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第一座城(含入v公告)

作品:《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

    转眼到了农历腊月。这些日子,许多事情都上了轨道。

    砖头销路一直不错,开卖没多久,龙镇的人就认得了贺明珠。

    谁家需要砖了,只要去她那提前说一声,两三日,总能排到,也无需自己去砖厂。既方便又快捷,是以人人都只认准她。

    不过因为定价不算高,又要交大半利润到砖厂里,所以赚的倒不是特别多,但是胜在不用花太多心思劳心劳力。

    明珠把它定位为一个薄利多销的路子。

    而贝壳,因为只需要除去人工给村民,其余得到的就全是利润了,后来连车子都是石灰厂自己派的。所以单价虽不高,赚的倒是不错。

    点心摊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好得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果然“民以食为天”。

    后来又买了一辆板车。两辆齐头并进,堪堪挤下所有的锅碗瓢盆。

    这其实有一部分得益于阿九嫂。谁也想不到,她一南方人,做包子烙大饼做得那样地道。

    愣是把工人们的嘴给扳过来了,以前还觉得馒头干巴巴难以下咽,吃了阿九嫂的包子馅饼才知道,那根本就是厨艺的参差

    夹着肉馅的大包子一咬,酱汁在嘴里四处逃逸;大饼也香得很,还有劲道。

    加上原有的主食,几乎大半个镇的工人点心都出自她们的点心摊了。

    期间,贺明珠带阿九嫂把她的离婚给办了。

    先是去镇里找妇女主任,在她的热心帮助下,找到老九所在村的支书。由村支书出面,联合村里的宗族长辈出面劝说老九和他父母。

    在几方见证下,终是成功把这婚给离了。

    虽然对方提出要给他们家一百八十损失费,这种离谱要求。但明珠为了速战速决,以绝后患,还是把钱甩给了他们。

    阿九嫂感恩戴德,回去路上忐忑不安,说了好几次“小老板,我一定尽快把这钱还上。”

    “不用急的,以后每月工资里一点一点扣就是。”贺明珠停下了脚步,偏头对她说,“现在你自由了,那边的事情也说清楚了。不用再担心,总不敢出门了。”

    阿九嫂先前总怕送餐路上会碰见前夫,每次出门都要围条大围巾,挡住大半脸。

    “我还有工资不用的,真不用的。”这是阿九嫂第一次听说,自己还能拿工资。

    她忙摆手“你们收留我,让我有事可做,有地方落脚。现在又帮我解决了这样一桩大事,我感激都来不及,还要什么工资,我可不能拿的。”

    “瞧你说的,帮你归帮你,那是一回事。你付出了劳动,给你开工资,这是另一回事。两个不能混为一谈。你放心,只要好好干用心干,生意好了,还能加工资。”

    贺明珠开玩笑“要是犯懒了,那可要扣工资哒。”

    “哎”阿九嫂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会猛烈点头。

    接着像是想到一件事,支吾道“要不以后叫我名字吧,我不想再跟那混账有什么瓜葛了。我叫,我叫,阿莲。”

    “阿莲。”贺明珠顺着她的要求叫了一声。

    阿莲,多好的名字,她终于可以做她自己了真好,明珠为她感到高兴。

    此外,贺明珠又去了趟邻县的县委招待所,把这个月的海货鱼干送过去,那边倒是决定要牙具继续供应。只可惜杭市林永兴的电报始终没有复信。

    几桩生意梳理完毕,舅舅家的房子也结顶了,这几天舅妈来龙镇的频率也高了起来。

    江红梅看见明珠母女在他家的地盘,热火朝天地经营点心摊,话就有些酸溜溜

    “真是没想到啊,这生意就这么支棱起来了。这可赚了不少钱了吧连房租、水电都不用,利润一定不错吧”

    李秀兰捞面的手登时顿住,正要开口解释。贺明珠挥挥手,示意让她来说。

    “舅妈,托你和舅舅的福,我们在龙镇有了这处地儿落脚。这都小本生意,不过该出的本钱还是要出的,我就按市价算给你房租吧,水电也贴补你。”

    明珠始终认为,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舅妈的小癖性相对于外家的重要性,实在算不了什么。能用钱解决的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

    “这里也建好了。我和我妈本准备和你说,我们自己屋要开建了,这里的后续我们也帮不上忙了。”

    “嗬,看你客气的,弄得舅妈我像讨钱似的。真不是,我就问问。”江红梅当然不可能承认的,只不过钱给她还是照收的

    “你们屋子要起了钱有了”她是听说了大姑姐和大外甥女买了地的,只是先头还说盖屋的钱还缺,就这么几天,钱就赚到了要真这样,这点心摊子生意可不得了啊

    李秀兰也是头一次听女儿说这事,惊诧地看向女儿。自己的点心摊赚了多少钱她自己有数,虽然很可观,可盖房子还是紧凑的啊。

    她并不知道女儿还有另外几项进项。

    明珠原本还在想,究竟是先盖楼还是先多攒钱。现在嘛,正好来这么一出,也省得她纠结了。

    人,还是有自己的房子比较好,再没比有屋栖身更让人心安了。

    盖房子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找好施工队,要准备好各种需要的建材。然后嘛还要在宅基前搭一两个帐子,主家驻守和工人休息用。

