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15 章 运道

作品:《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大阿哥为什么着急娶福晋,别人不知道,郝如月还能不知道。

    他从小有个将军梦,总想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奈何年纪太小,去木兰围场,郝如月都不敢放他去外围场。

    这些年大阿哥一边刻苦学习应付皇上,一边苦练骑射助力梦想,过得比太子还苦。

    上回给他选教习宫女他不要,是因为要宫女没用,根本不能证明他成年了,可以上战场了。

    但福晋不一样。

    清朝男子十二岁若娶妻,可以勉强算作成年,这不就被大阿哥给盯上了。

    都不用贵妃和惠妃出面,大阿哥自己求她来了。

    郝如月盯着大阿哥看了一会儿,虽然个头快蹿到一米八了,但脸颊稚嫩,一看就是个孩子。

    十二岁在后世才上初中,谈恋爱都算早恋,成什么亲,娶什么福晋。

    不过这是在古代,不能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郝如月耐心听完大阿哥的央求,只朝他笑笑,话却是对着太子说的“保成,台湾那边的战事早结束了吧”

    耗时两年,收台湾,穿越前看短视频都觉得康熙大帝太帅了。这会儿亲身经历,郝如月觉得更帅了,差点爱上他怎么办

    宣捷那一日,两人都很高兴,康熙为了天下一统高兴,郝如月单纯为了收台湾而高兴,没忍住对坐着喝了好几坛庆功酒。

    狗男人见她破例饮酒了,一边倒酒一边不经意地问“能饮酒了,身上可是大好了”

    这具身体是死过一回的,所以到了太医口中就变成了亏空颇多。才调养好些又怀孕产女,还是双生,太医建议她做足双月子,之后也要好生调养。

    郝如月是个惜命的,双月子要做,调养自然也要好好调养。这一调养就调了一年,不管皇上如何明示暗示,甚至派夏院政来提醒,郝如月都不为所动。

    怀孕之前,她几乎是专房之宠了,听说慈宁宫那边颇有微词。

    大约太皇太后也想让皇上再弄个嫡子出来,只是听说有些不满,并没有具体的表现。

    后来她生下一对女儿,太皇太后嘴上说着可惜,其实很喜欢小六和小七。

    具体表现在她一个人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就话里话外地暗示她,她可以调养身体,但不能拦着皇上雨露均沾。

    郝如月比窦娥还冤,她可没拦皇上,但也没劝皇上。

    有一回小七不乖,冬天也想出去玩,小六习惯了有小七在身边,小七要出去,她也要出去,郝如月没办法就带着她们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

    太皇太后嘴上说着丫头片子,却稀罕得眼睛从始至终都没离开过两个孩子。尤其是小六,安静乖巧,长得又像皇上,太皇太后抱着就不撒手了。

    每回带着孩子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都是浩浩荡荡一堆人过去,最后只郝如月和她身边的人回来。

    孩子们通常会在午后暖和的时候,由苏麻喇姑亲自送回。

    喜欢孩子归喜欢孩子,她不让皇上近身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也不肯劝皇上雨露均沾,还是让太皇太后觉得她这个皇后不够称职。

    劝皇上的话,她不想说,但皇上是个生殖能力很强的男人。虽然在她调养的这一年时间,只传了几个人侍寝,还是让通贵人遇喜了。

    嫁给皇上之前,郝如月就有心理准备,皇上是大家的,不是她一个人的。

    他能为她做到这个程度,可能这辈子儿女的数量都会减半,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通贵人遇喜,很好地平息了太皇太后的不满,也堵住了悠悠众口,郝如月面对的压力明显小了很多。

    从怀孕起就没喝过酒,快两年了,郝如月的酒量直线下降。再加上太高兴,喝酒之前忘了垫肚子,感觉没喝多少就有些醉。

    听见皇上问起她的身体,郝如月脑子都没转一下,随口说“好了,早好了,臣妾现在吃得饱,睡得着,天天”

    正在玩梗,忽然被人压在了炕上,郝如月狗男人阴她

    当时心里还有对他的崇拜,便由着他随时随地那一次叫水进来的时候,炕桌上的饭菜还在呢。

    哎呀,当着孩子们的面,她在想什么。

    “额娘忘了,汗阿玛早宣过大捷了,正在商议建台湾府的事。”

