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第 46 章 说史

作品:《秦唐之好

    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李令月清丽的面庞上, 为她增添了几分柔和之色。

    她目光悠远,人虽还在此处,思绪却已不知飞向了何方。

    突然, 李令月感觉自己的手被人轻轻扯了一下。

    待她回过神来, 便看见了站在自己面前的秦王。

    “陛下, 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且还悄无声息就来到了李令月的身边, 着实让李令月吃惊。

    李令月想,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 她和她身边之人,都已习惯了他的存在啊。

    “寡人想着, 六国国君, 寡人都派人去拜会过了,这会儿总该来拜会拜会我秦国最大的盟友。”

    嬴政说着,将李令月的手拢在了掌心之中。

    嬴政的手骨架比李令月大一圈, 干燥而温暖。但李令月常年习武, 体温较之常人偏高一些,反倒比嬴政还暖和。

    李令月轻笑道“陛下, 你们秦人, 都喜欢这么拜会盟友的吗”

    嬴政装作听不出她话语中的些许调侃之意,理所当然地道“对待不同的盟友,自然该有不同的标准。”

    比如那六国国君, 随意派使臣打发了就是。而李令月, 却值得他亲自来见。

    在嬴政说话期间,他的随从已经将“年礼”一样一样搬进了李令月的府邸。

    秦国送给六国国君的年礼多是一些华而不实之物,嬴政赠予李令月的年礼,却显然是每一样都经过精挑细选的。

    这些礼物非但华美贵重, 且都是李令月用得上的东西,说他将半个秦王后的宫殿搬了过来,也不为过。若不是李令月如今住的这宅院空间有限,只怕嬴政能搬更多东西来。

    李令月看着各式各样的家具与器物将自己的宅院堆得满满当当,开口道“陛下为我准备了这么多的年礼,我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赠予陛下呢。”

    可以用钱财买到之物,嬴政什么也不缺。无法用钱财买到之物,李令月和她手底下的人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来。

    她当真有些为难了。

    “你带来的造纸术、印刷术已为我秦国在六国争取到了巨大的利益,这便是最好的年礼了。”嬴政道。

    “陛下既然这么说,那我手上如今正忙着捣鼓的东西,可就不急着呈现给陛下了。”李令月道。

    嬴政立马改口“造纸术和印刷术虽好,但仅凭这两项技术,想改善黔首的生活还遥遥无期。令月你心系黔首,该多拿出一些对黔首有益之物来。”

    李令月看着他飞快变脸的样子,托腮道“阿政,你可真是贪心呐。”

    知晓她与系统看重民生之事,还知道特意拿百姓出来说事儿了。

    “若寡人不贪心,便不会有吞并六国的野望。”嬴政毫不否认李令月的话“若寡人不贪心,该由何人来终结这征伐不休的乱世”

    说着这番豪迈之语的嬴政令人忍不住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他的身上。

    李令月看着眼前的嬴政,心道,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魅力,才能引得那么多人追随,才能成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吧

    纵使系统不给她积分作为奖励,面对这样的一位君王,她也乐意为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知道了,我会敦促我的下属们好好干活的,阿政你莫要着急。”

    宅子里乱哄哄的,李令月与嬴政索性出了门,在附近闲逛。

    李令月率领十万大军在这长安乡中经营数月,已颇有成效。

    原本的长安乡一片荒芜,如今屋舍与人口却多了起来。李令月与嬴政一路上还见到了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商贩出来摆摊,有一些是出来卖自家编织的草篮,有一些是出来卖自家织的布,或是自家做的吃食。

    偶尔也有一些货郎从这里经过,为周围所居之人带来他们所需的物品。

    长安乡这地界,虽不算十分繁华,但与以往相比,已然热闹了许多。

    “这在以往,简直是不敢想象之景。”李令月对嬴政道“商君所定之法,禁止黔首随意迁移,禁止黔首无事在街头游荡。如今,陛下放松了对黔首的辖制,黔首们也活跃了不少。”

