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品:《皇帝奋斗日常》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除了容漾、傅然等主要将领之外, 裴清殊还在心腹大臣们的推介之下, 封了邵康乐为容漾的副将。
至于傅然的副手,裴清殊没有过多干涉。这次傅然出征带的都是神枢营之人,他在神枢营经营多年, 自己的手下自然要比裴清殊了解许多, 所以裴清殊给了他充分的权力自由决定。
虽说近数十年来,匈奴犯境之事已经屡见不鲜, 可是像这回这样,五省大旱,叛乱四起, 匈奴人又与叛军勾结、大规模地打到大齐的国土上来还是第一次。
所以一时之间, 悲观和恐惧的情绪笼罩上了许多人的心头。
不过除了礼亲王、卫国公那种畏惧出征的老臣之外,还是有许多裴清殊这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年轻武将,主动请缨, 出战匈奴。
裴清殊听说之后, 很是欣慰。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 大婚之后就在宫里做侍卫的十四竟然也求见他, 说是想要随军出征。
裴清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 一脸认真的同胞弟弟, 心里头颇有些抵触地说“你虽随着长华殿里的师傅学了些功夫,可战场上刀剑无眼, 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你可想清楚了”
十四颔首道“皇兄, 臣弟习武多年, 为的便是保家卫国。现在既然国家有难, 臣弟自当挺身而出”
“保家卫国,也有不同的保法儿。上阵厮杀,是保家卫国,戍守京畿,或者像你这般戍守宫城,也是一种方式。”
裴清殊是舍不得让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上战场,不过裴清殊方才所说的,还真不只是想要留下十四的托词。
现在宫城的安危,的确至关重要。
“眼下旱灾未平,叛乱四起,异族入侵,形势危急。朕身为皇帝,必须稳定住京畿,整个大齐才不会乱。你若有心助朕,便替朕守好这宫城。”
十四听了,不禁有几分松动。
的确,在眼下这种情势之下,京军三大营里的主力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倾巢而出。
经过雍定初年的裁军和整顿之后,京军三大营的人数一度降至十二万。
后来经过几次的征兵之后,三大营的人数涨到了十七万。再加上慕云康的两万,和原本驻守在长安的人马,便有二十万人左右。
二十万人守一座城自然是足够了,可前些日子山东叛乱,毅亲王带了五军营的四万人马前去镇压。
明日容漾和傅然相继出征,又要带走神枢营的七万骑兵,与神机营的两万炮兵。
这样一来,京军三大营里便只剩下五军营的四万步兵驻守在京城附近。
慕云康因为西北慕家军反叛之故,那两万人不仅不能算在可用之列,甚至还要派人盯着、防着。
十四这样一想,便突然觉得京城简直危机重重。
裴清殊观他神色,便大致猜出十四在想什么了“虽说长安易守难攻,但我们也切不可大意了。京城守卫空虚的消息,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露出去。匈奴人诡计多端,难保到时候会不会突袭。你任六品蓝翎侍卫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朕便晋你为三等侍卫,务必尽忠职守,不要放过宫里的任何一个可疑之人。”
十四心神一凛,肃然答应道“是,皇上”
十四领命退出去之后,裴清殊不由地稍稍松了一口气。
还好十四听他的话,没有执意随军出征。
眼下太上皇和林太后都还在行宫里没有回来,若是他们回来后得知十四出征的消息,心里一定不会好受。
不管怎么说,起码要把十四留在他的身边,直到太上皇他们回来再说。
按说朝廷出兵,应当先举行隆重的遣将礼。不过战情紧急之时,一切礼仪都可以从简。
裴清殊心中早知将有一战,所以此时已经斋戒数日。
大军出发的前一天,裴清殊便沐浴更衣,前往奉先殿祭祖,祈求裴家列祖列宗保佑此次出兵大获全胜。
发兵当日,容漾一身白衣,身披银甲,长发以一玉簪高高盘起,气质高贵,俊美非凡。
按说在这样仪表堂堂之人面前,任何人都要为之失色。可立于城楼之上的裴清殊,身着帝王朝服,头戴冕旒,庄严华贵,丰神俊逸。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令人不敢逼视。
当着数万大军的面,礼部尚书修鸿嘉亲自执起黑犀牛角轴的明黄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兵部侍郎容漾,天资高卓,学贯经史,,予懋乃德,特封辅国大将军,领兵十万,驱除匈奴,威震夷狄。布告天下,咸使闻之。钦此”
“臣,领旨”
容漾形容肃穆,一丝不苟地向裴清殊行了一个大礼。
容漾的礼还没有行完,便有人端了一个枣红色的漆盘上前。
红布底下盖着的,正是辅国大将军敕印。
容漾直起身后,跪着从裴清殊手中接过了敕印,再行三拜九叩大礼之后,将敕印转交给随军出征的文职官员。
