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章饯别
作品:《神探狄仁杰之魂行武朝》 武则天在上阳宫御花园里姗姗地走着,凝神思索,梁王武三思紧随其后。忽然,武则天停住脚步,沉吟道“三思”
武三思轻声道“陛下,怎么了”武则天深吸了一口气“还记得洛河惊现八卦图的真相吗”
武三思一惊,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那都是十年前的事了,您怎么想起这个”
武则天摇了摇头“此事已为狄怀英所知。”武三思登时浑身一抖“陛下,狄仁杰是拥唐大臣之首,让他得知此事,可大大的不妙啊一旦他”
武则天一摆手“狄怀英对我忠心耿耿,这一点,我还是非常信任的。”武三思道“可是,他对李唐天下,对太子殿下更加忠心啊,陛下”
武则天没有说话。有顷,她摇了摇头“我相信狄怀英。从洛河暗涌那天他的表现看来,他并不欲将此事张扬出去。然而,他手下的那些人,李元芳、狄如燕就很难讲了。”
武三思轻声道“陛下,您想怎么办”武则天笑了笑道“我并没有想怎么办,只是有些疑虑而已。”
武三思恶狠狠地道“一念之仁,悔之莫及”武则天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正在此时,脚步声响起,一名力士飞奔而来“陛下,张柬之大人在园外等候,说有要事启奏。”
武则天抬起头来“哦,叫。”力士转身而去。武则天和武三思对视了一眼。远处,张柬之快步走来,躬身道“陛下。”
武则天道“柬之,什么事如此紧要”张柬之一脸的茫然,他托起手中的奏折道“今早,鸾台接到了狄仁杰大人的奏折。
折中说他身染沉疴,不能勤劳公事,因此,请陛下恩准其辞去内史之职,乞骸骨,携家人及侄女如燕归田养老。”
武则天吃了一惊,目光望向身旁的武三思。张柬之继续道“奏折中还说,他的部下李元芳因不忍与其分离,也向卫府辞去千牛卫中郎将之职,随其共赴田园。”
武则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轻声道“老狐狸。”张柬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大为怪异。几日前我与狄公见面,他的身体还非常健硕。
怎么会不到两天的工夫便身染沉疴。更奇怪的是,狄公身为宰辅,怎会因偶染疾恙,便向陛下乞骸骨归田养老这里面定有蹊跷”
武则天道“柬之,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张柬之道“陛下,狄公者梁柱之材,且权掌中书,更为陛下倚如腹心。
朝中缺了他不仅会影响朝事的日常处置,更可虑者,恐怕还会引发党人之争。因此,陛下,臣以为不可准其归田”
武则天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转过身,踱了起来。张柬之赶忙跟上“陛下”忽然,武则天停住脚步“准奏。”
张柬之登时惊呆了“什、什么陛下,此事牵涉朝事安定,望陛下三思”
武则天转过身来“你以为朕想失去狄怀英吗”张柬之愣住了“可、可”
武则天长叹一声道“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退而求朕心安呀”
夜,狄仁杰站在正堂上,静静地望着屋内熟悉的布置,那一桌一凳,一杯一盏,无不浸润着数十年的心血。
而今却要离开了,一股伤感之情涌上心来,他的眼睛湿润了,长长叹了口气。门声一响,李元芳和如燕走进来,一见屋中的情形,二人对视一眼,发出一声轻叹。
狄仁杰转过身来“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李元芳道“都准备好了,大人,明日一早起行。”
狄仁杰缓缓点了点头道“二十年了,一旦离开,心中确实有些不忍呀”
李元芳道“大人,我终于明白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
狄仁杰笑了笑“元芳啊,为臣子者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这就足够了,至于个人的一些委屈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李元芳点点头“大人,我真是佩服您,心境永远如此平和,真是悲喜物外,大智大勇啊”
狄仁杰笑了“好了,不说这些了。元芳,明日起行要悄悄地走,万不要惊动任何人。”
李元芳道“请大人放心。”早晨,露重天迷,洛阳城笼罩在浓浓的雾色中。几匹马押着一辆大车,悄悄开出了洛阳南门,正是狄仁杰、李元芳、如燕、狄春等人。
前面,便是送别的十里长亭。狄仁杰对身后的李元芳道“元芳啊,你看到了吗,那里就是十里长亭,古往今来,多少送别,多少凄惶想当年我送老师阎立本便是在这亭中。”元芳点了点头。
狄仁杰长叹一声“往事如烟呀,今日无事,你我索性到亭中凭吊一番如何”
李元芳道“一切都随大人。”狄仁杰点了点头,策马向长亭而去。狄仁杰、李元芳来到亭前,翻身下了坐骑,缓步向长亭内走来。
亭内,有几个人坐在石桌前,不知在等候着谁。狄仁杰和李元芳一边闲叙,一边走过来。石桌前那几人闻听声响,转过头来正是王孝杰、李楷固和权善才。另外还有一个锦绣侯陈侯爷,狄仁杰登时愣住了。
王孝杰大声道“狄阁老来了”话音未落,长亭深处走出了以太子李显为首的一班阁臣张柬之、姚崇、苏定方、宋景、郝处俊,身后跟着各阁部和卫中的大臣、将军,黑压压的有百人之多。众人走到狄公面前,停住了脚步。
太子哽咽道“阁老”泪水模糊了狄仁杰的双眼,他抢上一步拉住太子的手“殿下,有劳你了。”
说着,他抬起头,对太子身后的文武众臣高高拱手,颤声道“我狄仁杰还能有各位倾心相知,千里送行,心中万分感激谢谢了”说着,他一个长揖拜了下去。
