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晋江独家

作品:《六零养娃美滋滋

    战友们很热情,夏明扬却不记得来人。

    他脑子里空荡荡的, 对一切毫无印象。

    他知道自己出了问题, 随行的军医说“这种情况跟溺水时体力透支有关,大脑有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 造成记忆缺失”

    夏明扬接受了这个说法。

    他忘了自己叫什么, 来自哪里全靠战友们提示, 才知道自己叫夏明扬,是部队上的飞行员。

    说到飞行, 夏明扬倒是很有印象。

    那些驾驶技能都记得, 甚至能说出自己驾驶的战机编号是c3090, 可问到副驾驶员的名字,却想不起来了。

    来人都说他是夏明扬, 夏明扬也认可了自己的身份。

    随行军医说“夏同志, 我们往回赶吧,到医院再做个彻底检查”

    一行人稍作休息,就上了救护车。

    夏明扬是用担架抬上去的。

    他身体很虚弱,损耗很大,挂着吊瓶输着液。

    临上车时,夏明扬微微抬起头来,看着送行的村民们。他想找到那个人, 一睁眼就看到的那个姑娘。

    他觉得那姑娘就站在那里,正看着他呢。

    救护车开走了。

    村里热闹了一阵,又安静下来。

    村民们知道救助了一个同志,具体是做什么的却不晓得。这属于军事机密, 包括老支书和江队长在内,都不知道。

    柳小樱有所猜测,就跟大哥透露了一点。

    “哥,那人是开飞机的”

    柳志江很惊讶。

    “樱子,你咋知道的”

    “我猜的”

    柳小樱心说,大哥没见过空军,不晓得空军飞行服的样式,她见多识广,才猜到了那人的身份。

    柳志江知道妹子聪明,不经意间又立了一功。

    柳小樱嘿嘿笑着。

    对空军,她是很神往的,如果能驾驶着战机,在空中遨游一把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个梦而已。

    现在的她不复往日,能把娃养大就不错了。

    三天过后,县里转来了一封感谢信。

    是东港部队写来的,感谢南山村的群众对子弟兵的救助。还送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军民鱼水情”等字样,很是耀眼。

    老支书把锦旗挂在大队部,村里人都感到很自豪。

    柳小樱也暗自得意,这里面有她的一份功劳呢。

    又过了两天,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停在了村口。

    从车上下来了一位大姐和一位青年,都穿着军服。

    他们找到队里,说要见一见救命恩人。

    江队长把女民兵都召集过来,还派人去喊齐大夫。

    青年军人看着柳小樱等人,郑重地道了声“谢谢”

    还“刷地一下”敬了一个军礼。

    女队员们愣了一下,赶紧还了一礼。

    柳小樱看着青年军人,有点挪不开眼睛。

    青年军人个子很高,足有一米八几,国字脸,高鼻梁,两眼炯炯有神,真是帅气十足。

    青年军人也认出了柳小樱。

    这个穿花布衫、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就是给他做心肺复苏的那位。他记得那双手很有力气,按得他肋骨直疼。

    军医说“如果不是紧急救治,大脑会缺氧,甚至会引发后遗症”

    也就是说,这位姑娘救了他。

    青年军人想跟柳小樱说点什么,可当着众人的面,又不晓得说什么才好就冲着柳小樱点了点头。

    柳小樱知道对方认出了她,心里美滋滋的。

    齐大夫赶来了。

    他一见到青年军人,职业病就犯了。

    “同志,来坐下,我给你把把脉”

    说着,齐大夫就抓住青年军人的手,给人家把起脉来。

    “同志,您的脉搏很有力度,恢复得不错”

    青年军人道了声“谢谢”

    齐大夫笑着说“同志,不用这么客气”

    那位大姐也说“齐大夫,这都是应该的,要不是您扎那几针,咱的同志也恢复不了那么快”

