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7章
作品:《成长之路[慢穿]》 王一山看到自己媳妇这样,心里是不大高兴的,觉得她做事没有分寸,怎就是顺手帮了点忙而已,怎么能够收大石这么贵重的谢礼呢
尤其后面问的这话,更是让王一山生气,忍不住瞪了一眼不知道轻重的媳妇,他这才有点抱歉的说道:
“大石真是对不住,你千万别把慧儿的话当真,这些红薯藤我们收下了,下次可不能够这么客气了。
好哥们你找到了好东西,惦记着我,我还是非常高兴的。
要是你把你嫂子的话当真,真要说了你从哪里找到的红薯,我才要生气呢。
当我是好兄弟的,就不要说了,要不然我以后都没有脸来见大石你了!”
本来陶长安并没有为王一山妻子的话感到生气,他既然敢拿出东西来给王大娘家,就已经做好了他们询问的准备了。
倒是王一山的反应,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看来原主的这位发小还是十分不错的嘛!
见自己儿子都这么说了,王大娘也是赶忙说道:
“对对,我们知道大石你不介意告诉我们从哪里找来的红薯,就像上次你就直接带着一山去挖树根和草根一样。
可红薯不像上次树根那些,可以到山上去挖,告诉我们了也就告诉了。
可这红薯可是有数的,这粮食哪里有不珍贵的,以后可不要随便再拿这样珍贵的粮食出来了,万一让其他人眼红了针对你就不好了!”
陶长安笑着安抚道:
“大娘,一山嫂子你们不用替我这么紧张,我听你们的不说也就是了。
也就是我们两家关系好,我意外找到了红薯,想着大娘你们也好久没有吃过这个了,就拿了点来给你们换换口味。
这红薯也是在山里偶然碰到的,如今到处都缺水,能够偶尔碰见一次已经十分幸运了,哪里可能天天遇见
我就是告诉了你们在哪里发现的也没用,其他人去找也都没了,不用担心。
进山这么久了也才碰见这么一次,这次只是运气好罢了!”
其实陶长安不说,王大娘他们也猜到这红薯肯定是在山里找到的。
陶长安这话看似说了实话,但真正的内容一点都没有透露,山里这么大,到底在哪里找到的,只要他不说,其他人也不可能知道!
拿着王大娘十分热情送的两个野菜窝窝头,陶长安就回了自己家。
这个时候杨大妞已经把还算丰盛的晚饭做好了。
看着热气腾腾的蒸红薯和难得用油炒出来的一碟绿色的红薯叶,配着树根煮出来的糊糊,一家人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等把所有的一扫而光以后,一家人才忍不住摸了摸肚子,王小松更是一脸幸福的感叹道:
“红薯真甜,红薯叶炒着也非常好吃,就是糊糊都没有那么苦了。
要是以后天天能够这么吃就好了!”
老大王树林和二妮两个孩子都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觉得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不用饿肚子,偶尔还能够改善伙食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
看着三个孩子已经好多了的脸色,身上也有了一点肉,杨大妞看着是十分满足的。
谁家能够在饥荒的年景里面,还能够让孩子养出一点肉来,说明那家的大人本事十分厉害了!
想到深山里面自家的那一亩多地,只要努力干,杨大妞还是有信心跟着孩子他爹一起,把三个孩子养活的。
心里压力小了,杨大妞的脸上也没有那么愁了,一脸笑容的说道:
“等以后老天爷下雨了,爹和娘在地里多种点粮食,以后你们就能够天天过这样的好日子了!”
峡谷那边的地那么肥沃,只要种了总有不少收获,以后他们两口子在村里这边的田地种的粮食即使不够吃,也有峡谷那么产出的粮食补贴。
天天吃这样粗粮的日子,杨大妞还是有信心做到的。
对于如今这样粗茶淡饭的日子,陶长安表示他已经有点麻木了。
要不是还有小空间里面的肥鸡烧鸭红烧肉可以开小灶,弥补一下他缺油水的舌头和身体,估计他肯定适应不了如今这样的日子。
可惜以后二三十年的日子都差不多,为了能够熬下去,陶长安觉得自己应该在吃光小空间里面的肉食以前,还是得在峡谷那边养点鸡鸭牛羊什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自己都已经过惯了这么多年的好日子,一下子让自己回到解放前,什么都缺,有钱都不能够随便买的日子,他还是感到不大适应的。
反正他小空间里面也放了不少值钱的金银,大不了以后想要改善伙食的时候,用那些金银来换得了。
有自己的小空间做存放东西,加上还有峡谷那么作为食物来源,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的。
自己可是来养老的,陶长安可不想亏待自己,看来以后即使在明面上自己不能够吃得太好,但在暗地里,完全可以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不了不让其他人知道就行了。
看着妻子和三个孩子,陶长安笑着说道:
“等熬过今年,明年老天应该就能够下雨了。
到时候吃这些东西吃多了,估计你们都不大愿意吃了呢!”