“爱卿平身。”裴清殊说着,向一旁抬起了手,立马便有人将盛着琼浆的酒杯奉上。“这杯酒,朕祝你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容漾连忙起身接过另一个酒杯,微微垂首道“谢皇上臣定竭尽全力,定不负皇上厚望。”
裴清殊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一旁侍从低声提醒吉时已到之后,容漾便又向裴清殊郑重一礼,随后步下城楼,翻身上马。
随后,身侧士兵将军旗高高举起,一个大大的“齐”字,瞬时振奋了所有人的心。
目送大军出发之后,裴清殊便登上銮驾,重回宫中。
现在,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韩歇,或者说是呼韩邪逃出京城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到北夏,而是前去投奔了他的兄长,左贤王董木合。
呼韩邪与左贤王并非同母所出。左贤王的生母,乃是现任单于的大阏氏,也就是正妻。而呼韩邪的生母出身低微,很早就已经去世了。
呼韩邪能在众多兄弟之中脱颖而出,当上右贤王,全凭他对中原的了解,还有出众的智谋。
北夏与大齐不同的是,并没有皇太子这一说法。
左贤王地位尊崇,即为所有人默认的太子,权势远高于呼韩邪这个右贤王。
董木合的母族,在北夏势力庞大,且董木合的生母大阏氏一直将呼韩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呼韩邪在北夏举步艰难,甚至多次险些殒命。正因如此,他才会想到另辟蹊径,亲自更名改姓,来到大齐,甚至为官。
他来大齐,为的就是替北夏收集情报、传递消息,从大齐内部寻找击败他们的方法。
待北夏占领大齐、他立下奇功之后,再对董木合取而代之。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呼韩邪已经筹备多年。
现在,他自然不会将攻下大齐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给自己的异母兄长董木合了。
所以他来到了董木合的军中,以自己在中原多年,对齐国最为了解之故,要求担任匈奴军的副帅。
但董木合又不傻,坚决不肯同意。
这回董木合南下中原,一路入关都非常顺利。
在他看来,齐人羸弱,不堪一击。此次出征攻占大齐,他是势在必得。
既然如此,他当然不肯同意将这么大的功劳分给这个不讨喜的弟弟一半了。
然而,让董木合没想到的是,呼韩邪竟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偷偷派人回了北夏,请来了匈奴单于的旨意。
既然单于都已经开口了,董木合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接纳了呼韩邪,以及那个从长安逃过来的大齐王爷。
老实说,董木合打小就对齐人十分厌恶,非常不喜欢有这么个齐人在自己的军队之中。
可恶的是,这个什么安王爷还经常在附近晃来晃去的,搞得董木合十分烦躁。
他和那齐人语言不通,只好让人把呼韩邪叫来自己的营帐,问他的话。
“呼韩邪,你也就算了,你带这么个齐国的王爷来我军中,算是怎么回事”
比起暴躁的董木合,呼韩邪十分淡定地说道“我不是都已经和王兄解释过了吗这个安王爷是齐国皇帝的四哥,两人从小亲密无间,他知道齐国的许多秘密。这些年来,他向大夏输送了不少情报。此次父王派兵南伐,多少也有他的功劳吧。”
董木合大掌一挥,神情愤懑地说道“这些本王都不在乎本王只知道,他已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已经再没有任何用处了这么一个废人,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他,还好吃好喝地供着,耗费我大夏的军粮”
呼韩邪露出一副不赞同的表情来“王兄,怎么说人家也是为了我们做了不少事情的,现在全家老小还都捏在裴清殊的手中。您现在把他杀了,岂不是应了汉人的那句过河拆桥”
董木合上前一步,一双铜铃般大小的虎眼,紧紧瞪着呼韩邪道“本王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河啊桥啊的本王只知道,你呼韩邪从小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你是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留着一个废人的告诉本王,他到底还有什么用处”
呼韩邪看着气急败坏的董木合,缓缓地笑了“王兄,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呢你想想看,这个安王爷从小生在齐国皇宫,又在齐国官场沉浸多年,肯定知道不少对咱们有用的消息。过去他人在齐国,定然会有所保留,不会把他知道的所有事情都据实相告。现在他人都已经在我大夏的营中了,还有什么不想说、不能说的为了活命,他会把他所知道的,所有有价值的消息都告诉我们。这些情报,可是千金难求的啊。”
董木合听了,还是将信将疑地看着呼韩邪“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