    听太子说起宣捷,郝如月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烧起来了,还是大阿哥的话成功帮她转移了注意力“南边没事了,北边的沙俄又闹起来,汗阿玛正准备收拾他们呢”

    平三藩的时候,皇额娘让他苦练骑射,他听话。收台湾的时候,皇额娘让他学游泳,他把撑船都学会了。

    现在轮到驱逐沙俄,他都十二岁了,娶了媳妇就能上战场了吧,然而皇额娘又说“这回打外国人,他们听不懂咱们的话,你得先学俄语。”

    也就是说,娶了媳妇也没用呗,大阿哥“”

    太子也说“大哥上战场年龄不够,按律法要到十六岁才可成丁。”

    见大阿哥急了,太子话锋一转“大哥上不了战场,倒是可以学一学俄语,跟着使团过去谈判。”

    沙俄从明末就开始东扩,侵占大量土地。先帝在位时忙着统一,没时间搭理,直到康熙朝前期完成大一统,这时候才腾出手来驱逐。

    清朝驱逐沙俄,可以定义为自卫反击战。

    本来打就是了,毕竟是正义之师,奈何准噶尔又闹起来,勾结沙俄一起跟清朝对着干。

    平三藩打了八年,收台湾用了两年,紧接着就要面对沙俄和准噶尔联手的肘腋之患。

    战事几乎无缝衔接,对国力的消耗颇大。历史上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康熙皇帝决定一边打一边谈判,战事没停,谈判也一直在进行。

    当时清廷派出去的谈判代表是索额图,在雅克萨之战后,代表清廷签署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即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战,清朝是战胜国,可在尼布楚条约中还是对沙俄做出了

    让步,从而失去大片土地的控制权。

    这一世索额图提前养老,郝如月倒是很好奇皇上派谁去谈判,便问太子。

    没想到太子还真知道“是明相。”

    原来是明珠,那郝如月就放心了。

    历史上不管是平三藩还是收台湾,索额图都是主和派,而明珠都是主战派。尽管明珠年纪比索额图大,人也更圆滑,但明珠本人绝对比索额图要激进一些,更有血性。

    而且明珠不敢在皇上面前摆资历,凡事以皇上马首是瞻。

    康熙今年三十岁,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若没有人苦劝,多半不会放弃任何一寸土地。

    对了,这时候并没有领土的概念,大约在不抛弃不放弃的前提下,还能有点收获。

    大阿哥听说自己不能上战场,与年龄有关,与娶妻无关,立刻收起了娶妻的心思。

    不能上战场,去战场边上瞧瞧也是好的。

    自打太子出阁读书,乾清宫南庑房便有了课程表,外语课被安排在下午骑射课之后,几乎天天学。

    俄语大阿哥也能说上两句,但钦差大臣是明珠的话heihei他恐怕要避嫌。

    大阿哥垂头dquo我不去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太子用胳膊肘拐了大阿哥一下“若我去汗阿玛面前为你说项,你去不去”

    大阿哥激动抬头,太子不介意的话,他当然想去。

    又看郝如月“皇额娘,我能去吗”

    郝如月知道太子这样说,是信得过大阿哥的人品。而且明珠一直惦记着大阿哥,正好给他们一点机会相处,让明珠早些死心。

    明珠早点死心,不掺和夺嫡,也许还能多给太子攒几年钱。

    郝如月笑着鼓励大阿哥“想去倒是可以争取一下。”

    皇上疼爱太子,凡太子所求很少驳回,但这一次意外没有点头。

    “皇上说没说原因”郝如月问太子。

    太子摇头“只说了胡闹。”

    太子是储君,皇上为了维护储君的威严,即便觉得不妥,也不会直接下太子的面子,今天是怎么了

    晚上见到康熙,郝如月看他心情似乎不错,便提到了此事。

    不等她说完,皇上便蹙起了眉头,挥手屏退屋里服侍的“这回谈判只是个幌子,为了离间准噶尔和沙俄,时机成熟还是要打的。”

