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晋江独家

作品:《五十年代小奋斗

    第二天, 章长青一家回柳沙湾。

    他骑着自行车,前梁上驮着两个娃娃,后座上驮着水秀。小叶子要去卫生院值班, 下午才放假,到时候过来接一下。

    “叮铃铃”继军打着车铃铛。

    一家四口上路了。

    章长青撑着车把, 使劲儿蹬着。陈水秀揪着长青的大衣,把头倚在后背上。

    这种感觉让人留恋,只想这么一直走下去。

    章长青也意识到了, 温声说道“秀儿,我跟组织上打了申请, 任务完成后, 就回来接你”

    “嗯。”陈水秀点着头。

    她盼了那么久, 就等着那一天哪。

    一会儿功夫进了村。

    “呦,长青回来了”有村民打着招呼。

    “唔,回来了。”

    章长青下了车,热情地回应着。

    村里变化很大, 村道上垫了煤渣和砂土,下雨天不怕踩泥巴了。路两旁都栽着梧桐树, 树干上刷了一圈白石灰,整齐划一。临街的院墙上写着标语口号,振奋人心。

    “秀儿, 咱村变化可真大啊。”

    “是啊, 一年一个样儿。”

    陈水秀是从村里走出来的, 感触颇深。

    入了大集体, 排水渠有了,机井有了,河道上架起了水车, 咕噜咕噜地转着,水浇地多了一倍,收成也有了保证。县里在修船闸,大过年的都不休息,干劲十足。如果不是灾害天气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日子该多舒心啊。

    从村东头到村西头,走了半个小时,净是打招呼的。

    “长青,你在外面吃得饱吗”

    “呃,还行,现在定量标准减了,得勒着裤腰带”

    “哦,咱国家领导人的定量也减了,都不容易啊”

    章长青很感动,村民们虽然遇到困难,也有抱怨,可他们相信国家,这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解决的。

    到了院门外,长河裹着军大衣迎了上来。

    “四哥,你可回来了快进来,爹正等着呢。”

    章长青进了院子。章怀良站在屋檐下,看到长青,眼眶微微一红。

    “爹”章长青望着爹。

    一年未见,爹的气色不大好,脸颊都塌下去了。

    “长青,进屋,外面冷。”

    章长青进了堂屋。他拿出饼干盒子,又掏出十斤全国粮票,递过去。

    “爹,您收着,买点吃的”

    “长青,你留着自个儿用。”

    “爹,我有定量,够吃。”

    赶在困难时期,定量削减了,副食品补贴也没了。可章长青绝口不提,只想家人多吃点,那三十斤粮票就是他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

    章怀良自然晓得。

    他很欣慰,长青不再是那个没心没肺的浑小子,早已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汉子。三十而立,长青虚岁三十一,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章老爷子歪在床上,蒙着被子。听到有吃的,就探出头来。

    “怀良啊,快让爹吃一口。”

    章怀良打开饼干盒子,拿出一块,递给老爷子。

    章老爷子咬了一口,舍不得咽下去。章长青瞅瞅爷爷,又瞅瞅爹。他算是明白了,爹这么消瘦,怕是把吃的都让给老爷子了。

    过年了,队里歇了工。

    家家户户都想着法子弄点吃的。白面饺子没有,那就包杂面的。没有猪肉,包一顿素饺子总可以吧

    赶上包饺子,章怀良一家关着门。他们家包的是腊肉馅的,虽然只放了一丁点儿,可有那个味道就行。

    江玉梅盛好了饺子,摆在灶台上。

    继文带着几个娃娃一拥而入,馋得直流哈喇子。

    “你们几个,出去可不能说哦,人家问起来,就说吃的是杂面野菜的”

    一家人偷偷摸摸地吃了顿好的,过年的味道就更浓了。章小叶舔着嘴唇,这恐怕是她吃过的最美味的饺子,虽然是杂面的,可尤其珍贵。

    这几天,长志和继宗都放假了,难得团聚。继霞和继文也在家,胸前别着一枚校徽,舍不得摘下来。江玉梅很开心,笑得嘎嘎的,脸上也有了神采。

    章长青在老家住着,陪着爹和爷爷说话儿。

    邮电所不放假,陈水秀想法子调班。所里晓得她的情况,专门给她批了假。同事们开玩笑说“水秀,长青难得回来,可得好好陪着”

    大人孩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章小叶揣着小手,窝在墙根下晒着太阳。

    日子虽然艰苦,却带着温暖的记忆。这就是生活吧,有困难,也有希望,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章长青在家呆了六天,就走了。

    继国和继军跟父亲刚刚熟络,又分开了。好在一家人拍了全家福,等洗出来了,就挂在相框里,天天看着。

    过了年,就立了春。

    家家户户都缺粮。省着吃的还好,那些大手大脚的真是啥都不剩了。好在春天来了,柳树发出了嫩芽,地里的野菜也冒了出来,苦苦菜,灰灰菜,还有扫帚苗子,只要是能吃的,都被挖得一干二净。

    靠着勤劳和智慧,村民们想着法子填饱肚子。当然,也有挨饿的。那些吃好的吃惯了,怎么都咽不下那粗食野菜。

    公社卫生院来瞧病的,一多半都是营养不良。治疗方法很简单,输点葡萄糖就好了。可物资紧缺,葡萄糖得院长签字,省得有人装病。

    一九六零年的春荒,是最后一关。

    章小叶想休学,在家里躲一阵子。

    陈水秀不同意,说“叶子,可不能耽误功课啊”

    章小叶不怕耽误功课,只想吃好一点。陈水秀想了个法子,说“叶子,娘给你烙杂面饼子,你带上,泡了开水吃下去”

    自家带干粮,给伙房就少交一点粮食,也能节省一点。

    长河就是这么干的。

    江玉梅烙了一包杂面饼子,装了一罐酱豆,说就着吃。

    长河饭量大,肚里没啥油水,饿得特别快。章小叶把饼子省下来一些,留给长河。长河不好意思吃,章小叶说“小叔,你今年要参加高考,得吃饱了。”

    就这么精打细算,熬过了春荒。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终身难忘。这也给国人一个教训,不论到了什么时候,粮食都是最重要的。解放前,穷人吃不饱穿不暖。解放后,日子虽然好过了,可还不到铺张浪费的时候。

    到了六月,迎来了夏收。

    村民们终于缓了一口气儿。可粮食的珍贵,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到了七月初,长河参加高考。

    赶上部队来招收,检查身体。长河个子高,虽然瘦,可视力好,各项指标都达标了,就挂上号了。后续,只要文化课通过,就录取了。

    到了七月下旬,高考成绩下来了。

    长河运气不错,文化课挂上了本科线。军校录取是第一批,一个县才两个名额,长河是其中之一,被南方某军事院校录取了。

    章怀良高兴得睡不着觉。可想着长河要走了,又舍不得了。分了家,跟前就剩下长河了,可这个娃娃翅膀硬了,也要飞走了。

    一家人都为长河感到高兴。

    章怀良把攒下的东西拿出来,让长志、长明、长新都过来,说兄弟几个聚一聚。

    以茶代酒,长河喝了一碗又一碗。就要离开家乡了,这是他一直向往的。可真要离开了,又舍不得了。

    八月中旬,长河去了南方。

    章小叶颇感惆怅。

    本来有小叔做伴,现在只剩下她自个儿了。她在院里转了几圈,心里空落落的。高中三年是很难熬的,要不要跳一级可她今年才十四岁,直接跳到高三也不妥吧

    她年纪太小,就把跳级的念头收了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