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2章 不能直接发钱么

作品:《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李铭之前用的理由是找上面申请动用大学的经费。

    那只是他启动项目糊弄人的借口,实际上肯定是行不通的,他是准备动用港城的资金。

    现在华侨日报助学金项目处白捡了一大笔助学捐赠。

    他可以借这个名义试着给京城捐一笔钱支持教育,100万人民币不多不少正好可以试探一下内地接不接受捐资助学。

    这个事要快点启动,最近连续公布了10多个部委的軍管主任。

    要是调查部也有了主任,很多停滞的工作就会逐渐恢复。

    像港城这种战略要地一般都会放在工作的首位,港城去年遭到破坏的组织也会重建,接着很可能会摸底风生水起的星辰公司。

    撞枪口的做事,容易暴露他和娄晓娥的活动有些不正常,会给李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烦。

    早早把捐钱的事情搞定了,即使有调查也只会简单做个核实登记,娄家跑路到港城是众所皆知的。

    罗芸奇怪道“基金会还有22亿没用,那怎么只捐了9000多万呀是有什么原故么”

    李铭说了些不是秘密的秘密,“基金会在一个月之前并没有什么资金,只有维持运营的几千块钱。”

    “突然能有20多亿港元,这里面是有一些故事的。”

    “咱们的广播里说了港城探长贪污,这一次总共查出来了24亿港元。”

    “9400万这笔钱,广播只说了港城的热心人士捐赠,没说具体的来源。”

    “实际这两个是同一件事,9400万是这24亿里的一部分。”

    张海洋恍然道“我就说谁能捐这么多钱。4000万都能给五六万人发一年的工资了。”汇率换算后

    李铭笑了笑,真真假假的说道“这24亿实际是港城群众被搜刮走的钱,大头肯定是要用于港城。”

    “做兄弟的突然发了一笔财,分润一点给兄弟们改善一下生活,给多给少都是人家的心意。”

    “人民币100万元也就200多万港元,私下问一句,马马虎虎不算得寸进尺。”

    周晓白总结道“算是得尺进寸吧。”

    李铭微笑道“差不多这个意思。有就来没有就算了,咱们不强求。”

    周晓白、张海洋等人并没有怀疑他的方案能不能行。

    从过往记录看,李铭能弄到港城的技术资料、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是有渠道的人。

    下午。

    李铭赶到海淀的火腿肠分厂,看到两个女的拉拉扯扯。

    “怎么回事”

    供销副主任艾宗琴苦笑道“李科长。我最近不敢回家,没回家也被人家堵到厂里来了。”

    拉着艾宗琴手臂的妇女头发斑白,“您是保卫科的李科长吧”

    “我叫郝秀花,我家那口子是总厂工艺科的常道林。”

    原来是厂里的家属,李铭和气询问道“事情复杂吗”

    “简单的话我们就在这说了,复杂就去办公室里坐下来慢慢聊。”

    艾宗琴开口道“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咱们厂不是争取到了60个名额么”

    “郝大姐的意思她家比较困难,想让她二女儿进咱们厂里。”

    李铭打开车门,下车解决这个问题,“去年建厂的时候怎么没有参与”

    面对真正能做主的人,郝秀花陪笑道“我家一共有十口人,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刚好今年高三。”

    “下面还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我是想参加工作也走不开。”

    李铭听懂了,连续生了7个女儿直到生出一个儿子,这才停下没继续生。

    二女儿才高三,可以想象剩下6个小的能多小,单单洗这么多人的衣服就要洗半天,确实没时间参加工作。

    城西的创新技术研究所,新来的大学生辛夷也是类似的情况,家里人口众多,一家子只有父亲有收入,家庭负担重。

    李铭叹气道“我是同情您的。”

    “估计您也了解,咱们厂像您这样的家庭还有不少。”

    “只有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评议,大家才会信服。”

