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章 地点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赵珩看着跪在下方的何文静,  加重语气“朕只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才好。”

    何文静知道赵珩这话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便也郑重下拜“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二人回到家中时已是夜深。

    因为今天是除夕,  所以聂府跟何府在今天合并举行了家宴,地点就是何文静的侍郎府。

    当时桌上的饭菜才刚上齐两人就被急召进宫,且来人也没交代到底出了什么事,  惹得聂父和方氏都忧心不已。

    等见他们平安无事的回来,  众人这才大松一口气,  何梅也腾地站起身走到聂成忠身边,担心的上下打量。

    “孩子们呢”何文静见屋中只坐着聂父、方氏几人,便出声问道。

    “我已叫奶娘带下去睡了,  成哥儿懂事,  也已经哄着弟弟回聂府去了。”陈秀娘一边答着话一边让人重新上菜。

    何文静止住她“不必忙了,我吃些点心就行了。”

    “退之,  如今天色已晚,我先带着他们回聂府,朝堂之事咱们明日再详谈。”聂成忠安慰好妻子便带着老父向何文静告辞。

    “好。”何文静也觉得现在不是说战事的时机,跟陈秀娘送了聂家一行人出府。

    等人离去,  陈秀娘再也忍不住,连声问道“夫君,  到底出了何事,  陛下为什么会在除夕夜急召你们进宫”

    想到自己之前多次以身涉险,  虽然身在京城的方氏不一定清楚他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从陈秀娘到曲定后就开始开设商铺,那时何文静就知道,自己必定是让她担惊受怕的。

    见他娘也在一旁殷切的看着他,何文静忍了忍,  还是决定把要去前线的事情暂缓告知两人,至少不是在今夜。

    “今天实在太晚了,娘也早些回去睡吧,等明日儿子来向您请安时再给您细说。”说罢就亲自上前扶着已经头发花白的陈秀娘往卧房中去。

    “那你明天可不许再瞒着我了,这大半夜,可把我吓得不轻”方氏一边抱怨,一边叮嘱道。

    等房中只剩他们两人,何文静正想说让陈秀娘也早些就寝,却见她正定定的看着自己,面色凝重。

    “夫君,你这次是不是要去做更危险的事”陈秀娘声音轻飘飘的,还带着些颤音。

    何文静见她如此,心中一软,将她揽入怀中,尽量平和道“并不算危险,只是瓦剌此次扰我边境,陛下准备派军前往阻击,我便负责督运粮草。”

    “你要去打仗”陈秀娘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何文静很想说他只是负责在运粮草,至于前线战事他一定不会沾一丝一毫,等粮草运到了他就返回,所以此行不会有任何危险。

    但是话到了嘴边还是被他吞了回去,他不想撒谎。

    “此次瓦剌犯境的时机太过敏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朝廷必定是要有所作为的,而师兄正是此次出征的主将,陛下已是封了云麾将军了,因此我才自请作为督粮官先行,为的就是到时师兄出征时不会因为粮草一事被拖了后腿。”

    何文静知道陈秀娘只是担心他,且她也不是听到打仗就会被吓到的人,便开始给她耐心解释其中利害。

    等他把事情一一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她听完,就见陈秀娘之前还满是担忧的眼中已被坚毅取代。

    “夫君说得在理,若是聂大人出征,最担心应该就是梅娘了,她家中还有两个幼子,夫君既然能获得陛下恩准同往,别的不说,至少聂大人便不必担心有人从中作梗,梅娘也能安心些。”

    何文静听她字字句句都是别人,丝毫不提自己,忍不住道“我只觉亏欠你们太多,等来日我致仕了,咱们便离了这京城,挑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定居可好”

    “真的”

    “嗯,真的。”何文静点头,“到时咱们便什么也不管,若是住烦了就去游览名山大川,做一对逍遥散人。”

    “那我可就等着这一天了”陈秀娘眼睛亮晶晶的,然后又郑重对他道,“所以夫君一要答应我,无论如何,一定不能出事。”

    “好。”何文静郑重颔首。

    这事反应最大的还是方氏,何文静在第二天亲自去给他娘说了这事,当时方氏就一个仰倒险些昏了过去,尤其在听说聂成忠还是作为主将出征后更是伤心得卧病在床,直叹自己命苦。

    何文静在她床前侍奉汤药,又许下无数诺言,向她保证自己一定会平安回来,这才哄得她开始正常喝药进食。

    这事也让何文静深刻的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的担忧,他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是因为不用亲上战场,所以心中到底还是没有真实感。

