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81 章 状元被迫冲喜(13)

作品:《高岭之花,不要跌落神坛!(快穿)

    马车快至宫门,季庭书起身,双颊红透,他掀开帘子喘了口气,端过茶盏漱口,一开口嗓子也疼“我喉咙都破了。”

    穆程将他搂进怀中“你受累了。”

    宫门前下车,这一次朝臣与家眷都向右进,后宫专门设宴处,此次由太皇太后操办。

    已来了不少人,季庭书悄然对身边人道“他们还不知道你已经恢复了,是不是还能再装一装猫”

    燕南可能是知道,但看样子他并没有说,要不然众人不会是这么淡然的反应。

    “是啊,看谁不顺眼还能上去挠一爪子”穆程笑道,“那么,我是疯癫之人,脑子不好,你可要牵好我哦。”

    季庭书抿抿嘴,虽知他是玩笑话,但还是拉起他的手,十指相扣,紧紧牵着他,走过凉亭,花园的石板路,踏在池上的小石桥,拂开垂柳,转弯看见宴席边人头攒动,盛装的小皇子一本正经坐着,手里拿本书,眼睛却滴溜溜地到处看。

    有朝臣带了孩子过来,他们聚在池边徒手捞鱼,不知道在哪听闻槐王擅抓鱼,巴巴跑来找穆程,穆程就和他们一起去捞鱼,一个石子把鱼惊得四散。

    他和孩童们一样趴在桥边,他人未觉他已恢复,行过礼后便作罢,至于庆祝王爷大难不死,这些寒暄之话都去找季庭书说了,毕竟对一个疯癫之人也说不成什么。

    晌午宴席开始,天子与朝臣同乐,有歌舞助兴,一顿饭吃到下午。

    宴席接近尾声,忽而,一道急报扰了众人心情。

    边关正与异族交战,粮草兵马皆不足,兵心溃散,战败请求支援。

    此事紧急,趁朝臣皆在,宴席之处成了议事大殿,皇上立时让众人献计。

    增派援兵,运输粮草都是必须的,只是因地势原因穆朝迟迟无法彻底解决异族,常年征战,免不了兵心涣散。

    众臣商议几番无果,那太皇太后忽然插了一句嘴“槐王妃可有什么看法”

    议论众人霎时噤声,齐齐向季庭书看来,皇上迟疑须臾,他是向季庭书请教过很多国事,但都是在王府请教,不便将他请入朝堂,今日虽诸多家眷在场,但也都说不上话的,他亦没想在这种场合问过季庭书。

    没想到太皇太后会开口,既然提了,皇帝便当众向他请教。

    季庭书往身边看,向穆程点点头,随后走至中间,从容行礼“要激发士兵奋起之心,有一计可行。”他抬头,“陛下御驾亲征。”

    众臣微怔互看,这的确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可

    “边关凶险,陛下贵为天子,若有闪失,如何担待得起啊”

    “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堂也需陛下坐镇啊。”

    季庭书道“要陛下前去是为振奋将士之心,并非真要上阵杀敌,诸将护好陛下便是,至于朝堂,暂时着他人代为处置不就是了。”

    “不可行。”有老臣摇头,“状元郎,我道你有大才能,但今日一见,你还

    是目光浅薄了些,刀剑无眼,谁能绝对保证陛下无碍,倘若陛下出事,穆朝必然动荡,而且,你说陛下去边关,朝中之事交与他人,也不妥,朝堂要事,机密众多,岂能是随意一个人就能处置的”

    “是啊是啊。”其他人附和着。

    季庭书一笑“丞相教训得是,朝堂不可一日无君,看样子,陛下不能离开。”

    “对。”

    “那不如找个人代陛下去边关”

    老丞相叹气“没必要,满朝文武谁去都一样,不是陛下,又何来振奋军心一说”

    季庭书回头看看穆程,穆程向他轻轻颔首。

    他继续说“若是皇室血脉,便不同。”

    老丞相眼一亮,众臣也纷纷抬眼。

    是,满朝文武去没用,但皇室之人,自有归拢军心之效。

    皇上连忙问“槐王妃的意思是”

    季庭书望向前方“不如请小皇子代陛下出征。”

    众臣又一次噤声,堂上,太皇太后把小皇子往怀里搂了一点。

    皇帝只有这么一位兄弟,小皇子好像是唯一人选。

    可他才十一岁。

    朝臣不敢说话,只等皇上发话。

    皇上犹犹豫豫“这个皇弟年幼”

    “陛下,只是前去边关,不要他上阵,派诸将护好他。”

