3倍,六个月的是1.5倍,九个月则是1.8倍。

    其实算很便宜了。

    只是申请分期之后,眼前的燕国行人,就得承担催债的业务,还得安排员工在这里开办业务。

    甚至本人汇报之后,会被燕国行人司外派居留于此。

    还有将胡氏族长的一个儿子,带着北上,充作质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儿子,就是抵押品。

    最终,燕国的行人,咬了咬牙,根据他的权限与胡氏接下来的前景预估,选择了六个月一期,分期一千奴隶。

    六个月后燕国行人再来,这一千奴隶,就得变成一千五了。

    胡氏这边也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厉兵秣马,准备好南下攻打群舒掠夺人口了。

    要不是大邑商那边催得急,他们着急拿到好处,胡氏也不会跟燕国搞这种分期。

    但不管如何,契约搞定了,胡氏这边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七日之后,完成春耕,他们就安排精锐外出巡狩,顺道找到一些小部落,然后将之覆灭兼并。

    如同胡氏这样兼并地方的事情越来越多,燕国的行商,也因此受到了几次劫掠,不过好在燕国这边的行人,许多都是仗剑行商,也就是有武装部队随行,损失还算是可控。

    但也不可能一直让他们劫掠,索性听闻相关消息之后,汇报到辛屈这里。

    辛屈给出了决策。

    暂时放弃对荆北泗上以南的地区贸易,只保留河洛——南阳——襄阳这一线的贸易通道。

    淮河以南的区域,燕国的商队,暂时全部收缩回来。

    然后所有在各个州的行商总管,也都接到了新的命令,让他们开始投资这些氏族,拉拢他们加入商盟,同时加强地方的战争烈度。

    至于原因无他。

    殷商那边的盘算,就是将八百诸侯,进一步的缩编,然后形成向心力。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尤其是缩编过程之中,每时每刻都要死人。

    但这么做,对于燕国来说,没有多少收益。

    毕竟燕国距离他们太远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一边帮助这些方伯形成邦国的同时,也让他们多死一些人,或者多逃走一些人。

    只要南边乱了,殷商想要将这些方伯充作兵役,用来增强国家实力的算计就不成了。

    辛屈想要的是各个地方形成一个个稳定的方国据点,方便日后的兼并。现在加大南方战争烈度,虽然会对燕国原定的计划产生些许影响,但辛屈还是能做出引导的。

    比如,在淮北、河洛一带作为主战场,然后派人前往南方,与丹江大乘佛、淮南太平道这两支暗子联系,帮他们在南方形成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将逃难过去的百姓聚拢。

    宗教,能够很好弥合外族,因为宗教始终都是存在排他性的,非此即彼。

    虽然丹江佛与太平道不至于彻底魔怔,但他们确实可以方便自己,提前梳理出一片无人区,让南方不会加入中原的战争中。

    如此一来,战争烈度就会有所局限,死亡的人口也可以转移去南方,成为开发南方的生产力。

    “南方啊……现在遍地都是湖泽与原始森林。”辛屈无奈摇头,直到现在,北方开发起来的区域都是有限,结果还是因为殷商这边的算计,开始将大量劳力往南驱赶,也不知道去了南方,他们能活多久。

    哪怕到了汉代,依旧是有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的说法。

    尤其是南方,除了洪涝、虫蛇之外,最大的隐患,乃是寄生虫感染。

    辛屈当初梳理海河河道的时候,可是没少看到治理河道的人感染寄生虫而死。

    那惨状。

    肚子大,浮肿甚至不管吃多少,都觉得饿。

    怎一个惨字了得。

    “陛下,陛下!好消息!”

    就在辛屈做出批示,刚想起身去锻炼身体,让自己不至于被各种疾病弄死的时候,一名青年匆匆走来,并且他身后,还搬来了一座高有两米,长宽各一米的立方体。

    “时恩,这是什么?”辛屈疑惑的看着这人。

    时恩,算是他的一个弟子吧。

    学的是辛屈以前接触过的机械制图,不过他没有跟听从辛屈的安排,去工部任职,做那些偏向实用的机械研究。

    而是在辛屈安排漏刻水钟任务完成之后,得了一个时氏的赐氏,然后就专门跑去研究齿轮了,毕竟齿轮可是机械的重中之重,而研究各种金属捏合成的齿轮,才能配置出最经济实惠的机械。

    辛屈还是希望燕国能提前步入机械时代,而不是一味的使用人力。

    结果没想到,今天自己这个弟子,居然有空兴冲冲的跑来找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好消息。

    青年咧开嘴,让人放下之后,掀开了兜布兴奋的介绍起来:“这是机械钟!我用了六年,做出了重锤式机械钟。”

    辛屈看过去,就看到了一座老式立式钟下的重锤正在摇晃。

    上边的表盘,正在移动,如今显示的时间刻度为“十点二十三分”。

    看到这玩意儿,辛屈眼瞳一缩,呆滞,惊异,恐惧,五味杂陈。

    心思百转,但他很快恢复了冷静,接着装作不可思议的走上来:“好家伙,之前让你带着人去解决水钟的问题,本身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想到你连立式重锤摆钟都弄出来了。

    这玩意儿的零件,怕不是得一点点手中琢磨吧?”

