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4、第 54 章
作品:《在年代文中建设祖国》 奥运赛场上, 陈小麦目视前方。
这场比赛是她最拿手的,也是她的主力项目1000米速度滑冰。
她最大的对手是米国的玛利亚,两人被誉为现在速度滑冰1000米项目中最让人瞩目的新一代选手。
在陈小麦失利的那一次世锦赛上, 就是玛利亚获得了冠军。
虽然有很多人讨论说玛利亚能赢是因为陈小麦被撞失去了成绩。
不然这个冠军很可能会被陈小麦拿下。
不可否认的是玛利亚的实力很强。
但是陈小麦比她更加年轻, 这一次教练团预测冠军将会在两人中产生。
然而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或许有其他后起之秀会超越他们也未可知。
每一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
陈小麦和玛利亚对视一眼, 眼里燃着熊熊战火。
陈小麦微微兴奋起来,后背透出浅浅的一层汗, 她已经准备好了。
仿佛幸运女神都站在了她这一边,起步非常完美。
她开了个好头,抢占了第一的位置。
风在耳边呼啸, 她把一切都抛在身后。
这一刻, 她的眼里没有对手, 只有最终的目标。
要快
要更快
陈小麦感觉到后面有人在追赶, 那人跟自己挨得极近。
对方冰刀滑在冰上溅出来的冰渣子打在她的小腿上,隐隐有些冰凉的触感。
她没有去思考这些,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飞速掠过冰面。
过弯是最容易赶超也是最容易被赶超的地方, 陈小麦现在占据了优势,但她不能犯哪怕一次错误。
速度滑冰中,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非常小, 但是与滑冰场是一个椭圆形, 为了减少滑冰的距离,所有队员都尽量沿着赛道最里圈的弧线滑行。
这就导致在比赛中运动员们的位置像是排队一样。
此时陈小麦生活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每一个都伺机要赶超她。
她感觉到自己的肾上腺素激增,心脏跳得飞快,比赛场上的刺激让她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但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双脚上。
冰刀化为她身体的一部分,如指臂使。
她不再是滑冰, 而是用冰刀在冰上奔跑。
这里是属于她的,没有人能在这里超越她。
她不用回头,但仿佛背上有双眼睛。
玛利亚追在后头,有些吃力,却依然不肯放弃任何一个赶超的机会。
陈小麦在冰上疾驰而过,用身体挡住了对方的去路。
她始终领先在第一位。
并且越滑越顺,跟后面的人渐渐拉开了一个身位的差距。
陈小麦已经锁定了胜局。
千里迢迢赶到赛场来看奥运的国人们激动的站了起来,嘴里高喊着她的名字。
“陈小麦陈小麦”
他们手中的国旗鲜艳飘扬。
陈小麦摒除了一切杂念,喧闹的赛场仿佛安静如深潭,耳边只有心脏鼓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一声又一声。
在滑过终点的那一刻,她的情绪完全是空白的。
仿佛进入了一片白茫茫的天地,除了自己空无一人。
直到她的耳边响起了自己的名字。
有人在用中文喊她的名字,整齐无比,震撼人心,在体育场里掀起一波气浪。
她回过身望去,一面国旗从观众席上缓缓飘落。
她反射性伸手接住,突然福至心灵,双手一抓,披在身上。
陈小麦又开始滑行,五星红旗在她肩头招展。
山呼海啸的鼓掌声响起,许多国人情不自禁站了起来,激动到热泪盈眶。
他们见证了一次胜利,见证了无比的荣耀。
此刻的荣耀属于她陈小麦,也属于华国
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陈小麦带上了组委会准备的金色奖牌。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其上光泽流淌,闪闪动人。
现场播放了华国国歌。
音乐一波高过一波,道尽了华国人都不屈与热血。
在激扬的歌声中,观众席上的华国人挺直了胸膛,高高举起国旗,汇成一片红色的星海。
陈小麦的比赛结束了,她跟着教练一起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媒体一向喜欢采访她,她现在是国内媒体的宠儿,是新时代德育体美劳新优秀模范。
多少家长都希望能生个这样的孩子,体育体育好,学习学习好,总之就是色色都好。
凡是关于她的报道都能比其他报纸多卖三成。
之前在世锦赛上那一撞许多人为陈小麦鸣不平,还有人专门写信到报社想要鼓励她。
更何况这一次她一举拿下奥运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宠儿。
