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政令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县中库存粮食亏空数目为50石,  也就是500斗粟米,黄县令光是库粮补交的银子就有250两,是一个县令五年的俸禄。

    另外还有其他需要补交的银子大概30两,  最后他总共交了280两才算脱身。

    到他临走那日,何文静在门口看那些仆人来来往往的搬运箱笼,眼中暮色沉沉,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  不知黄县令当这三年县令相比知府又收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他最好是祈祷不要被自己发现他什么贪赃枉法之举,否则

    “来人,把典史请来。”何文静朝门外吩咐了一句,  转身回了内堂。

    “是。”衙役领命而去,  很快便将刘典史请了来。

    何文静正在内堂翻阅案卷,见人进来,  头也不抬问道“不知刘典史可知晓县中目前关押犯人人数多少,各犯何罪,量刑如何”

    刘典史早知新任县尊大人不好糊弄,却也没想到他才上任就这样拼,  一时有些怔愣。

    “刘典史”何文静没听到回答,抬头朝他看过来。

    “启禀大人,  县衙大牢中目前关押犯人一百二十二人,  其中死刑犯三人,  重罪不得开释八人,其余人所犯之罪皆不重,便暂做关押。”刘典史在心中回忆记档上的内容,一五一十的回答。

    “我记得一年前陛下才大赦过一次,所犯之罪凡不涉及杀人害命以及谋反欺君者皆可赦免,  如何短短一年之内县衙之中又关押了这么多人。”何文静手中没停,继续发问。

    “禀大人,非是我等故意,实乃县中百姓多不服教化,刁民难驯,故而小惩大诫。”刘典史不以为意。

    何文静听到这,手中动作停顿,抬眼看他,“照你这么说,这些百姓都是罪有应得了”何文静笑笑,见他似要辩驳,伸手止住他的话,“就说这件案子吧,下沟村的两名村民在菜市因摊位发生争执大打出手,巡街衙役将两人捕来,至今已有三月,既未定罪也未放出。”

    何文静翻过一页又继续道“李家村有一村民拒不纳粮,户房小吏称其态度蛮横多有阻挠,是以关押大牢之中,如今已有半年之久。”他说完又拿过旁边放着的一本账册,“可这册子上却明明白白写了该户村民税粮已清缴。”

    放下账册,何文静看他一眼,继续往后翻,“再有另一案”

    刘典史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只觉得头上有汗不断冒出,等何文静终于停下来,这才吞吞口水,边用袖子擦汗边道“请大人明察,下官早已将这些案卷整理成册,只是前任县尊大人一直忙于政务还未来的及处理此事,因此便耽搁得久了些。”

    “啪”何文静将文书摔到桌上,冷笑“刘典史这是见黄大人走了便开始推脱责任了吗”

    “典史职责为缉捕盗匪、稽查狱囚,一县之中的治安都归刘典史所管辖,岂是轻飘飘一句前任县尊大人来不及处理就可以推脱的”

    何文静起身行到他面前,沉声道“如今春耕在即,刘大人将百姓家中顶梁柱捕来狱中,可知将对百姓影响如何刘典史既然身负重任,还望以后做事多方考虑,不要再有轻率之举。”

    “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下官以后必定仔细核查牢中犯人罪行,保证再无此等事情发生”刘典史见县令大人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忙不迭保证。

    他这些年过的日子可算轻松,底下衙役捕快抓了些什么人,构不构成关押的罪行他都没去关心过,反正等这些犯人家中送来银钱,他便将人放了,这一抓一放之间银子就进了口袋。至于没钱的,那就现在牢里关着吧,等什么时候开窍了再说。只是如今看来是再不成了。

    “三日内将大牢中所有犯人的情况整理清楚,若是所犯之罪在律法中没有明文规定量刑的即刻释放,其余未定罪者,你则需按照罪行的轻重缓急与我报上来,三日之后本官要亲自升堂处理,五日之内必须将此事处理完毕。”何文静下了最后的命令。

    “是,下官即刻去办”刘典史心中叫苦不迭,看来他这几天都没办法睡觉了。

    等刘典史退出去,何文静坐回书桌旁,又朝门外吩咐道“来人,去将吏房的书办叫来。”