    “大家都靠人情占位子,肯定不能服众,举报信会像雪花一样到处都是,最终还是得按评议的来决定。”

    “您家的条件算是艰难的,评议的时候应该会优先考虑。”

    郝秀花接话道“可是我听说,有在分厂参与巡逻守夜的人会优先照顾。”

    “他们优先照顾了,60个名额就没有剩下的了。”

    李铭耐心解释道“您听到的消息不齐全。”

    “优先照顾不是说他们直接录用,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要先达到评议的等级,才能有优先。”

    “他们有给厂里义务劳动帮忙,觉悟是比较好的。这种的优先,相信您也理解。”

    郝秀花愁眉苦脸道“本来,我家的条件肯定能评到前面。”

    “但是最近清理队伍,说我家那口子的社会关系复杂、还有海外关系。”

    “有这两条在,我家肯定评不上了。”

    “我还指望二女儿能多帮衬家里一些,她要是去了东北,我是真的很难撑得住这一大家子。”

    怪不得要来走后门,李铭好奇道“怎么个海外关系”

    保卫科长的问话,很有可能把问题解决了,郝秀花仔细说道“我家那口子有好几个舅舅。”

    “其中二舅是驻南斯拉夫使馆的干部;大舅以前在驻外使馆工作过,现在在外文出版社工作。”

    “算来算去只能是他大舅、二舅的原因,我家那口子变成了有海外关系了。”

    有点离谱,李铭无语道“应该还没有定性吧”

    “其他的材料不一定会到保卫科,有海外关系的材料肯定会到我这里。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材料。”

    郝秀花回话道“还没有定性,是厂里有些人这样说我家那口子的坏话。”

    李铭给了个准话,“要是真像您说的这样,没有其他问题了,您家的海外关系这条不算。”

    “他们即使把材料提交到我这里了,我也会打回去。”

    保卫科查出了潜藏在财务科的特务于顺坤,震慑了厂里其他身份有问题的人,陆续有一些人主动交代自身问题。

    李科长处理这样的事情很是得心应手。

    郝秀花连声感谢道“谢谢李科长。大伙都说您是火眼金睛、断案如神。”

    没工夫听这些话,李铭打断道“社会关系复杂,是怎么个复杂”

    郝秀花坦言道“八年前粮食不够吃,我家那口子在黑市买粮的时候被抓了个正着。”

    “他直接承认错误也就没事了的,偏偏他冒充外经贸委的干部,还被工商科的人给识破了,是厂里出面领回来的。”

    “再加上两个舅舅会外语、认识一些外国专家,我家那口子也是搞工艺设计的,就有了一些来往。”

    黑历史被翻出来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李大科长不好把话说得这么直接,而且也不知道对方的话里面还有没有隐瞒。

    他公式化的安慰道“八年前的事情了,问题不大,让他多做一些有深度的自我批评,争取大家的理解。”

    “和外国专家的交际,咱们轧钢厂还是能够明辨是非的,不会像其他厂那样一棍子把人打死。”

    郝秀花明言道“我是担心等厂里调查清楚了,招工的评议都结束了。”

    这个担心合情合理,很多本来能升职的人都是因为关键时期的流言给耽误了。

    李铭字斟句酌道“厂里清理队伍的工作不是我负责的,但是您家这样的情况也是需要重视的。”

    “我会给厂里提个建议,把像您家这样的困难职工的审查排在前面些,及早做出定性结论。”

    自从新来的蔚主任腿骨折了住院后,轧钢厂清理队伍的工作,还是按原来商定的步骤在进行。

    车间查车间,科室查科室,分厂查分厂。

    由于互相之间有对比、攀比的关系,大问题查完后,为了拼各自的表现,好些科室、车间开始吹毛求疵。

    当然,小错误主要是自我批评和检讨。

    不过因为厂里宣布第一轮调查要查三个月,还是搞得有点人心惶惶。

    毕竟没有一个人是能够不犯错误的,不一定哪件小事情会被放大了检视。

    晚上。

    保卫科科长办公室。

    娄晓娥说起海荣劳务公司的小弟售卖去澳洲名额的事。

    李铭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要有利可图,又没有好的监管措施,想要彻底杜绝贪污是很难的。”