    齐大夫一听,恨不得立马掏出银针,再扎几下。

    青年军人对齐大夫的医术很感兴趣,就询问了几句。

    齐大夫很得意,把中医的精髓讲解了一番。

    要说,他进城学的是西医,引以为傲的却是中医疗法。尤其是在乡村,认可中医的更多一些,适用面也更广一些。

    青年军人和大姐呆了一会儿,就上车走了。

    村里人都跑到村口送行,热情地挥着手。

    柳小樱站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

    她猜测那是一对母子,从东港部队专门跑来一趟,挺重情意的。不过,他们并未提到自己的姓名,不知是低调还是出于保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柳家小院的樱桃树开花了,红艳艳的,就像一抹红霞,衬得院里一片喜气。

    柳小樱站在花树下,捋着辫子,仰着脸儿,就像一副画儿。

    冯玉兰瞅着闺女,是既欢喜又担忧。

    樱子是越长越水灵了,如果不是那五个娃娃,只怕媒人都要踏破门槛了。

    现在,十里八乡都晓得,南山村的柳小樱认了五个娃娃,才十六岁就当了娃的娘。那入赘的口风放出去了,可谁敢登门呢

    柳小樱却没这方面的担心,她正琢磨着孵小鸡呢。

    天暖和了,该孵小鸡了。

    五个宝宝还不满百天,那是见风就长,可能吃了。一顿下来,半锅米粥就没了,人家捐的那些粮票,都用来买大米了。

    可那些哪够呢早晚会吃光的。

    还是要给宝宝们增加营养,最好每天都吃上一碗鸡蛋羹。可鸡蛋太贵了,还不好买,每次赶集只能碰运气,不如自家养上几只

    柳小樱跟娘一说,冯玉兰也动了心。

    年后政策做了调整,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拿回来了。村民们有种蔬菜的,有种稻米的,杂七杂八都没闲着。这么一来,饲料有了,就想着养鸡养鸭。可这两年生活困难,母鸡都吃光了,拿啥孵小鸡啊

    冯玉兰就说“樱子,咱家可没有母鸡啊”

    “娘,没有母鸡也能孵,只要温度达到了就行”

    柳小樱自有办法。

    空间在手,还有什么解决不了问题

    逢集的日子到了,柳小樱就挎着筐子去赶集。

    在背静处,她又碰到了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就打听了一下,那妇女家里公鸡母鸡都有,就买了一筐子鸡蛋,提着回来。

    到了村口,柳小樱用布蒙着,怕人瞧见了。

    回到家,柳小樱就坐在窗前,对着太阳光照鸡蛋。

    只要有小圈圈的,就是受过精的。

    柳小樱挑了二十枚受精鸡蛋,准备孵小鸡。

    她找了一个柳条筐子,铺上厚厚的稻草,把鸡蛋摆在上面,用棉布盖着,搁在墙根底下晒着,增加温度。

    还开玩笑说“娘,晚上咱把鸡蛋揣在被窝里暖着,二十一天后小鸡就孵出来了”

    冯玉兰也笑道“那好啊,打今儿起,就让志远和志广晚上睡觉时揣几个”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柳小樱晒鸡蛋也好,暖鸡蛋也好,不过是装装样子。她把鸡蛋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就用棉布包着搁进育婴箱里。只要调好温度,小鸡就会破壳而出的。

    柳小樱怕娘发现了,还想了个点子。

    她又挑了二十个鸡蛋,搁在稻草筐子里,用棉褥子包着搁在屋里。到了中午,就端着筐子出去,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日头一过,再端回来。

    冯玉兰操着心,时不时地跑到小樱屋里,伸进棉褥子摸一摸。志远和志广也学着,晚上睡觉还真想揣着鸡蛋孵小鸡呢。

    柳小樱心说,用体温孵小鸡,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不过孵化成功率很难保证,还是育婴箱更科学一些。

    赶在这个时节,村民们也忙乎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捣鼓着孵小鸡、孵小鸭,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有想着法子找母鸡的,找不到母鸡,就搭了土炕生了火,用炕小鸡、炕小鸭的方式来孵化。还有的,打算去集上换小鸡娃子,养个半年就能下蛋吃肉了。

