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八章 带弹千里,低空突击!

作品:《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重型载弹无人机超低空飞行,危险性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的红蓝对抗演习结束之后。

    空军方面终于认可了下一个时代的作战方式。

    那就是,智能化、无人化的战争。

    在这之前,不少人对于无人机参与战斗,还是持怀疑态度。

    可以说,是白学军指挥下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战损比,打消了他们的怀疑。

    在这之前,从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战斗。

    在己方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全歼了敌人一整个大队的战力。

    至于说损失的那架无人攻击机,那都不算什么。

    只要没有飞行员损失,那都不叫伤亡。

    所以,面对性价比极高的无人攻击机。

    空军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

    毕竟它单台造价不过一个亿,却也能够达到四代机一大半的性能。

    尤其是考虑到四代机飞行员培养的困难。

    这种性价比,简直是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普通的战斗机飞行员,已经是堪比等重量的黄金。

    四代机飞行员,则是更加稀有,堪比那些元素周期表上排名在一百之后的稀有元素。

    “如果它能够完成这项任务,那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不少宝贵的战略轰炸机。”

    找到张星扬谈话的老领导诉苦道。

    “我们的家底子薄啊。”

    “总共就这么几架战略轰炸机,根本没可能去和敌人的海上堡垒硬拼”

    国内如今称得上战略轰炸机的,几乎就只有那么几架刚刚完成改装的轰6h。

    在完成了空中加油的改装后,航程能够达到8000公里之上。

    至于老领导所说的海上堡垒,则是整个完备的航母战斗群。

    一般来说,航母的探测范围覆盖在800公里。

    但是这是在运用了海上预警机的基础之上。

    而预警机并不会24小时在天上飞。

    在这期间,航母舰载雷达的探测范围就没有那么远了。

    尤其是对于低空飞行的飞行物,探测距离就更短了。

    这是由地球本身曲率决定的,即使是再先进的技术都很难改变。

    如果轰炸机保持50米高度飞行,航母舰载雷达要到40公里之内,才能够发现目标。

    这么短的距离,轰炸机早就能够完成反舰导弹打击并且脱离的全部操作。

    这个战术最早其实还是鹰酱自己在八十年代提出的。

    当时毛熊的战术还是超音速轰炸机高空高速突防。

    在这之前,海量的“逆火”轰炸机的高空高速突防,几乎是毛子周边每个国家的噩梦。

    直到后来雷达系统和防空系统进一步升级,才宣告了超音速轰炸机高空高速突袭这条路行不通。

    不过超低空突防,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完成的。

    需要万中无一的轰炸机操作技术,敢于牺牲的战斗精神。

    才能够完成这样的操作。

    在训练的过程之中,还会产生不少的伤亡。

    尤其是轰六的弹射系统,在面对低空环境下,基本上没有逃生机会。

    “我只能说试一试,至于成功率不能够保障。”

    张星扬说的非常保守。

    因为超低空突防,即使是让受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飞行员来操作,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更何况是各方面反应能力都不如有人战斗机的无人战斗机。

    “毕竟您也明白超低空飞行到底有多危险。”

    老领导也是专业飞行员出身。

    张星扬这么说,他也能够理解。

    毕竟低空环境下的电磁环境和海浪,都会对飞机产生很大的影响。

    稍微偏差一丝丝,就容易一个猛子扎到海里去

    “导弹方面,我们刚刚完成的空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正好可以测试一下。”

    导弹一直是张星扬大力推进的项目之一。

    在过去的数年之中,各种各样的资金、技术投入就没有少过。

    空射反舰导弹,则是三种反舰导弹之中最后出来的一种。

    不仅仅是因为空射环境下,导弹发射条件更加艰难。

    还因为,空射导弹没有特别好的发射平台。

    所以各种设计也是一改再改。

    最为关键的射程,也是一削再削。

    最初的预定目标是2500公里。

    但是设计完成之后,却发现这样目标下设计出来的导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超重

    导弹整体重量已经来到了45吨。

    达到了轰炸机的载弹极限。

    最新的轰6h,也只能够极限携带一枚。

    所以后续进行了不断地改进。

    最终导弹的射程被定格在了800公里。

    重量则是削弱到了15吨。

    腰斩了一大半的射程。

    重量也削弱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一。

    不过削弱到这种地步,也是让轰6h能够一次性带上数枚。

    从战争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些利处。

    不过这也让另外一件事成为了可能。

    那就是无攻系列无人机,携带反舰导弹。

    对敌人发起导弹海的覆盖式打击

    单架无攻无人机的载弹量,其实不如其他战斗机那样庞大。

    因为它们的体积,其实要比歼20要小上很多。

    大概只有一半大小。

    采用了一台s10发动机。

    内部并没有过于复杂的各式电子设备。

    因为它主要是通过内部的自动控制程序和有人战斗机上的武器官来进行控制。

    它只需要接受指令就可以了。

    “如果想要达成你们的设想,那么我们还需要对无人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

    “大概会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没问题,这么点时间,我们还等得起。”

    “不过,还有什么需要改造的地方吗”

    老领导虽然是专业飞行员出身,但是毕竟脱离一线也挺久了。

    对于专业技术方面的了解并不充足。

    “现在的无攻系列无人机,主要是为了配合歼20使用。”

    张星扬稍微解释了一番。

    “作战场景主要是在高空高速领域,超低空突防原先不是它的任务。”

    “尤其是要针对海上环境,进行一波特性强化。”

