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安置

作品:《霓裳铁衣曲

    见王文佐竟然这么容易就松了口,王少监大喜,赶忙道“那奴婢就先回去禀告皇后娘娘了”

    “嗯,那就劳烦王少监了”王文佐点了点头。

    “大将军”王少监刚出门,张文瓘就笑道“你这么容易就松了口,我倒是没想到呀”

    “为何想不到”王文佐笑道“难道在张相心中,王某就是个这么贪恋权势之人”

    “那倒不是”张文瓘摇了摇头“大将军的器量我是早就知道了的,只是北门禁军着实是机要之地,咱们这政事堂可就在皇城之中,若是让杨思俭出掌北门禁军。说句有点逾越的话,咱们三个老家伙的性命便都操于人手了你说是不是呀,韩王”

    韩王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张相您方才为何不出言阻止呢”

    张文瓘叹道“这种事情,哪来轮得到我开口”

    “张相不必试探了”王文佐捋了下胡须“不错,我是答应了杨思俭出掌北门禁军,但能不能把握得住,就要看他自己的能耐了现在二位可以放心了吧”

    张文瓘与韩王交换了一下眼色,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有大将军这句话,老夫就安心了”韩王笑着拍了拍自己的后脑勺“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怎么了难道韩王这些日子睡不安稳”张文瓘笑道。

    “不安稳”韩王摇了摇头“高处不胜寒呀咱们这三位的位置,上来容易,下去可不易呀一不小心就摔个头破血流,能保住性命就是万幸了”

    “韩王说的是呀”张文瓘叹了口气,目光转向王文佐“大将军,您将来可有什么打算”

    “我”王文佐笑了笑“等到平定了吐蕃,我就辞官回河北养老”

    “你倒是退的爽快,儿子又争气,退路都安排好了”张文瓘叹道“我和韩王两个到时候怎么办”

    “你和韩王”王文佐笑道“天子的身体一时间还好不了,太子刚刚出世,像你们这样的老臣,皇后还离不开。”

    “那可不一定”韩王苦笑道“指不定皇后早就看我们几个腻歪了,只是碍着大将军您不好开口,要不然她怎么这么急着把杨思俭急着推出来掌北门禁军这长安城中听风声,闻味道的家伙要多少有多少,到时候只要皇后露点口风,跳出来想把我俩弄死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那二位有什么打算”王文佐笑了起来“到时候我去河北可是鞭长莫及了”

    “大将军”张文瓘道“你去退隐河北养老好说,那护良公子呢他可是迎娶了太平长公主,总不会也和你一起回河北吧”

    “那是自然”王文佐笑道“他还年轻,替朝廷、天子效力的时间还长着呢去河北作甚”

    张文瓘眼睛一亮,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我和韩王就放心了”

    “放心什么”王文佐失笑起来“一个二十出头的娃娃,难道二位还指望上他了不成照我看,他在长安倒是要多仰仗二位的提点、指引呀”

    “呵呵”韩王笑了起来“老朽却不觉得,当初大将军你在百济时也没多大吧我倒是觉得护良公子是可以托付之人”

    王文佐笑了笑,没有说话。杨皇后把杨思俭推出来抢北门禁军的兵权,反正护良开春就要出长安领兵打吐蕃了,索性就让皇后一步。却没想到把这两位给吓住了,说白了自己可以回河北养老,有的是儿子有的是兵,朝廷拿他没办法;他们两个还要在朝廷讨生活,谁知道自己这段时间手握大权有没有得罪谁将来人家有仇报仇有冤伸冤,那可怎么办搞政治和爬山一样,上山固然不易下山更难。所以他们得知护良还会留在长安继承王文佐的政治资源,就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长安城天要变了,人们这么大声说,丝毫不在乎被旁人听见。

    “王大将军的儿子已经辞官了,接任者是皇后的叔父,司卫少卿”当张全文在路边的酒肆歇脚时,一个绿袍官员大声叫喊“现在北门禁军已经掌握在皇后手中,京城就要变天了”

    张全文看着那个正唾沫横飞的小官,他认得这个人,当初自己在工部任职的时候,对方是自己手下的若干小吏中的一个,不过对方肯定没有认出自己,这倒是不奇怪,就算是张全文自己对着镜子,也无法辨认出这个胡子拉碴、干瘦憔悴的中年人是谁,这也是好事,自己能够听到许多当刺史时不可能听到的话。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吧”桌子对面的青年士人反驳道“护良公子可是迎娶了天子的妹妹,哪会这么容易辞官”

    “阿弥陀佛,菩萨慈悲”一个游方沙门拨弄着念珠低声呢喃。

    “照我看,长安过不了多久就又要过兵火”一个粟特商人感叹道“我记得十多年前那次朝廷发赘婿恶少年补充陇右时,就闹得满城过兵火,西市都被烧了。对了,那次王大将军也在长安,还是他平定了乱事。哎,这次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遭池鱼之殃”

    张全文坐在临窗的桌子旁,只觉得左耳进右耳出,一杯谷酒遗忘在右手中。长安、朝廷,他试图回忆故乡和家人的模样,但无论如何脑海里还是一片模糊,自己已经离开长安十年了,希望他们一切都还好,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要和家人在一起。

    第二天,在张全文的要求下,天一亮他们就上路了,并以最快的速度前进,他希望能早一点到长安,看到家人。

    当长安巍峨的城墙出现在前方时,暮色已浓,张全文来到押送自己回长安的校尉旁,低声道“回长安后要怎么安排我”

