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武德兄弟

作品:《“送子”神棍的日常[重生]

    时间过得飞快, 明天就是郑承文来到京城后过的第一个新年了。

    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 他们郑姚两家并没有跟以往一样,两个家庭合起来一起吃。

    阿宁娘嫁给了房乾大夫, 自然是要带着小曦留在房家,跟常思太医师徒俩人共度新春。

    因此, 为了不来回的折腾, 他索性根据前生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又想回家过年的折中办法, 提出了各回各家, 各吃各饭的想法。

    虽然他和阿宁自成亲以来,都是两家合起来一起吃年夜饭的, 但那也是因为阿宁娘和周珉和离了,孤身一人带着小曦跟他们郑家搬到津绛县啊。

    那个时候的情况,他们两家人也不必分得太清。

    可现在对方有了新家庭,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两家人当然不能跟前几年那样再凑一起。

    更何况, 今年他们双方家庭的情况都有些特殊,所以他们就不要愣是合一块儿, 回去各自过各自的好了。

    明天是阿宁娘嫁入房家的第一个新年, 房乾大夫和常思太医这师徒, 肉眼可见就不是会过日子的人, 阿宁还是留在房家帮一把比较好。

    加上今年秋闱的时候, 小武小德以中等的成绩双双过了, 成为新晋的举人。

    若是新年过后继续参加春闱, 然后他们中任何一个能够再过省试, 那之后的殿试放榜,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授官去别的地方上任,不能留在家里。

    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今晚的这个年夜饭,很可能就是他们一家人聚集的最为齐整的一个年夜饭。

    啊,时间过得真快。

    郑承文回想到小武小德的到来,也有他金手指的一份功劳后,真是既有一点点的伤感,又觉得颇为自豪。

    另外,还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加重了。

    弟弟们都长大了,将来的对象也在郑娘的努力之下确定好人选,就等春闱之后各自成亲,然后各奔东西或者继续苦读。

    如果小武小德中了进士,又授官到比较偏远的地方,那么他们一家人很可能会数年或者更长时间,都见不到一次。

    唉,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高题万世名。

    他的两个弟弟,又不是他这样安于现状的咸鱼性子,两人为了能够及第登科功成名就,从小到大都可努力了。

    咳,小时候不懂事逃课,那只是两人偶尔调皮的一面,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极为认真用功的。

    也罢,这段时间他见郑爹郑娘都没怎么表现出十分难过的情绪,想必二老也是早有准备。

    既然弟弟们都要为了前程远离父母,他这个立志当纨绔衙内的大兄,当然也不能拖弟弟们的后腿。

    要兴高采烈地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舞他们才是,不要让他们为不能留在郑爹郑娘身份而感到愧疚不安。

    嗯,就这么说定了

    等他们吃完年夜饭,他就去找小武小德好好的谈一谈吧。

    “小武,小德,春闱过后,你俩就要成亲了。你们对未过门的娘子,期不期待对于和她成为夫妻的事,会不会有一丝丝的不确定和紧张”

    年夜饭过后,郑承文把两个弟弟都拉到后院那儿,准备来个促膝长谈的座谈会。

    面对一脸懵逼的弟弟们,他先从两人快要成家说起,以此慢慢打开之后参加春闱立业的话题。

    话说回来,貌似小武小德日常的举动,看着也不是那种颇有些不安的婚前和考前焦虑症。

    现在两人的神情状态,都挺放松的。

    如果这时候他突然让两人放松不要紧张的话,有可能会引起负作用。

    接下来,反而会让他们慌张起来。

    “大兄,你问这个干嘛我和小德都跟她们定亲了,不确定什么更何况,谁成亲不期待和紧张啊。您当初跟宁阿兄成亲的时候,还整夜睡不着呢。”

    郑承武闻言,想到他和未婚妻相处的各种细节,瞬间血气上涌脸部发烫。

    顿了一下见大兄直直的盯着他和小德等回话,他轻拍几下脸颊,便忍不住小声回嘴道。

    嗨,还以为大兄叫他和小德过来谈什么呢,原来是来调侃他们即将要成亲的事。

    真是的,都不是小孩子了,大兄还是这么爱开玩笑。

    “呃,期待倒是蛮期待的,但对于和她成亲这事,我很确定啊,也不怎么紧张。大兄,你不是跟娘去见过我和二兄的未婚妻,还对她们十分满意吗怎么突然就问起我俩的婚事来”

