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1、户部账目

作品:《听说我是神童(科举)

    户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等的官员,谢琰在刚登上这个位置后,也着实忙碌了起来。他之前倒是和户部打过几次交道,也了解一些东西。

    上任户部尚书是姚尚书荣升阁老后从户部侍郎提拔的老臣,这几年一直是兢兢业业做事,直到今年才因为身体原因致仕荣养了。之前慕容熙未登基前,姚阁老就是他在户部埋下的棋子。

    户部一直都是姚阁老的掌控下,左右侍郎也是他的人,之前那位老大人知道但也不想收拾,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是谢琰不啊,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谢琰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户部账目上。

    因为户部的账目纷乱不堪,谢琰决定要重新清理。大燕的记账方式还是比较老旧的,还是前朝的四柱清册方法。这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并不能满足庞大的国家,而且文字繁复,远远没有数字来的简单方便。

    谢琰明面上自然不会显露出来他要收拾户部的想法,左右侍郎都很忐忑,宴请谢琰谢琰也去了,雅贿也收了,再加上谢琰久久没有行动,他们也就放心了。看来这个谢大人虽然在工部和礼部干的不错,但是他对户部没什么了解的。

    谢琰私下从民间招了几个账房先生,日日不休的算,近半个月的时间内,谢琰终于拿到了最终的账目。户部账面上居然亏空了几百万两银子,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而且谢琰发现,这里面的亏空是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本来谢琰是想拿这些证据交给慕容熙决断的,可是十几年前这个时间太敏感了。这个亏空的钱会不会是当年慕容熙还是豫王的时候干的呢是他联合的之前的姚尚书,私下弄户部的银两来充实自己的实力

    谢琰摇摇头,又否定了自己。他跟慕容熙这么多年,还是对他有了解的。他爱用阳谋多过于阴谋,如果这人是废太子或者是忠王,他尚且还能信几分,如果说是慕容熙,他反而不信了。

    慕容熙是对权势充满了渴求,但他是绝对的

    为国奉献者,就算是权势,也得在他的底线内。他是不会损害朝廷的利益来强大自己的,在他看来这是很下作的手段。现在看来,倒像是姚阁老自己的手笔。

    垂拱殿外太液池中青莲簇簇,荷香怡人,池畔的柳叶袅娜的摆动着身姿。殿中,慕容熙坐在榻上,神色阴郁,手里拿着一件童子款式的小衣服,呆滞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谢琰见到慕容熙身边得宠的卫荣公公,上去递给一个荷包,低声问道“圣人现在心情如何啊”

    卫荣接过,塞到袖子里,尖利的声音压低了道“哎,谢大人,圣人这几天心情可不太好呢。”谢琰也听说了,郭皇后出的四皇子前几日因病夭折了,四皇子本来就体弱,正是换季的时候受了寒便没了。

    这是慕容熙最为怜爱的一个皇子,又是他第一次经历丧子之痛,哪有不在乎的谢琰不由叹气,心理不忍。就算是贵为天子,也不能让爱子逃脱死神的魔爪。

    谢琰跟着小黄门进殿后,慕容熙抖擞精神,面容平淡,和气的问道“是谢琰啊在户部做事如何”

    谢琰让小黄毛呈上那些账目,道“谢琰愧受圣人恩重,这几日一直在查理户部的账目。结果发现户部的账目对不上,竟然差了几百万两的亏空。”

    慕容熙大惊,连忙打开桌子上的整理好的账目翻看起来。他在户部主事多年,这些还是懂的。越翻脸色越难看,慕容熙气的牙齿要紧,心里的怒火高涨。

    慕容熙看向谢琰道“这亏空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那个时候的尚书还是姚庆你先回去吧,这事由朕来处置。”

    谢琰点头,慕容熙立马就招了姚阁老入宫。细细质问一番后,慕容熙才知道姚阁老的确是昧下了这些银两。慕容熙那个气啊,他那么相信姚庆,就算他和云箫之搅和在一起,越来越没了章法,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慕容熙最后大骂了姚庆一番,但却并没有处置他。一来,姚庆昧下的那些银两他并未用在了自己身上,而是全部给当年还是豫王的他上下打点;二来,二来,谢琰是和姚庆一起前后脚去

    见的圣人,可能他知道些东西,一些大臣便来谢琰这套话。谢琰自然守口如瓶,慕容熙都不愿意说出来的事情,他必须不突出半个字,大臣们都在猜测姚庆是不是失了圣心了。

    慕容熙的确对姚庆十分不满了,虽然说姚庆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但是从另一方面想他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支持的皇子登上那个位置罢了,好立下从龙之功。而且,姚庆并未问过慕容熙,而是自作主张,这无疑是让慕容熙愈发的恶心他了。越俎代庖,昔日他是皇子的时候,他就敢打着他的旗号肆意妄为,那如今呢现在是不是胆子更大了。

