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第 33 章

作品:《[明穿]农妇种田记

    李玉香听了斜他一眼“你自己说的,你可别忘了”

    谢老七嘿嘿笑了,这怎么会忘照顾孩子这么麻烦的活儿,他巴不得甩出去呢

    之后他又带着她俩去买了牛车,割了肉。

    谢老七赶着牛车,李玉香和小牛坐在大大的车斗上。

    正当她心里奇怪谢老七怎么买了这么大的一个车的时候,就见谢老七把牛车停在了离县城门口一两百米远的地方,高声吆喝道“有没有去谢家村附近的一个铜板两个人要坐趁早啊”

    见李玉香惊讶的看着自己,谢老七有些自得的笑了笑“这牛和车也不能白买,咱们多少赚点外快”

    李玉香看看已经挤在谢老七身边交钱的几个人,心想这么简单的事儿,她怎么就没想到呢

    就在她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交了钱坐上来的人已经凑到了她身边。

    那人约莫三十几岁,皮肤黑红,长手长脚,梳着一根乌油油的大辫子。

    见李玉香是个女人还带着个孩子,就凑到她身边坐下,并开口打招呼道“难得见有回村里的牛车,妹子是哪个村的”

    李玉香打量她一眼,见她面带笑容,看着爽朗大方,就答道“我婆家是谢家村的”

    “巧了不是”她说“我是隔壁西水村的,我娘家姓黄,妹子要是不嫌弃可以叫我一声黄嫂子你婆家是谢家村的”

    她看看李玉香,又看了看前面赶车的谢老七,问“前面赶车的谢老七是你男人吧真有福气,他可是我们这一片有名的能耐人”

    李玉香点点头,顺着她的话称呼道“黄嫂子嫂子这是来县城买东西”

    李玉香之所以这样问,是见她只背了一个窄窄小小的包袱,并没有带别的什么。

    黄嫂子听了李玉香的问题,毫不见外,抖开自己的小包袱,露出里面薄薄的书和笔墨纸砚来。

    看到的李玉香不由得摸了摸自己怀里的小包袱,她们俩包袱里装着的东西大同小异。

    她说“这不是你们谢家村来了个先生吗我想着让我儿子也去你们村里念书哩,今天出来给他买了这个”

    说着,她还拽了拽自己身边坐着的十一二岁的少年对李玉香示意道“瞧,这就是我儿子,黄冬生。”

    又对自己儿子说“快,叫姨”

    看着眼前看起来只比自己大了三四岁的女孩,黄冬生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来一声“姨”

    对于这位黄嫂子的儿子为什么跟着她姓,李玉香虽有些好奇,却没好意思探究,但可能是对这好奇过的人多了,黄嫂子毫不避讳的解释道“我家那口子是入赘到我家的,所以我儿子跟我姓。”

    既然她能这样毫不避讳的说出来,那就说明她们家大概率是她在当家作主了

    这是李玉香穿越之后见过的第一个能够当家作主的女人,她难免好奇的多看了几眼。

    见李玉香有一下没一下的偷看自己,黄嫂子非但不在意,反而极亲近的拉着李玉香的手说“我一见妹子你就觉得亲近,要是妹子你不嫌弃,我今天带着儿子去你们家做一回恶客怎么样”

    李玉香有些懵,她很久没有遇到一见面就这么热情的人了,哪怕心里猜度她这样热情必然是有所求,但仍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错过了十几章的剧情

    怎么就发展到这一步了呢

    余光扫到了自己放着书本文具的包袱,李玉香看了看坐在她旁边面上有些窘迫的男孩,忽然有些明白了黄嫂子到底是想干什么。

    她爽快道“我一见黄嫂子你也觉得亲近,嫂子愿意到我们家去做客,我欢迎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嫌弃”

    黄嫂子一拍大腿,正要说些什么,一直在一边听她们说话的几个男女忽然七嘴八舌的接口道“我们也对妹子一见就觉得亲近,我们也想去妹子家做客”

    见车上人满了正打算赶着车走的谢老七听到这番动静不由满头小问号,这些人这是要干嘛

    看见他疑惑的眼神,李玉香凑到谢老七背后小声说“是好事,回家你就知道了”

    可是谢老七现在就想知道啊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谢老七赶着牛拉着一车人回了自己家。

