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四十四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
作品:《糜汉》 汉章武五年十一月末。
身在未央宫内尚书台的糜旸,这时还不知道曹魏与江东已经结盟的事。
他更不知道,孙权迫于时势的发展,竟会选择了上一世走过的老路。
不过就算知道了,糜旸想来也不会介意。
大势所趋下的天下格局变化,非人力可以阻挡,糜旸也不会花心思去阻挡。
因为当下的大汉,不再是那个被蔑称为“蜀”的蕞尔小国。
从目前大汉占据的国土面积、人才的储备,军力的强盛这三方面来说,曹魏与江东的联手是会让大汉感到棘手,但惧怕那是绝不可能的。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在糜旸的角度来说,曹魏与江东的联手,无非是让时势变得更加精彩了而已。
当然尽管目前还不知道曹魏与江东联手的事,可不代表这段时间内,糜旸过得很轻松。
相反的是,自进入长安的一个多月以来,糜旸每日都被大量的公务所牵绊住手脚。
在收复长安的第二日,刘备便特地下了一封对糜旸的封赏诏书。
在那封封赏诏书中,刘备赐予了糜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荣誉。
加上之前刘备赐予的剑履上殿,可以说当下糜旸已然集齐了代表人臣至荣的三件套。
而除去荣誉上的重大封赏之外,刘备在权力方面也并未亏待糜旸。
“以临淄为新食邑,改封齐侯,享食邑万户。
赐开府,拜侍中、领御史中丞,录尚书事。”
当刘备对糜旸的封赏内容公之于众后,可谓是狠狠地震惊了长安内外的诸位汉臣一把。
糜旸很早以前就是县侯,他的食邑在刘备多次的加恩下,也早已经突破万户。
莫说糜旸,就是糜旸的妻子关嫣,也享有食邑三千户呢。
但冠军侯的名号与齐侯是不一样的,哪怕糜旸的食邑并未因此次封赏而增加。
通常情况下县侯的封号,要以他所享食邑的县名为准。
可很明显目前天下中,并未有以“齐”命名的县。
那么刘备将“齐”赐予糜旸作为他的侯爵封号,内中意味可就是相当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齐”在数百年前,可是响当当的国号。
而天下人谁又不知道,有汉四百年以来,齐、楚两个爵号,一向是众多爵号中最尊贵的那两个。
得亏刘备的诏书中明明白白写着是“齐侯”而不是“齐王”,不然的话肯定会有一些思想顽固的大臣,开始上书劝谏刘备收回成命的。
当然众臣对刘备封赏的震惊不仅于此。
相比于“齐侯”,刘备在诏书内对糜旸权力的重新划分,更是让许多大臣眼红不已。
开府治事之权,是南郑之战结束后,糜旸正式成为大将军时就拥有的权力。
只是之前糜旸的开府治事之权,是依照大汉的惯例而拥有。
而如今是刘备明明白白写在诏书之内,身为开国之君的刘备公然赐予糜旸开府治事的权力,这样的含金量自然更重。
只要将来糜旸不犯下大错,那么就算将来刘禅想收回糜旸的开府治事之权,甚至都不用糜旸出面,一批老臣都能用“先帝遗命”将刘禅的诏书驳回去。
开府治事之权有多重要,世人皆知道,那几乎就是允许糜旸组建完全忠于自己的一个小朝廷。
而除去这一点之外,“拜侍中,录尚书事”这一道任命,可就是实质上在扩大糜旸的权力了。
众所周知,在收复长安之前,糜旸身为大将军一直在外领兵。
对于朝廷的政务,他一向是很少过问的。
数年来,糜旸主军,诸葛亮主政的权力格局,也渐渐被大汉上下所接受。
可谁能想到,就在收复长安之后,刘备会赐予糜旸录尚书事的权力。
尚书台自世宗以来,就已经逐渐成为大汉行政的中枢机构。
而刘备让糜旸录尚书事,等于是让糜旸可以名正言顺插手尚书台的政务。
当然目前尚书令是马良,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昭宣二帝时,大汉亦是有尚书令的,可那时全国的政务却是由同样录尚书事的大将军霍光一言而决。
从这事例足以看出,只要刘备、诸葛亮不插手,那么在对全国政务的处置上,糜旸是拥有一票决策权的。
本来糜旸身为大将军,就掌握着大汉近七成以上的兵权。
现在糜旸又拥有了录尚书事的权力,那么就等于是糜旸在事实上,几乎将当下大汉的军政要权皆一把掌握在手中。
