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民安置

作品:《珍妃强国攻略(重生)

    三个月后, 清晨, 直隶宣化府。

    天空微明,苍穹高远,起床铃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军服厂空旷的厂房当中。

    女织工王二媳妇听到这个声音,立刻从十六人大通铺上爬起来, 穿衣叠被, 梳头洗脸,然后冒着清晨微冷的晨风到工厂食堂用餐。

    不多时,可以容纳一千人的食堂已经坐得满满当当, 掌勺的女师傅抬着几个大蒸笼上来。早餐是每人两个杂粮蒸饼,一碗红豆汤, 半个切开的白煮蛋。

    很简单,但是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食物。

    这间华北织造公司下属军服厂, 是中日开战后临时组建起来的。所有织工都是原来吉林省鸭绿江沿岸的居民,清一色的女性。

    自从1895年三月二十日, 日本逾期不回应清政府的最后通牒, 中国随即对日宣战。

    鸭绿江一带被朝廷划为战区, 王二一家携老扶幼,揣上几个干窝头,准备出逃的时候,忽然来了几个穿长衫的秀才哥。他们敲锣打鼓地向百姓宣讲朝廷“招募壮丁, 转移灾民,妥善安置”的政策。

    原来,中日互相宣战后, 皇帝的第一道御令,却不是指挥平壤驻军作战的军事命令,而是修筑京沈铁路和鸭绿江沿岸防御工事,以及铺设华北电报线路网的行政命令。

    朝廷向村民们承诺,一个四口之家,只要出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子一名,参与鸭绿江堡垒或京沈铁路的修建,朝廷就保管把你们的家小安安稳稳地送到后方,保证他们路上有人指引,到了有人接待,白天有饭吃,晚上有屋住。

    而且做工的人还月月有钱拿,每个月可以写一封书信,由朝廷统一派人送到你们的家人手里。

    村民们都被这优厚的条件震惊了。从古到今,哪回打起仗来不是万人逃命啊这个时代的流民可不好做。虽然避开了战祸,但是沿途缺衣少食,渴了没水,饿了没粮,病了没药,全靠两条腿走路,死在路上的人多着呢

    就算到了安全的地方,没有路引也一样进不了城,遇到个仁慈一点的官,还能在城外搭个草棚住住;要是遇到凶一点的官,甚至还会叫衙役驱赶流民。

    如今只要出一个人干活,就可以活了全家老小的性命。况且修筑的鸭绿江防御工事,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大伙儿岂有不愿意的

    王二媳妇还记得那天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了顿热热的白面疙瘩汤,第二天公公和当家的就背着包袱去征工点报了名。

    王二媳妇的婆婆和两个孙子孙女,当场就被扶上了一辆驴拉的敞篷板车,王二媳妇和小姑小叔跟在车子后面走路。一行浩浩汤汤,足有六七千人,他们从吉林省兴京厅出发,一路经过奉天府、新民府、朝阳府,然后在秦皇岛坐上了前往直隶的铁轨车。

    王二媳妇的婆婆年纪大了,很不适应这轰隆轰隆的铁轨车,因此他们一家分到一间很舒适的宽大车厢。虽然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车厢里的家具都被撤掉了,但是车顶上还吊着水晶玻璃灯,墙壁上贴着宝蓝色丝绒墙纸,地板是打磨得油亮亮、可以照出人影子来的枫木地板,华丽得叫人瞠目结舌。

    同行的乡亲听说后,羡慕地看着他们,纷纷拿了米粮要跟他们换座位,想要亲自看一看皇上去奉天督战时候坐过的头等车厢。

    王二媳妇的婆婆听说这是皇上坐过的车厢,顿时精神大振,头也不晕了,眼也不花了,耳朵也不嗡嗡直叫了。一家人顺利地到达宣化府的移民安置所,定居下来。

    这一路上不仅顺利得不可思议,还让他们这些乡下人见识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场面。

    从沈阳到北京,一路上三省十二府,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秦皇岛码头上,有牛马大车拉着好多白面袋子似的大口袋,上面全是洋码子。人家说那是英国进口的什么水泥,拉到鸭绿江边用水和沙一拌,浇出来的混凝土连炮弹都打不穿。

    在铁轨车上,他们看见沿途一路有粗壮的汉子肩膀上扛着一大圈铜线往土里埋,据说那是在铺电报线,埋土里不怕东洋鬼子派间谍来挖。还说管这事儿的还是一位王爷,皇帝的亲兄弟,也整日跟着民工们住在荒郊野地里,昼夜不停地赶工呢。

