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偷偷回家
作品:《黛玉嫁了个基建狂魔[清穿+红楼]》 允初和黛玉想不明白,并大为震撼,看完撤下去的碟子,又扭头看一群还在吃的太傅。
“也挺好,看诸位大人吃饭,总觉得能多吃一碗。”
人多,吃饭热闹,各种吃相都有,各个的喜好也不同,看起来确实挺香的。
允初认同的点头。
二十四位司务,今后也是二人的老师,总要选出一个领头人,吵了一路还是户部胡大人当选第一。
各部之间不分上下,司务都是进士出身,学识自然不相上下,文无第一,谁能服谁。
胡大人能高一头,也不靠别的。
雍正登基前管辖户部。
简而言之就是,胡大人靠的是雍正。
既然背靠雍正,也是带了信物的。
胡大人虽然下马车就摔了一跤,但见到允初第一件事,便是将几封信交与他,也将两大马车的书给了他。
想起那些书,面对吃饱喝足,或是吃茶休息,或是洁面擦胡须,又精气神十足看着二人的老师。
允初当即表示,舟车劳顿,应该好好休息。
两个小孩儿在房里拆开雍正的信,一封是所有老师及家眷的名单,之前任职何处几岁读书有什么出众的爱好都有记录。
“胡大人钟爱种地,这也能是什么爱好吗”黛玉不理解,种地应当是她所知最辛苦的事,还不一定能收获。
“皇阿玛喜欢种地,皇兄也喜欢。”允初想了想回道,“种地好啊,以后胡大人闲来无事用花盆种菜,你就能在路上吃最新鲜的菜。”
黛玉两眼放光,顿时点头,“喜欢种地好,特别好”
“要给胡大人送几个大花盆么若是他想不起种地怎么办”
允初拿出第二封信,上面写了众位大人携带的日常所需之外的物件,胡大人带了花盆,还带了不少种子。
看来无需他们费心了,胡大人是真爱种地。
其他大人的爱好在他们看来也是奇奇怪怪,种地钓鱼已经属于正常了,更有喜欢收集矿石,喜欢炼丹炸炉的,也有喜欢做木工的
涉猎广泛,让他们见识到爱好的多样性。
系统选出这名单时就说了绝对很实用,也不管雍正调查后是如何扎心。
雍正看着这些天赋技能点满却从未被挖掘的大臣们,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将他们送出京,还好允初不会有反心,还好系统只是要帮林黛玉,不然他的大清啊
系统看他心疼的样子,又拟了一份方子给他,丧气的脸瞬间笑开花。
“牙收收。”
嘲笑是什么,雍正表示不知道,这方子可是他一人独有的,也是如今很实用的。
允初和黛玉拆到了最后一封信,是一张方子,很寻常的材料,直到看见后面批注的使用范围和描述。
“哇”黛玉惊叹。
风吹雨打数十年不朽不断,最最要紧是材料易得。
允初早就找薛帆问过道路修建一事,知道这是一份多重要的方子。
皇兄有这样的方子会藏着不用吗允初疑惑,没和黛玉说。
或许是有什么顾忌吧。
允初看着驿站外,那些读了数年书的大人们,有的和村民站一起交谈,有的则是站着一边,也有在驿站里吃茶休息的。
这份方子,有些烫手。
无论是直觉,还是这些老师的行为,都在告诉他,这方子不能在此处用,至少现在不行。
“黛玉,你喜欢云南吗”允初问她,看起来有些郑重。
“云南在哪儿”
“在一个四季如春,漫山遍野都是鲜花和水果的地方离京城很远很远。”
“喜欢。”
她喜欢吃的,也喜欢花,离京城很远很远,到了云南就不用走了。
“那我告诉皇兄,我们去云南。”
黛玉知道他又要写信了,便去找贾敏。
“娘,等我到了云南给你写信呀,你就可以来找我啦。”
她最聪明
“怎么要去云南,那个地方”
黛玉将方才的事说了,连几封信也说了,甚至一字不差的都背下来。
贾敏在她来时就让人出了屋子,听完她说的,后背出了一层冷汗,真是庆幸都让人出去了。
至于他们要去云南,也没了劝阻的想法。
远点也好,离京城远一些,要做什么也不用束手束脚,皇上真是会给他们找麻烦,至于其他人会不会成为阻碍,允初很聪明,也有张保一等人在,没事的。
“以后与皇上的信件不要告诉旁人,你也要让允初将信都烧了,这些太傅看的不顺眼便叫允初将他们送回京。”
贾敏用最简单的话,告诉黛玉应该做什么,也没告诉她为什么这么做。
只告诉她,她和允初在京城之外就是最大的,不主动欺负人就不用怕,如果有人要欺负他们,便让侍卫收拾了。
黛玉第一次知道,原来他们这么厉害。
