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24章
作品:《古董商人穿七零》 从凤凰县到永平县,一路向西南。天气越来越热,车上不方便洗漱,只能忍着,一路上都被汗臭腌入味儿了。
梁辰额头冒着细汗,撒娇要妈妈抱。
云端躲开“自己好好坐着,还有几个小时就到了。”
他们的床铺在下铺,这会儿车厢里没有其他乘客,梁辰一下扑到床铺上,蔫哒哒的“我想喝水。”
“你等等。”
云端从袋子里面拿出一个水瓶,塞他手里“喝吧。”
“哎。”梁辰看了眼瓶子“昨天晚上不是把水喝完了吗”
“你睡着后我重新去接的水。”
梁辰抱着水壶,咕噜咕噜,半瓶温水喝下去,补充了水分,好像身上冒的汗珠都大颗一些了。
车子速度减下来,缓慢往前开进车站。
车厢外面的走廊热闹起来了,大家又背又抱,拿着行李下车。梁辰趴在车窗处向外看,大家挤着下车,说着他听不懂的方言走远了。
下一站就是永平县,是最后一站,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少。火车出站开动起来,空气流通好一点,车厢里的味儿多少轻了点。
母子俩都没什么胃口,云端拿了两个桃子出来,吃完桃子,云端哄着他睡会儿午觉。
等梁辰睡着了,云端把车厢的门帘拉上,抱着梁辰带着行李去陶艺馆。
把孩子放在一楼的房间里睡一会儿,她去楼上洗澡换一身干净衣裳。
梁辰睡了两个小时之后,被云端推醒。
火车还在有节奏地哐当哐当前行。
云端用水壶里的水浇湿帕子“把身上的衣裳脱了,妈妈给你擦擦。”
“嗯。”梁辰睡得小脸通红,被妈妈拉着脱掉衣裳。
湿帕子擦过身体,小屁孩儿舒服得直哼哼。
给孩子擦完澡,换完衣裳,云端收拾行李准备下车,顺便把给孟叔叔和丁阿姨的东西放在行李里面。
知道孟叔叔他们忙,出发之前也没有通知他们,到站之后当然也没有人来接,云端带着孩子直接去附属医院。
这会儿已经是傍晚了,云端带着梁辰到的时候,孟叔叔和丁阿姨还没下班。
还是以前的同事认出了她。
“这是云端”
“啊呀,姐妹们快来看啊,真是云端来了。”
“哪儿呢,让我瞧瞧。”
这会儿正是下班的时间,云端的出现让医院大门口热闹成一团。
云端笑着道“大家都好吗”
“哈哈哈,可好了,吃得饱穿得暖,哪儿都好。”
“你好不好,你回去养病也一年了,感觉怎么样”
“瞧你脸色不错,好像身体也结实了一些。”
“谢谢你给我们寄的红薯干,那个红薯干软糯得很,可好吃了,我还想写信问你是怎么做的呢。”
大家簇拥着云端母子俩去找孟院长,还热情地帮他们拿行李。
梁辰拉着妈妈的手,左看看右看看。
有个家属楼的老护士认出了梁辰“这个小孩怎么和你在一起丁护士长不是说他去上海亲戚家了吗”
“我来看孟叔叔和丁阿姨,专程绕路去上海接的他,回头再把他送回去。”
“哎哟,咱们云端心眼一直就是这么好。”
“这小孩儿过的也不错啊,去年这个时候,还长得挺瘦弱,不爱说话还躲人,现在看着长高了还长肉了。”
“还是大城市好,上海是不是物资更丰富一些”
“听我表姑说,上海那边的医院待遇比咱们好。”
“真的”
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哪儿待遇好,福利好的事情,到了办公室。
咚咚咚
“进来”
推开院长办公室的门,云端笑着道“孟叔叔好。”
孟华惊喜地一下站起来“你们俩来啊”
“你这孩子,来之前怎么不给我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们啊。”
旁边一个人笑道“云端多贴心啊,害怕耽误您工作呗。”
“哈哈,都下班了,孟院长今天也别加班了。”
孟华连忙点头“说得对,一会儿就回去,谢谢大家帮忙。”
