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第 40 章 放河灯

作品:《太上皇正在研究亲子学

    第四十章

    几个大人并孩子们都逛得心满意足, 正要打道回府之际,赵疆忽然饶有兴致地停下了脚步。

    他看到了几日前救的那个穷书生,谈云。

    他身边还带着几个小孩, 穿着都很朴素, 但还算干净整齐。是慈幼院收养的孩子。

    他们在卖灯。

    他们的摊子摆在人流不大的地方,显然是争不过那些卖吃食和耍猴戏的。

    不过孩子们却很快乐,大声吆喝呼喊着, 试图吸引行人的注意。只要有人略微驻足,他们便格外卖力地夸赞起自家的灯来。

    “叔叔,叔叔,来看一看吗, 我们的花灯可漂亮”

    “买一盏河灯吧婶子扎得可结实呢”

    “还有我们师父题字哦写什么都行”

    谈云站在摊子后面, 既管收钱算账, 也管写写画画。

    有些爱风雅的,愿意在花灯上题些应景的诗句,也有那想要放河灯许愿, 却不会写字的, 便要来拜托这一看就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了。

    说话之间门,来往十数人,却只卖出两只花灯去。

    这些孩子们却仍然不见颓色,只吆喝得更加大声了。更有那仗着年纪小的鬼精灵, 跑到形容和善的路人身前去叫卖。

    “叔叔, 买花灯吧”一个小女孩便拦在赵疆身前,她指着一左一右举着糖画儿的赵璟和卢昭道“有兔子灯, 猴子灯,金猪灯,给弟弟们买来玩呀”

    她穿一身鸭蛋青的棉袄子, 袖口、肘部都打着补丁,但衣裳洗得很干净。细软的头发用一根红色的绒绳扎起来,仍有些许碎发贴着脸颊,被热扑扑的脸蛋吸着,看起来毛扎扎的。

    她一心想要卖出花灯,一双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赵疆。

    那么期盼。

    赵疆突然晃了一下神。

    小女孩身后滚出一个年纪更小的小娃娃来,伸手便去抓赵疆的衣角“叔叔,买花灯吧,花灯好看”

    这小娃娃也就两岁,说话口齿还不清楚,只会重复这一句话。

    女孩赶紧一拍小弟的手,叫他松开。

    “不许抓”她抬头对赵疆行了个礼,道歉“叔叔,对不住,他不是故意的。”

    她有抓住弟弟的手,并自己的手掌心向上地翻开,认真道“我们都洗手了,是干净的。”

    先生说了,做事务要干净,才能悦人悦己。

    只要他们能多卖一些灯,等回去的时候就能给大家买糖吃了

    赵疆挑挑眉。

    他轻声道“没关系。”

    然后弯下腰,直接将这女孩和她弟弟一边一个抱了起来,朝着那花灯摊子走过去。

    程勉和邓瑜对视一眼,带着他们长公主府的个小娃娃跟上去。

    女孩小杏猝不及防地被抱起来,吓了一跳。她不敢乱动,只暗中绷紧了身体如果自己太重了,压到这好心的叔叔,他不买灯了怎么办

    可是、可是她从来没有在这么高的视角看过上元灯节诶

    小杏的目光忍不住往四下里看去。

    原来远处还有那么多漂亮的花灯,好亮、好大、好多的颜色

    她还看见了那会喷火球的杂耍,还有在大锅前“唰唰”切面的摊子都好厉害、好新鲜

    她几乎下意识地想要呼唤弟弟一起来看,再一转眼

    弟弟竟然已经钻到好心叔叔的毛领里去了

    小杏张口结舌,又不敢大声叫喊弟弟,正心焦,就对上了好心叔叔的眼睛。

    他问“你叫什么”

    小杏莫名地有点害羞。但她可不是扭捏的性格,她鼓起勇气,大声道“我叫小杏,我叫赵小杏”

    赵疆一愣,“你姓赵”

    小杏骄傲地挺胸道“那当然了”

    她一指正拱在赵疆的貂裘中的弟弟,“他叫小桃,将来也姓赵。”

    她又一指那一群正在人群中叫卖花灯的孩子,“他们都姓赵呀”

    小杏好奇地问“叔叔姓什么”

    赵疆反问“你们都不是一家人,为何都姓赵”

    小杏掰着手指道“我们院里,院长夫人姓吕,夫子姓谈。剩下大家也不是都姓赵啦。夫人说了,我们当中只有最优秀的,学东西最快的,将来能成为最有用的人的,才能姓赵。”

    小桃并不是小杏的亲弟弟,只是她在流浪途中捡到的奶娃娃。他们一起被慈幼院收养,小杏凭着自己聪明的脑袋和坚强的性格,成为了第一个被冠以“赵”姓的女孩子。

    小桃现在还太小,没有姓,但小杏坚定地认为他一定也能得到赵姓的

    她悄悄道“我们厉害吧。”

    一张被冷天冻得透红的小脸上透出控制不住的得意骄傲。

    赵疆这才一本正经地回答了女孩的问题“我也姓赵。”

    不知不觉,小杏已在两句话间门同他亲近了许多,她听说这“好心叔叔”也姓赵,立刻眼睛亮亮地夸奖道“那叔叔你肯定也很厉害”

    赵疆严肃道“正是。”

    走在后面的程勉闲不住嘴,低声对邓瑜道“你看吧,那婢子果然不是凡人。”

    他敢打赌,绿芜这一手,才是正搔得赵疆痒处。

    “你学八百年,也学不来吕姑娘的本事”

    邓瑜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终于锋利地还击了一次“你酸什么大可改名叫赵勉。”