以目前的政治格局,恐怕大汉中能在权力方面能对糜旸产生制衡的,唯有刘备与诸葛亮二人了。
一道封赏诏书,让糜旸既成为人臣中的荣誉之巅,又成为人臣中的权力之巅。
这样就不奇怪为何当刘备对糜旸的封赏诏书传出去后,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震惊了。
糜旸今年才多少岁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加之人心各异,众多汉臣中不是没有对刘备的封赏有所微词的。
可那些汉臣的异议还未传到刘备的耳中,就被大部分的汉臣所驳斥的体无完肤。
反对者“大将军年纪尚轻。”
支持者“大将军为大汉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身为人臣者,手中权力不可过盛。”
支持者“按大汉祖制,大将军录尚书事本是常理。”
反对者“车骑将军还未录尚书事”
支持者“大将军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
无论反对者提出什么样的反对理由,支持糜旸的人也不扯其他的。
他们要么拿祖制说话,要么拿糜旸收复长安的功劳说话。
在支持者的专注之下,一些反对者很快败下阵来。
不是他们的口才不行,实在是单单“收复长安”四个字,就足以让他们哑口无言了。
不过那些反对者也得感谢肯用言语反驳他们的大臣。
那些反对者不知道的是,当军中的将率知道他们有言语对糜旸不利后,情绪可就直接炸了。
对拿下长安有大功的魏延就曾公然提着刀走在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一脸虎视眈眈地寻找着那些“小人”。
这是性情暴躁的魏延做出的举动,可要是让那些反对者的言论继续发酵下去,估计就算是性格沉稳的大将,也不介意“长安仗刀行”一番的。
军中大将之所以会如此维护糜旸,除去他们发自内心的敬爱糜旸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糜旸能获得如今的权力,主要靠的就是指挥汉军北伐大胜,收复长安的功劳。
而反对糜旸执掌军政大权,不就是在间接忽视糜旸立下的大功吗
要是糜旸的大功都能被忽视,那么这一年来跟随糜旸出生入死的众多汉将呢
挡人利益,如同杀人父母。
大汉当下有个不容忽视的利益团体,他们的名字很是响亮军事勋贵
大汉可不是大宋,大汉的军事勋贵发起狠来,就连天子也得头疼不已。
在众多大臣的支持下,刘备的封赏诏书最终平稳落地,而糜旸也正式开启了他忙碌的生活。
刘备已然正式下诏,要将大汉的国都迁回长安。
可刘备下一道诏书倒是很轻松,糜旸却要忙个半死。
迁都自古以来,都是一件工程量巨大的事。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后将有大量来自成都的军士、官员、亲眷涌入长安城中。
但长安城本就人口繁多,城内的有限空间已然不多。
在有限的空间内,糜旸要安排好各处官署、军营、官员的府邸等等事宜。
最重要的是,糜旸还不能让长安城内的百姓感到委屈了。
这无疑是大大增加了糜旸的处事难度。
在做这件事的同时,糜旸还要分出一大部分精力,去统筹长乐、未央两宫的整修事宜。
毕竟元旦之日,刘备就要在长安宫城内召开盛大的宴会,以此来向世人宣告大汉的重生。
总不可能在各国使节到来之日,让他们看到的是一座残破的皇城吧。
可糜旸只要做这些就好了吗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糜旸不仅要管着长安城内的事,还要挂念着千里迢迢外的成都搬家事宜。
成都城内谁第一批迁来长安
路途中安排的守卫军士又该有多少
待成都城内的大臣离开后,又该提拔谁顶替原先大臣的位置管理好成都乃至于益州
一桩桩,一件件,都十分重要,都显得迫在眉睫,也让糜旸一个多月以来,都快忙疯了。
在尚书台内的大堂之中,糜旸看着身前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他不由得扶额叹息起来。
今晚又得加班了。
扶额叹息之余,糜旸脸色悲伤的对着一旁的丁封言道“让人回府报信,说是孤今晚继续留宿尚书台。”
糜旸的话显得有气无力的,丁封听了后有些心疼。
可还未等丁封心疼多久,尚书令马良便手捧一大堆公文来到糜旸身前