    说到最后,抬眸看郝如月,凤眼在灯烛的映照下现出别样的光彩,仿佛漫天星河倒灌而下。

    这是帝王的野心,也是边民的希望,郝如月看懂了。

    沙俄犯边数十年,虐杀边民,甚至烹食百姓,难道不该打么

    早就想打了,只不过先有三藩之乱,后有收台湾,他腾不出手来。

    如今天下一统,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

    皇后心善,不会像朝堂上那些酸儒一样,劝他以天下为念,止兵戈,休养生息吧。

    止兵戈可以,休养生息也不是不行,但都要

    等到他收拾完准噶尔和沙俄之后再说。

    康熙今天已经在朝堂上给酸儒们上了一课,下午批奏折又批了一肚子气,连太子都给训了。他这会儿不想再多说一句话,更不想跟皇后吵架。

    想着起身要走,反被皇后拦住“双线作战,国库的钱够用吗”

    不愧是他的女人,别人都在关心天下苍生,只她一个关注钱。

    别人这样问,多半是为了劝他以和为贵,皇后和她的娘家却是有实力借钱给他“穷兵黩武”的。

    没错,朝堂上和奏折里都有人给他讲故事,胆子小一点的讲汉武帝晚年的故事,胆儿肥的直接拿隋炀帝骂街。

    但万变不离其宗,无一例外都是穷兵黩武的故事。

    这些年皇后受他影响,做事之前总要先权衡一番利弊,他又何尝没有受到皇后的影响。

    他这副好脾气就是跟皇后学来的。放在从前,有人敢拿隋炀帝在朝堂上骂街,他肯定把人拉下去砍了。

    现在他就听着,心里想着皇后的话,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把人砍了自己也会生气,不如把他当个屁。

    有时候他甚至走神,不知道贞观之治的时候,唐太宗听见有人杠他,是不是也是这样开解自己的。

    贞观政要里没写,想来也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

    眼前人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才把他从飘远的思绪中拉回来“钱不够。”

    “差多少”

    “能借多少”

    皇后说了一个数,康熙真有钱。

    垂着眼睛遮盖住震惊的情绪,康熙“要利钱吗”

    郝如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皇上自己借,还是朝廷借”

    不等康熙回答,又解释“朝廷借,利钱随行就市,少一点都不行。”

    康熙期待抬眸“朕借呢”

    郝如月垂下眼,刚好没看见“老夫老妻的,可以给皇上打个九八折。”

    如果他没记错,新婚的时候好像也是九八折,原来这么多年的感情一折不值。

    康熙再次垂眼,同样没看见郝如月眼中的戏谑“咱们还有保成和一对女儿。”

    郝如月笑“利钱打九折。”

    懂了,只有他不值钱。

    这钱他还不借了。

    本来他也不缺钱,只想逗逗她,结果给自己惹了一肚子气。

    想着提步要走,然后听见了皇后的笑声,他就知道是自己被人家反撩了。

    不管,是她先撩自己的,今晚得付出点代价。

    事后,郝如月打着呵欠问他,到底缺不缺银子。康熙说他不差钱,郝如月就奇了“连着打了十年仗,朝廷不缺银子”

    康熙笑着跟她咬耳朵“朕打算用牛痘和注射器去跟沙俄谈判,低价卖给他们,条件是让他们放弃支持噶尔丹。”