    队里对这些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只要是自家养的,不拿出去贩卖就没啥,也没违反政策。

    老支书很开明,崔队长却板着个脸,

    “老支书,社会员们都去搞副业了,那生产咋办马上就进入捕鱼期了,正缺人手呢”

    “连发,到时候动员一下,群众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老支书不以为然。

    这个崔连发也不想想,村民们搞搞自救,改善一下生活有啥不好像去年旱灾虫灾严重,想弄点吃的都难,全靠外面调来的救济粮撑着。

    要说,还得感谢国家,不然救济粮也没得吃。

    转眼,宝宝们过了百天。

    柳小樱就推着“娃娃车”出门了。

    前面躺俩,后面躺仨,都穿着黄绒绒的小衣裳,戴着小帽子,屁股底下垫着棉垫子,软软乎乎的,头顶上还撑着遮阳棚,挂着一串小铃铛,风一吹,就“叮叮当当”地作响,可拉风了。

    “欧呦,这娃娃车太好玩了”

    村民们都很稀罕,就试着推两把。

    娃娃车推着很轻简,不但能装娃娃,还能推东西。就有人来打听,说是蒋木匠做的,也想做一个,可一听手工费,就打退堂鼓了。

    江二嫂子也很欢喜,就把自家娃娃放在车上推着。

    娃娃们手舞足蹈的,很兴奋。

    那几个喂养五胞胎的嫂子,也跟着学。

    柳小樱很大方,让娃娃们轮着坐,每个人都有份儿。

    嫂子们是喜笑颜开,跟小樱打交道真不错,隔三差五就送吃的过来,兔肉、鸡肉都有,还有半尺来长的河鱼,不晓得从哪里弄来的

    要说,出门寻吃的男人不少,大多空手而归。

    柳家就不一样了,东西没断过,真是交了好运了。

    村里人很羡慕,也有暗里嘀咕的。

    可这种本事不是人人都有,再羡慕也没辙。换做以往,还能想个赖点子去沾点便宜,可自打柳家认了五胞胎,就不好意思了。

    人家有五个娃娃要养,不弄点东西吃啥

    就连崔队长那样的,也不敢再挑刺了。

    上次闹了一鼻子灰,对崔队长的声誉是有影响的。再说,小樱不凡,村里人都晓得,去惹这样的人家,只怕没好果子吃。

    这么一来,相安无事,平和了许多。

    族里那几个红眼病,也不敢轻举妄动,怕兄妹俩收拾他们。

    到了四月中旬,天气越发热了。

    村民们都换上了单褂子。

    年轻姑娘们穿得五颜六色,比冬日好看了不少。

    这天下午,柳小樱带队在海边巡逻。

    海风呼呼地吹着,吹起了额发和衣衫。

    女民兵们戴着草帽,扛着红缨枪,英姿飒爽,分外美丽。

    就在这时,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开过来了。

    吉普车停在岸边,从车上下来了一位青年军人,他穿着军装,戴着大盖帽,个子很高,十分英武。

    队员们看直了眼,就说“队长,这不上次来过的那位同志吗”

    柳小樱朝那边瞅了瞅,还真是那位同志。

    青年军人走到海边,目光炯炯,凝望着大海。

    柳小樱扛着红缨枪过去。

    “喂,同志,马上就要涨潮了”

    “唔”

    青年军人扭过脸来,冲着柳小樱点了点头。

    他正是那位落水的军人。

    看到柳小樱,就客气地问道“民兵同志,你们就是在这里发现我的”

    “是的”

    青年军人望着大海,像在努力回想着什么

    几个姑娘盯着人家,不晓得该说啥。

    海水涨潮了,青年军人准备离开。

    柳小樱冲着人家挥了挥手。

    那个背影,那么英俊挺拔,帅得夺人眼目。

    柳小樱忽然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她不过十六岁,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荒废在乡野之间吗