送走热情的同事们,孟华让云端带着梁辰在办公室等等,他去叫妻子下班了。
丁梅在楼上办公室整理病历,没听到楼下的动静,知道云端来了之后,也不磨蹭,剩下一点收尾的工作拜托给其他人,她赶紧跑下去找云端。
见面之后,丁梅激动地打量她,高兴得不得了“脸上有血色更好看了,终于不是惨白惨白的。哟,梁辰也长高了,可真好呀”
云端笑着道“丁阿姨看着气色也好。”
“哈哈哈,还要多谢你送的养颜膏,用来擦脸可真不错,我脸上的斑都淡了。”
孟华“时间不早了,咱们回去再说,家里还没有收拾呢。”
“对对对,先回去”
到后面家属区楼下,碰到李大嫂,李大嫂认出了云端和小石头,打了招呼之后,问道“你们两个一南一北的,怎么走到一块儿了”
云端就把之前的解释又说了一遍,丁梅帮着找补了两句,几个人才上楼。
关上门,丁梅小声说“要不是端端机灵,我都没反应过来。”
“没事儿,就算让他们知道了也没什么。这一年,首都那边再没有人来,梁辰爸爸那边也没啥动静,估计事情过去了。”
丁梅瞪了丈夫一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没大错。”
云端趁机问“梁辰爸爸的具体在什么地方,梁辰一直想他爸爸,之前写了封信没有音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没有音信也正常,过年的时候我们收到那边的来信,梁辰爸爸原来在林场工作,体力劳动强度大,开始去的时候不适应生了一场病,去看医生的时候和梁辰爷爷奶奶那边联系上了,梁辰爷爷想办法把人弄到另外一个更偏远的林场去了,那边没人监督,日子轻松一点。”
梁怀贤好歹是大学生,偏远地区的林场都在深山老林里,工人们没几个有文化的,他一去兼职干上了老师的活儿,受人尊敬,大家也更照顾他一点。
云端点点头,怪不得联系不上。
梁辰着急“现在能去找我爸吗”
“我也不知道你爸的具体地址,这个要问你爷爷奶奶。”
云端“孟叔叔,你把梁辰爷爷奶奶的地址告诉我,我带梁辰去找他们。”
孟华有点迟疑,东北太远了点,从西南边陲的永平县到东北那边,就算有火车,带着一个孩子可不好走。
云端淡淡一笑“没关系,我没有工作,梁辰也在过暑假,就当带着孩子出门旅游了。”
她也心疼孩子,整天惦记着家里人,却一直联系不上。
丁梅拍板“想去就去,老梁可是有成算的人,别看是下放过去的,在那边依然混得风生水起,只要云端带着孩子过去,受不了欺负。”
梁辰仰着头,看着妈妈和孟爷爷丁奶奶说话。
孟华揉揉小孩儿的脑袋“想去就去吧,你云阿姨会照顾孩子,看看你现在长得这么壮实,你爷爷奶奶见了肯定高兴。”
梁辰大声说“是妈妈,不是阿姨。”
孟华乐了“你还当真了。”
梁辰着急,拉着妈妈的手“就是我妈妈。”
云端安慰他“别急,我是你妈,现在是你妈,以后也是你妈。”
梁辰终于笑了。
“先别说话了,吃了晚饭坐下慢慢说。”
云端连忙道“我帮丁阿姨做饭。”
“哎哟,云端你带的什么东西,刚才提上楼的时候我就想问,这至少四五十斤吧。你们怎么搬过来的。”
云端打开最大的那个麻袋,里面装的是粮食,下火车的时候她才塞进去的,二十斤大米,十斤面粉,十斤面条,还有十斤结块儿的猪油。
孟华和丁梅被吓了一跳“你这孩子怎么带这么多东西过来你过年寄的腊肉风干鸡我们都还没吃完。”
“天气热了,这边又潮湿,腊肉这些东西没有那么禁放,你们别留着,早点吃。”
“你从哪儿搞来这么多东西”
云端笑道“在这里不方便,在我老家那边,那可是我的地盘,想换东西可容易多了。而且我家后面就是凤凰山,找吃的容易。我家后院还种菜养鸡,干啥都方便。”
云端为了证明自己的话,跟儿子说了句“你跟你孟爷爷丁奶奶说说,你每天在家吃的什么。”
云端把孩子塞给丁阿姨,自己拿着面条去厨房,厨房筐子里有一把焉掉的小青菜,刚好用来下面。
