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6章

作品:《成长之路[慢穿]

    即使以后再遇到饥荒年景,有这么好的国家在,村民们相信这么好的官方,肯定是会帮助自己的。

    前两年遇到饥荒留下来那种没人管大家的心慌之感,到现在村里面活着的人都心有余悸,在期盼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荒年之外,现在花国成立了,他们心里也有一种找到了依靠的感觉!

    华国成立当天,镇上十分热闹,更是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王家村的人为了庆祝这样的大喜事,在老村长的带领下,也提前一天来到镇上参加庆祝活动了!

    陶长安趁着这次机会,拖家带口的全家人一起出动,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孩子好好的在镇上玩了两天才回去。

    三个孩子左手糖葫芦,右手麦芽糖,兜里面还揣着一大兜零嘴,还在镇上看到了这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和事,回去的时候,三个孩子都是一副心满意足,十分尽兴的感觉!

    回去的路上,小松忍不住问道:

    “阿爹,是不是以后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就能够到镇上或者县里面读书,天天过这样可以买好多东西,跟这么多人一起过节的生活啊”

    想到镇上居然有那么多新鲜事物,都是自己从来眉宇间见过的,那里还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可比村里好玩多了。

    要不是自己爹娘说要回去了,小松那真是恨不得多在镇上玩几天啊,才两天时间,他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好多吃的没有吃过呢!

    老大王树林和老二二妮他们两个尽管比小弟大,但他们也才是第一次来镇上参加这样大型的庆祝活动,见到一个跟村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让他们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样,对外面更加向往了!

    杨大妞想到这两天居然花了这么多钱,就十分肉疼,可惜那些钱都是孩子他爹给的,没动用到存在自己那里的存款,杨大妞就是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想要天天想过节一样,那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是自己挣到足够多的钱,花自己的钱就没人说了。

    但看着小儿子那一脸天真期待的模样,陶长安也不戳破他的美梦,笑呵呵的说道:

    “以后还能不能一直过上这两天这样的好日子,那就要看小松你以后读书厉不厉害,能不能到镇上或者县里面读书了。

    但读书的时候,家里可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让你一直买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想要一直过这样的好日子,就只能够等你读书出来,有本事了以后,挣到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够一直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哦!”

    这些话家里三个孩子都听到了,心理若有所思!

    显然他们是把这话听进去了,想要过好日子,还是得靠自己努力读书出来以后,有本事了挣到钱才可以。

    老三握紧拳头,一脸认真的说道:

    “那我以后肯定要更加认真的读书,等毕业了挣好多的钱回来才行!”

    新花国成立了,说明外面的情况已经比较安全了,陶长安继续教导家里三个孩子之余,也开始打听起哪里举办了新学校,看可不可以把家里这三个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

    经过他的一番打听,在来年春天的时候,他打听到了县里新办了一家小学,说是可以面对全县招生,凡是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以后还可以到县里的初中继续读书!

    听到这个好消息,陶长安给家里三个孩子安排了一番学习任务后,跟妻子说了一声要去县里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塞进学校里面的事情后,就收拾了几天的衣服,独自一人去了县里!

    陶长安来到县里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事情了,毕竟如今的路可不好走。

    出来之前,他特地让老村长给自己开了一个证明,免得等需要身份证明的时候,自己还要回村里一趟。

    如今花过才刚刚成立,正是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

    因为以前长年处于战乱当中,很多事情不能够按照正常秩序来走,毕竟才开国,急需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来满足全国各行各业的需要。

    陶长安在县里找到了那家新开的小学,打听清楚了如今入学的要求,只需要是本想县城范围内的户籍,加上得通过基本的笔试,就有资格入学了。

    小学一共分五个年级,来报名的学生最后具体分到那个年级,就要看他们笔试成绩来决定了。

    问清楚入学需要考的知识范围后,陶长安就放心了。

    三个孩子毕竟被自己教导了大半年的时间,通过基本的笔试还是没有问题的。

    考虑到以后家里三个孩子可能都要在县城这边读书,他们年纪还小,肯定得有家长照顾着才行。

    这事得回去以后,跟妻子商量过才能够决定。

    不过为了方便下次一家人到县城这边有地方住,陶长安特地在小学附近打听了一下。

    费了不少功夫,又偷偷从小空间里面拿了一根金条出来兑换,才让陶长安在新开那所小学不远处买下一个农家小院。

    因为小学就在县城东北方向的入口处,靠近县城的边缘,不远处就有不少农田和一些居住在不远处的农户。

    估计以后这些地方会被并入县城范围内吧!