    “什么都瞒不过陛下。”时恩搔了搔头,“我用了擒纵装置、棘轮、还有很多齿轮!然后用青铜合金、钢铁等东西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说到这里,时恩伸手拿出一根类似发条,但其实是调针的东西,插入钟表的后方,旋转了两下,将时间拉到十点五十九分。

    等到十一点到了。

    摆钟内忽的跳出了一只鸟雀,随着律动,摩擦发出声音,不好听,但足足十一声才停止。

    这就代表了十一点到了。

    辛屈无言。

    若不是他很清楚时恩只是个天才,他都会觉得时恩是个穿越者。

    “陛下!有了我这钟,时辰将不会有任何的延误!我们终于能算准每时每刻了!”

    青年语气中带着狂热,兴奋异常。

    算准时刻。

    多么美妙的事情!

    就连那些传奇巫师都做不到的事情,他时恩,做到了!

    辛屈来到了钟表后方,打开看了一下里头的齿轮,密密麻麻,深呼吸一下说:“做得不错。但时刻需要配合天文地理一起演算,你这时钟,只能作为具现,并不能充作标准。

    标准,需要一台巨大,且精密的浑天仪。”

    “那玩意儿我去看过了!一点用都没有。”时恩闻言,对钦天监的浑天仪模型感到不屑,“宇宙广大,地星不过银河一角,受到日月星辰的影响变量太多了。

    咱们的浑天仪,也只装载了不过区区银河万一星辰。

    唯一能进行模拟的,也不过就是太阳星系。

    甚至就连第六行星都还没测算出来位置。

    所以,浑天仪的精度,甚至可能不如我的时刻钟,我这还能随时调整,浑天仪的每次精度调整,那都是一个天大的工程。

    臣还是觉得,陛下若是喜欢,可以投资臣的时刻钟。

    这玩意儿可以做产品卖给南方的蛮子。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天朝上国的无上伟力。”

    时恩很兴奋。

    但他贬损同行的表现,辛屈只是看着,却没有反驳。

    摆锤钟的出现,代表了燕国的尖端精细的手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换而言之,若是辛屈愿意,他可以用钱老的“工程控制论”,推动一些产品的落地。

    比如。

    蒸汽机。

    但这个念头一闪,辛屈就选择放弃了。

    原因无他。

    这个时代不能出现蒸汽机,就算出现了,他也得按死,绝对不能普及。

    中原至少需要两三次涅槃之后,才能推进蒸汽机。

    不然,生产力快速爆发的代价,就是华夏在春秋时代蒸汽机助力工业国家出现,并彻底完成民族国家建构。

    然后在战国时代打完,很可能中原会保持分裂状态下跳进了电气时代。

    这么搞的代价,看看现在的欧洲就知道了。

    要知道,欧陆吃的是明清鼎革之后的华夏技术外溢遗产,加上他们对全世界殖民,从全世界掠夺来无数科技,然后饶是这样,他们进行了五六百年消化,还是没有诞生一个统一国度。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一口气吃得太多了,光顾着自己消化自己的,完全忘记了趁着消化完之后,应该怎么运营一个庞大的国度。

    一步从封建奴隶制跳进资产奴隶制,生产力看似发展,实则社科文化完全瘸了一条腿。

    所谓的人性解放,人文思潮,明朝的时候全部玩过一遍了。

    要不是满清误我三百年,导致了关外的奴隶制取代了明代的地主政治体系,同时还禁止普通民众开智,又为了满清江山而封闭百姓的科研。

    三百年岁月早就碾碎四海八荒了。

    看到眼前这台时钟。

    辛屈没有心悦,只有忧愁。

    他一脚油门踩得太猛了。

    这些技术若是普及下去,从上到下,国家肯定会吃撑。

    那中原很可能会出现一地的封建领主自我觉醒,然后形成一个个割据国度,然后因为战争烈度的快速加强,最终演化成世界大战,形成一块块碎了一地的世界。

    若是后世之君再踩一脚油门,从蒸汽跳进电气,柴油,乃至核能……

    沉默许久,辛屈忽然屏退左右。

    只留下两人。

    时恩呆呆看着辛屈,一时间不知道辛屈想要做什么。

    辛屈忽然开口说:“我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去做。但这个任务给你了,你这辈子,大概率是离不开我给你安排的空间了。”

    “?”时恩疑惑的看着辛屈。

    就看辛屈去了角落,摸了半天,拿出了一卷书递给他:“这本你拿着,然后研究去吧。摆锤钟表不过就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用水火载运千万钧重的货物还能日行千里。

    甚至将来有可能,人类与飞鸟比翼翱翔。”

    时恩颤抖着接过书,吞咽了一下口水,小心翼翼的翻开两页,瞬间瞪大了眼睛:“这……这……九鼎之一的理鼎箴言的完整版?”

