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第 36 章

作品:《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原来苗家大嫂二嫂联袂而来要跟她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听话听音,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苗家人这是又围绕她作坊的归属权讨论了一轮

    苗家这是又在悬崖边走了一圈钢丝

    为啥说走钢丝的是苗家呢

    总不可能是她自己吧。

    文姜自信的很,所有胆敢伸向她的东西的爪子她都会给剁碎了。

    她的东西她给别人才能要,  如果她不想给,别人还是要伸手,  那没办法,  只能伸手剁手,  伸脚跺脚。

    看着面前忐忑的苗家大嫂和二嫂,文姜心说,  这作坊是我的,当然我百年之后愿意给谁就给谁了。你们讨论个什么劲。

    不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苗家今天愿意表态不再算计她的作坊,她也是开心的。

    苗家总算是认清现实了,那么以后大家还做相亲相爱一家人。

    花家提亲的事她不在乎,不用她出面,  苗家人就能料理了。可是苗家对她,对她的作坊的态度她还是有几分在意的。

    文姜不怕别人对她不好,她对你也不好就是了。

    文姜就怕别人对她好,  怕自己无以回报。

    文姜也不怕对别人好,  你对我不好,我可以随时收回我自己的好。

    主动权要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之前苗家便算计过她的作坊一次,她没有过于计较,便是想着看在原主的份上,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还好,  苗家人最终没有让她失望。

    从窗户里朝远处望去,啊,下雪了,  明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文姜心里不知为什么有几分雀跃。

    “嗯,那大家就一起好好干吧,跟着我不会让你们吃亏的。”文姜的声音有几分飘忽,但是苗家大嫂和二嫂知道她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性格也很大气,二人都把提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又开始唠起了别的,难得姑嫂三人能这么坐在一起,好好说会儿话,苗大嫂和苗二嫂都舍不得走。

    “前几天爹把我们三家挣的工钱还有这半年你给他们老两口的钱都拿出来算了算,竟然

    有将近百两多银子。”苗家二嫂的语气里掩不住的兴奋。

    别说一百两,这么多年来,苗家连五两银子都没攒住过。

    “爹说,年后要盖新房子。把咱们家后边空着的那一大片地都买下来,以后家里的孩子们娶了媳妇也够住。给你和长寿也留一间,就挨着他们的主屋。”

    苗家的金柱银柱都到了成亲的年龄了,尤其金柱早过了。苗家穷,也没上门说亲的,这一直是苗大嫂的一块心病。

    不过就算有上门说亲的,这成亲了可住哪里啊。不过现在好了,年后就盖新房子。

    “钱够么。”文姜问,对给她和长寿留房间的事没放在心上,左右她将来也是要盖大宅院的,苗家人的这份心意她心领了就是了。

    “先紧着要紧的盖,以后哪个孩子成亲,再加盖。”苗家二嫂说。

    “那多麻烦啊,我再添一百两银子,这样加起来就是两百多两了,把爹娘的,三位兄嫂的,还有家里七个孩子住的,全都盖起来。女孩子们也一人至少一间,小子们一人至少两间。钱不够,我再拿。”

    农村人工便宜,木料石料都是上山砍的,盖一栋大房子也花不了太多钱。

    “哎呦,怎么还能让小姑添钱呢,这些钱我们本来就是从你那里挣来的了。再说了,家里女孩子们早晚要嫁出去的,不用给她们盖了吧”说这话的时候苗大嫂有些迟疑。

    她想,她想给自己女儿金花盖一间。

    这样将来即便她嫁的远了,带着女婿回来也能有个整齐的地方住,能在家里多呆一段时间。

    她一定会每天做很多好吃的,好好伺候着女婿,让他喜欢呆在他们家里,不要急着回去。

    可是让小姑出这么多钱

    苗家大嫂心里既期待又忐忑,“她姑,要不这钱算我们借你的好不好。嫂子给你立个借据明年从嫂子工钱里每个月扣一点好不好不能全扣完,要攒一点留着给你侄子娶媳妇,过年金柱十八了,再不娶真要打光棍了。”

    “不用,这钱就当我孝敬爹娘和哥嫂了。是我

    给的,不用还。”文姜大方的摆摆手。

    听了这话,妯娌二人一时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苗家二嫂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文姜啊,你别跟嫂子计较,嫂子以前就是个混人,对不住你。以后你放心,你有啥需要尽管跟嫂子说,嫂子上刀山下火海也给你办了。”

    苗家大嫂也拍着胸脯给她保证。

    哈哈,我要你们上什么刀山下什么火海啊,我这又不是土匪窝。文姜大笑道。

    苗大嫂苗二嫂担心的无非是当初她带着长寿刚回娘家的时候,二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尤其又后来跟着苗家人一起谋算她的作坊。