王树林他们经历过这两年的饥荒以后,已经有点想不起来以前家里能够吃饱肚子的日子了。
这个时候他们三个只是一脸憧憬他们能够过上吃腻了这样饭菜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一直没有下雨,王家村的老人都满脸愁苦的时常望着天空发呆,就期盼老天能够开眼下一场雨!
听说外面饿死了很多人,加上一直在打仗,很多人的日子过得就跟泡在苦水里面一样!
相对来说,王家村以及周围那些挨近山林的村子,因为勉强可以组织人手一起进山里挖树根树皮,倒是没有这么饿死过人。
王家村的人在见识到外面人的日子有多惨以后,心里还是一点庆幸他们王家的老祖宗会选地方,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至少不会被战乱波及,村里人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等到了十月份的时候,陶长安在杨大妞这个妻子的掩护下,陆陆续续的从峡谷那边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有了这些粮食作为主食,家里总算不用再顿顿吃树根糊糊或者草根野菜干做的糊涂粥了。
时不时陶长安还能够借着到镇子上的时候,用小空间里面多余的粮食换到其他方面需要用到的东西。
过日子可不只是需要粮食,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东西都需要。
换好了东西之后,在往换来的东西里面多掺点从小空间里面拿出来的,这样分量就多了起来。
在陶长安时不时换点鸡蛋猪肉白面大米这些细粮回来的滋养下,一家人的脸色总算好看了很多。
不过为了不显眼,家里也不是天天做这样的好伙食,杨大妞是一个非常懂得算计着过日子的女人。
只是时不时的给家里人做上一顿好吃的补补身体,其他的就存放好,留置以后慢慢吃。
不管陶长安怎么保证,说不用这么节省,自己以后也会多往家里面带这些东西,但对于经历过饥荒,差点一家人饿死的杨大妞来说,这样的保证可没有眼前实实在在的粮食让人安心。
只是敷衍的说道:
“嗯嗯,我相信孩子他爹你以后肯定会带更多的好东西回来的,没有不相信你的意思。
可我这不是过惯了苦日子了嘛,就喜欢看着这么多粮食才能够睡得着,你就让我多看看吧!
大不了等你以后再带东西回来,我再把现在的粮食煮了吃!”
对于杨大妞这样的做法,连三个孩子都是十分支持,觉得好东西得藏起来慢慢吃才好,要是一下子吃完了,可不就没有了嘛!
万一以后没有吃的了,那他们岂不是又要回到每天饿肚子的时候了
反正三个孩子宁愿这个时候省着点吃,也不希望以后回到没有东西吃的日子了。
四七年一直到年底,都没有下过大雨,倒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变得非常的寒冷,听说北方那边已经纷纷扬扬下起大雪来了。
不过王家村在南方这边,冬天的时候,也不算非常冷,山里面那些还活着的树木,树木上的树叶仍然挂在枝头上,还泛着一点青绿,远远望去十分苍翠。
尽管南方这边没有下雪,但北风吹着还是十分寒冷的,那种湿冷,感觉寒气往人骨头里面钻的感觉,还是十分难受。
村里的人砍了不少柴火回来,买不起木炭来取暖,就干脆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烧上一个树桩,加上点其他的树根,就够暖和上大半天了。
这山里其他的不多,但枯了的树木树根还是很多的,只要愿意花费点力气和时间,还是不愁没有柴火烧的。
山里人一年干到头,可能还赚不到多少钱,要是让他们用钱买的话,没钱估计大部分宁愿冷着也不愿意浪费钱买。
但只是花点力气和时间,对村里人来说就不算事,他们钱可能不多,但时间和力气还是有大把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