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1 章

作品:《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

    无数自媒体转发那几段比较清晰完整的视频,并冠以各种耸动的标题。

    反转再反转,篮球赛超燃绝杀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篮球赛最后3秒上演超远距离逆天反攻

    不可不看,09秒贯穿全场超远投篮

    大学生篮球比赛,激烈程度不亚于nba

    现象级精彩对决,最后一球上演球场奇迹

    某博也出现了一个新词条“广陵大动会奇迹一球”,半小时内就窜上了热搜,排名迅速往上升。

    网络游民们看完视频后目瞪狗呆。

    “最后的绝杀球像漫画一样”

    “这有啥啊,我梦里也有过”狗头jg

    “是我的话,我能拿这一球吹一辈子”

    “太厉害了,本来对方罚球全进都要赢了,最后杀出这球扳回比分。”

    “运气太好了”

    “为啥一定是运气,就不兴人家有实力啊”

    “我怎么觉得那个66号看起来很眼熟啊绝对见过”

    “我想起来了,国庆那时候,那个帅哥就上过热搜,学霸用物理推算自证无责的词条”

    “该不会那一球也是算出来的吧”

    “就那两三秒的时间”

    “我愿意认为是算出来的,不是运气是实力”

    “别的不说,臂力太强了,从对方篮下得球直接就抛出去了。”

    “对手都看呆了,好惨啊”

    “我看有的已经在庆祝了,谁知”泪目jg

    “倒数12秒的时候,那个1号能够顶住压力命中一球,也很强啊。”

    “对,最后3秒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都冲到对方篮下了。”星星眼jg

    “有点被蛊到了,真是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要放弃啊。”加油jg

    “真的,不到最后一秒钟,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相关词条越来越热,广陵大动会相关视频也接二连三地冒出来。

    “靠三千米夺冠的那个帅哥怎么跟66号那么像。”

    “广陵大学在校生为您解答就是同一个人。”

    “我不信”

    “按时间线,刚跑完三千就去打球”

    “天啊,我连800都跑不动”

    “他不是人”

    自媒体们嗅到新热点,迅速把几个视频剪辑拼接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蹭热度。

    一刻钟内连夺两冠,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惊车祸现场挥笔自证,三千米轻松夺冠,篮球场力挽狂澜,扒一扒广陵大学的那个神人

    还有很多记者和媒体人冲到广陵大学,想要采访季知行获得第一手消息,季知行通通婉拒,有那时间不如多做几组平板支撑呢。

    事后,季知行看林朗那么热爱篮球,手书秘籍一份并倾囊相授。林朗抱着那张草稿纸钻研了足足一个小时,然后表示文化人的活咱干不来,他还是走硬汉路线吧。

    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友谊交流赛并不会产生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后来包括化院在内的其他学院也有一些篮球队员来问季知行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季知行一人发了一份秘籍,内含计算公式和训练方法。大家看过之后,大多跟林朗一个反应。

    邱岚是个例外,他抱着那份秘籍钻研了半个月,又向季知行虚心请教,从此开启了非常规训练模式。

    他购入测力计测试自己各种状态下的臂力,训练自己肉眼估量距离及角度的精确度,天天刷题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与瞬时计算能力

    当然,常规训练也没有落下。

    在旁人看来,邱岚就像武侠中误练邪功的人一样走火入魔了。

    练球还要带着长度尺、角度尺、风速仪。

    还把自己投篮的动作录下来,在屏幕上各种量角度长度,然后在草稿纸上划拉出一串公式和数字。

    “你不会真的信了吧”有人问他。

    “为什么不呢”邱岚回答。

    鉴于邱岚并没有别的异常,而且作为物院学生的他搞这些重力啊、速度啊、长度啊什么的也算术业有专攻,大家看习惯了之后也就没有再关注。

    后来,季知行破格评上院士那年,邱岚也被nba重金招揽。在第二年的年度v表彰记者会上,他走上万众瞩目的领奖台,真挚地说道

    “我的体育是物理老师教的。”