    “这样,我们改一下招募人员的方向,少招港城本地的人了,主要招内地来港城的人。”

    “他们算是难民了,给的钱也可以降低一些,以免其他人不满而闹出事端。”

    娄晓娥站他身后给他轻轻按压头部穴位,“那要和港城的瑛国人合作吧”

    李铭回应道“是的。以维护港城的治安为理由,和瑛国人商量把这些人送去澳洲开垦荒地种田。”

    “再联合瑛国一起同澳洲商量,不需要澳洲出资金,只需要划定一块可开垦的荒地,其他的事情我们给负责。”

    娄晓娥边忙边说“瑛国人肯定很乐意,不用出钱了,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安置压力。”

    “但是澳洲会同意么他们无缘无故的惹麻烦上身,应该是不乐意的吧”

    李铭慢慢分析给她听,“你也知道全球的普通人都在反对越国的战争。”

    “澳洲也派了部队参加越国的战争,士兵的死伤还不少,澳洲内部的压力和镁国一样很大。”

    “我在京城的报纸上都看到了,前天澳洲的学生围住了澳洲的议会大楼。”

    “现在收留一些来自哑洲的难民,再包装两下,可以大大减轻澳洲的压力。”

    “我们不要澳洲出钱,可能他们都会抢着要出钱。”

    娄晓娥提醒道“可是他们现在很歧视哑洲面孔的人。”

    在整个瓯镁小圈子里都是普遍现象,李铭自然记得,“你上次不是说了吗日笨早已经是澳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镁国现在没有专门针对日笨,除了那些走入极端的人,澳洲面对大客户该有的态度还是会有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越来越需要能和哑洲经济体打交道的人,整个澳洲对东哑人的宽容度也在增加。

    澳洲本地的土著皮肤颜色也是算黄的,刚又通过了土著权利的法案,舆论上暂时较好。

    当然,由于澳洲的决策圈是追随镁国政策,只要镁国针对谁,那时候形势就会有所变化。

    娄晓娥向来是听他的,“那我安排黄福义先给港府的人传个话,看他们的反应。”

    李铭同意道“那就这么办了。”

    娄晓娥心地比较善良,“我也想帮帮那些内地来港城的人。”

    李铭叹气道“人要是急红眼了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娄晓娥关心问道“京城怎么样了”

    李铭轻轻说道“这一次京城还好了。全国各地具体怎么样,估计没人能说得清楚。”

    “从传言上来看,有些地方十分严重。”

    “有些地方现在甚至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倒买倒卖。某种程度讲,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地方上很多事情都不打报告了,或者有选择的汇报,大多是地方上他们自己做主。”

    “除非有人通风报信,不然上头对下面的情况掌握很有限。”

    娄晓娥想到对港城的影响,“我们在新界建工厂,猪肉货源会不会有问题”

    李铭确定道“这个应当不会。

    “他们只是清理队伍,不是不搞生产了,种田养猪还是要大力发展的。”

    娄晓娥觉得手有点累了,手扶在他肩膀上休息,“没有影响就好。”

    “新界火腿肠工厂的投资不小,还是在偏僻的乡下,小码头也只能停靠几十上百吨的小船。”

    “要是工厂建成后内地没有充足的猪肉供应,那真是浪费了产能。”

    李铭伸手轻轻握了下她的柔荑,“居民的收入有限,哪消费得掉全部的新增猪肉,不可能的事。”

    “只有多出口猪肉多赚外汇,多赚了外汇才能提高居民收入,进而促进猪肉的消费。”

    娄晓娥熟练的绕过椅子坐到他怀里,“国家不能直接发钱么就是提高工资让居民有钱消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