    在承德府,他们刚下了铁轨车,就看见打着赤膊的工人,抬着一根一根比人还粗的方木条,整整齐齐地码在他们坐过的车厢里。

    王二媳妇的小叔上去搭了把手。搬运的工人告诉他们,那叫枕木,是用来铺铁轨的。你别看它灰扑扑不起眼,那可是拆了颐和园里给慈禧老佛爷献寿的彩棚,现取下来的好木头

    虽然闹不清啥叫混凝土,为什么要铺铁轨电报线,但这一切显然都是在为打退侵略者做准备。朝廷肯定是有个方略计谋在的,王二媳妇一家瞬间觉得有了主心骨,一下子踏实了下来。

    这么大一个国家,从京城到他们乡下,到处都忙得热火朝天。从皇帝到农民,人人都在挥洒汗水。劳动是最容易驱散恐惧、让人感到充实的存在。

    在移民安置所里住下来之后,王二媳妇一家也没有闲着。状元公张謇大人亲自来给他们宣讲“战争与生产结合,以工养战”的策略,鼓励移民们投入到后方的生产中去。

    王二媳妇的小叔喜欢轰隆轰隆的铁轨车,就进了户部组织的粮食运输队,负责在车站里将大量物资打包捆好,装车卸车。除了顿顿白米饭、大肉汤,一月还有五百文的工钱可以拿。

    三个月后,他更是因为干活卖力为人忠厚,加上祖上五代良民,身份可靠,而被调往大连海港,负责给北洋水师的军舰运煤,工钱也涨了一倍。

    王二媳妇纳鞋底的功夫又好又快,就进了军服厂,一个月二百钱。虽然不多,但是青砖厂房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政府还承诺也会向在她们前线做工的男人发放衣物被服。所以王二媳妇每一针都扎得很仔细,她希望自家的男人领到结实的鞋袜,别把脚底板磨破了。

    后来,张謇大人又在军服厂的基础上,筹建了帐篷厂、军粮厂、罐头厂。王二媳妇现在也是一个小小领班,手底下管着十来个织工了呢

    最让一同从吉林逃难出来的乡亲们长脸、羡慕的,是王二媳妇的小姑王春桃。

    春桃是老来女,打小儿聪明,跟着镇上测字算命的刘半仙学了一二百个字,会念还会写。这可不得了了

    管事的一听说她有这个本事,当即提着两斤腊肉、二十个鸡蛋来安置所拜见王家老太太,费尽口舌劝春桃加入什么“护士医疗队”。

    这一下可让春桃见了大世面了先是跟着宫里的太医学了一个月的煎药熬药,然后又跟着洋鬼子护士学什么按压止血、消毒包扎、正骨止痛。三个月紧急培训结束那天,一辆青鸾凤车停在了临时培训所的门口。

    留守京城、全面主持后方事物的珍妃娘娘,亲自接见了她们,并且跟小护士们一一握手交谈,鼓励她们放下世俗性别的偏见,摒弃女人不得抛头露面的陈规陋矩,以救死扶伤、匡扶社稷为己任,承诺在战后继续向她们各种保障,最后还与四百个小护士合影留念。

    那张照片被春桃当宝贝似的收在匣子里、垫在嫁衣的下面。从此中国少了一个农家妹王春桃,多了一个救死扶伤的王护士。

    朝廷给春桃发放每月一两银子的补贴,再加上王二媳妇的丈夫和公公在前线做工,也有工钱寄回来。

    这个以务农为生、常年佃地耕种、在丰年也不过将将吃口饱饭的八口之家,竟然有了一个月包吃包住,还有二三两银子净收入的一天

    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让他们流离失所,反而让他们一家过上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王二媳妇简直有种如在梦中的不真实感。

    就连她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也背井离乡带来的短暂迷茫之后,重新露出了笑容。

    朝廷给没得差事的民工家属们发放每天早晚两顿杂面饼的食物,但是孩子们还可以在早上领到一个白煮蛋,晚上领到一碗骨头汤,安置所的熟牛皮帐篷为他们挡去风雨。

    因为前线需要大量皮革、牛筋、毛线和肉制品,所以朝廷在宣化、承德两地建了几个很大的牧场。现在王二媳妇十一岁的大儿子,每天白天就跟着牧场的管事去放牛,一个月也能得几十百来个钱。九岁的小女儿,就帮着打理军服厂里的菜园,每天浇浇水,种种菜。厂里还办了夜读班,管事会趁着晚上的功夫教孩子们认字、读报、打算盘。

    王二媳妇的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就坐在安置所外边的大树底下,跟其他逃难出来的老太太唠唠嗑,偶尔拜拜菩萨念念佛,求老天爷保佑皇上旗开得胜。

    到了晚上,大家做完了工,聚在一起吃了晚饭,就会搬着小板凳出来坐在院子里。朝廷派下来的读报员,会来给她们念报纸、通报前线的战况。

    据说这是皇上的师傅文廷式文大人想出来的点子,叫军民一体,休戚相关。这位大人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记者团奔赴前线,白天在军队里走动采访,写了稿子连夜传回来。

    后方各大城市昼夜不停地排版印刷,保证后方的人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前线信息,增加大家的什么民族认同感。

    渐渐的,连王二媳妇这样大字不识的妇人也知道,日本人打朝鲜是为了借朝鲜为跳板,侵占他们中国的土地,为的是他们东北的粮食、矿产、木材和人口。这个国家就是一条喂不饱的狗,再多好处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只能运用暴力打断它的狗腿

    孩子们听到报纸上清军战败的消息就会扑在母亲怀里嚎啕大哭,若是听到战胜的消息就会欢欣鼓舞、一蹦三尺高。

    院子里的墙壁上,被人用朱砂和白石灰画成了张日本国旗,孩子们天天拿着石子儿扔它做耍。

    随着战争的进行,一些日军将领的名字也逐渐广为人知。聪明的商家把首相伊藤博文、明治天皇、大舰队司令伊东亨佑等人的名字刻在陀螺上,卖给孩子们抽着玩,一时之间火爆京城。

    虽然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但是所有人都切身地感觉到他们的命运与这个国家融为一体了。

    所以,当珍妃娘娘决定发行国家公债,战时向百姓募捐,战后国家以票面总额的14倍偿还之时,虽然听了半天也闹不明白公债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王二媳妇还是咬牙拿出全家两个月的积蓄,换了两张薄薄的债券。

    她不懂战争,不懂金融,但是她喜欢现在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度生活下去。

    长长久久,世世代代。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