王孝杰一个箭步冲上前来,搀住了狄仁杰。他已是满面泪水“不管到什么时候,您永远是王孝杰心目中的大帅”
狄仁杰抬起一双泪眼,缓缓点了点头“多谢孝杰深情厚谊,狄仁杰永记在心”
王孝杰拉着李元芳的手“元芳,此去关山万里,如果大帅和你有什么需要,只要鸿雁托书,孝杰万死不辞”
权善才、李楷固等一干将领拥了上来。权善才代表大家说道“大帅,孝杰所言正是末将等的心声”
狄仁杰热泪滚滚连声道“多谢多谢”张柬之、姚崇等人走过来“怀英兄,前路多艰,你多多珍重。”
狄仁杰点点头“朝中之事,就拜托诸位了。”众人齐声道“请阁老放心”
到了最后,陈鹤鸣才上前走了个过场。陈鹤鸣“刚到神都就听闻阁老辞官了,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不过阁老为天下,为朝廷操劳了几十年也是时候该歇歇了。”
狄仁杰“鹤鸣是什么时候到神都的”陈鹤鸣“这几日刚到,主要是”
狄仁杰意味深长的看着陈鹤鸣,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忽然亭外一声高喝“圣上驾到”
狄仁杰顿感意外,目光望着身旁的李元芳。李元芳吃惊地望着他。身后,大臣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武则天在随驾禁卫和力士的簇拥下快步走进亭中。狄仁杰、李元芳率先跪倒,身后众臣黑压压地跪满了长亭。
武则天停住脚步,微笑道“好啊,朝中半数以上的阁臣、将军们都到了。怀英,你任宰辅二十余载,能结下如此善缘真是难能可贵呀”
狄仁杰叩首道“这都是众位大人、将军爱惜之情,臣不胜感激。”
武则天点了点头“都起来吧。”狄仁杰及众人站起身来。武则天道“怀英啊,知道朕为什么来吗”
狄仁杰一惊“臣不知。”武则天长长地叹了口气道“朕来送一送你。”狄仁杰愣住了“陛下”
武则天点点头“你什么都不用说,朕的心里都明白。怀英啊,你的心里一定在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八个字吧”
狄仁杰一惊赶忙跪下“臣万死不敢有此念头,望陛下明察。”武则天道“起来,起来。不要这么紧张。”狄仁杰站起身来。
武则天长长地出了口气“其实,即使你有这样的想法,朕也不会怪你。”
狄仁杰哽咽道“陛下言重了。”武则天笑了笑“昨夜,朕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像狄怀英这样的忠良,朕怎忍心让他就这样凄凄惶惶地离开”狄仁杰抬起头来。
武则天道“于是,朕做出了一个决定。”说着,她徐徐走到张柬之面前,沉吟片刻道“柬之,传朕旨意,狄怀英虽然已辞去内史之职,但不允其归田”
狄仁杰一惊,抬起头来“陛下”武则天继续道“朕要效法太宗皇帝与宰辅李靖之故事,旨诣狄怀英以原职致仕,以备咨询。”
张柬之心中大喜,说道“臣遵旨。”狄仁杰惊呆了“陛下,臣既已离去,怎能再以原职致仕,这岂不是鸠占鹊巢,闭塞大臣晋升之路请陛下收回成命”
武则天摆了摆手道“朕亲自为怀英选了一个休养之所江州。”狄仁杰轻轻咽了口唾沫,低声道“谢陛下天恩。”
武则天笑道“江州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个静养的好去处呀。柬之,你即刻传旨,第一,原狄怀英麾下千牛卫仍奉旨卫护其安全,随其前往江州;第二,命吏部前往江州传谕,狄怀英在江州的一切用度开销,均由国库出给。”
陈鹤鸣心道“这就是可以公款吃喝啊这也就是老狄了,一般人还真没这待遇。”
张柬之应道“是。”狄仁杰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陛下天恩,臣受之有愧。”
武则天长叹一声“这句话正是朕想对你说的。朝事纷杂,朕不得不如此处置,难得你深解朕意,自己提出,想来你也是能够理解的。”
泪水再一次从狄仁杰的眼中滚落下来,他不知该说些什么。
武则天转过身,目光望向李元芳道“千牛卫中郎将李元芳情意难舍,实堪怜悯,虽准其辞去千牛卫中郎将之职。
然,念其忠勤国事,屡立奇勋,特进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随侍狄公。此旨谕达吏部,不必再行请奏。”
李元芳惊喜之下,跪倒谢恩。众臣齐齐跪倒,万岁之声震动长亭。这时武则天看到了人群之中的陈鹤鸣。
武则天“喔,鹤鸣也在啊”皇帝开口不可不答,陈鹤鸣走出人群行礼道“参见陛下。”武则天“鹤鸣不必多礼,正好狄阁老就要远赴江州了。临别之际不由由你这锦绣侯吟诗一首为狄卿饯别吧。”
狄仁杰“呵呵,锦绣侯的文采那是声名远播啊只是最近这些年似乎没有新诗传出,不知今日可否让老夫再见识一番陈侯爷的佳作啊”
不是吧早知道这样就不来凑这热闹了。可没办法,谁让朝中那么多大臣都来给狄仁杰送行了呢他在洛阳出现,如果不来的话那多不好看啊
陈鹤鸣“既然陛下下旨,阁老也有意。那鹤鸣就勉强试试吧。”转身看了一圈,所有人都盯着他呢。不由的有些紧张,稍一思索“有了。”
陈鹤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些狗屁不通,凑合用一下吧。
“好诗,好诗啊”
武则天拉住狄仁杰的手,老泪纵横“怀英,你我君臣便要分别了。你一切珍重。”狄仁杰道“陛下自己珍重。”
武则天徐徐点了点头,转身向长亭外走去。狄仁杰望着她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旭日东升,金黄色的阳光洒进十里长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