    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但牛痘的提纯技术和注射器的吹玻

    工艺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不曾对外公布。

    有的国家嫌贵,只买牛痘制剂,不买注射器,试图用中医传统的水苗法进行接种,效果并不理想。

    有的国家自己提取牛痘液,只买注射器,效果同样不理想。

    在康熙眼中,此时的沙俄与刚入关那会儿的旗人差不多,都是遇上天花一死一大片的那种。他用牛痘疫苗作为谈判的筹码,不信他们不心动。

    毕竟对于沙俄来说,噶尔丹既是盟友也是敌人。

    除了放弃支持噶尔丹,康熙还想跟沙俄谈一谈,把之前侵占的所有土地都还回来。

    不还,就打。

    因为牛痘的关系,天花在大清基本灭绝,哪怕打了十年内战,人口减少有限。

    没有了肆虐的天花,气候也是一年比一年好,相比明末,粮食增产不少。

    只打沙俄一个,根本不是问题。

    至于准噶尔和噶尔丹,那是蒙古各部之间的内部矛盾。去年秋狝的时候,他问过漠南蒙古诸部的王公,众人都说不必朝廷插手,他们自己清理门户。

    从前噶尔丹靠着烧杀抢掠兵强马壮,在草原横行无忌,逼得漠南蒙古不得不寻求朝廷的庇护。

    现在的漠南蒙古靠着痘牛和羊毛生意,积攒了不少财富,对朝廷忠心耿耿。立刻铲除噶尔丹可能有难度,但牵制他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所以不必双线作战,可以先把沙俄赶出去,划清领土界限,然后再腾出手对付噶尔丹。

    对上噶尔丹就没什么可谈的了,剿灭便是。

    大清有国运在是一方面,他自己的运道才最重要。

    他这辈子最大的运气,一个是幼年染上天花没死,另一个便是娶到了如月。

    蒙古那边郝如月关注不多,只听太后说蒙古在做羊毛生意,好像做得还不小,上到王公下到牧民日子都比从前好过太多。

    人能过上好日子,就会安于现状。谁也不会放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非要吃饱了撑的干那些掉脑袋的营生。

    这会儿见皇上有自己的盘算,并不会陷入双线作战的泥潭,国库的银子也还够用,郝如月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听说这一回派去谈判的是明相。明相是稳妥人,身边又有重兵保护,想来不会有危险,大阿哥想去就让他跟着出去跑跑吧。”

    明相手里握着牛痘疫苗这个筹码,不光沙俄,周边多少国家都盯着呢。

    郝如月相信,明珠不去沙俄,直接去准噶尔,噶尔丹也能同意罢兵。

    只不过沙俄和噶尔丹情况不同,噶尔丹狼子野心,皇上不会让他做大做强,被灭才是最终的宿命。

    所以这一次和谈几乎没有风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男孩子多出去见识见识也好,大阿哥有机会跟着出去走走,郝如月是乐见的。

    可惜太子是储君,安危关系重大,不然郝如月都想让太子也跟着一起去。

    平三藩,收台湾,说起来简单,每一次重

    大决策都是力排众议。

    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皇帝可以乾纲独断,但皇帝也是人,力排众议并不轻松。

    多少次,他一个人站在御门之下,面对乌压压持反对意见的朝臣,心中总会升起众叛亲离的孤独感。

    那一刻的孤寡,那一刻的高处不胜寒,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他们都不懂他。

    他们要么站在半山腰,要么站在山脚下,看到的永远只是一地杂草,没人能陪他站在山巅看江山壮丽,暮霭流岚。

    便是索额图与明珠之流,位极人臣,眼睛盯着的也只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想起岳飞这句词,康熙转头看向枕边人,忽然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还好有皇后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心里那点孤独那点焦灼,在将枕边人拥入怀中的刹那,烟消云散。

    之前出过那样的事,皇后应该知道明珠对大阿哥是个什么心思,就这么相信大阿哥,主动给大阿哥和明珠制造私下接触的机会。

    “明珠卸去吏部尚书之职,也还是内阁大学士第一人,你就这么放心”康熙轻声问。

    郝如月搂住他的腰“不放心又如何保清总会长大,总要出去办差为皇上分忧,到时候想烧冷灶的人只怕更多。”

    这种事防是防不过来的,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不也没防住,最后弄出一个九龙夺嫡,连自己的死因都成谜。

    与其日防夜防,倒不如从小把孩子教好,适时放出去历练,让那些个居心叵测的人早点看清形势,早点收心。

    朝廷每天有多少事要办,可经不起拉帮结伙搞内耗。

    话说的太白伤感情,郝如月说一半留一半,康熙却懂了“好,就放他出去试试水。”

    心有灵犀的感觉很美妙,奈何心灵沟通之后,皇上又来了精神,非要再来一次身体的深层次沟通,一下折腾到了后半夜。

    转过天,郝如月把大阿哥叫来说话,太子也跟着来了。

    他知道额娘出面,这事多半能成,心中十分羡慕。

    可他也清楚自己身份特殊,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大阿哥听说自己能跟去谈判,高兴得差点蹦起来,郝如月问他还想娶媳妇么,大阿哥摸摸脑袋“娶了媳妇也上不了战场,还麻烦”