国外媒体也爱她。
陈小麦和玛利亚是当代女子速度滑冰中两个最为突出的新生代选手,业内一直在讨论她们俩到底谁是第一。
媒体就喜欢把两人放在一起讨论,能吸引一波热度。
上次比赛两人同台竞技,可惜陈小麦因为意外导致没有成绩,玛利亚虽然拿了第一但严格来说算不上分出了胜负。
这一次必死啊一切恶都已然分晓。
陈小麦的表现有目共睹,她以超越一个身位的距离赢得了比赛,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她和玛利亚的比拼也终于告一段落,力压了玛利亚成为当代女子青年速度滑冰选手的第一。
承满了荣誉和鲜花,在女子1500米速度滑冰中她再下一城,获得一枚银牌。
国内的人们掀起了一阵狂欢。
已经六七年了,自从上一位顶尖的运动员退役后,国内的女子速度滑冰项目就没能在国际赛场上拿到奖牌。
这两枚奖牌,国内已经期待了太久了。
陈小麦已然成为了滑冰队的香饽饽。
李教练志得意满,之前喊不准让她恋爱的劲头都被忘在脑后。
他就说他的运动员肯定是最棒的,就算有那起子小青年诱惑,人家自己端的住,丝毫不影响训练,照样拿金牌。
如果童青柏也能拿到奖牌,甚至不用金牌或银牌,只要能拿到铜牌,他们俩这事就妥了。
他是不想做那棒打鸳鸯的王母教练了。
花滑的比赛安排在速度滑冰之后,陈小麦都比完了童青柏还没开始。
陈小麦害怕影响童青柏的情绪,增加他的压力,不敢去见他。
但是思来想去依然想做点什么,她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周教练,请他代为转交。
周教练知道她行事一向稳妥,答应了。
童青柏现在压力确实很大。
他本人是天赋型的选手,时常能够做出难度特别高的动作,但是偶尔他也会犯非常低级的错误,比如上一次世锦赛选拔赛的时,他竟然因为摔跤错过了宝贵的机会。
周教练心里也很是紧张,却不敢表现出来,面上一副轻松的做派,仿佛那奖牌已被收入囊中,随意的把信交给了他。
童青柏拿到信看了,没什么其他的表情,不见喜悦也不见忧虑。
周教练那心就跟猫爪子挠似的,他倒不是好奇这两个小孩子谈情说爱的情话,就是有点怕这封信的内容会引起童青柏的情绪波动。
童青柏看他在那装作不经意般疯狂偷瞄,他吊了一会胃口,这才把信交给周教练。
周教练早就想看了,这会儿也不含糊一把拿过来。
信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个句子我等你。
周教练观察童青柏的神色,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你觉得这信怎么样”
童青柏十分淡定,看起来倒是跟他的外貌一样了,像是一个冰雪雕刻的清冷少年。
“挺好的,我会好好比赛的。”
他收好信,转身把周教练赶出门。
等人走了,他终于卸下了冷面,抚摸着那封信,露出一个傻乎乎的笑。
透过猫眼悄悄看一眼门外,确认周教练真的离开了,他立马蹑手蹑脚的出了门。
童青柏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挡住了脸,帽檐长长的凸出来,像是鸭子的嘴,英文翻译过来好像是什么顶尖帽。
这还是他在机场买的特产,听说国外好多人都喜欢戴这个,没想到还真有用到的机会。
他知道陈小麦住哪一间房,偷偷摸了过去,按响了门铃。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开门。
陈小麦见着门外的人被唬了一跳。
童青柏见开了门立刻推搡着她进了房,又把门关上。
陈小麦看他鬼鬼祟祟,顺手摘掉了他的帽子,“怎么突然来找我”
童青柏不愿意在陈小麦面前坏了形象,赶紧理了理乱糟糟的头发,“是你让我等你的嘛。”
陈小麦皱皱鼻子,她没想到童青柏居然误会了,有些懊恼,“我是说等你比完赛”
童青柏嘿嘿笑,他当然知道陈小麦不是这个意思,但他就是想见她嘛。
他仔细瞅瞅陈小麦,好像瘦了一点,大约是训练太辛苦了。
陈小麦也抓紧时间仔细看看他。
两人就这么对望着,他们好久没有离得这么近过了。
这还是自从上次之后他们第一次对话。
之前两人都在一个队里住着,滑冰场都在隔壁,但就是见不着。
后来童青柏发现陈小麦偶尔会在一个小凉亭看书,他就远远的在那看看她。
那一次陈小麦就发现了他。
从此之后,每个周日晚上陈小麦都会出现在那个凉亭里,童青柏也干脆就拿了本书坐附近看。
两人就这么沉默地看着书,哪个累了就抬起头看看对方。
童青柏不知道陈小麦看他的时候在想什么,但他在看书的间隙能够见到陈小麦,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鼾甜。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马上了,两个人要撒狗粮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