    户部新提拔的两个侍郎,都是谢琰从户部郎中里面提拔上来的,协助谢琰办事也算是鞠躬尽瘁。毕竟是谢琰提拔的他们,赏识之恩怎能不报

    过了七月,谢岚嫁给了于湛,这是一件大喜事。谢琰一直不放心她,特地将她留在了家里待了几年。好在之前也是国孝当道,别人也不会说三道四的。谢岚今年十八,谢琰这才放心把谢岚给嫁出去。

    时值黄河泛滥,水灾肆掠好几个省份,又以山东省最为惨烈。山东九十多个州府县卫所都受到不大不小的波及,谢琰也翻看过大燕建国来的每年水灾发生情况。发现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发生,一旦发生,对涉灾区域的农业损害十分大。

    等待圣人面见的几位大人在偏殿都愁眉紧锁,商议着对策。最关键的是这次朝廷如何做谢琰作为户部尚书是最繁忙的,北边和沿海都在开战,户部本来就有亏空,要不是近年开了海禁,朝廷富裕,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弄出赈灾的银两来。

    慕容熙面色沉沉,道“哎,听说山东那边水灾猛烈。霖雨连降,山洪凶猛,连连摧毁农田屋舍、桥梁和道路等等。”

    谢琰回道“回圣人,几年山东受灾严重,明年粮食供给自己省份都艰难。臣请陛下体恤百姓,免除山东百姓明年的赋税。”慕容熙点头答应了,明年免赋是一定的,如果明年又发水灾那才是难事。

    慕容熙最担心的就是山东灾大从而影响治安问题,还

    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朝廷下发的赈灾银两有几成是真正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他之前当王爷的时候就去过赈灾,那些官员的贪婪程度实在是令人发指。

    谢琰这次临危受命,慕容熙让他前往山东赈灾,一则他是户部尚书,这事责无旁贷;二则是慕容熙现在对姚庆失去了信任,合适的人选现在也就谢琰了。

    谢琰提议先让周围的省份先行调粮食,再通过海运将通州和天津的粮食调过去,截留漕粮;另外加强治安管理,以民走投无路造反;除此之外,还有号召乡绅富商筹款赈灾,朝廷会给予实惠的奖励。

    到了山东界面,谢琰带了朝廷给的一千士兵,外带还有自己的一些轻信。最要紧的事就是去青州府看看到底知府如何赈灾的,百姓有没有颠沛流离。

    青州城外,一排排粥棚开放着,每个粥棚都聚集着大量的难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让人看了不落忍。谢琰打听了一下,这些粥棚上都是青州城内的官员和富商乡绅们一起开的。

    谢琰眼睛微眯,有些意味的琢磨起来,他是提议号召富商们捐助,但是官府也应该自己开朝廷的赈灾粥棚啊。谢琰心里窝着火,这些官吏只会钻这些空子,除了擅长盘剥百姓,他们还会干什么

    啪的一下清脆声音掉在地上,左边第一个粥棚前的一个男子穿的麻布衣服,虽然布料一般但却很是干净。他叼着草,一副赖皮样子对那施粥的小厮道“你这粥这么清,打发要饭的呢”

    那小厮正要解释,就被男子推了一把“官大人让你们负责安置流民,你们就是这样欺骗的吗”谢琰观察了一下,掉在地上的碗里面粥虽然不算多,但也勉强算是粘稠了。

    那小厮被推了一把,险些跌倒,那男子后面还跟了些脏兮兮的流民,一群人就要上前对他拳打脚踢。后面的流民们都是冷眼旁观,不做声。

    这时候从城门内来了两顶轿子,里面出来两个官员,厉声斥责了一群赖皮“你们这些人,竟敢在这里搅乱秩序目无王法,你们就是城里泼皮无赖,居然在这里惹是生非来人,把这些人

    给本官关到衙门里去。”

    那两个官员处理完事情,带着犯人就走了。韩五在谢琰旁边道“公子,看来这两位还是好官喏。”

    谢琰淡淡一笑,看着韩五,似是而非摇头道“这可不一定。”那两个官员有一个总是似有似无的偶尔盯他一眼,且这件事不算大,他们看品级也是通判之流,需要他们亲自出马吗

    谢琰之前去恩州查案,是仗着海运的优势,在那些官员还没有掩盖好罪证的时候去的。可是这个法子不能第二次用了,他们也应该知道谢琰喜欢先到地界微服私访了,刚才那副场景怎么看都像是作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