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九十七 以法治国!
作品:《我真不想当皇上》 “什么变法之策”
赵谦闻听此言,顿时眼前一亮,当即便忍不住又坐回原位。
而后一脸期待的望向魏鞅,显然对于他接下来所言变法之策,心中极为好奇。
毕竟秦国未来兴盛之基,可就蕴藏在魏鞅接下来所言的变法之策中
此时此刻,就连秦王赵政也是兴致勃勃的望向魏鞅,但却仍略显疑惑般迟疑问道。
“这天机初至秦川,便已足以给出变法图强之策了么”
原本在赵政的设想之中,应当再缓些时日,待魏鞅更好的了解秦国上下的具体情况之后,这才会针对性的给出变法之策。
毕竟变法图强,不能为了变法而变法,而是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再图变法。
如此,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有的放矢,最终得以变法图强
故而,赵政在下旨册封魏鞅为秦国国相之后,并未着急追问他究竟该如何变法为好。
而是准备等魏鞅更好的了解秦国之后,再行商议此事。
却不料,今日魏鞅却突然主动开口,竟是内心之中,俨然已有了适合于秦国国情的变法之策
但也正因如此,令赵政心中不由悄悄打个问号。
魏鞅这才刚刚来到秦国多长时间啊,如何就能够这般快速想出对策呢
毕竟变法可不是请客吃饭,一拍脑袋就能够简单决定的事啊
“回禀我王,臣却要小小纠正一番臣并非初至秦川,而只是初至汉阳而已”
魏鞅闻听秦王殿下垂询,当即便转过身来拱手而道。
“若果真算起来,臣当初从虎牢关入秦至今应当有两月有余了吧”
此言一出,顿令赵政与赵谦面色一滞,而后下意识相视一眼。
毕竟当初他们俩为了找寻魏鞅,可是专程奔至虎牢关去了一趟啊
如今却听魏鞅所言,他早在两个月前便已经通过虎牢关进入秦国境内。
那这岂不就是表明
自己二人正好与魏鞅错肩而过
“入秦之后,臣途径虎牢、秦龙两大边关要塞,又亲踏我秦国二十余县一路以来,感及民生,探察民情不敢说对我秦国上下已然了如指掌,但若说胸有成竹却也是毫不夸言”
伴随着魏鞅的娓娓而谈,赵政与赵谦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一直都没有得到魏鞅的消息,原来魏鞅入秦之后并未曾直接奔赴国都汉阳投效秦王,而是先行察访民间,亲身去了解秦国百姓的贫瘠苦乐
直至做到心中有数之后,这才选择进入汉阳,而后便直入寅时学宫之中,静候秦王殿下的归来。
在相通此间关节之后,赵政却是对于魏鞅是否足够了解秦国再无任何怀疑
甚至于他严重怀疑自己这个秦国国君,都没有魏鞅了解的秦国更为具体,也更加真实
毕竟他可极少亲赴民间体察民情,对于自己的治下之民更是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郡府报来的卷宗之上而已
可魏鞅,却是用自己的双脚,踏遍了秦国近半国土,以一种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方式,极为深入的去了解一个真正的秦国
那么在这等前提之下,魏鞅接下来所提的变法图强之策,却也就更为令人期待
究竟,会是如何了
“在结合臣对于秦国上下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臣便斗胆为我秦国初拟了十条变法之策”
魏鞅傲然挺立于大殿之中,向着秦王殿下正式公开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变法之策
这一刻,他的内心中罕见的有些激动起来
只因他毕生所学终于将有了足以让自己放开手脚的施展舞台
“这却不知是哪十条变法之策”
一开口就是足足十条变法之策,这可真真是吓了赵政一跳
难不成这魏鞅脑子里的奇思怪想还真就是这般随手拈来吗
“其一施行依法治国、有法可依的法制治国观念”
魏鞅豁然间伸出一指,几乎不假思索般直言而道
显然,这整整十条变法之策,早已在他心中酝酿激荡已久,根本就无须一字一书,随时便可张口就来
“故,我秦国应当修订、颁布秦法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皆受制于法律所限但有违法,无论尊贵卑贱,尽皆依法相惩”
言及此处,尚不等秦王殿下开口,魏鞅便慷慨激昂般补充而道
“若人人有法可依,人人遵纪守法则我秦国政令,自当畅行无阻则我秦国上下,自当万众一心”