    嬴政见周围人虽多了起来,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不由点了点头“你将长安打理得很好。”

    “那是自然,这方面,我有经验”一提起这个,李令月面上的表情就生动了起来“从前我初到安西四镇时,那地界儿荒凉得很安西四镇便是我大唐的边境,亦是我大唐通往西边的要道。我去了那里之后,带着我的兵在那里开拓荒地,鼓励生育与通商。”

    “后来,我们那边愿意走丝绸之路的商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带回了许多我大唐没有的东西。靠着丝路,那几个边陲小镇也渐渐有了人气。”

    “长安靠近秦国中枢,地理位置可比安西四镇好上太多了。陛下如今又放开了法令,长安定会很快就繁华起来的。”

    嬴政不知那安西四镇究竟在何处,但他见李令月提及她曾经戍守之地时,那双眼放光的模样,依稀察觉到了什么。

    “令月,你可是思归了”

    “这是自然。阿政你若是离开秦国一年,难道不会思念秦国吗”

    嬴政想也不想便道“我不可能离开秦国这么长时间。”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幼时在赵国长大的那段经历除外。”

    “阿政,你看你连设想一下你离开秦国一年都不肯,我都离开大唐快一年了。我自然会想念大唐呀。”李令月道。

    “不过,就算我现在身处大唐,我也没法像以前那样,随便往外跑了。”

    做了皇储,手中的权柄自然更大了,可受到的桎梏无形中也多了不少。

    对于李令月而言,日后,边关的月,便不是她想见就能见的了。

    嬴政看着李令月在提及大唐之时,面上绽放出的光芒,觉得这光芒有些碍眼。

    在这一刻,他甚至生出了一些阴暗的心思,想要效仿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将李令月也给扣留在秦国。

    这个念头在嬴政心中转瞬即逝,他没有放纵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生根。因为他知道,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他甚至连李令月一行人是如何出现在这里的,都不知道,来日,又怎能干涉他们的离去

    除非李令月自己愿意主动留下,否则,谁也不可能将她留在这战国乱世之中。

    嬴政注视着李令月,心道,令月说得没错,他果然是贪心的。天边之月皎洁而又高华,谁人不心向往之如今,他已经不满足于短暂地拥有这轮明月,而开始想着将这轮明月长久地留在身边了。

    可惜,纵然他是秦王,纵然全天下的诸侯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他也终有力不可及之事。

    嬴政平复了一下心绪,对李令月道“可否与我说说你们大唐之事你总说,你在秦国呆的时日久了,我对你的了解会与日俱增。可事到如今,我对你的过往仍然一无所知。”

    李令月透过史书,将他的生平都给看透了。虽则史书记载未必准确,但至少一些重大之事是准的。而他除了知晓她来自距今九百年之后的大唐,是大唐皇储之外,对她其他的事一无所知,这不公平。

    今日的嬴政并未刻意掩饰自己的想法,他在想写什么,几乎都呈现在了他的眼眸中。

    李令月抚着他的脸轻笑道“那我便与你说一说我们后世大唐之事吧。”

    她整理了一下思路,从隋末乱世开始说起。

    隋炀帝杨广从隋文帝手中接过了一个盛世王朝,却刚愎自用,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

    在隋炀帝统治期间,吐谷浑、高句丽的征战之路上尸骨遍野,隋炀帝下令修建的运河,让人建造的龙舟处,亦有无数冤魂徘徊。

    最终,隋炀帝只用了十四年,就败光了隋文帝留给他的家底。

    少年李世民也正是在亲眼目睹了这番人间炼狱一般的情景之后,劝说他的阿耶李渊起兵反隋。

    说到这里,李令月对嬴政道“我们历史中的秦是二世而亡,隋也同样二世而亡。还常有人将秦二世胡亥与隋二世杨广拿来进行比较呢。”

    秦二世胡亥又蠢又毒,再加上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大秦,于是短短三年光景,便败光了祖上数百年基业。