    柳小樱追上去,忍不住问道“哎,同志,跟您打听一下,部队上招收女兵吗”

    “唔,女兵招得很少,大多是特长兵,有做通讯的,有做医务的,还有搞文艺的”

    青年军人笑着,露出了一口白牙。

    柳小樱只觉得眼前一恍。

    这个笑容太灿烂了,就像一缕阳光投射过来,整个心都亮堂起来。

    青年军人也看着柳小樱。

    这么好看的姑娘真不多见,他以前从未见过,为何会有一种熟悉感

    这种困惑,他醒来后就有,却无从解答。

    他的记忆尚未恢复,连家人都想不起来。

    军医说“失忆只是暂时的,多去一些熟悉的地方,没准就想起来了”

    这些日子,他去了很多地方,有托儿所、学校、训练场、还有飞机场,可效果却不怎么好,除了跟飞机有关的,其他的都想不起来。

    他不想放弃,不然,他只是披着夏明扬的躯壳而已。

    他来到海边,就是想找寻记忆。

    对这个地方印象很深,总觉得能发现点什么

    可来了之后,大脑中还是一片模糊。

    只有看到这个姑娘,才找到了一点熟悉感。

    夏明扬想着这位姑娘还不晓得他的名字,就郑重其事地说道“民兵同志,我姓夏,叫夏明扬”

    夏明扬

    听到这个名字,柳小樱瞪大了眼睛。

    她赶紧瞅瞅,这人叫夏明扬,还真是巧啊

    柳小樱想起了星际学院的夏教官,那个傲气十足的家伙。

    不过,同名同姓的多了去了,这个开飞机的夏明扬,跟夏教官是两个人。看看这人,性格内敛,哪有夏教官的张扬劲儿

    想着夏教官那张帅破天际的脸,柳小樱觉得还是这个夏明扬看着舒服。

    柳小樱做了自我介绍。

    “夏同志,我姓柳,叫柳小樱”

    “唔,小樱同志,想参军的话,就留意一下征兵启事,县武装部那里就有”

    “好的,我会留意的”

    “唔,那我先走了”

    “好,再见”

    柳小樱挥了挥小手。

    这个夏明扬很不一般,认识了这个人,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那是她无法企及的世界,却又是那么向往。

    吉普车开走了,留下了浅浅的车辙。

    柳小樱收回了目光。

    女队员们围上来,叽叽喳喳地询问着。

    “队长,你跟那位同志说话了”

    “唔,我问他参军的事儿”

    “参军队长你想参军啊”

    “嗯”

    “那你家娃娃咋办”

    “”

    柳小樱被当头泼了一瓢凉水。

    是啊,她有五个娃娃要养,真去参军,娃娃们咋办

    柳小樱收回了心思。

    在队员们面前,她并未提到夏明扬。

    这是个秘密,就小心收藏起来吧

    夏明扬坐在车里,回头张望着。

    直到看不见了,才收回了目光。

    对这个地方的感觉很奇怪,像是见过很多回。他问过妈妈,落水之前从未来过这里,那种熟悉感又从何而来

    夏明扬感到很困惑。

    可今天还是有收获的,和那位柳姑娘说话,觉得很亲切。不仅仅是因为对方长得好看,而是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像认识了很久的样子。

    为何对陌生人有熟悉感

    夏明扬百思不得其解。

    他知道这是解开秘密的一把钥匙,要收藏好了。

    吉普车抵达东港时,天已经黑了。

    夏明扬回到大院,就往家走。

    说来好笑,他出院那天,连家在哪儿都忘了。

    还是妈妈领着,才摸到家门。他妈妈叫杜秋华,一脸嗔怪地说“老三,你再不醒过来,妈妈都要怀疑你是个冒牌货了”

    是啊,他不但忘了自己,连父母和两个哥哥都不记得了。

    父亲叫夏继原,在参谋总部工作,见了他就审视了半天。问到军事术语,他记得一清二楚,可一问到生活方面的细节,就没印象了。

    大哥开玩笑说“老三,你不会把杜梅也忘了吧”