    正是因为这样的前景,才让这里的地价变得比较贵。

    要不然一个农家不大的小院,要不是地里位置优越,哪里值得一根金条的价钱啊!

    小院里面本事就带有三间土砖房,陶长安随便打扫了一下,就锁好门,买了些东西就往家里赶了。

    马上学校里面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在那之前,得赶紧把三个孩子带过来进行入学考试才行。

    ......

    等陶长安回到王家村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时候了,等一起吃饭的时候,陶长安把话一说,杨大妞他们都感到有点惊讶!

    虽然知道这次孩子他爹出去,就是为了家里孩子读书的事情。

    可她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还要马上就把三个孩子送到县城那边进行考试读书。

    三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十岁,最小的也才七岁,就这么让他们自己去县城读书,杨大妞肯定是不会放心的。

    可夫妻两个人由谁去县城那边陪孩子们读书,就成了一个问题

    毕竟家里这边还有许多农活需要做,要是让夫妻当中的一个过去陪读,家里这边估计就要忙不过来了。

    而且家里三个孩子一起到县城那边读书,虽说学费不算贵,但三个人的学费,加上平时的生活费等,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本来家里的负担就重,要是还要一个人专门过去陪读,那家里干活挣钱的人就只剩下一个了。

    家里还有这么多田地,一个人怎么能够忙活得过来

    杨大妞这么低声的跟陶长安一说,陶长安也发现自己考虑得不够周到的地方了。

    毕竟明面上,自己家里可没有什么家底,要是让一个大人去陪读,家里只有一个人干活,即使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供得起三个孩子读书,加上一家人吃饭吧

    想了一下,幸好自己刚刚没有说自己已经买了一个小院的事情,以后对外的说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怀疑,那个小院还是说是自己租来的吧!

    王树林他们听说三个人都可以去县里那边读书,都非常兴奋。

    不过听说还要进行入学考试,并要根据入学考试的成绩来分配年纪,王树林他们三个就有点紧张了。

    尽管他们三个已经跟自己阿爹学了不少,在家里也考了不少次试,但去县城的小学考试,到底没有经历过,不由得让三个孩子开始紧张起来。

    不用陶长安催促,一吃完饭,他们三个就自动自发的去看书复习了,就怕几天后到县城的考试考不过,那就不能够到县城那边读书了!

    最后经过陶长安和杨大妞两个人的仔细商量,决定这次还是一家人先一起到县城那边,看看三个孩子入学考试的情况。

    不管三个孩子中谁通过谁不通过,还是他们都能够通过入学考试,他们两个大人都陪着孩子先适应一下县城里面的生活。

    不过等农忙开始之后,他们还是得回村里忙活的,到时候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大不了花点钱,请人帮忙照看一下家里的孩子就行了。

    毕竟三个孩子从小开始干活,基本的洗衣煮饭做菜还是可以做的。

    需要请人照看,也只不过是是不大放心孩子们的安全而已。

    等一家人经过几天赶路,来到县城以后,就在陶长安买下的那个小院住下,没让他们等几天,小学的入学考试就开始了。

    经过三个孩子的努力,他们最后都十分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老大王树林被分到了四年级,老二王二妮被分到了三年级,至于老三,则被分到了小学二年级。

    小学那边并不包吃住,学生需要每天上下学回家才行。

    不可以住校这点,实在是对陶长安他们夫妻两个人来说不大友好。

    单独把孩子们放在县里,他们夫妻两个又实在不放心,左右为难的时候,杨大妞忍不住埋怨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