厨房外头,梁辰正在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每天的生活,每天上学,妈妈给他零花钱,买小人书,去山上玩儿,和小伙伴们踢足球,重点是妈妈做的各种好吃的,酸菜鱼、兔子烧土豆、红烧肉、樱桃鱼、红烧排骨、炖鸡,还有樱桃、桃子、橘子等等各种水果,一说就停不下嘴巴。
吃饭的时候,丁梅跟云端说“让你回去真是回去对了,你这日子可真是过得如鱼得水。”
“梁辰小叔叔给我寄了不少票,我手里又不缺钱,想弄什么好东西,就是多花点心思罢了。”
“我爷爷在家里存了好多药酒,还有不少二十年以上的,本来想跟你们带一点来。这次东西多,实在不方便,等下次给你们带。”
她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能带这么一大袋东西都算麻烦的,她再拿出一坛酒,就太引人注意了。
孟华呵呵笑“你先收着,回头方便的时候给我送点。”
丁梅瞪了丈夫一眼,跟云端说“你们两个自己过得好就成了,我和你孟叔叔这么大年纪了,吃好点,吃差点都无所谓。”
梁辰插话“要吃好点,肉肉多好吃啊。”
屋里三个大人都笑了。
吃完晚饭,梁辰主动收碗筷去洗,丁梅不让。
云端“丁阿姨,让他去洗,他会。”
梁辰老实地点点头“在家我也洗,妈妈做饭,我洗碗。”
孟华和丁梅相视一笑,丁梅没再拦着梁辰洗碗,笑着对云端说“你把梁辰养的这样好,教的这样好,你对梁家可是有大恩。”
“我也不求什么感谢,我做事对得起良心就好。”云端笑着看了眼厨房里的小不点“梁辰本来就是乖孩子,我也乐意养着他。”
云端和梁辰到来,让孟华和丁梅高兴不已,晚上聊到点都舍不得睡。要不是第二天要上班,丁梅都想继续聊。
睡觉之前,孟华还对云端说,让她明天有空去一趟医院,让医生帮她检查一下身体。
云端答应了,还说明天给同事们送点小零食去。
丁梅不敢相信“你还带了东西”
云端指着另外一包装衣服的行李“红薯干,本来带着路上吃的,既然大家喜欢,就分给大家,回家我再做就成。”
想到年前大家换给她的票,丁梅没再说什么。
时间不早了,云端洗漱完,回次卧睡觉,早就上床的梁辰,睡得正香呢。
第二天丁梅一早起床做早饭,两人吃完去上班。
云端抱着梁辰睡到九点多才醒,丁阿姨给他们留的早饭在锅里,吃完早饭后,梁辰跑下楼。
“小石头,你在踢足球哇。”
小石头也认出来梁辰,高兴道“昨天晚上我妈妈说你回来啦。”
“嗯,回来看孟爷爷和丁奶奶。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你过来,咱们一起踢。”
云端下楼的时候,梁辰和一群小朋友玩的额头都冒汗了。
云端招招手,把梁辰叫过来“喝口水,歇一下。”
梁辰噔噔噔地跑去找妈妈喝水。
李大嫂看了觉得惊奇“你们这也一年没见了吧,梁辰对你还这么亲近。”
云端淡淡一笑“梁辰乖”
梁辰忍住叫妈妈,说了声谢谢云阿姨,转身跑了。
李大嫂“梁辰那个亲戚挺靠谱的,孩子被带着长高长壮了,连胆子都大了。就算带自家的孩子,也就这样了。”
旁边一人打量云端“我看你身体似乎恢复的不错。”
“在老家调养了一年,好吃好喝地养着,身体还可以吧。孟叔叔叫我一会儿去医院检查一下。”
“是该检查一下,大家也好放心。”
“我也这样想。”
请大家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云端去前头医院。
丁梅看到她来了,拉着她跑了好几个门诊,中医西医都看了,所有的医生都说她身体现在非常健康,完全看不出有病。
一年前说云端体弱难以恢复的李大夫,今天给云端把脉分外认真,还把其他几个以前给云端看过诊的大夫叫来。