    杜梅是谁他真不记得了。

    在疗养院里,那个年轻女兵找到他,说她是杜梅,他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毫无印象。杜梅很失望,瞪着眼睛说“明扬哥,你真不记得了”

    夏明扬真不记得,即便对方不高兴,他也想不起来。

    杜梅气鼓鼓地走了,再也不肯搭理他。

    还扔下一句话“夏明扬,你连谁是谁都忘了,你还是夏明扬吗”

    夏明扬听着,没有任何感觉。

    他怀疑自己不是夏明扬,是个冒牌货。

    直到二哥领着他去飞机场,他看着跑道上的飞机,如数家珍。到了操作台上,就想上手试试,二哥赶紧拉住他,说“老三,别试了,二哥相信你,你就是夏明扬”

    二哥跟他一样,是空军飞行员,对他了解甚多。

    有二哥给他打包票,那种困惑稍稍减轻了一点。

    想到这些,夏明扬咧了咧嘴。

    因为失忆,只能继续休养。他不想住疗养院,就搬回了家。

    医生说“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有助于恢复”

    父母都很迁就他,工作之余就跟他讲小时候的趣事,想唤起他的记忆。对那些,他有一点印象,可未等他抓住就消失了。

    夏明扬很着急。

    他不想当废人,他要恢复正常。

    这时候,他想起了醒来时见到的那位姑娘,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

    他想抓住那种感觉,就来到了海边。

    这一趟收获不小,跟那位姑娘说说话,心绪平复了不少。

    他想,过几天再去看看,没准就想起来了。

    夏明扬进了家门。

    夏继原和杜秋华刚吃了晚饭,正在听广播。

    杜秋华一把抓住儿子。

    “老三,今儿咋跑那么远”

    “妈,我好像想起什么了”

    “哎呦,那太好了”

    这一阵子,杜秋华为儿子担着心。本以为儿子“光荣”了,却又找回来了,虽然失去了记忆,可只要人活着比啥都好。

    “爸,妈,我想回部队上”

    “老三,等你养好了,就回去”

    杜秋华知道没了记忆,明扬就不能开飞机了,要么转岗,要么转业,都是明扬不能接受的。儿子从小就喜欢飞机,记忆没了,可对飞机的一切都记得清清楚楚。

    军医检查过,说明扬的大脑没问题,那些缺失的记忆早晚会找回来。

    可这个早晚有多久却不晓得。

    寻找记忆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

    想到这个,杜秋华就瞅了瞅夏继原。

    夏继原难得开了口。

    “明扬,这个事儿部队上会妥善安排的,你也不用太担心”

    夏明扬怎么会不担心呢

    他不想像个废人一样,就要想办法。

    他说“爸,妈,我想去海边住一阵子”

    “好啊,那就去海滨疗养院,我跟医院打个招呼”

    “妈,我不去疗养院,我想去渔村”

    “去渔村那边条件不好,赶在这个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妈,我不怕,我觉得去那边对恢复记忆有帮助”

    杜秋华跟夏继原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尝试。

    “明扬,你在家里再休养一段,若是还不见好,就去渔村,到时候跟县武装部打个招呼,那边的周部长是你父亲的老部下,请他安排一下”

    夏明扬不想让人照顾。

    可当务之急是恢复记忆,就点了头。

    到了四月中旬,小鸡该出壳了。

    冯玉兰每天都摸一摸鸡蛋。

    心说,到时间了,咋一点动静都没有不会是温度不够,变成“死蛋”了吧

    柳小樱也有点担心,就听着空间里的动静。

    这天中午,柳小樱听到“咔咔”声,就赶紧跑进屋里。

    她打开空间,把鸡蛋换了过来。

    果然,有两只蛋壳琢开了一个小口子。

    “娘,快看,小鸡要出壳了”

    冯玉兰赶紧跑过来。

    不一会儿,两个小鸡琢开蛋壳,蹦了出来。

    浑身湿漉漉的,绒毛都粘在了一起。

    “樱子,快拿干布擦擦,放在棉絮里暖暖”