    “祥瑞也不全是假的。”辛屈转过身,呢喃似的说,“我终究有私心。但我不能继续赌了,如今的发展速度已经够快了,再往下一步,中原能不能大一统,都犹未可知。

    我不是不相信后人,而是不相信人心。

    蒸汽机做出来之后,我会将你沉入云梦湖的核心。

    将你连同你的一切成果,埋葬其中。

    若是将来后世子孙有能力挖出你的坟茔,这些技术才能真相大白。”

    辛屈忽的转过身,盯着时恩说:“你也可以不去做。”

    “嘿嘿!”时恩将书慌忙塞进胸口,笑吟吟,“老师这话说的,给我了就是我的!

    至于死?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就是蒸汽机!我肯定给您弄出来。

    但我有一个异议,我觉得一个埋葬点不妥。

    要就搞九个。

    按照北斗七星与左辅右弼的样式,在地图上弄九个坟茔,我之后会将相关技术拆成九份。

    咱们弄一个系列的大宝藏。

    然后等将来将这些宝藏印制成地图,拆成几万份,发给天下诸侯。

    将来不管哪家得了江山,都得来寻我们留下的宝藏!

    想来那个时候,才有意思不是?”

    辛屈转过身,盯着自己这个弟子看了一阵,然后笑道:“你若是去治政,肯定是一把好手。我的担忧与顾虑,你全然洞悉。”

    “承德九鼎我是了解过的。”时恩撇撇嘴,“老师得慧天苍,也担忧传承断绝,这才筑了九鼎,藏于龙脉之间。

    但一口鼎,能藏多少东西?

    要我说,还是多弄一些墓葬、宝库什么的,不管如何,这些传承,总会有机会现世。

    后世想要登临天下,成为新的天子不仅要治理好国家,还得将宝藏所在的土地全部拿下。

    否则一旦某一个墓葬、宝藏出世,说不定掌握这些技术的人,能扭转乾坤呢?”

    青年脸上浮现了恶趣味。

    辛屈笑了笑,然后没有反驳。

    古人只是见识不够,不是傻子。

    现代人和古代人的脑容量,其实也没差太多。

    真正决定生产力差距的,是人心与制度惯性。

    但这玩意儿最好破除了。

    战争、失败、屈辱、涅槃,以及一些不可理喻,超脱时代的技术。

    燕国能发展起来。

    不仅仅是政治制度在引导,还有辛屈带来的技术。

    他才是燕国最大的外挂。

    而基于这个外挂发展起来的时恩,哪怕不太明白全部道理,但他还是借着生产力的进步,弄出了机械钟。

    而机械钟的出现,也代表了燕国有能力弄出蒸汽机。

    怕是最简单的蒸汽机。

    都是下一个时代的工业入场券。

    “去吧,今后你……世居昌平。王陵那边,我安排了一座实验室,你可以使用。”

    “是!”时恩开心应下,“老师啊,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宝藏不要只放一处,要玩就玩大一点。”

    “好了,我有计较,你去昌平吧。”辛屈摆了摆手,将这小子打发了。

    不过让人将时钟摆在书房。

    接着来到了书架前,拿出了一卷书,打开一看,扉页写着:“万不能成为满清!”

    接下来每一页都在告诫自己,不能学满清禁锢民智,迫害技术发展等等。

    原因无他。

    小族临大国。

    要么跟蒙元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对自己极度自信,于是高高在上,对一切不屑一顾,然后保持了蛮牛姿态,日子得过且过,最终百年内崩溃;要么跟满清那样靠着奸计与好运,对自己极度不自信,进而做出了大量屠戮来恫吓敌人,以期降低满蒙旗人的损失,妄图用最小代价坐稳江山。

    不管哪一种,都不可取。

    中间的权衡。

    很难的。

    “唉……”辛屈看完整本书,把一些弯曲的书角捋平,重新放上去后说:“或许,真的得留下一些宝藏。

    有这些宝藏的传说在,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不肖子孙,真的会把这些埋藏宝藏的土地放弃了。

    毕竟王位唯一,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是自私的。

    我能抵御诱惑,是因为我的历史厚度足够高,几千年历史在脑海里流转。

    可后世之君就不见得了。”

    “叫什么秘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