    “但”皇上顾忌太皇太后,偷偷看了眼,对方只搂着小皇子,没有说话。

    皇上迟迟下不了定论,其他人也不吭声,宴席一时肃然,安静之中,突被一声响动打乱,众人循声看去,但见槐王面前的杯盏不小心被碰翻了。

    宫人连忙给他换了新的,小小插曲,而有些人忽地涌上了一些思量,仿若打开了个突破的口子。

    其实,也不是只有小皇子一个人选啊。

    只是要一个皇室中人出面,不指望他指点江山,这个人是大人小孩,是疯是癫都没关系。

    那槐王虽疯癫,但他也是皇室血脉,论身份,他是圣上皇叔,比小皇子还要高一层,其实比小皇子更合适。

    有人暗暗看来。

    皇帝也暗暗看来。

    他疯疯癫癫,就算就算真死在沙场,好像也没那么可惜。

    “要不”皇上支吾,“皇叔替朕去,如何”

    无人言语,朝臣们算是默认。

    太皇太后低下了头,她是原主的生母,一面是亲儿子,一面是亲孙子,若只能护一个,她已用行动证明了,她更想护着小孙子。

    可以理解,毕竟原主病了很多年了,权衡之下,当然年幼的孩子更重要。

    各怀心思中,唯有季庭书垂下眼眸,于他人看不见的时候,模糊了视线。

    将话题引过来,两人配合,就是为了寻个出征的理由。

    目的达到了。

    满朝文武各怀算计,唯他真的心疼穆程。

    皇帝话刚落,又补充“

    王妃不必担忧,也请皇叔放心,不上沙场,朕会多派将领保护。”

    众臣神色各异,槐王脑子不好,皇帝已开口,其实他答不答应都不重要。

    一众注视中,穆程轻推杯盏,起身跨步走到季庭书身边,拂袖行礼“臣领旨。”

    二个字,叫在场众人恍如雷击,震惊愣住。

    他能说话了,上一回不还学猫叫来着

    是啊,其实他今日并没有上蹿下跳,只是之前趴在桥边捉鱼,大家仍以为他还疯着。

    那拂袖飘逸之姿,铿锵有力的声音,深邃肃然的眼眸,哪里是疯癫之人会有的

    槐王好了

    众人反应过来,大为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堂上人亦惊讶打量他,好半天才想起来说话“皇叔没事了”

    “谢陛下关心,臣已无碍。”穆程道。

    “好,甚好。”皇帝跌落在椅子上,“甚好。”他语无伦次,不知是惊是喜,亦或是,心虚。

    在场众人,方才哪一个没有点心思,思量着疯癫皇叔去沙场不可惜呢

    这心思明面上不说,但看着人好了,总免不了心虚。

    太皇太后站起了身,想仔细看看儿子,可她也羞愧,伸出的手悬在半途,最终收回,只堪抹一抹眼角的泪。

    朝臣们震撼也心惊,槐王好了,可还会去边关

    他刚刚说领旨是什么意思,他愿意去吗

    也有些人开始犹豫了,一个完好的皇叔,万一战死沙场,会不会可惜

    再细看他,槐王原来是这般丰神俊朗,气宇非凡的吗

    皇帝一言既出,收回无面,何况听见他领旨的,追问道“皇叔当真愿去边关”

    “为穆朝效力,臣之荣幸。”

    皇帝松口气“皇叔大恩,朕定会派人护好皇叔。”

    穆程颔首。

    尚在商定出征之事,那边关又有一道急报,异族偷袭,损失惨重。

    皇帝急切起身“增援与粮草刻不容缓,现在就出发。”

    那老丞相提议“既要出发,槐王何不同行,由槐王亲自带兵增援,并护送粮草,边关将士定会更振奋啊。”

    皇上迟疑“只怕皇叔还未准备。”

    好端端来参加宴席,结果直接派去边关回不了家了,任谁能这么快接受

    穆程的确没料到这么急,可边关告急不能等,他看向身边人。

    季庭书点点头,又垂了眸。

    穆程再向皇帝行礼“情势紧急,臣愿立时出发。”

    “好。”

    只是一个时辰的功夫,城门大开,浩荡队伍驶离。

    明月高悬,战马之上,穆程一身盔甲,牵住身边人的手,俯身轻吻“等我。”

    季庭书眼眶泛红,嘴角带笑,不让他看自己的神色,附在他耳畔道“可惜了,还没机会榨干你。”