云端这个身体状况,一点都看不出体弱的毛病。照他看,这活蹦乱跳的心脏,比一般人还要强出许多。
“你那位小师叔是何许人也”
云端笑出了声,只好把小师叔的履历介绍了一遍。
“原来是师从名医,是个厉害人物啊”
“不说别的,就说你这身体,我都没把握能把你身体调养成这样。”
云端的到来让中医们都围了过来,问她吃了什么药,每天做多少锻炼,平时饮食有什么不同等等。
云端知道自己身体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但是大家都追着问,她含糊地应对了几句。
这一次会诊之后她放心了,也让孟叔叔和丁阿姨彻底放心了。之前写信,无论她怎么说,他们都不相信她身体好了。
今天病人少,护士们都不忙,云端把她带来的红薯干分给大家,还把做红薯干的方子分给她们,简单易操作,让他们自己试试。
相熟的护士知道云端身体彻底好了,问她会不会回来上班
云端摇摇头,她还是喜欢现在的生活。当护士就算是金饭碗,她也不想被局限在一个地方。
大家都遗憾她不回来。
“不回来也成,你年纪也不小了,既然身体好了,找个好男人嫁了,结婚生子是正经。”
云端今年也二十五岁了,这个年纪结婚都算晚了。
正说着闲话呢,医院来了几个病人,大家都忙了起来,云端就先走了。
孟叔叔和丁阿姨中午都不回去吃饭,家里只有她和梁辰两个人。云端去家属区附近的菜铺买菜,等到十一点半就开始做午饭。
吃午饭的时候云端就交代好梁辰,睡醒午觉可以下楼玩儿,别跑远了,她要出去一趟。
梁辰点点头,他肯定不乱跑。
下午云端下楼借了一辆自行车,骑车跑了好远,跟当地人换了一些新鲜蔬菜。运气好碰到有几家,家里种的桃子成熟了,云端吃了一个,特别甜,她花了五毛钱,买了一株小桃树。
别人看她要果树,连忙说他们家也有果树。杨梅、苹果树、酸木瓜、酸角、石榴,还有大号的羊奶果。
这个羊奶果可不是凤凰山上的小野果,这里的羊奶果,结果的时候一串一串的,果子大个儿,好看又好吃。
云端走得远,这一片离永平县有些距离,平日里永平县的人到周围换蔬菜什么的,基本上都不会到这里来,云端换这么多果树走,也不怕别人知道。
骑自行车,辛苦地驮着果树,到了没人的地方,云端进了秘境,把果树都种到天坑里。
看了眼手表,已经四点了,云端从空间提了一只鸡回去,宰杀了炖上。然后挖了一碗面粉,揉成柔韧的面团。
新鲜面团做的切面,比干面条煮来更好吃。
今天晚上就吃鸡汤面。
家里没有小葱,云端去窗台上的花盆里剪了一小把。
家属楼里,楼上楼下都挨得近,你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邻居多多少少都闻得到味儿。
这个云端是个有心的,来看孟院长两口子一趟,还顶着大太阳去换了只老母鸡给他们补身体,这不比自己家那个每年只有过年回来一趟的闺女强
去年过年的时候,云端给孟家寄了腊肉、鸡鸭什么的他们都知道。丁护士长今年突然变得年轻了几岁,听说也是云端给寄了什么擦脸膏。得了好东西就眼巴巴地寄来,丁护士长可招人羡慕了。
大家私下里都说,孟院长夫妻俩不亏,云端这姑娘有良心,虽然不是亲生的,也比得上大多数人家的闺女。
晚上,孟家吃上了鸡汤面。熬的金黄的鸡汤,里面倒入口感滑溜有韧劲儿的切面,都不用其他调料,撒一小撮葱花,就足够香了。
四个人吃的头都不抬,梁辰更是吃的脖子上都是汗水。
“今天这个鸡汤真香”
“可不是,老母鸡呢”
“鸡肚子里还有鸡蛋呢,那家人也舍得换钱。”
云端淡淡一笑,秘境里养着那么大一群鸡,不差鸡蛋吃。一楼的大石头周围,放着好多筐鲜鸡蛋鲜鸭蛋,最近她打算包一些皮蛋,皮蛋更加禁放一些。
剩下的鸡蛋鸭蛋,她准备去杭州的时候,全部给卖了。
第二天上午,梁辰跑下楼疯玩,云端去了一趟永平县的回收站,那个老头儿还在呢。