“大将军,这是刚从凉州各郡送来的。”
扶额叹息的糜旸在听到马良的话后,他差点没直接掀案而起。
丫的,近来主要都在处理迁都事宜,他竟然忘了刚刚拿下的关中正百废俱兴,各地也有着不间断的公文送来。
可一想到刘备那期盼的眼神,及诸葛亮两鬓斑白的容貌,糜旸就硬生生忍住了掀桌子的举动。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弟子服其劳,糜旸不断用这句话安慰着自己。
随后糜旸面无表情的机械般回答道“放下吧。”
在糜旸的吩咐下,马良本想将手中的公文就地放下,可在观察了一会后,马良有点无奈的言道
“大将军,暂时没地方放了。”
马良诚恳的回答,让糜旸有些头疼。
知道身前都没地方放了,你还抱过来,马良居心不良呀
最后糜旸只能没好气地说道“先放在一边。”
面对糜旸的二次吩咐,马良静静地将怀中公文搬到一旁。
在放置好公文后,马良便在糜旸的下方入座,为糜旸审阅起新送到的公文。
本来尚书令马良在,糜旸不会如此忙碌的。
但刘备特别下诏让糜旸主理一切政务,马良只需协助就好。
就算是诸葛亮之前回到长安后,刘备也不让他再插手政务一事。
按照刘备私下说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不要怕累,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什么虎狼之语呀这是
重新投入浩瀚政务中的糜旸,并未察觉到马良在看到一封公文后,脸上的神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马良手中捧着那封公文,站起身来对着糜旸言道
“大将军,据天水郡太守来报,说是其郡内的各地羌氐,近来又有袭扰郡县之态。”
能让马良单独起身汇报糜旸的,肯定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事。
果然糜旸在听到马良的禀报后,他立即就抬起头看向了马良。
糜旸示意马良将手中的公文交到他手中,在糜旸阅览公文内容的时候,马良说出了他的看法。
“臣料这次的动乱事件,与上次大将军在长安街头诛杀羌氐首领一事有关。”
听到马良提起这件事,看完公文内容的糜旸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
马良口中的那件事,之前在长安城内可谓闹得沸沸扬扬。
不久前马超向糜旸送来捷报,说是他已经成功拿下潼关。
听说这件事后糜旸大喜,可糜旸考虑到当下的局势,并未让马超继续进军,而是让马超率军返回长安。
当马超返回长安之后,那近万羌氐骑兵自然也回到了长安城中。
但让糜旸没想到的是,一些羌氐首领自认为为大汉立下大功,便在长安城内趁着酒兴做了一些不法之事。
例如当街大喊大汉应该对他们大肆赏赐,例如闯入民居之中奸污民女。
当这件事传入糜旸的耳中后,糜旸当下便大怒。
他直接下令禁军将涉事的那几位羌氐首领捉拿起来,交给廷尉审问。
而当廷尉在事情查清楚,确认没冤枉了那几位羌氐首领之后,糜旸的决策更加果决。
“枭首,弃市”
在糜旸的命令下达之后,不是没有人有向糜旸求情。
因为目前大汉正处在迁都的重要环节,加上关中各地很多地方,大汉尚未完全实质上的掌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臣觉得可以将这件事先淡化处理。
关中多年战乱之下,汉人流失严重,相反的异民族倒是借此发展起来了。
但面对着一些大臣的求情,糜旸却丝毫没有给他们面子。
“今日要孤对他们手下留情,那他们戕害大汉百姓之时呢”
糜旸一句带着寒意的话,直接堵住了那些大臣的嘴。
最后那几位犯事的羌氐首领,还是被糜旸当众正法。
想来天水郡重新出现羌乱,与糜旸做的这件事定然有着关联。
而天水郡出现羌乱的事,无疑会对当下大汉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事已至此,马良不由得问糜旸道
“大将军,天水羌乱一事,该如何处置”
在马良询问糜旸的时候,大堂外两位游山玩水归来的贵人,闻声停下了脚步。
他们也很想知道,糜旸会怎么处置这件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