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直播后续
作品:《给开国皇帝直播亡国[历史直播]》 徐福信誓旦旦一定能找到仙法的模样令秦始皇安心下来,他回到咸阳后少见的睡了一个好觉。一连两年,“天女”的声音也再没出现在他的耳边过。
这两年内,秦始皇派王贲领着章邯四处镇压国土上不停反抗起义的六国旧贵族,同时也在向各地人民宣扬他秦国的法制政策。
“刑过不避大臣”这句话在旧六国国民心中的位置船高水涨。相比而言,礼记中的那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则遭到了他们的唾弃。他们面对着曾经能逃脱刑罚天生就比他们高一等的旧六国贵族,手中举起的工具再也不是跟着他们一起起义,而是落在了地上,给自己耕耘。
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法者,王之本也,邢者,爱之自也。
天下在王贲和章邯的思想宣扬下倒是稍稍安定了些。在秦始皇二次东巡时,他很明显的能感受到刺杀自己的人变少了。
公元前217年,匈奴来势汹汹,蒙恬和公子扶苏联名上书请求修建长城,护卫国家。秦始皇召集三公九卿议事,一致同意,遂立即征调民夫修建长城。
一日,秦始皇正于榻上闲卧,太卜忽匆忙见面,秦始皇懒散的抬眼看他,却听太卜道“皇上,徐福来信说,他见到仙人了。”
秦始皇猛然起身,匆忙去拿太卜颤颤巍巍举起的信。徐福在信中说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一座仙岛,可惜仙人不肯见他。仙人说他身子杂乱将他赶了出来,需得童男童女身才可踏入这纯净之地。而且仙人也需要一些好处才肯传法于他。所以他恳请始皇帝能给他三千童男童女以及一些财宝。
秦始皇立即答应了徐福的请求。
徐福这一走,三年再无消息。
如今已经始皇帝三十四年。秦始皇一日在议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将近九年再没有听见“天女”的声音了。
难道真的是泰山神显灵了
秦始皇思及此处,立即又吩咐下令,他打算再拜一次泰山。
始皇帝的车队又一次浩浩汤汤朝着泰山的出发了,只是这一次,却不是那么太平。
车队行到途中,却忽然听得不知是何人唱道“始皇帝,欲寻仙,遣徐福,抓童子,散金银,徐福一去不复回。”
秦始皇听完后勃然大怒,立即派随行的章邯去把人找出来。章邯领兵前去,却没有抓到那个唱歌的人,而是带来了另一个人。
此人名叫淳于越,他恭恭敬敬的拜道“皇上,草民淳于越,先前任博士,如今已告老还乡。”
秦始皇听见那首童谣的时候就非常不快,派人去找时半路却跳出来一个碍事的老家伙。要是他没有什么有建章的话,朕要重重罚他,秦始皇这么想到。
“章邯说你有事与朕说,何事”
淳于越说道“学生在研读书籍时,顿觉我秦国之制度之落后,所以上谏恳求皇上能仔细思虑我的话。”
侯于一旁的李斯听见此话后忍不住抬眼看向面前这个读书人,只听得他说“殷商和周朝统治长达千年,靠的就是分封子弟作为君王的左膀右臂。而皇上您虽统一了天下,但您的子弟却大多都是平头子弟。若一旦出现有人夺权篡位,皇上,谁能来救您呢自古以来,不仿古制就没有长期统治的时代。”
秦始皇没有正面回答淳于越,而是问道侯于一旁的李斯,“李斯,你说呢”
李斯沉吟一刻,道“皇上,我觉得此种说法是荒唐的。殷商和周朝虽然分封了数位子弟,但随着分封的推行,中央的权力日益减少,甚至最后要仰仗诸侯的鼻息生存。现如今我秦国推行一道法度,只要皇上您一声令下,天下莫敢有不从者。但若是分封诸侯再推行法度,那首先就要经过诸侯王的同意。可若是诸侯王之间联系起来反对”
淳于越道“丞相大人,您这种说法才是荒唐的。若是不分封,到最后万一皇上遇到事了,谁又能来救皇上”
李斯道“可殷商和周朝最后不都是被他们分封下去的诸侯王所灭吗”
淳于越噎住了,他又道“不仿古制,不效古行,这样的王朝是觉不会长久的。我就没见过不仿古制能长久的国家。皇上,我是为了您好,我是为了秦国好啊。”
李斯道“分封王受固着的,是天子的脸面和情谊。脸面和情谊是会消失的。反过来诸侯国狭持天子的情况屡见不鲜。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是常有的事情。唯有法度,也只有法度,才能万世长存。”
淳于越道“皇上,这种事情只要防着”