    “依照规矩要先送到刑部”校尉笑道“不过您也不必太担心,也就是个形式罢了。上头也说了,等过了这个风头,再行赏罚。估计在刑部交接个手续,您就可以回家了”

    张全文舒出一口长气,“回家”这个词让他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他咳嗽了一声“那就劳烦列位了”

    “张郎君您这说的什么话”那校尉笑了起来“谁都知道甘州那事不是您的过错,但眼下这时候,很多事情没法拿出来说,烦请您且熬几个月,等风头过了,朝廷自然会给您一个公道”

    “公道”对于张全文来说,这个词已经让他麻木了,什么叫公道自己身为一州刺史,食朝廷俸禄,却把城池完好无缺的交给了吐蕃人,是的,城里已经没有粮食了,但这难道意味着就可以投降吗至少自己可以自尽殉国吧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自己的脑海里争吵着,每个声音似乎都代表着正义,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正义吗

    城门大开,门外的道路两旁排满了马车,马车上装载的事便溺木桶,强烈刺激性的气味让张全文睁不开眼睛,他发现守门的卫兵正在向这些运送便溺的马车收钱。

    “这是怎么回事”张全文问道。

    “便溺钱”旁边的一个闲汉答道“按照官府的说法,这些是上好的肥料,所以要收钱”

    “这个以前不用把”张全文问道。

    “那是以前现在什么都要收钱,朝廷要和吐蕃人打仗,缺钱呀”

    “快让开些,让我们先进去臭死了”负责押送张全文的军官大声喊道,他对守卫大门的卫兵首领挥了挥自己的凭信“我们是从陇右来的,有公务”

    卫兵队长看了看凭信,爽快的让运送粪便的马车让开一条路来“是关于吐蕃的军情吧快些过去吧千万别耽搁了”

    当一行人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张全文发现没人多看他一眼,真不知道这应该高兴还是悲伤“这里没人认识我”他对护送自己的军官说。

    “这里是长安”那军官笑道“再说这是好事,不是吗”

    的确是好事,逃跑的时候不容易被抓到张全文心中暗想,他被押送者带到刑部,那校尉递上呈文,当值的小吏接过呈文看了看,又从身后的木架上取下一份文书,比对着看完了,看了看张全文问道。

    “你就是甘州刺史张全文”

    “不错,正是在下”

    “是本人就好”那小吏对照文书上的容貌特征比对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人留下来吧待会自然有人处置你”

    “诶”那校尉吃了一惊“不是说带到长安就可以让他自己回家了吗”

    “哪个说的”小吏冷笑起来“上头的文书明明是说留下待勘,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文书说了算”

    “当然是刑部文书说了算”那校尉的声音顿时低了几分“可,可是我来时上头不是这么说的”

    “给,拿着”小吏塞过去一张白麻纸“这是回凭,你回去后就拿这玩意给上头交差。好了,你还不走咱们这里可不管饭”

    “好,好”那校尉只好接过回凭,小心的放入怀中收好,对张全文躬身行了礼“张郎君,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下这就告辞了”

    “有劳一路照顾了”张全文拱了拱手,还了礼,送走了那校尉。小吏收拾文案停当“跟我走吧”

    “遵命”张全文不敢多言,跟着那小吏出了院门,那小吏叫了两个衙役,带着张全文出了衙门,一路往东,来到一间空闲院落,开了门,让张全文进去。

    “张郎君,接下来你就住在这里”那小吏道“吃穿用度自然有人送来,用不着你担心,不过你也不能离开这里,不然就依照逃犯论处,记住了吗”

    “记住了”

    “嗯你们两个就在这里看守,明天自然有人来替换你们”小吏吩咐了衙役,便自顾出门回家了。

    张全文打开房门,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床、凳子、桌子,一个挂衣服的木架子,不过打扫的很干净。他走到桌子旁,拿起陶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下去,整个人顿时松弛了下来,他走到床旁,躺了下去,片刻之后便打起鼾来。

    岐州。

    马蹄溅起烟尘,矛杆相互碰撞,旌旗飘扬,盔甲的甲叶和枪矛的尖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农民们围拢在官道两旁,惊讶的看着正在向西前进的军队,在这个季节,可不是军队大规模行动的时候。

    “这里就是岐山呀”长五郎看着远处的隆起的黑影,对高延年问道“你记得唐人的文书里面写的吗周文王便是岐山之下兴建城郭,耕种田地,从而建立王业的根基的”

    “嗯”高延年看了看四周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原野“书本上是这么说的不假,不过看样子这里的土地也不是很肥沃呀周人凭啥从这里起家,打败商人统治天下的呢”

    “这倒是”长五郎看了看四周,冬日的关中平原一片荒芜,只能偶尔看到枯槁的杂木林,不时有隆起的原地,长满了荆棘,只有远处的低处才有河流,与他们想象中一眼看不到边的麦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算了,不管这些了”高延年摇了摇头“反正打败了吐蕃人,咱们就回去了你找来向导问问,还有多远就到下一个宿营地”

    “嗯”长五郎应了一声,他叫来向导询问了一会,回过头来道“不远了,再往前头走个一里多就到了”

    “那就好”高延年满意的点了点头“听说接下来的路就不好走了,要留着点马力,马膘没了,开春可就没法打仗了”

    暮色西垂,军队抵达了宿营地。那是河边的一片空地,旁边就是一片杂木林,无论是水源和燃料都十分方便。高延年熟练的下着命令,让这支一千人的先遣队沿着河边宿营。当一切完成后,他才疲惫的回到篝火旁,盘腿坐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