    穆程笑“等我回来,你别求饶才

    是。”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风吹柳絮,心上人走远。

    槐王到达边关当天,边关捷报,虽出发前说的是槐王只露个面,会加派诸将护他,但边关来报,表示由槐王领兵,才得以力挽狂澜,反败为胜。

    之后连胜,将异族驱赶撤退,再月余,异族投降,打了多年,两个月彻底解决。

    满朝振奋,惊叹于槐王之能,再有西域外敌来犯,西域是重要商路,朝臣请命,希望请槐王去守。

    皇帝下旨,穆程从边关直接去西域,镇守二个月,外敌投降,再之后,不用吩咐,他自请去各要防之处,击退所有觊觎穆朝之人。

    不到一年时间,穆朝四方安宁,穆程军心所向,重兵在握,站稳脚步。

    现如今,朝堂上下,市井民间,乃至外族异域,提及穆朝,率先想起的不是皇帝,是槐王。

    而煜临商行也远扩海内外,声名远扬。

    穆朝四野安宁,唯一部落不服,塞外险要之地,占着地域优势,又是强大擅斗的部落,还擅巫蛊之术,此次他们铆足了劲儿,汇聚全部力量,势必要鱼死网破。

    穆程本都打算回朝了,不想这些人出现,带着有不死不休之势。

    朝廷知这部落难缠,主动派兵增援。

    只是

    槐王名声大噪,朝中有人从一开始的惊喜,到后来,已是慢慢坐不住了。

    功高盖主,龙椅上的九五之尊开始惧怕担忧,那位也同样流着皇室血脉,皇位不是要不得。

    谁能想,曾经病弱疯癫的皇叔,如今战无不胜。

    他战功赫赫,他威望颇高,他还风华无双,他身边的人肯定百般爱慕他。

    想到那个人爱慕眼神,他就禁不住怒火中烧。

    皇帝惴惴不安,也有几个朝臣在耳边添油加醋,深思熟虑许久,皇帝攥紧手,眼中浮出狠戾之色。

    是功臣也会是祸害,那不是有韩将军前车之鉴吗。

    当初也是你们说,不要留后患,一定得斩草除根的。

    派去的增援,不会助他们,而是送他们上路。

    再怎么厉害,也抵不过内外夹击吧,何况,他对自己人定是没防备。

    深夜,王府静谧,廊檐下的灯被风吹动,一晃一晃,摇落满地月影。

    季庭书抱着猫,翻来覆去,睡得不太踏实。

    半梦半醒间,好似有人说话,他翻了个身,听一道有些耳熟的声音,由远及近,好似隔世而来,在他耳畔说“他不会死。”

    小猫动弹了一下,季庭书猛地清醒,坐起身环望四周。

    那声音他想起来了,曾经穆程坠崖,就有这个声音说话,说着同样的话。

    他不会死。

    季庭书大口喘气,不知是梦是真,可那声音听得分明,一定不是幻觉。

    他掐一掐脸,也不是在做梦。

    那声音为什么又来了

    安静房间,他转头,唯

    有窗边一盏烛灯摇曳。

    额头有些细汗,他擦拭一把,窗棂有风吹入,烛火跳动了一下。

    忽地,急切嘈杂的脚步声打乱宁静,下人敲门声颤抖,禀报的声音也战栗。

    “王妃,边域来报,王爷出事了。”

    季庭书猛地转头。

    据禀报,边域险要之境,突发雪崩,所有将士进不去,唯有王爷与几个亲兵奋战对方整个部落,即便如此,王爷竟还是将那部落一举消灭,虽战胜,可王爷负伤,被困雪谷之中,天寒地冻孤立无援,待众人挖出通道,只见到了满地尸首,碎块,血肉,已分不清敌我,而血中有王爷盔甲,至于王爷本人,虽未见到尸体,可不敢说那满地血肉之中没有他。

    槐王府今夜灯火通明,没有人能睡得着,季庭书面前跪了一地人,低低抽噎之声此起彼伏。

    季庭书面色苍白,他双腿发软站不起来,扶着椅子坐下,喃喃道“他不会死。”

    那个声音告诉他的,他信。

    可是不敢想当时厮杀的情景,不死,也疼啊。

    “王妃,您冷静一点。”下人们哭泣着相劝,他们只道王妃不能接受现实。

    “他真的不会死。”季庭书又说。

    满地下人哭得更狠了。

    皇帝作样命人寻找,但苦寻无果,结局比预料得更好,皇帝想,槐王临死前竟还将来犯部落解决了。

    从此穆朝再无人来犯,他安宁了。

    二日后,朝廷昭示,槐王薨。

    全军素缟,满城挂白幡,王府停棺,内里置放衣冠。

    季庭书笃定穆程不会死,心里提了一口气,支撑着他,他有条不紊,宫里让他置办丧事,他就办,在穆程归来之前,一切按部就班,不动声色。

    宾客散尽,他一袭白衣在棺前烧纸,一道圣旨传他入宫,此时正是深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