    郑承德不解的挠了挠头,等二兄回答了,也跟着老实回复大兄的问题。

    自定亲以来,他私下跟对方都见了好些次,素日里他们隔三差五的就来回交换小礼物和日常琐事趣事。

    两人如此频繁的来往之后,他一点一点的熟知他那未婚妻的性情,从开始的不安,变得放心起来。

    对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是大兄说的三观,都跟他蛮契合的。

    所以,他在庆幸娘给他找了这么个合乎心意的娘子之余,就只剩下了即将要跟她结为夫妻的满满憧憬。

    而且,他们都互相交换了庚帖,除了有一方临阵悔婚,他们肯定是跟定了亲的人成亲啊。

    大兄这拐弯抹角的,究竟是想问什么

    “咳咳,好好好,知道你们对自己的婚事很是满意了。别担心,爹娘和大兄都很满意你俩的未婚妻。呃,不扯其他了,大兄这就直接问你们吧。年后的春闱,你们有信心吗到时候,你们就安心的去参加吧,家里的事有大兄和阿宁在,就算你们去别的地方了,也不用惦记着爹娘没人奉养。”

    看着小武小德各自不同的表现,郑承文略有些讶异。

    想不到,小武脸皮竟然比小德要薄多了,这么容易就脸红。

    罢了,看两个弟弟的反问,就知道他不会套话的精髓技巧。

    关于科举一事,他还是直白的问比较好。

    “啊,原来大兄是在担心这个奉养爹娘的事我不担心啦,他们早就和我和小德谈过这事了。有大兄元元和宁阿兄在,我们肯定能放心。至于春闱能不能过,这哪能说得准,毕竟秋闱的时候。我和小德的成绩只在中等之流。所以,能不能闯过来,也只能尽力而为吧。”

    郑承武面对一脸认真的大兄,愣了一愣也跟着郑重的回答道。

    说实在的,大兄真逗。在这时候才想起他和小武若是成了进士,就得离开家里到外任职的事。

    其实,他还蛮感激大兄不走科举这条路的。

    起码他们之后不在爹娘身边了,也不用过于担心家里。

    对于这事,爹娘在他和小德第一次参加秋闱的时候,就已经跟他们认真的谈过好几次。

    所以,对于离开一事,他们早已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

    “嗯,二兄说的对。咱们秋闱的放榜成绩又不是属于顶尖的那拨儿,想要成功得到殿试的资格,除了拼自个儿的才学能耐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运气呢。大兄,我和二兄参加春闱的事,您就别太过操心了。爹对我们年年仿考了这么多回,我俩早就不紧张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看着比他们还要紧张的大兄,郑承德笑了笑,反而安抚起对方来。

    不过,他和二兄这都是第三次参加秋闱了,咋大兄现在才开始焦灼起来。

    他们苦读十余载去参加科举,为了就是郑家的未来。

    因此,因为前程而离开家里离开爹娘,这是必然的事。

    加上,有大兄在爹娘和元元身边,他和二兄没什么要顾虑的。

    “不紧张就好,不紧张就好。秋闱有居中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咱又不是强求必须要名列前茅,你俩就按平常心去参加春闱吧。至于运气,大兄会在放榜前都天天在家为你们祈祷的。好啦,大兄知道你们不紧张就行,都回房休息去吧。白天的时候,你们还要复习呢,别老是熬夜啊。”

    郑承文听了弟弟们的解释和保证,立马恍然的各自拍了一下他们的肩膀。

    也对吼,小武小德无论模拟考还是正式考,都十分有经验了。

    这样的话,他还紧张个啥,跟前两次一样,怀着平常心看待啊。

    唉,都怪他自从得知可能抱上皇帝这根粗壮的金大腿后,心中的野望,立马膨胀了不少。

    郑爹还是三十多才考上进士呢,他俩弟弟才二十多点,在这年纪参加秋闱能够中举,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不行,不行。

    他得好好调整一下自个儿的心态了,别一时膨胀过度,导致悲剧翻车。

    皇帝说不定早就忘记他了,人家那会儿只是想靠着儿子来稳固太子之位。

    现在对方成功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一职,儿子太多的话,恐怕还害怕会出现九龙夺嫡的争夺大战呢。

    唉,求人不如求己。

    想当含金量高的纨绔衙内,他还是积极去当好他的神棍本职罢了。

    广结善缘,这才是他能够帮助郑爹提升的最好一条路。

    金大腿外挂什么的,他还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不靠谱的事情身上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