    无攻系列其实要做的改造,并不是很多。

    因为它本身就是隐身战斗机。

    不管它其他方面怎么样落后于歼20。

    在隐身性能方面,还是要强一些。

    因为是无人战斗机。

    隐身结构设计方面,几乎是逼近了极限。

    尤其是无人战斗机相比较各种隐身战斗机少了一个座舱。

    战机上的座舱其实是非常占据全机迎头rcs的。

    在不进行各种隐身措施的情况下,座舱能占到整个战斗机迎头rcs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为了弥补,座舱之上普遍都镀上了一层金属薄膜。

    不过即使是这样,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无人隐身战斗机则可以完全避免这一点。

    在机头设计上,采用全扁平式设计。

    全机迎头rcs甚至比歼20还要小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雷达在自由空间中最大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四次方根成正比。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减少10分贝可使雷达探测距离缩短约44。

    这就意味着无攻系列隐身战斗机,能够靠近到敌人更加近的地方,再对敌人发起致命一击

    无人战斗机的改造速度很快。

    毕竟结构不需要改造。

    改造的重点,其实还是在武器挂架。

    原先的无攻系列无人机,采用的是内置弹仓。

    弹仓很浅。

    毕竟即使是最大的空空导弹霹雳15,直径也才210毫米。

    但是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直径,是750毫米。

    是原先直径的三倍还多。

    内置弹仓根本就塞不下。

    在仔细研究了一下之后,大家发现想要把这么大的导弹塞进内置弹仓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只能够退而求其次。

    在无人攻击机的下方,改造出一个外置挂架。

    不过这样一来,无人攻击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几乎能够达到原先的百分之一百五。

    虽然全机迎头rcs依然不到01平方米,在有效的隐身范围之内。

    但是和原先相比还是大了一些,雷达发现距离起码上升了百分之二十

    南海的海风,似乎永远都是如此的热烈。

    实验场之上,一架经过改装的无攻无人机,已经挂上了一枚最新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在它旁边,有一整个保障团队在为它工作着。

    除此之外,已经有一架歼20提前升空,准备为它技术支持。

    整个无人机打击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岸基预警雷达,将敌方船只的位置坐标给无人攻击机。

    随后无人机升空,在接近敌人1000公里之后,降低高度飞行。

    在这个过程之中,歼20会保持和无人攻击机的数据链接。

    保证它不会因为意外坠海。

    在接近敌方500公里时,发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这一项主要还是测试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各项性能。

    无人攻击机在武器官的操作之下,开始从地面起飞。

    因为不用考虑飞行员的身体因素,起飞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

    武器官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向南方飞去。

    在数千公里之外,一个无人的岛礁,则是今天的模拟目标。

    在岛礁之上,竖立着数面大型多普勒雷达。

    虽然现如今不少舰艇,已经开始采用相控阵雷达。

    尤其是鹰酱的“宙斯盾”舰。

    不过今天这场测试不可能那么奢侈,真的要拿出数面大型相控阵雷达出来当靶子。

    谁也舍不得

    不过这几面多普勒雷达的探测距离,也达到了五百公里的范畴。

    完全能够支撑起今天的测试。

    灰暗色涂装的无人机,看上去非常酷炫。

    像极了科幻故事之中的外星造物。

    因为采用了高度计来不间断测量高度。

    使得无人机能够以非常极端的高度,进行长时间航行。

    在数百公里的飞行之中,几乎全程维持在10米高度。

    这个高度,对于战斗机而言只能算是针尖一样的高度

    因为海上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这么低的高度,出问题的概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这一次是无人攻击机,大家才敢玩这么大。

    如果是有人战斗机,谁都不敢让飞行员冒着这样大的死亡风险

    无人机的尾焰,甚至不断吹开身后的海面,形成一道长长的白浪。

    为了这一次的实验,特地在无人机机腹下方安置了一个高清摄像头。

    图像画面能够通过数据链源源不断地从海上传来。

    在机场之中的大家,看着无人机传回的海浪,甚至能够感受到潮湿的气息。

    等到无人机突进到距离雷达五百公里时。

    发射了自身携带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导弹采用了最新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能够将速度推到极高的程度。

    几乎是目前张星扬除了洲际弹道导弹之外,完成过的速度最快导弹。

    如果将前提限定在大气层内速度。

    那么它就是最快的那一个。

    平均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马赫

    每秒超过3000米

    末端攻击速度甚至达到了12马赫

    如同一道海上利剑,向着目标点疾驰而去

    仅仅需要150秒,就能够跨越500公里的距离,对目标完成打击

    导弹内部装有650公斤全氮炸药

    威力堪比小型核爆

    不过出于实验安全性考虑,这一枚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并没有装药。

    如果一上来就把雷达炸了,后续的实验也就无法展开了。

    实弹测试环节,将会在所有测试结束之后进行。

    无人机突进过程之中,虽然多普勒雷达一直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

    但是根据测试,一直到无人机飞到近乎于能够目视发现的18公里,才被雷达所发现

    这个距离别说是远程反舰导弹。

    无人机都快能够直接将炸弹丢到航母甲板之上了

    “看来我们的设想确实有实现的可能”

    实验场上众人纷纷热烈地讨论着无人机导弹海,对决敌人航母战斗群的可能。

    无人机加上反舰导弹,两者的造价怎么都不会超过2500万美元。

    即使是最坏的打算,十比一的交换比,依然能够接受。

    一艘航母的建造费用能够买上一百架无人机还不止。

    只要能够击中,那就不算是亏

    这还仅仅是航母的损失,没有计算上边的众多舰载机。

    以及最为关键的人员损失。

    毕竟战争之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各种各样的技术人员

    没有这么多的操作人员,即使有武器也无法在战争之中发挥作用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