    冯玉兰很有经验。

    柳小樱赶紧捧着小鸡,擦干净了,搁在另一个筐子里。

    那里面铺了稻草和棉絮,暖暖的。

    志远和志广也围过来,看着小鸡琢开蛋壳,一个一个蹦出来。

    由于孵化期间温度恒定,在一天之内,二十只小鸡都出壳了。

    柳根发很惊讶,没有一个“坏蛋”,全成了。

    刚出生的小鸡,绒毛一干,就能喝水吃东西。

    柳志江弄了稻糠过来,说“拿水一烫,搅拌一下,凉一凉,就能喂食了”

    柳小樱瞅着小鸡,“唧唧”叫着。

    心说,这一点小鸡比人类要强。

    瞧瞧五个宝宝,三个月大了才会翻身,到六个月才会爬,七八个月才能坐起来,一岁多了才会走路,跟小鸡一比真是差远了。

    四月里天好,小鸡每天都要晒太阳。

    宝宝们也一样。

    这天中午,爹娘都午休了,大哥巡逻去了。

    柳小樱推着“娃娃车”到院里,给宝宝们晒暖儿。

    几个小娃娃,白白胖胖的,穿着黄绒绒衣裳,跟筐子里的小鸡娃子一样,嫩嫩的,软软的。

    柳小樱去掉隔板,把娃娃们摆成一溜。

    宝宝们翻来翻去,有两手投降的,有撅小屁屁的,有吃小手手的,还有揪小衣裳的。

    柳小樱看着,心满意足。

    宝宝们太可爱了,也不觉得辛苦了。

    要说,这五个娃娃还算省心,只要吃饱了就不哭不闹,晚上搁在摇篮里就睡着了,不像一般娃娃那么爱闹腾。

    柳小樱心情一好,就逗娃娃说话儿。

    “虎娃,喊娘”

    志远和志广也凑过来,说“虎娃,喊叔叔”

    他们一下子从小哥哥变成了小叔叔,这辈分一高,就禀气起来了。

    关于虎娃们是喊叔叔还是喊舅舅,家里也讨论过,觉得娃娃姓柳,就喊叔叔好了。这就相当于把小樱视为男娃,是家庭骨干,那入赘的女婿还没影呢,暂时不用考虑。

    正热闹着,院门被叩响了。

    柳小樱一甩辫子,过去开门。

    打开门,就楞了一下。

    一位青年男子站在门外,穿着白衬衣,蓝裤子,挎着军用书包,就像城里的大学生。他个子很高,留着分头,头发乌黑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这不是夏明扬吗咋摸到这里来了

    领路的娃娃们,笑嘻嘻地说“小樱姐,你们家来客人了”

    “哎,快请进”

    柳小樱反应过来,把人让进院里。

    志远和志广也围上来,仰着小脸,说“姐,这位大哥哥是谁啊,长得这么高”

    “这是你夏哥哥,快去搬椅子过来”

    柳小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夏明扬客气地说道“小樱同志,我顺道过来看看”

    志远和志广飞快地搬出椅子,摆在屋檐下。

    “夏同志,您请坐”

    柳小樱不晓得夏明扬为何会找过来东港离这边有一百多公里,开车也得俩小时,过来一趟可不容易。

    夏明扬坐下来,打量着院子。

    当他看到那棵樱桃树时,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冒了出来。

    他见过这棵树,那时光秃秃的,尚未开花结果,而现在却是一片葱绿,结出了茂密的果实。还有那屋子和碎石头砌成的院墙,也有模模糊糊的印象。

    夏明扬一阵欢喜,知道自己来对了。

    柳小樱端了茶水过来,客气地说道“夏同志,您喝水”

    夏明扬端起黑瓷大碗,喝了一口。

    “这是山泉吧甜丝丝的”

    柳小樱抿着嘴笑了笑。

    这的确是山泉,是她专门打来的,味道很不错。

    “唧唧”