    到了谢家村村口,村里的一群老太太们正聚在村口的大树底下纳凉。

    见着一车人来村里,有人忙慌张的站起来凑近了几步,眯缝着眼仔细看,才看清楚坐在最前面那个赶着牛车的是自家村里的谢老七。

    几个年纪大一点的老太太,拍拍胸口缓口气儿又放松下来坐了回去。

    其中一人对谢老七说“今儿怎么带这么多人回来咱们村里就这么些人,你忽然带这么多人回来,吓得老婆子我还以为又回到了五十多年前,土匪进村了”

    谢老七从牛车上下来对老太太说“如今天下太平,您怕个什么劲”

    老太太撇撇嘴“谁知道能太平多久我们年轻的时候,世道乱起来之前也是太平的”

    谢老七不理她的怪话,又对众老太太们解释说“这是我们今天进城碰到的,都是隔壁西水村的人,他们想来咱们村看看,让我带他们过来。”

    谢老七这么一解释,那刚才说着怪话的老太太眯着眼凑到别人附近细看,这才喃喃道“瞧着是有点眼熟。”

    她这动作不大礼貌,但她这个年纪了,没人会和她计较这些小事。

    知道不是生人,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她拄着拐棍又回到了树底下,说“算了算了,你们年轻人的事儿老婆子我搞不懂。”

    她自个儿嘟囔了句“怎么出去一趟就带了这么多呢”话语表达出了她内心直白的好奇。

    但她并没有真的追着李玉香夫妻两个细问,拄着拐杖凑到树底下,她就又盘着腿和老姐妹们聊起天来。

    看着谢老七安抚的拍着牛的后背,老太太忽然想这样的日子可真安逸啊,哪里是几十年前的她能想象得到的。

    过了村口老太太们的这一关后,车上的人也都很有眼色的下来了。

    谢老七牵着牛往前走。李玉香抱着小牛给给他们指路“村尾就是我们家了。”

    黄嫂子说“这么一看,你们家离村口有些远哦”

    “是啊”李玉香说“不过也还好,这么点儿路咱们都是走惯了的,也就不觉得远了。”

    她们一路走到村尾,快到李玉香家时,黄嫂子忽然问“妹子,娃娃们将来读书的地方在哪儿你知道吗”

    李玉香还真就知道“也在村尾原本村尾就住了我们三户人家,先生来了之后喜欢这边安静,就寻了处荒废的房屋,说定过了春耕就找人修缮一下住进去,以后就在那房子的堂屋给他们讲课。”

    听说先生也住在村尾,将来还要在村尾给孩子们上课,黄嫂子的笑容一下就大不相同了

    她问李玉香:“那你们家还有空房子没有”

    李玉香看了一眼谢老七,对黄嫂子说“有我家老七在,我家还愁没空房子嫂子您要是有什么事直说就是,咱们都是爽快人,没的这样兜着圈子说话,谁都猜不着对方要说什么”

    黄嫂子也不扭捏,道“那好,那我就直说了

    这不是我家里人都想让我们家冬生来这边念书嘛可咱们两个村离得不近你也知道,他们就晓得逼着孩子上进,只有我这个当娘的心疼孩子每天要跑这么远。

    我是想着妹子一看就是个贤惠利索人,能不能每天中午做饭的时候顺带多做上一口,让我家孩子也在这儿顺便吃上口热乎饭,省的他大中午顶着太阳来回跑。”

    黄嫂子虽然没读过书,也没听过什么想要开一扇窗最好先说要凿一面墙的道理。

    但她做事深谙先凿墙,再开窗的精髓,停顿了一下,估摸着对方正在心里想着怎么拒绝自己的时候及时补上一句“当然,这饭我们也不能白吃,我们一个月交一百个铜子的饭钱,只要能让孩子吃口热乎的就行”