    但是事情毕竟过去了,文姜不太想计较,人还是要往前看的。

    再说了当时苗家也穷的很,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小的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大点的孩子亲事也没个着落。

    小姑子突然回了娘家,搁谁身上心里都得犯嘀咕。

    当然文姜也不是活菩萨,她今天还愿意接纳她们,把他们当做一家人,也跟上午这件事有关。

    苗家人能战胜自身的贪欲,不再惦记她的作坊,不干涉她的亲事,她也很欣慰。

    古代跟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很少有单打独斗的。都要背靠家族,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文姜还是想跟苗家人搞好关系的。

    苗家爹娘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过心里对女儿还是有一两分看顾的。苗家三个兄弟和三个嫂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做人都有底线,不是穷凶极恶的。

    再说了别的优点不说,文姜还是被苗大嫂和苗二嫂对自家女儿的一片疼爱之情感动的。

    苗家沟穷,外面的女孩子们不愿嫁过来。苗家沟的小子们娶媳妇也只能在这片山里的几个村子里打转。

    可是山里的女孩们心心念念嫁到外面去。

    为了让家里的小子们娶上媳妇,不少人家便狠下心拿自家的女儿出去换亲。一般都是有儿有女的两家说好了,我家的女儿嫁到你家,你家的女儿嫁到我家。

    这种换亲的事很少会考虑女孩家的意愿,以及对方家里的小子品性如何,左右闺女是泼出去的水,能不能过好就看个人造化了。

    苗家的金花银花长的都不错,尤其金花性情也很娴静。不是没有人打过这两姐妹的主意,不过都被苗家大嫂二嫂坚定的拒绝了。

    苗家那样穷,她们也不肯为了自家儿子亏待半分女儿。金柱一直说不上亲,苗大嫂宁肯让儿子打光棍,也不肯答应把金花嫁到村里一户后生脾气不太好的人家给金柱换那家的妹子。

    苗大嫂怕金花嫁过去了那个后生发火的时候打金花,到时候她能替女儿出一次头两次头,可是她总有老的一天,那时候女儿怎么办。

    这事还是前两天金花偷偷跟她说的。

    就冲着这个,文姜也高看她们几分。

    姑嫂三个热热闹闹聊了一下午,后来也没聊什么正经事,都是村里的八卦,七大姑八大姨罢了。

    文姜听的津津有味,她就喜欢听这些狗屁倒灶的事。

    天快黑的时候,苗大嫂和苗二嫂才离开。走之前还非得替文姜把饭做好了,让她哭笑不得。

    却说这边长寿跟着福寿荷花一起回了李家村,李方氏和李老头都很高兴。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还没多少感觉,等到不在跟前了才发现真是舍不得。

    李方氏不顾病体,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要下床给长寿拿零食。

    长寿见到爷爷奶奶也很高兴,跟娘亲在一起虽然很开心,但是他毕竟是在李家长大的。李方氏和李老头偏爱哥哥福寿,对他也不是完全不在意的。

    他上前拦住了李方氏,“奶奶,你不要下床,你在床上好好的躺着养病啊。我不知道你病了,否则我一定会早早来看看你的。”

    李方氏听了这话,眼里瞬间充满了泪水。她生病的这段时间,二儿子李奉文依然早出晚归,不去学堂教书的时候也不知道去哪里鬼混了,很少守在她的床前。

    大儿子也只是面上的孝顺,给她请了大夫,每天早上来转一圈罢了。

    她

    为了两个儿子谋划了一辈子,最终得到了什么呀。

    最后还是这个一直被她忽视的孙子跟她说了句暖心话。

    李方氏悄悄擦去眼泪,不让孩子看到。

    “嗯,好,奶奶不下去。那你自己开柜子去拿,跟你哥哥和妹妹一起吃好不好。”李方氏摸着长寿肉乎乎的小脸说。

    她这二孙子比半年前长高了不少,也胖了点。身上穿着细棉布做的长袍,质地柔软,针脚细密。看来她那儿媳把长寿养的很好啊。

    反观养在她跟前的大孙子,孩子身上衣服短了她都没注意到。

    二儿子李奉文一天也见不到个人影,那后娶的儿媳在大房搬出去跟他们分了家后,也经常回娘家。

    家里只有老头子和荷花福寿几个人吃饭,一个大男人,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一个躺在床上病歪歪的老妇,能整饬出什么样的饭菜来。

    这段时间福寿荷花两个孩子跟着他们是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好。

    她李方氏要强了一辈子,怎么忽然日子就过成了这样呢。

    李方氏心里很难过。

    快中午的时候,大房四个孙女过来了。

    稀客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