    之前额娘和惠娘娘送来的那两个宫女已经够烦了,一个比一个矫揉造作,把大阿哥缠得一个头两个大。

    若不是为了配合演戏,真想一手拎一个全都扔出去。

    郝如月趁热打铁“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先立业,后成家。”

    想起大阿哥已经是亲王了,又笑“总要等到先领了差事,做出些成绩来。”

    大阿哥心愿达成,自然没有不应的“是是是,全凭皇额娘做主。”

    大阿哥实在高兴,很有兄长的风范,转头问太子有没有想要的土仪。

    太子笑问那边有什么土仪,大阿哥也没问清楚,以为是去沙俄那边谈判,想了想说“人肉骨头”

    太子“”

    大约是高兴坏了,大阿哥非常大方地把兄弟姐妹都问了一遍,还真收获了不少需求。

    其中四阿哥最认真,让人写了一份清单送过去,展开之后比大阿哥本人还高。

    大阿哥“”

    使团半个月后上路,起初明珠坐马车,大阿哥骑马,越往北走越冷,明珠便邀请大阿哥一起乘车。

    大阿哥眸光闪了闪,利索下马上车。

    大阿哥十二岁了,经常与太子结伴被皇上传到南书房旁听。他不是第一次见明珠,也不是第一次与明珠说话,却是第一次私下接触。

    循例寒暄过后,大阿哥开门见山“上回在八仙楼,明相让我好等。”

    想起那件事明珠有些窘,但他不清楚大阿哥在这里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便试探道“上次是臣糊涂了,皇上没有因此迁怒吧”

    大阿哥笑“那倒没有。上次明相若是去了,大约也能见到太子。”

    明珠“”

    他就说那宫女不至于如此倒霉,才到大阿哥身边就露了马脚,还被皇上发现了,给他好一顿削。

    原来是大阿哥反水了,不,不能说反水,大阿哥好像从来就没站在他这边过。

    惠妃也一样。

    大阿哥站太子,惠妃站皇后,真是亲生的。

    话赶话说到这里,明珠实在想不明白“成亲王是皇长子就没想过再进一步”

    再进一步意味着什么,明珠相信大阿哥能听懂。

    大阿哥确实听懂了,却比明珠更懵“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明相”

    不然太子早立,天纵英才,明珠为什么总想撩拨他做那些大逆不道之事

    明珠“”

    明珠苦笑,仍不死心“臣是惠妃的堂叔,只有相助王爷的道理。”

    皇上看得紧,他几乎没有与大阿哥私下见面的机会。

    大阿哥也苦笑“本王谢过明相,以后请明相不要再相助本王了。”

    他是个讲究人,凡事讲究先礼后兵,今天一次性把话说明白,以后再瞎鼓捣,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明珠“不过是谋局造势,并不急于一时。”

    大阿哥“局和势本王都不要,本王只想上战场,为君父分忧。以后若是有上战场的机会,明相肯相助,本王感激不尽。其他的,最好歇了心思。”

    带不动,根本带不动,明珠闻言只觉心累。

    他记得惠妃从前还是有些心气儿的,不然也不能求了皇上把大阿哥送去宫外抚养。

    后来大阿哥一直不会走路,惠妃求到自己这里,求他给出个主意,想把大阿哥接回宫来养。

    话里话外,透露过一些心思。

    只不过那时候他自己还立足未稳,便是有那个心,也不敢将手伸到后宫去。

    最后大阿哥被接回宫,也不知惠妃走通了谁的门路。

    联想到这些年,惠妃一直是皇后的左膀右臂,明珠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此时再看大阿哥,明显被人养残了啊

    惠妃一介女流,头发长见识短,大阿哥可是皇子,还是皇长子,不想坐龙椅只想做将军是个什么情况

    明珠只恨自己当时太保守,总想着走一步看三步,这才让人钻了空子。

    该说的都说明白了,大阿哥起身离开“车里太闷,本王还是喜欢骑马。”

    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