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4章

作品:《成长之路[慢穿]

    因为他要是不好好的在组学了里面读书的话,一旦月考不合格,族学里面可不会看在自己姨妈的面子上,就放自己一马。

    要是自己还没读一个月,就被贾家族学给劝退了,说出去多丢脸啊!

    薛番在江南那边到底带了一身不好的习气过来,平日里面也习惯了在街上闲晃去找乐子了。

    如今被困在贾家族学里面学习,周围都是一些无趣的人,只知道学习,根据就没有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日子实在是无聊极了。

    薛番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住,就跟薛姨妈说自己不想在贾家族学里面读书了,想要跟着家里面的管事学习打理家里的生意。

    薛姨妈这些日子见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早就心疼上了,如今见自己儿子这么一说,可不就十分容易就被说服了嘛!

    可惜就薛番那个大傻子一样的脑子,做生意哪里是外面那些精明人的对手啊。

    没做生意几次,就被人骗得亏了好几笔数额不小的银钱。

    薛姨妈尽管也心疼银子,但看自己儿子那愤愤不平的模样,也只能够当做是用钱给儿子买一个经验教训了。

    可惜等薛番被人忽悠得找不着北,直接把薛家剩下的那点产业都给赔光了之后,薛姨妈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最后薛姨妈没有办法,只能够给女儿薛宝钗定了一户愿意出不少聘礼的人家,拿了聘礼还了不少外债之后,日子才能够勉强过下去。

    薛姨妈不是没有去找自己姐姐帮忙,想让荣国府出面,把那些被骗了的薛家产业拿回来。

    可惜人家做生意的人,可不是开慈善的。

    人家凭本事赚到的银子,又怎么可能凭你们说几句话,就愿意把银子给吐出来呢

    反正陶长安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见那些人是用正当的手段挣了薛番的银子。

    只能够说是薛番太傻了,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斗不过那些老狐狸,才落得赔光家财的下场,怨不得别人。

    陶长安可没有兴趣去帮助一个大傻子,烂泥扶不上墙,根本没有必要白费功夫。

    就是自己这次用权势帮了他一次,按薛番的性子,估计是不会吸取教训,反思自己哪里不对的。

    不用过多久,估计又要赔一个底儿掉。

    陶长安可不是薛番的亲爹,可没有义务这样帮着薛家。

    陶长安这个荣国公不愿意出手管这事,王夫人自己即使愿意帮自己妹妹一把,她也没有那个能力。

    写信给王子腾,可惜王子腾人在外地,而且打听到自己外甥是怎么被人骗走家产的经过以后,他就推说自己远在外地,京城那边的人可不买他的面子,就把这事给推了!

    显赫一时的薛家,就这么败在了薛番手里,有薛番这样的人在,薛家以后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看了薛家的下场,更是让陶长安明白,前人留下金山银山都经不起后世子孙来败。

    与其留那么多家财给子孙,还不如多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本事。

    只要有本事在身,后世子孙就不会饿死,能够凭着自己当年能力养活自己,这可比光留下金银好多了。

    ......

    在陶长安在家荣养的第三年,名义上他是利用之前游历各地所收集到的种子,亲自培养出了一种高产的小麦和红薯。

    小麦从以前亩产只有一百斤,到如今亩产三百多斤。

    红薯亩产则高达八百多斤,可以说朝廷有了这两样高产的农作物,老百姓们只要愿意干,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四皇子,也就是如今的新皇,在接到陶长安报上去的这个消息,确认属实了之后,整个人就处理一种高兴疯了的状态!

    在自己当政的时候,治下的大臣居然能够培育出这样高产的农作物来,不正是说明自己英明睿智,懂得用人嘛!

    要不是自己当初力排众议,答应让荣国公保留官职回家荣养着,荣国公又怎么会有足够的时间花在种田培育农作物上面

    要是荣国公一直在朝做官,没有那么多时间花费在种植上面,如今又怎么可能培育出高产的小麦和红薯,基本解决了老百姓们饿肚子的难题呢

    当小麦和红薯这两种作物,在皇庄里面试种成功,小麦亩产高达差不多四百多斤,红薯亩产八百多斤的好消息传出去以后,整个国家只要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当这个消息得到官府的证实以后,老百姓们顿时沸腾起来了,纷纷要求朝廷尽快推广这两种作物!