    许多年后,季知行著作等身、功成名就。这件事的始末就被写进教育部牵头为他编纂的个人传记里,作为他从年轻时就笃实好学、勤于思考、知行合一等一系列优秀品质的佐证。

    广陵大动会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相关讨论度在网上线下都渐渐降低。

    这一天没课,季知行一早就来到图书馆,准备好好研究一下ns方程在零重力座椅项目中的应用。

    之前他把知网收录的所有关于ns方程的论文都粗略地通读了一遍,觉得有六篇论文的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与他们项目的思路较为吻合,尤其是引入船舶场景的那三篇。

    季知行觉得船舶在水面上的波动与人体在座椅上的活动变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都有一个压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其次,二者在运动模式上都有起伏不定的特征。

    当然,船舶与人体在运动主观性方面是完全相反的,船舶是因水面波动而被动起伏,人体活动是主动的,座椅接触面才是被动起伏的一方。

    但是,从反向思考的角度来说,仍然具有极大的研究参考价值。

    季知行打开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的船体绕流数值研究,这篇论文有78页,主要利用雷诺时均ns方程,对船舶平行中体二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不同情形下流场变化规律。

    “船舶水动力性能研究主要包含兴波阻力、摩擦阻力、黏压助力的阻力性能”

    嗯,这与人体作用于座椅的混合动能实在太像了。季知行在这行字下面重重地画上横线。

    在看到“流域几何模型”的时候,他眼睛一亮。

    “利用ice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其通常需要控制边界层的y值在1左右,经过计算第一层网格厚度为00003”

    季知行薅着头发开始沉思,他原来的结构设计是不是该改一下

    原本他是根据最贴合人体的u型凹型把座椅接触面分为8个支撑区共74项参数进行设计,每个区每项参数必然是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的。但凡某个参数因为压力源发生了微末的变化,立即会导致其他参数衍伸出上亿种变化的可能,计算量无比庞大。

    但是如果纵向进行非结构化层次划分,因为边界层的整体性,计算模式几乎是一致的,即使以00001的比例向外扩散十层甚至更多层,运算量比起原先也至少能减少一半

    看完这篇论文,季知行觉得大受启发。哎今天怎么就忘了把笔记本带出来呢,不然马上可以用cfd数值仿真技术验证一下。

    犹豫了一会儿,他还是决定继续看论文,这一去一回的太浪费时间了,晚上回宿舍再验证吧。

    赶在午饭前,季知行把航海模拟中船舶遭遇风暴应急仿真及可视化波浪的ns方程数值模拟看完了,将近200页的论文看得他头昏脑涨,但也很兴奋,都舍不得离开图书馆了。

    不过,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吃饭是不行的。季知行在食堂匆匆吃完午饭又回到图书馆,下午又啃了两篇论文。

    他在ns方程计算中耦合转捩自动判断的阻力精确计算方法初探中学到了如何使用en数据库转捩判断方法分析边界层的转捩点位置,在三维低速ns方程的并行计算中领悟了连续性波面起伏的对流型偏微分方程。

    今天一整天的收获太丰富了,季知行看完论文整理完笔记就立刻收拾东西,迫不及待地要回宿舍跑数据试运行。

    与此同时,论坛里那个“下注”贴被两张照片顶了上来。

    “今天在图书馆遇见季知行了,在看论文呢,看照片厚厚的一叠”

    自运动会后,大家对季知行的态度就有了变化。

    此前大多是对土豪的羡慕与调侃,还有对他竟敢主动挑战学霸的起哄。

    但是,三千米轻松夺冠和那超绝的一球让大家都热血沸腾,自然对他升起些许敬佩之情。

    而热搜让大家知道他还能在车祸现场这么实际地运用物理知识自证无责,再回想到他在数学物理方法课上的巧妙解法,又有知情人发帖说季知行在实验课上力压范永杰的事。在大家眼里,季知行就渐渐带上了学霸光环。

    下注贴里的比例已经由一开始的“范91季”渐渐变为“范64季”了。

    “怎么都是ns方程的,物院大二就需要搞这个吗”

    “大二下学期会涉及到比较浅显的理论部分,但我看季知行都拓展到实际运用了。”

    “这应该是跟他们的竞赛项目有关的吧。”

    “范永杰不也要参加竞赛吗”

    “这场赌局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靠你们听说了吗又出幺蛾子了”

    一条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恐怖消息在学生们口耳之间迅速传播着,季知行尤其地惊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