至于娘说的抢别人东西,她是好孩子,才不会做这些坏事。
听了一耳朵,回去就跟允初说了,两人还讨论起被欺负了一定要写信告诉雍正。
雍正学得好。
他们身边聪明人很多,至少雍正安排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且忠诚的,贾敏更是看到了雍正的打算,将他们往正路上又推了一把。
决心要去云南的二人,早早就起床,开始让老师们上课。
学生聪明,老师放松,教什么会什么,虽然精力过于旺盛,问题过于繁杂冷门,好歹人多,能一起商量出个结果,也能互相补充。
就这么过了几日,老师们也开始隐隐觉得有那么一点压力,富察兰泰带着几箱子石头回了驿站。
“这些都要送回去吗”黛玉第一次知道金子是从土里挖出来的,银子也是。
虽然它们看起来灰扑扑的有些丑,但真的是银子金子耶。
其他石头也好多。
“嗯。”允初第一次觉得在宫里看的书是假的。
他看到了什么感觉能在大清挖出的矿石都在那几座山上挖出来了。
不合理不可能
内心在尖叫,表情毫无波澜。
眼神复杂的目送侍卫骑着快马离开,允初吃饭都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黛玉说明天贾敏就要离开了,都有些恍惚。
仔细一算,确实该回京了,他们也要离开了,这几日上课上的很舒心,除了吃睡玩就是上课,都忘了这只是驿站。
允初看着驿站外逐渐成型的房屋,有些感慨,然后吃了晚饭,洗洗睡觉。
只是今晚黛玉没把他往里挤,自己先上床占了位置,然后唤贾敏去睡。
允初震惊。
挨墙睡就算了,这是他的屋子啊,那床也有他的一半,几日过去他连睡觉都不配了
“允初,快睡觉呀。”
黛玉招招手。
好吧,黛玉还记得他。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床盖好被子的,反正在贾敏讲故事时就睡了。
是跟黛玉挨着睡不一样的温暖,睡着也觉得温暖。
一夜无梦,允初被黛玉叫醒时,却觉得自己可能梦见额娘了。
允初很高兴,一直在笑。
黛玉心情也不错,在贾敏上马车离开时都没哭鼻子,一天下来也没见不开心。
薛帆也从京里赶到驿站,他还是皇商,带着雍正的密旨,带了人和马车回来了,马厩终于满了。
两个小孩儿,晚上终于挨着了,又是王嬷嬷在讲故事。
没有贾敏讲的好。
允初又一次同意黛玉的说法。
第二天吃了早饭,他们便离开了,两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驿站再次冷清,赵平安可以时时见到家人。
第二日有人带着军队路过,村子里的人都被送到驿站。
有人帮他们一起修房子,房子修好后成了他们的,每人都领到了一大袋子的豆子,每日都有许多人在驿站停留,又离开。
有百姓将豆子磨成豆浆,做成豆腐,在那些皇商兵官往来时叫卖,有人在天气回暖时挣下了第一份身家。
最开始的豆浆没有糖,不甜,后来这里的豆浆有了甜味儿。
允初以为贾敏离开毫无影响,直到他们又开始远离京城。
第一日黛玉就病了,醒来精神不济,太医开了药,她吃着药,饭也吃不好。
第二日病更重了,黛玉只吃了一点饭。
允初想停几日,待她病好后再走,黛玉不让。
第三日,允初半夜被热醒的,伸手一碰,黛玉在发热,吓得他叫醒嬷嬷,太医扎针开方子,折腾了好久才退热。
允初后怕的躺在她身边睡不着,天蒙蒙亮时,听见她在哭。
“黛玉”允初怀里窝进一个热团子。
模糊的哭腔,“我好想娘”
允初拍拍她的后背,像最后那晚贾敏哄他睡觉一样。
“我想回京城,允初我们能不能回去什么时候可以回去”黛玉哭的厉害,眼泪鼻涕擦了他一身,到最后嚎啕大哭,哭的累了睡了。
允初也很想知道能不能回京城,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黛玉,我们回京城吧。”哭了一场,黛玉当日就好了,允初大半夜将她叫醒。
张保在窗边,看着马车离开驿站进入夜色。
“张总管,还没睡呢”薛帆问。
“能睡得着么。”张保叹气,“王爷胆子也忒大了。”
“成大事者,胆量大。”
其实薛帆更想知道,允初怎么才让富察兰泰答应,大半夜带着他们回京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