云端从院子里的那堆瓶瓶罐罐中,看到有一个罐子和天坑里面烧制的其中一个罐子是一样的,云端花钱把罐子买下来,仔细看,才看到罐子里底部还粘着泥土。
那个泥土,颜色还是红色的,这和天坑一下就联系上了。
去年她在这里捡到的石头,估计是和这个罐子也有关系。
“怎么,买一个罐子就走不像你啊。”
云端抱着罐子“都一年没见了,难为您还记得我。”
“哼,我也不跟你绕弯子,我问你,你手里有黄金吗”最后黄金两个字,吐字很含糊,云端还是听明白了。
她眉头一挑“有又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
“我认识一个朋友,手里有一批东西。那可不是普通的玩意儿,是当时他爷爷从洋人手里截留下来的,里面还有一个佛头。”
“都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在手里”不管是卖还是捐,怎么也不该留不到现在。
“他家也遭了难,家里住不下去了,一家人搬回城郊的老宅,才发现了这个事儿。”
老头又说“我看他这个意思,是想把这一批东西出了,搬到其他地方去住。我担心,如果没人接手,他会把东西送出国外。”
云端明白他的担忧,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我有”
见云端肯接话,老头儿松了口气“我知道你是来看孟院长,估计手上也有介绍信,行动方便。那家人在上海,我给你一个地址一封信,你去之后把信交给他。”
有了这么一出,两人说话就亲近一点了,云端毫不见外地把罐子放在地上,转头去回收站搜罗好东西。
挑挑拣拣选了一大堆,她现在肯定拿不走。她分了几趟,把东西送到城外小树林之后,送进了陶艺馆。
老头儿是个嘴巴紧的人,也不爱打听,给完钱做好账,他就什么都不管了。
孟叔叔夫妻俩,一如既往地忙,云端带着梁辰在永平县住了一周,就准备走了。
孟华要帮他们买火车票,云端没让“票我已经买好了。”
“你们路上注意安全,多注意着梁辰,别遇上什么拐子。”
梁辰拉着妈妈的手“我肯定不离开妈妈。”
梁辰想着,总算可以走了,离开这里,他就不用叫妈妈云阿姨了。
云端轻轻一笑“我心里有数。对了,我买了好多皮蛋,都在阳台上的箱子里,你们别留着,尽快吃了。”
交代完皮蛋的事儿,云端摆摆手“孟叔叔,丁阿姨,你们别送了。”
“哎,回家之后给我们写封信。”
孟华两夫妻以为云端带着梁辰是一路北上去东北,实际上,云端买的是去上海的票。
上火车之后,梁辰看到票上的字“妈妈,上海”
“嗯,咱们先去上海,然后去杭州,最后才去东北。”
“听说上海是个好大的城市哦。”
“大不大,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永平县是个小地方,这里的火车也不能直达上海,中间还在其他地方转了车,终于到达上海之后,母子俩人都疲惫不堪。
也不顾不得其他,先找了个招待所住下来,洗漱完睡一觉,等睡醒之后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娘俩肚子都饿得咕咕叫。
“妈妈,他们在说什么”
梁辰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街上,身边的人说的话他都听不懂。
“他们说的是上海话,我也听不懂。”
拉着孩子进了一间饭店,早餐有包子、油条、馄炖之类的。
“想吃什么”
“混沌是啥我没吃过,我想吃。”
云端笑了起来“那就来一份。”
她给自己点了一碗粥,两个包子。这样一份早餐很便宜,加起来都用不了一块钱,但是还要另外给五两的粮票。
馄炖上桌之后,梁辰好奇地看“这还是饺子啊,不对,这是抄手吧嗯,比抄手的皮薄一点。”