    程勉哑口无言,抖着手指邓瑜,被邓瑜怀里的赵琰探出脑袋来狠狠啃了一口。

    说话间门,赵疆已经抱着两个孩子站到了摊子前。

    “先生,先生,这位叔叔要买灯的”

    小杏没忘记自己身上的任务,立刻提醒正忙着给客人题字的谈云。

    谈云一抬头,眼睛便微微瞪大

    此人、此人他见过

    这不正是在慈幼院外,以羊汤刁难他题字的那个贵族青年么

    惊讶之余,谈云面上便浮出警惕来。

    “阁下有何贵干”

    赵疆脸上却带着笑容。他将小杏放到地下,从袖中掏出一锭金子来。

    “买灯。”

    谈云面无表情,“花灯文钱一个,河灯两文钱一个。”

    赵疆眨眨眼,“我要题字的。”

    他随手拿了一盏样式最简单的灯笼,示意谈云,“就题在这上面。”

    “今日笔墨具备,先生不会再推辞了吧”

    谈云便问“要什么字”

    赵疆道“便写,丰神俊朗,剑胆琴心这八个字吧。”

    谈云抿了抿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默地拿起笔来,在那花灯上写下如赵疆要求的八个字。

    墨迹淋漓,的确写得一笔好字。

    赵疆拿了灯,道“现如今先生能卖字谋生,某也放心了。”

    谈云将那锭金子推还给他“这灯笼赠与阁下。”

    赵疆漫不经心, “先生既然不愿卖字,那便算我包下你这摊子上的灯了。”

    谈云道“不用阁下担心,我们晚些时候便要收摊,这河灯是要自己放的。”

    赵疆淡淡道“我与这些孩子们是本家,今日上元,请他们吃糖。”

    这些慈幼院的孩子们,大些的已有八、九岁,听懂了赵疆的意思,脸上都露出喜不自胜的神情来。

    只有一个说不清话的小娃娃赵小桃从赵疆的大毛领子里探出脑袋来,只听懂了“吃糖”两个字,便高兴地跟着嚷嚷,“吃糖,吃糖”

    小杏道“先生,我们买糖吧不放河灯也行”

    谈云终于沉默了,过了片刻,将那锭金子收了。

    赵疆便回身叫赵璟和卢昭来挑花灯。

    赵琰见又没有他的份,爹爹肩膀上还扛着一个脏兮兮的娃娃,不由得愤怒大叫“爹爹爹爹”

    赵璟还从没见过河灯,正悄悄与卢昭咬耳朵呢。

    卢昭道“每年上元,京中都要放河灯的呀把心愿写好了放在河灯里,只要灯不灭,你的心愿就会实现的”

    他又悄悄道“璟弟,你弟弟生气啦。”

    言下之意,你如何不吃醋

    师父都还没抱过他呢,竟然抱了两个卖花灯的小孩。

    两个小豆丁海拔不高,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根本不知道他们讨论的主角就居高临下地瞧着呢。

    赵璟对卢昭道“我们吃了浮元子、炸扁食,还有花灯、糖画儿,你我日日与父亲同处,不该吝惜这一时半刻。”

    这两个小孩要在大冷天里卖花灯,已经很可怜啦。

    但赵璟到底还是有点羡慕可以大声表达“不满”的弟弟,又道“咱们都是大孩子了,应该懂事。”

    这话说得一本正经,也不知是安慰卢昭还是安慰他自己。

    赵疆拎着他儿子脑袋上的小揪揪,“不吝惜什么”

    赵璟吓得赶紧和卢昭分开,眨眨眼睛“爹爹”

    他从来没撒过谎,一时间门急的手里汗都出来了。好在,爹爹并没有追究。

    于是两个孩子一人挑了一盏河灯,就连后面的邓瑜和程勉也各拿了一盏,都写了心愿,赵疆当先,打着那盏自夸起来叫人脸红的灯笼,往河边去了。

    身后,慈幼院的“赵家军”们仍热热闹闹地吵嚷着“吃糖”。

    摊子上还剩许多灯笼。走在后头的邓瑜打了个手势,不知打哪冒出来的马一山立刻就带着几个人开始搬摊子上的灯笼。

    马一山得意洋洋地摆出那豪门仆从的嘴脸,道“我家主人说了包下,那便要将这花灯都带回去,岂有扔在这里浪费之理”

    他又朝谈云伸出手来,“先生若要自己去放河灯,就掏钱来买。两文钱一个。”

    谈云一阵气结,只得找出两个大钱来,从马一山的手中换回一盏河灯来。

    马一山见他如此执着,也不由得嘀咕道“这读书人可真是,连白米都吃不起,还要放什么河灯,穷讲究。”

    谈云权当未闻。

    河边。

    这条小河穿城而过,此时两岸边的游人已经不算太多,倒是河面上灯光波光相映粼粼,一盏盏河灯几乎将水面挤满。

    赵璟感叹道“好多心愿”

    卢昭道“不知道大家的心愿能不能实现。”

    两个小孩都神色郑重,挑了许久的角度才将河灯放下水。

    赵疆站在一旁看,微风拂过,将他手中灯笼中的烛火吹得摇摆不定。

    影九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边,手中递上一张湿淋淋的纸条。

    虽然他不知道赵疆突然要一个穷书生的“心愿”做什么,但影九还是尽职尽责地执行了他的任务

    跟踪一个刚给小孩们买完糖画,独自来河边放灯的年轻书生,并且盗窃了人家的河灯。

    纸条上的字已经晕开了。赵疆却仍然辨识出这简短的一句话,或者说,四个字。

    “国泰民安”。

    赵疆轻轻念了一遍。

    一旁的赵璟抬起头来看着父亲,“爹爹不许愿吗”

    赵疆摇了摇头。

    他望着这满河的烛光,“这些就够多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