李斯嘲道“殷商和周朝防了千年都没防得好。”
淳于越还想再说什么,秦始皇不耐烦的将他轰了出去,“已经不止一次听见这种言论了。这帮子迂腐的儒生还真烦啊。”
李斯忽然跪下道“皇上,臣冒死谏言。陛下您统一了天下,乃是万世不朽之功劳。但也是因为您统一了天下,将天下的思想都卷到我秦国来了。天下思想聚一堂本应当是好事,道理就是这样越辩越明。但大家却都在坚守他们本来的思想,根本不以我秦国的思想为根本,甚至还公然职责朝廷的制度,追求奇异的说法来抬高自己,带头歪曲民众的思想。所以我认为,除了专门掌管存储书籍的单位之外,应该把和秦国政策所违背的书籍都烧掉来约束人们的思想,比如诗经尚书礼记等等包含其他百家思想的书籍,只留下医药,占卜,农耕等书籍。”
秦始皇沉吟了一会,同意了李斯的说法,即刻颁布了诏书。
得益于郡县制的优越性,秦始皇下诏后不久,各地郡县动作迅速,无有不从者。一时间,秦国上下到处都在焚烧诗书礼等典籍,藏书不交者,知情不报者,通通格杀勿论。
千百儒生痛哭,纷纷怒骂秦始皇之残忍不仁,纷纷写檄文讨伐秦始皇抓三千童男童女,散大量钱财,遣徐福前去寻仙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始皇大怒,他寻仙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找到那个能看到未来能在他耳边对话的“天女”,还不是为了秦国,若是能有找到那位“天女”,秦国可以根据她的规避掉错误。他收书烧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让秦国的思想统一,能够维护他秦国长治久安千世万世而不灭。
可是这帮人,不但不理解他,甚至还骂他,讨伐他真是孺子不可教也,一帮愚夫。
三公九卿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听秦始皇说道“抓,都给朕抓起来,施黔刑,发配去守边疆修长城,”
彼时阴雨连绵,风卷残云,匈奴被蒙恬打趴了几次,正在休整生息。公子扶苏和蒙恬得以喘息,对坐于帐中商议下一步的战略,却见一兵吏急匆匆的进帐,说道“将军,公子,有人来了。”
扶苏和蒙恬面面相觑,“人谁啊”
那兵吏说道“是被皇上发配到边疆来的人。”
扶苏道“看来咱们修长城的进度又能变快了,我去看看他们吧。”
等那扶苏看到那群被发配来的儒生时,眼睛一颤差点就要倒在地上,他甚至还看到了以前和他一起谈天说地过的同学。
扶苏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找了个认识的儒生,不敢置信的问道“这这这这究竟怎么回事”
那儒生道“皇上下令说要烧掉所有不利于统治的书籍,要规范民众的思想。我等不服,上书始皇,便被发配到此了。”
公子扶苏当即就回到了大帐给秦始皇写了一封谏言。此刻远在天边的秦始皇正在和臣下们商议重建宫城的事情,接到扶苏信的时候并未立即打开查看。
秦始皇觉得咸阳的宫殿是祖宗留下来的,太小了,已经不适用他了,他应当另修宫殿,他道“文王于丰城建都,武王于镐城建都,朕打算在丰镐两城之间重新建都。你们帮朕谋划谋划该选哪处”
众臣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共同决定了一处地址,由二公子决原创人物提议道“皇上,众臣商议之后,都觉得丰镐两城之间的有一处地很合适,此地土地平整,水路发达,南至沣峪口,北至渭河。”
秦始皇很高兴,问道“此地为何地”
决道“此地名叫阿房。”
秦始皇
秦始皇我不太想要建新都了。
秦始皇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想到曾经有一个非常不美妙的晚上,有人在他耳边讲一些关于他的谣言,他不能拒绝,只能被动的听着那些主人公是他但他却完全不知道的故事。
秦始皇深吸一口气,一想到徐福还没有回来,他就生气。他道“只有这一块地,没有其他地”
另有一臣子道“皇上,阿房此地,乃是沣峪口到渭河这条线上的制高点,只有在此地建都,才能符合我秦国天下一国,才能符合皇上您天下之主的身份啊。”
他说完,有几个臣子纷纷附和,都说除了这块地没有其他地方了。
“再议吧再议吧,”秦始皇打心眼里拒绝在此地重新建都,道“朕再好好想想,我们先议别的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