    亩产这个高的小麦和红薯,他们种了之后,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家里人饿肚子了。

    老百姓们的要求十分简单,只要让他们填饱肚子了,他们就能够十分安分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才不管坐在皇位上是谁呢

    同样对于皇上来说,只要能够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安居乐业,那么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国家会不安稳,他的统治才能够长治久安下去。

    在皇庄那边得到了好消息以后,新皇一边开始着手推广这两种高产作物,一边也没有亏待陶长安。

    亲自封了陶长安为超品国公,世袭国公三代始降,光是这样新皇还是觉得对荣国公的封赏不够,但陶长安又不是皇家血脉又不能够轻易的把人封王。

    毕竟荣国公这次的功劳可是十分巨大的,能够培育出高产的粮食,不难想象等全国推广以后,老百姓们基本不用的担心吃不饱了。

    想了想,荣国公好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以后可以继承荣国公的爵位,三代始降,但二儿子身上好像什么官职都没有,如今也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新皇也知道荣国公的两个儿子都不怎么成器,没什么本事,估计两个儿的前途,才是荣国公最头疼的事了。

    荣国公已经封无可封了,那就把剩下的功劳惠及到他的子女吧。

    于是大笔一挥,就直接跟贾政封了一个忠孝候,意思是让贾政以后好好的忠于国家孝荣国公,毕竟这个候的爵位靠的可是贾政父亲荣国公的功劳得来的。

    贾政凭空得了一个爵位,包括王夫人在内,二房的人瞬间沸腾起来了,本来以为他们二房以后只能够沦落为贾家的普通旁支,只能够看大房那边的脸色过日子呢!

    没想到老爷子闲来无事用种田来打发时间的事,居然能够培育出高产的粮食,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自家老爷子居然有这样的本事,他们这些人以前可从来没有想过,看来以前是天天带兵打仗和忙着上朝的耽误老爷子发现他在种田这方面的天赋了。

    要是早知道老爷子有这样的天赋,能够这么容易弄出高产的粮食来,他们早就鼓励老爷子往这方面发展了。

    以前辛辛苦苦,用命打拼得到的功劳,还不如直接在府里种种田,悠闲安全培育粮食来得容易。

    这次培育出两种高产农作物的功劳往皇上面前这么一报,老爷子的国公之位以后可以让三代人不用努力,就能够有国公的爵位了,连贾政自己,如今也能够有了一个侯爵,一下子让荣国府更加显贵起来了。

    陶长安和贾母他们都在院子里面迎接圣旨,本来以为新皇之前给自己超品国公的爵位,允诺后代直接继承荣国公的爵位,三代人不用担心以后,就算是把培育高产粮种的功劳用完了呢。

    没想到还会给贾政一个爵位,这样说起来皇上已经算是给了荣国公比较丰厚的奖赏了,算是非常不错了!

    陶长安可没有贾政他们那么失态,而是十分客气的接过圣旨,对管事太监说道:

    “辛苦公公您过来一趟了,要不要进屋里坐一会,喝杯茶”

    过来宣旨的管事太监是皇上身边伺候的人,知道荣国公最近的风头一时无两,十分受太上皇和皇上看重,因为态度十分客气的说道:

    “荣国公您太客气了,皇上还等着杂家回去复命呢,就不喝茶了!”

    陶长安十分客气的塞了一个轻飘飘的荷包过去,送他们到大门口,直到宫里的人都走了以后,荣国府的人都面露喜色,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可以说这次的事情,几乎让府里大部分人都十分满意了。

    大房贾赦这边,以后自己可以继承老爷子的爵位,不用担心会降爵了,不仅自己,连孙子都是国公了,可以说大房这边的前途基本算是稳了。

    贾赦满意,连张氏也是高兴的,毕竟以后自己丈夫会是国公,连儿子孙子以后也是国公,大房的两个嫡子都是张氏所出,以后国公的爵位肯定是张氏儿子的了。

    张氏自己娘家人如今不得不回老家那边,隔一代人之后,子孙才能够继续科举出仕,那接下来自己哥哥和侄子他们,就只能够老家种田了。

    以后自己丈夫和儿子都是国公了,张氏也有信心能够庇护好自己娘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夫家和娘家都好了,你说张氏能不高兴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