把馄炖吹凉,嗷呜一口,梁辰的眼睛一下亮了,含糊一声“嗷呜吃”
“我尝尝。”
云端尝了一个混沌,她吃的出来,里面放了猪肉和虾肉,吃起来特别鲜。用勺子盛了一勺汤,品味了一下,啧,汤也鲜,这个价钱挺值得。
“妈妈,我们明天还来吃。”
“等明天再说吧。”这个小家伙原来喜欢吃这一口,那就简单了,海边城市还能少得了海鲜吗
果然如云端预料的那般,后面几天,海鲜粥、鲜虾面、虾饺等等,品种丰富随便选。人民饭店没得卖,云端还会带着他去隐蔽的私人小食店吃,可把梁辰高兴惨了。
前面几天,娘俩每天都在逛吃逛吃中度过,云端还带着他去看海,带着他去看越剧。
这个时候,越剧的票两毛钱一张,小孩儿还免票,简直太实惠了。
不过,梁辰貌似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开场都没有半个小时,就已经靠着她睡着了。
这时候才刚刚中午,从剧院出来,云端不着急回去,找了个没人的小巷子,把孩子送到陶艺馆,还在床头上给他留了张纸条,让他睡醒就在招待所里看小人书,别出门,她晚一点回来。
怕孩子饿着,还在桌上放了饼干和水。
做完这些,云端按照老头儿给的地址,找到郊区那户姓潘的先生。
“请问你找谁”
“我找潘同志,永平县回收站的严君叫我来这里找人的。”云端递上严君写的信。
严君就是回收站那个老头儿,云端也是拿到他的信的时候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老头,居然有这样一个名字。
他那个年纪的人,名字都和国家发展阶段有关,建设、红旗、为民什么的更常见,取名君字,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那个老头家里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也对,普通人家也不会有这样的人脉。
这位看到云端递过去的信,信了大半,看过信之后就全信了,请云端进屋。
通过这位潘同志的嘴,云端才知道,那个老头家里原来是在上海开典当行的,也是因为某些原因和事情去了永平县。
“既然你是严叔介绍过来的人,我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我带你看看东西,咱们再谈。”
“好,请带路。”
潘家的地窖,位置更隐秘,下面空间相当的宽敞。地窖至少有地面上的房子两倍宽。
潘先生打着手电筒给她看“我也是半年前才发现老宅的地窖里存着这些东西,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条件接触这些东西,看不出真假。不过我想,既然我家长辈能千辛万苦地藏下来,就没有假的可能。”
“你猜的没错。”
佛头这些云端不是很清楚,但是箱子里的字画她看得明明白白,无一例外,全是精品。从这些高质量的字画她就能判断,这些东西,肯定不是出自一般的有钱富户,至少应该是有底蕴有传承的家族,或许是高官之家。
因为箱子里的这些字画,最久远的还有秦汉的东西。落款的字体,都是篆体。
当初藏东西的那位,估计只把这里当作临时藏东西的地点,没有做好防护。南方潮湿,这里的很多物品都长霉了,箱子里的字画大部分看着还好,但有一部分需要修复。
潘先生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想尽快出手,这些东西在地窖放的越久,就越可能砸在他手里。
重新回到屋里,云端直接说“你开个价吧,我觉得合适,咱们就交易,如果不合适,你也可以尽快找下一家。”
潘先生踌躇了一下,把主动权交到云端手里“你能给什么价”