言罢,魏鞅更是不禁当场伏地而跪,面有动情般感慨而道
“我王依法治国,此乃变法之基人治终究难免疏漏惟有法治才可奠定我大秦万世不移之基啊”
赵政此时此刻是真的呆了
他恍然间,似乎回到了未来的21世纪一般
毕竟在那个时代,才开始真正的普及依法治国的法制概念啊
而如今,他却从魏鞅的口中,听到了要依法治国,有法可依的治国理念与执政思路
试问一名从现代文明社会穿越至今的现代人,又如何能拒绝的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与思想呢
毕竟无论法律制定的多么苛刻,反正也追究不到他秦国国君的头上
给本王谈依法治国可以,谈法治思想也可以,但若是谁敢说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那本王第一个便砍了他
很显然,魏鞅明显很清楚步子跨太大容易扯到蛋的真理,张口闭口也只是依法治国的法制理念而已,根本没敢提什么天子犯法如何如何
毕竟他即便思想再过超前,也终究还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古代人而已。
在这个臣议君便是死罪的时代,私底下偷偷议论国君都是要被砍脑袋的,谁还敢妄言去治国君的罪
那不是等着被国君夷九族么
故而,脑海中思路急转之间,赵政几乎不假思索般,当即便颔首而道。
“依法治国之法治思想善”
一语之间,便当即决断了日后秦国以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我王圣明我王圣明”
而魏鞅闻听此言更是忍不住登时大喜,连连叩首着高声而道
毕竟只有走出了依法治国的第一步,他在秦国的变法却才有了基础
这以法治国的一小步,却是他的一大步,更是秦国的一大步
“然颁布法典仅为法治之基也若真想夯实法治之基,使人人遵纪守法则必当施以酷刑重典,方可使法治观念植入朝野上下,彻底深入人心”
旋即,却只见魏鞅又赶忙伸出第二指,继续补充而道
“故而我秦国变法之第二策即为修订、颁布秦刑典施行连坐,轻罪重刑等酷刑重典如此一来,秦法典与秦刑典刑法合一,方可保我大秦长治久安法制长存”
此言一出,顿时便只觉一股萧索肃杀之风,弥漫在整个大殿之中
“这”
赵政闻听此言,一听连坐、酷刑、重典等等词语,不由便心中一跳
作为一名现代人,他对于以法治国的理念自然可以毫无顾忌的接受。
可对于古代人习以为常的灭族、连坐、极刑等等残酷刑罚,这心中却始终隔着厚厚的一层薄膜,很难没有阻碍般全盘接受。
故而,对于魏鞅所提出的第二条变法之策,赵政并未当场而允,也并未当场否决。
只是轻轻摇首着,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此情此景,看在魏鞅眼中,却也并未着急,毕竟秦王殿下并没有当场否决此事,那么在日后,自然也就有了可供转圜之机
是以,魏鞅并未纠结于此条变法之策,而是当即开口,继续阐述起了接下来的变法之策
“此二策,虽从基本上奠定了我秦国施行变法的基础,却并无强国富民之功”
魏鞅沉声而道,条理清晰般一一而道。
“故而,臣提议第三条变法之策颁布垦田令兴修水利,大肆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田、耕种务农”
魏鞅说着伸出第三指,继续侃侃而道。
“凡开垦荒田者,皆赐为己有凡登记务农者,皆免其徭役自此,将使我秦国农业大兴,百姓再无温饱之困,府库粮草充溢而储则国本自可稳固如常也”
此策一出,赵政、赵谦两人不由纷纷颔首。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永远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重中之重
以农为国本,是再如何不稳妥的策略了
更何况,魏鞅此番垦田令,更是鼓励百姓主动开垦荒田,再由官府帮助疏通水利,而后谁开辟的良田,这片田地就归属于谁
试问这对于古代农民得诱惑究竟有多么可怕
再加上秦国本就国土面积巨大,若是能将那些荒废的土地全部都开垦为良田,这对于秦国来说自是极为利好之事
故而,对于此等利国利民之策,赵政自是连连颔首,当场而允
“可此言大善”
今日无史,因为写变法的内容实在太费脑子了
今天这章真的写的很困难,也是憋了好久,发的晚了,还望大家能够见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