    在得知她住在隔壁村,家里有个想在自己村子读书的孩子,对自己又一见面就表现的那么热切亲热的时候,李玉香就对她的目的有了猜想。

    没想到还真被自己给猜准了

    家里有条件的给孩子花钱在学校附近找个能吃饭休息的地方,这不就是后世火了十几年的小饭桌食宿班吗

    所以她的卖豆腐事业还没开始,就要因为意外来到村里的先生,先开始小饭桌业务了吗

    但想想这个时代和后世对于饭菜大相径庭的标准,李玉香忽然觉得自己可以

    赚钱肯定是赚的,而且顺带还能改善一下她们家的饮食情况,能吃的更好,谁愿意顿顿吃糠咽菜呢

    纵然心里千百个愿意了,可李玉香还是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她说“要是孩子多些还好,孩子多些我就把这事儿当成个正经事来做了,但如果就您家一个孩子的话,我还得再想想。”

    她这倒是没说假话,就一个孩子的话,赚的钱不多,要做的事儿却丁点不比人多的时候少,在马上就要开始卖豆腐的这当口,确实有些划不来。

    她打算再看看还有没有别人家有这个需求,如果超过五个的话,她就可以认真的把这事当成个事业来做,专门从家里腾个屋子出来收拾干净,让谢老七帮忙打几个高低床,几套桌椅,每个月收取固定的金额。

    还没等黄嫂子就李玉香要想想的说法表示什么,和他们一起来的那些人里就有四五个说“还有我们,我们家里孩子也是要来这边读书的”

    李玉香这才分神关注刚刚同车一起回来的这些人,咦,他们跟过来难道不是来看热闹的吗

    还真不是

    李玉香娘家离得远,并不认识这位黄嫂子。

    她可是公认一双抓钱的手,什么赚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虽然没人直说出来,但他们村里不管男女,都觉得她比男人还要能干

    能干到什么地步

    别人种田,交了税之后能赚出来一年的口粮就喜得拜佛了,她每年种出来的东西卖了多少钱不知道,大伙就看见她们家年年买地,年年买地

    打听她们家怎么有钱买这么多地,她们家人只说种田赚的,有人信了,在她们家后面跟着学,第二年果然大赚

    慢慢的,西水村的大部分就都和她学了。

    西水村的人和她学惯了。

    她今年种瓜,他们就绝不种豆,她今年种高粱,他们也就跟着种高粱。

    好在这位黄嫂子也大方,见村里人跟着学也不拦着,心情好了还会指点一二,怕村里人的东西卖不上价,她还会帮着牵线搭桥找买家。

    她在中间赚没赚钱谁也说不好,但西水村人除了对她的为人有了深刻的认知之外,更喜欢跟在她屁股后面学了

    就像送孩子念书这种事,本来西水村愿意送孩子出来读书的都是富裕人家,可一见她们家孩子也要来念书,那些家里稍有几个钱的,也都勒紧了裤腰带要把孩子送过来

    这不,见她今天出来给家里孩子买东西,他们也紧跟着来了,生怕有什么好处自己被落下了。

    本来他们跟着来谢家村是想看看黄嫂子是不是又找着了什么生钱的门路,直到听见黄嫂子刚刚和李玉香的对话,他们才明白原来她是为了这个才来的谢家村

    明白了之后,几个家里不差钱的人迅速跟进,紧接着也表示要让家里的孩子在这边吃一顿午饭,钱就按照黄嫂子说的数目来给。

    看着争先恐后表示也要把孩子寄放在李玉香家里的同村,黄嫂子的内心十分无奈,她把孩子寄放到她家里是有理由的,这些人又不是在谢家村没个亲朋好友的,跟着来凑什么热闹

    都是一个村的熟人,她也不能看着他们平白多花这么多钱,毕竟谁都不富裕,一年一两多银子的伙食费真是不少,这都是一家子没日没夜,一滴汗珠子摔八瓣苦熬出来的钱。

    她制止住已经快把李玉香和谢老七围起来的众人,拉着他们到一边去小声说“我把儿子放这儿是因为她也在这个村儿,我和她的关系大家伙自小一起长大的也知道,那是水火不容,她连婆家兄弟两三岁的儿子都能动手,我是怕把孩子寄放在软和人家里,孩子受委屈

    你们和她又没这么多的矛盾,何必多花这个钱”

    有人没反应过来,问“她她是谁”

    旁边的人对他小声说“就那谁,就”

    他就了半天,一时只想起来大家伙当年给她取的外号,人名怎么都没想起来,可当着人家夫家兄弟的面,叫那种外号又着实不大好,只能含糊道“就现在谢老七他四哥媳妇”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肥肥的一章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