实话实说,他手里这一批东西,现在这个时候想出手,不说有没有人出的起价格,就是愿意冒风险接手的人都少。
甚至还有人劝他把东西捐出去,他怎么肯。东西捐出去,说不定会给他们家惹出更大的麻烦。
而且,他多少有点私心。
看他神色有异,云端大概猜到他的处境,估摸着手里的金条,给了个数。
潘先生一口答应“说好了,就这个价格,我卖。”
正在这个时候,院门响了。
潘先生快步去开门,云端站在堂屋的门口,大概看到一个女人激动地和他说话。
潘家的院子不大,她声音压得低,隔着这个距离,她大概听到几个字,说什么出海,天黑,对岸,就这几个字,云端脑子里有了想法。
几分钟后,潘先生送走那人,回头急切地对云端说“这位女同志,我今晚上就要交易。只要你答应,这座房子我一起送给你。”
云端意味深长道“只要你不后悔就行。”
“我不后悔。”
云端说“你不后悔就行,我也不白要,我花钱买。”
上海郊区的一套房子,现在不值钱,几十年后就不是一回事了。
“我说话算话。”
“那你在这儿等着。”
过了一个小时,云端再次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破破旧旧的竹编箱子,破旧的竹编箱子里放着一个木箱子,就是当初老郑头给她的那箱金条。
潘先生检查完金条之后,面露喜色。
“这会儿时间还早,我带你去找大队长办过户,从此以后,这套院子就是你的。”
云端当然愿意,跟着他去找大队长办手续。
这里还没什么房产证,最多大队上写个条子,证明这个房子是你的。
大队长很疑惑“小潘,你搬回来这才半年多,怎么连房子都卖了这可是你家的老宅。”
潘先生苦笑“我回来这么久,您应该知道,我这个人吃不了什么苦,靠种地过日子,我得饿死自己。我想干脆把房子卖了,换点钱,去我丈母娘家住。”
“哎,你自己考虑好了。”
潘先生肯定地点点头“我考虑好了。”
既然卖家都没意见,大队长也没什么好说的,开了个证明,以后房子就是云端的。
大队长是个体面人,还去大队上叫了几个有声望的人过来见证,云端现场给了潘先生八十块钱,算是买房子的钱。
如果只是说房子的价格,六十块钱买这里一套破旧的院子,即使潘家的房子宽敞点,这个价格还是正常。
办完手续,潘先生转头就走。
云端不着急,从挎包里掏出一袋大白兔奶糖,给在场的人一人抓了一把,算是谢谢他们帮忙。
大家伙儿都是热心人,收了糖,问她是哪里来的人。
云端听不懂他们的方言,笑着用普通话说自己是从西南来的,已经结婚了,他男人可能要调职到上海工作,一时半会儿房子分不下来,就打算先买套房子住着。
“对对对,你想的没错,现在住房紧张,才去单位,想分房子可有的等呢。”
“咱们这里虽然是乡下,骑自行车进城也不算远。”
还有人打听云端男人在哪个单位工作的,云端说现在还没确定,暂时就先不透露了。她还说暂时不会搬过来住,麻烦大队长帮她照看一下房子。
“别看潘家的房子旧,上个月房顶才翻新过,不用害怕暴雨淋坏房子。还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你虽然买了潘家的房子,你的户口不在我们这儿,等到年底,队上分口粮可没有你们家的。”
“我理解,我就想住个房子。”
那大家都没有意见了。
从大队部出去,外面好多小孩儿在玩儿,大白兔奶糖还剩下小半袋,云端把奶糖都分给他们。
很快,大队上的人都知道,潘家的老房子卖人了。
云端走回潘家的老房子,潘先生已经走了。房子的其他地方她都没看,直接去地下室,把东西收到陶艺馆后,出去锁上大门也离开了。
此时,梁辰已经睡醒了,在屋里看小人书。
肚子有点饿,他吃了几块饼干,打量房间,觉得有点奇怪,这个房间怎么跟之前的有点不一样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