    隋二世杨广比胡亥稍微聪明点,但他好大喜功,只顾着自己扬名立万,只顾着自己尽享人间富贵,丝毫不在意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在意底下百姓的死活。于是,本可以安稳传承下去的隋朝,也被杨广给败光了。

    众人评选皇家败家子时,胡亥与杨广皆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史上有名的败家子不少,但能做到胡亥与杨广这种程度的,还是不多见。

    嬴政这些日子以来这般兢兢业业,又是变法,又是建基,又是改善自己在黔首之中的形象,为的就是李令月口中的那句“二世而亡”。

    如今,他听李令月在提及杨广之时,又捎带上了胡亥,极为厌恶地道“不会再有胡亥此人了。”

    嬴政虽不知秦二世胡亥究竟是何人所生,但令月并非此世之人,他与令月定然生不出一个胡亥来。

    有令月这样的阿母,有他这个阿父,他们的孩子,定会被教导得很好。

    因另一个“始皇帝”后继无人,嬴政对尚未到来的继承人多了几分关心。他打算将继承人带在身边,好生教养。在着眼天下的同时,他也绝不会忽略了对继承人的培养。

    李令月还不知道,她仅仅只是拿胡亥来跟杨广进行了一下类比,嬴政就思维发散,想了那么多的东西。

    她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当时,起兵反隋的不止是我李家,还有十八路反王巧合的是,当初秦末那西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之后,也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李令月觉得,“十八”这个数字,当真有点儿魔性。

    嬴政在听到李令月将隋二世拿来跟秦二世进行类比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他的大秦会躺枪的准备了。

    如今,他心中虽稍有不适,但还是在认真倾听着李令月的话,他要将李令月的话语中透露的信息牢牢记在心中。

    李家起兵之时,反隋势力遍地开花,隋王朝在与各地层出不穷的反王、农民起义军进行血战之后,精锐部队的力量被严重消耗,队伍内部也是人心涣散。

    李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攻破了长安。但对于李家而言,夺下长安,只是他们宏图霸业的开始,接下来,如何将其余的几路反王招安或者消灭,才是重头戏。

    想要坐稳这江山,他们不仅需要夺下地盘,还需夺得民心,并驱逐意图趁火打劫的东突厥等外族人。

    正是在这段时期,秦王李世民声名大噪,南征北战,为后来的“秦王破阵乐”了极多的素材。

    可惜,李渊的一双儿女,平阳公主李三娘与秦王李世民为李渊立下赫赫功劳,李渊却没有善待这一对儿女。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柄,李渊在江山渐渐稳固之后,就收回了李三娘手中的兵权,且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利用李建成来制衡李世民

    在回想起这一段历史时,李令月颇为唏嘘。

    恍惚间,她想到了她曾经碰瓷过的那个隋末李家。

    将彼时身受重伤的李令月捡回去的李三娘英姿飒爽,又不乏侠义心肠,李世民鲜衣怒马,虽英武过人,却还是个沉不住气的少年郎,被人逗了便容易炸毛

    也不知,在她离开之后,他们如何了。

    李令月在隋末的那段经历十分短暂,她又隐瞒了自身的真实身份,透露给“那个李家”的信息十分有限,她也不知,自己的出现究竟有没有给自己平行世界的老祖宗们带来什么变化。

    但她由衷的希望,李三娘能一直保持她初见她时那意气风发的模样,少年李世民也能够得到命运的厚待。

    嬴政在听到这段历史之时,所思所想又与李令月有些不同。

    “农、民、起、义”

    每一个字他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他竟听不懂了

    那些在田间默默劳作,一辈子都像背景板一般的黔首,竟也会主动站起来,推翻一个偌大王朝

    这种事,完全超出了嬴政的认知。

    春秋战国数百年征伐,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被另一个大国所吞并,嬴政还从未见过哪国的黔首主动站出来,推翻该国王室。

    一群地里刨食的人,怎会有这样的胆量又怎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来

    李令月在听了嬴政的话之后,对他道“说来,这农民起义,还是起源于陛下的大秦呢。”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前往服役的过程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着与他们一起服役之人,为天下反秦吹响了号角”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