    可是如今奔赴前线在即,他每日往库中盘查军需和粮草,然后才真的认识到,古代打仗真就是真刀真枪的近身肉搏战。

    其残酷和血腥程度,或许不一定输现代的战争。

    尤其是目前大夏的军库储备中,主要的步兵兵器就是长矛,再就是弓箭,然后是刀牌。

    其中长矛主要应对骑兵,同时这些使用长矛的士兵还有部分兼任弓箭手。

    如果按一百人计算,其中大概有五十人使用的是长矛,三十人用弓箭,二十人用刀牌。

    因为兵器的差异,一般军队行军都会先使用弓箭进行远程射击,等到了推进作战时再由手持长矛的士兵作为主要作战人员向前推进,而手持刀牌的士兵则作为掩护。

    何文静拿起一柄长矛,先是掂了掂重量而后又在校场的空地上试了试手感,然后他就发现这长矛用起来实在太不方便了。

    以前在电视上,何文静常看见古装剧中有士兵使用这种一头带着铁制枪尖的,其实那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步兵兵器,因为太短了。

    步兵使用的长矛一般长丈余,也就是3米多,甚至有的达到56米,是一种在方阵行军时十分有杀伤力的武器。

    而且这次他们主要对付的是机动性很强的骑兵,且非向前推进作战,所以在何文静看来,这种兵器使用起来似乎有些不太方便。

    不过此时想要改革武器已是无法,何文静也只好先把这事放到一边,等此次军需的粮草都准备齐全之后,作为比聂成忠还要更早出发的先行部队,在赵珩圣旨下发后的第五日,何文静便启程往北方边镇而去。

    发生劫掠的地方有两处,一为四平,二为宣府,其中宣府镇为北方重镇,因此聂成忠主要去往的地方也是宣府。

    何文静此次押运的算是补给粮草,另外聂成忠会随军携带大约半个月左右的人畜口粮,然后等军队到达目的地,还会有当地官仓做相应补给。

    所以现在何文静要做的就是在可能会发生战事的地方设置隐蔽且便利的仓库,而且最好每处隐蔽仓库距离军队的路程都不要超过3天。

    出发前他已经与聂成忠一起看过边境的布防图,两人对于瓦剌人可能会再次侵扰的地点做了一个估算,对于已遭劫掠过的四平和宣府,肯定是要再次派兵把守的。

    而其他地方,因为实在无法估计,所以暂时便选定几处富庶之地。

    可何文静这一路实地走来却发现,原本选择的那几处更为富足的城镇,不仅城墙坚固且周围更是罕见的还有山地丘陵,所以他便放弃了原本的打算,重新根据山川图择定了几个地方。

    “来人,将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到聂将军手上,若是途中遭遇埋伏,不必逞强,只记住立刻将信销毁即可。”何文静将密函加上火漆封好,随后交给传令兵道。

    “是”来人领命而去,不过片刻便骑上快马消失不见。

    “大人,虽然这几处地方也有可能会被瓦剌突袭,但是若我等真将这几处择为粮草存放之地,一旦对方来袭,便难以招架。”章谏之无不担忧的道。

    何文静自从回京之后便一直让他在自己府中任幕僚,上次海贸之行何文静让他留在了府中,这次大军出征事关重大,他怕自己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便将章谏之一并带了来。

    “此事确实有风险,但是若按照原来的计划,一旦瓦剌来袭,大军要救援不仅颇费时间不说,加之这些地方易攻难守,瓦剌很容易便会破城,到时等我军到时,对方一定又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何文静皱眉分析道。

    “而若是反之,另外几处因为城墙坚固又有山林可依,若对方一旦来袭,则可稍作抵挡拖延,到时聂将军再前往救援就更容易形成夹击之势。”

    还有一点何文静没说,那就是对方已经趁大夏不备劫掠了两个富庶的城镇,此时必定不像之前那样急迫。

    且此次边关急报传来的时间又是在如此敏感的时间,他有理由猜测瓦剌此举是在故意想大夏挑衅,至于方式嘛,就是让他们来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人,但却仍旧有一个接一个城镇被血洗。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夏朝廷颜面扫地,这也是他们一贯的嚣张作风。

    “不过章先生所言也不无道理,所以如何才能将这些粮草尽可能隐秘的藏匿起来,这才是重中之重。”何文静沉吟道。

    “正好本官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跟章先生商量一下,若是可行,便能保对方即使发现了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粮草运走。”

    “哦东翁请讲。”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