    好在这一切她早已做了打算。

    施工队嘛,这年头盖自住房也没有用什么正经的专业队。大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同胞摇身一变,成泥瓦匠成水泥工,活做多了也手到擒来了。

    因为跟舅舅家的工人们也熟识了,就正好接过档,不用再另外找。

    建材就更简单了,砖和石灰浆都是现成的,只要再备上其他缺的几样就行。

    说干就干,第二日,贺明珠就去市集租借了两顶帐子,叫上阿莲,一同去了自己的宅基地。

    这是今生她第一次现场亲临。

    前世倒是来过好多趟。记得前世,建镇头几年,去舅舅家走亲戚,都是从这里的码头上岸。那时候满街的琳琅物品,吆喝声不断,三轮车停满。好不热闹

    只不过那时的这间沿河宅基不属于她,而如今,它却是自己的

    贺明珠的心澎湃不已,有太多可能了,有太多的蠢蠢欲动

    镇里的动作比她还迅速,造桥的施工队已经进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她准备在他们后勤区旁边的空地搭帐子。

    相比于大家的自住房,镇里的工程队还是专业的,是从外地请来的。有些个会带家属,充作后勤,包揽队里的吃喝。

    明珠和阿莲刚推着帐子过去,隔壁后勤区就有一个胖胖的婶子拿着大锅勺走出来,冲她们笑“你们是要盖楼嘛”

    “是呀,婶子好”贺明珠也跟她打招呼,“挨着你们搭帐子好不好”

    胖婶咯咯直笑“那有什么不好我巴不得嘞我们队就我一女的,我都快闷死了。天天油锅里捯饬,无聊得很。”

    说着她走到自己帐里头去,没一会儿又出来。这回是手上空空,“我来帮你们,搭这个我拿手。你们屋子是哪一间呢”

    贺明珠手一指,感激道谢“谢谢你呀婶子我叫明珠,她是阿莲,另外还有我妈,我们仨住这儿监工。”

    “有件事得叫婶子你晓得,我们平时会做些下午点心,走街串巷地送工人们吃。要是影响到你还请多多包涵呢。”

    因为对方也是做吃食的,好的话还能交流一些灶间心得。不好的话,心有芥蒂那不如事先把话挑明了。

    “嗐,那有什么,他们吃不吃我煮的,照样都得给我开工资。想吃好的,自个儿开小灶去,影响不着我”胖婶说起话来,爽利飞快,一点都不黏糊。

    她又仿佛想到什么,上下打量明珠和阿莲“哦,原来这些天街头送点心的是你们呀我也尝过,真是好手艺看来我以后可以蹭吃咯。”

    明珠和阿莲俱笑,都说没问题。

    在胖婶的帮助下,两顶帐子很快就搭好了。一个新的落脚点

    接下来的时光,她们就要在这里看着自己的新家一点点添砖加瓦,从无到有。

    为了不耽误下午的送餐,她们分了两天时间,把东西分批从舅舅的宅基搬到新家的帐子。新的点因为沿河空地多,实际用起来比原来的宽敞多,好用多啦

    搬后的第三天,舅舅的新屋总算彻底收尾了,工人们换场到明珠这。

    明珠母女择了吉日,买了鞭炮在霹雳吧啦声中,开工大吉

    紧接着,就是舅舅他们要在新屋整一个暖宅宴。

    这是件大喜事,李家的几个女儿将纷纷从各处,拖家带口地赶过来。

    临近日子,李秀兰有些惆怅。明珠看她尽在那晃来晃去,神思不定,就主动问“妈,要不要让爸爸送妹妹过来”

    李秀兰却是皱了皱眉,吐出了句“让你二姨带你妹妹过来吧。”

    明珠耸耸肩,既然这样,那就让舅妈来去的时候顺路告诉二姨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将于625入v,恳请小可爱们继续支持哦,谢谢啦

    小贺同学进了第一座城啦,好戏刚刚揭幕哦。

    推下预收啦楼兰公主穿到六零去支边,求抱走

    阿穗是楼兰古国最小的一位公主,千娇百宠着长大

    然而在最后一场风殇中,她殉国了

    本以为要到地府和父母团聚,谁知眼一睁,穿到了六零年代。

    成了18岁的海市姑娘谷穗,虚有个城市户口,却是个有继母、继姐的小灰姑娘

    原先人践人踏的小可怜,转了性子

    好吃的都被继母拿给继姐吃了阿穗就把继姐的饭碗直接砸了

    全身的衣服只有穿继姐剩下的份阿穗就把继姐的衣服全剪个稀烂

    谁敢欺负本公主,你试试

    正值大力动员知青去远疆支边之际,

    继姐哭着嚷着不要去

    继母就偷偷摸摸使计,让女儿顶替阿穗亲妈原本留给阿穗的工作

    阿穗眼一瞥,支边远疆

    你不去,我去呜,那个熟悉的地方

    本以为这傻妮子总有一天要哭着求着回大城市的谷家人傻了

    这小傻子不仅没哭也没求,还过得比谁都要好不仅没有凄凄惨惨,还嫁了个科研大佬

    这是一个灰姑娘打脸继母的故事

    这是一个被宠的姑娘一直被宠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支边青年大力建设祖国的故事

    另有预收花神渡劫百花花式虐渣快穿见专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