    小鸡娃子唧唧叫着。

    “哎呦,该喂食了”

    柳小樱站起来,进了灶屋。

    她抓了一把谷糠出来,均匀地撒下去,小鸡就啄了起来。

    夏明扬看着,只觉得温暖。

    这温馨的一幕,在脑海中忽闪忽闪,跟记忆中的画面重叠起来。

    “啊啊”

    宝宝们也不甘寂寞,跟着“啊啊”起来。

    夏明扬看到娃娃车,就走过去。

    五个小娃娃躺成一溜,黄绒绒的,白胖胖的,十分可爱。

    “啊啊”

    娃娃们仰着小脸,团着小手,咿咿呀呀的,咧嘴笑着。

    夏明扬满心欢喜,心都快融化了。

    柳小樱注意到了,就喜滋滋地说“夏同志,这是虎娃,五胞胎嗳”

    五胞胎夏明扬心里一震。

    就像一道电光闪过,隐隐想起了什么

    可未等他抓住,就消失了。

    他有一种感觉,这五个娃娃他见过,就在不久之前。

    可他从未来过这里,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柳小樱只顾着高兴,并未注意到夏明扬的变化。

    她没好意思跟夏同志说,这是她的娃娃。毕竟,她只有十六岁,一下弄出五个娃娃来太过惊人。

    冯玉兰正在午睡。

    听到外面的动静,就走出来。

    她看到一位高个子青年,清爽俊气,就笑着说道“哎呦,这是城里来的同志啊”

    冯玉兰没认出夏明扬。

    穿着便衣的夏明扬,跟那位落水青年差别很大。

    “娘,这是夏同志,部队上的”

    “哎呦,瞧我这眼神儿”

    冯玉兰想起来了。

    这不是小樱救起的那位同志嘛队里一开始还把人家当特务,差点闹出笑话来。

    柳根发也起来了,见了夏明扬就仰着脖子。

    “哎呦,这娃娃个子可真高啊看看,都快碰到门框了”

    夏明扬抿着嘴笑着,一副好脾气的样子。

    柳小樱不由得想起了夏教官。

    那个家伙出身名门,很是臭屁,哪里瞧得上凡夫俗子只要是精神力比不过他的,都不在他眼里。他那种人,就是“基因等级”的护卫者,把规则看得比天都重。

    而夏明扬却不同。

    他在部队上当飞行员,级别待遇是很高的。上次来的那位大姐,一看就气度不凡,估计也是一位首长吧那夏明扬的家庭一定很不一般,可这人却没什么架子,也没有那种傲气,谦和得很。

    柳小樱飞快地比较了一下。

    跟夏同志说话很舒心,尤其是部队上的事儿,格外有趣。

    这跟乡村生活不同,是她喜欢的。

    她想,如果没有五个娃娃,是不是能参军入伍

    坐了一会儿,夏明扬就起身告辞了。

    柳小樱去送客人,随口问道“夏同志,您是坐车走啊”

    “唔,我今天不走,就在镇子上的招待所住着”

    柳小樱这才晓得,夏明扬要在这里住下。

    她心里一阵欢喜。

    虽然不晓得夏明扬为何在此停留可看到这个人就觉得舒心。

    柳小樱和夏明扬走在村道上。

    一个穿着白衬衣,一个穿着花布衫,很是醒目。

    村民们都好奇地打量着。

    有认出来的,就上前打个招呼,喊一声“夏同志”

    年轻姑娘们更是兴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莫名红了脸。

    在众人的注视下,柳小樱把夏明扬送到了村口。

    “小樱同志,我走了”

    夏明扬挥了挥手,朝小集镇走去。

    如果能住在大队部就好了,那样就能留在村子里。

    这是他找到记忆的方法。

    他不想再荒废下去,他要回到部队上当飞行员,在空中自由翱翔。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s

    入v了,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

    评论有红包哦

    下午6点还有三章加油

    么么哒,,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