    刚才去请刘典史的衙役得了命令又再次跑出去吏房叫人,心中不由得感叹,这新任县尊大人还真是雷厉风行啊。

    等书办到了,何文静便让他拟一道告示,凡春耕无粮种的百姓皆可到县衙赊借,由里正报上名单及数量,秋收时按所借之数返还即可,只若有逃欠着,追回后按刑律充劳役。

    另若是家中无口粮者赊借,也可一并报于里正,只每户最多可借2斗,秋收时需按所借之粮返半成利,若到期未返还则改为一成利,逃欠与前者同罪论处。

    “大人”书办有些迟疑,“这恐怕不妥,万一他们又不赊借还逃进山里,那大人岂不是要闹了亏空等三年后大人与下任县令交割可就得自己补上差额了。”

    “无妨,你只管去办,所有责任本官一律承担。”何文静不想跟他多解释,只让他速将告示贴出。

    县衙里的粮库一直装得很满,前面几位县令就没有一个敢借粮的,每年只知道收税再转交朝廷,其余的则留作库粮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可这么些年下来,绩县的库粮就没见他们动过分毫,至少没见他们有过赈济百姓之举。

    就像何文静之前所见,绩县百姓确实生计艰难,若是此时许多人春耕都无法进行,那等到收税之时又将如何难道他还能让县衙的衙役们去拿东西拆房子不成

    至于若有人宁愿跑进山中当野人也不还粮食,民生艰难至此,那他便自己想办法填补亏空吧,既然他来当了这父母官,总得担些责任。

    再说他也没打算真的只让这里的百姓种三年地。

    绩县县衙这几日总有衙役来往于内堂外堂之间传令,县中几乎三班六房的人都被新任县尊大人叫过去问过话了,重要些的门房甚至已经开始按新任县尊大人吩咐忙碌起来,这暮气沉沉的县衙一下子就如齿轮般转动了起来。

    而绩县外的百姓们此时也躁动非常。

    首先是他们在大牢里被关了许久的亲人突然被放了出来,既没有让他们交钱也没有打他们板子,就这么完好无损的放了出来。

    然后就是县衙张贴出了赊粮告示,告示下还有官差专门讲解内容,让绩县百姓直呼不可置信。

    开始几天确实没人相信,后来慢慢有几家确实过不下去了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里正那里按手印报了名,然后几日后他们真的去县衙领到了粮食,另外还有盖了官府印鉴的赊借文书一份,正是他们之前按手印的两张中的一份。

    这下众人都沸腾了,都说新任县尊大人是青天大老爷,还有不少人拿到粮食后痛哭流涕。

    当然也有想浑水摸鱼的,只是最后都无功而返。何文静贴出告示时也给里正们下了死命令,若是有情况不符合的人取粮,则里正按侵占官府资财处置,而若是符合条件者里正不予登记造册,则废除里正之职。

    因此基本所有报名之人都快被查了个底朝天,大家相互检举监督倒也算井然有序。

    何文静这段时间也忙得不行。

    县衙大牢中的犯人已经被放出了大半,另外还有几十人因为确实有轻微触犯律法因此并未放出,不过他也没打算久关,干养着他们可不是他的风格。

    这样忙了快半个月,何文静只觉得疲累非常,可是春耕是大事,他还得亲自下乡去看看百姓耕种的情况,否则他始终不能放心。

    这次出门,何文静特意换了一身粗布麻衣,又王青还给他找来了一顶竹编的斗笠,脸也用磨细的豆粉涂得蜡黄,看上去真跟普通农夫差不了多少。

    “少爷,你真不让我跟着一起去啊。”王青怨念的看着他。

    自从来了绩县,县中的衙役都归了大人差遣,他一直怕自己哪天失业了,本想跟在大人身边总行了吧,却没想自己出去得更少了。

    何文静正在铜镜子中打量自己的装扮,正想着要不要粘上点胡子,听他抱怨也未抬头,“你见过哪个老农家中有两头驴子的”

    没错,时隔不久,他又开始骑上了驴子。

    他那匹马实在太显眼了,上次他出门时就发现了,只要他牵着马向乡民打听事情,对方必定慌张躲避。因此他特地让人找了一头驴子来,而且是一头瘦骨嶙峋的年老驴子。

    “这”王青语塞,沉思片刻后又眼睛一亮,“那我骑一头牛好了”

    何文静转头无语看他。

    “呵呵,好像更不像了”王青摸摸脑袋,只好算了。

    何文静吩咐他看好家门,若有急事就先去找县丞,自己则弃了长剑别了把柴刀在腰间,牵着驴子出了县衙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