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2、第 102 章

作品:《七零年代娇宠媳

    听见陆方维这话,徐静芳下意识看了姜糖一眼。

    可不止小时候遇到过,前阵子也遇到过呢。

    姜糖喝口水润润嗓子。陆方维既然问了这个问题,那就说明对方可能真的知道些什么。

    这一家子的反应都被陆方维收进眼里,他心下激动,知道这次准没错了。

    他小舅舅的女儿指定就是姜糖,姜糖就是他表姐

    “姜糖同志,你是不是小时候被人贩子拐卖到曲江县,然后又被一对夫妻收养长大”陆方维攥紧手心,强压住内心的激动。

    姜糖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问”

    陆方维心里大致能够确认姜糖的身份,年纪对得上,样貌对得上,就连身世也对得上。

    八九不离十。

    但是想到以前那些冒充身份欺骗小舅舅一家的人,还有那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陆方维就不停告诉自己,没有最终确定前都不算。

    “向别人打听来的。”至于和谁,如何打听到的,陆方维暂时不想多言。

    姜糖神色淡淡“哦。”你不想说我也不想知道。

    接下来就是长久的沉默。

    陆方维“”不是,一般人听到有关自己身世的消息会这么冷静吗

    “所以,是真的吗”陆方维忍不住,又开口问道。

    姜糖抬眼看着他,“就算是,那你能确定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吗”她觉得陆方维找错人了。

    听说当年同她一起被拐卖的还有很多人呢。

    “我能”陆方维立马道。

    当初那个冒牌货一到京市就被发现是假的,就是因为很多地方都对不上。

    他下乡这半年多,四处打听,见过的人里面就数姜糖最符合。

    姜糖想起一件事,突然问道“不会是胎记吧”

    陆方维眼睛一亮。

    但在他开口之前,姜糖伸手打断,面无表情,“那很抱歉,我不是。”

    她腿上根本没有胎记。

    这具身体的记忆里也似乎并没有胎记的存在。

    其实也不难理解。

    照姜国胜所说,那个被认回去的黄家表姐的胎记在膝盖后上方。

    一般人哪会去刻意关注那种地方

    所以她现在就怀疑,当年从京市过来曲江县的那户人家根本不是她的亲生父母。

    系统传给她的剧情里面写了,她亲生父母确实是京市人,但到底是不是十几年前来曲江县的那两人却没有说。

    陆方维脸色一怔,“怎么可能”

    明明姜糖和舅舅舅妈长得很像

    “我觉得你认错人了。”姜糖认为这种事情还是直说比较好,免得再浪费感情。

    一直旁观的徐静芳突然出声,“有些胎记,随着孩子长大也是会消失的。”

    陆方维脸上的迟疑却久久没有褪去。

    有些

    这种概率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万一万一就不是呢

    陆方维最终失魂落魄的离开。

    姜糖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马上就是大队里最忙的几个月了。

    秋种的粮食要收,春种也要忙起来,夏天要忙着灌溉和发大水,完了马上又是秋收。

    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那俩月能稍微清闲些。

    年后姜糖找了份除板报外的工作。

    队上小学的一位女老师怀孕,想找人暂代两个月的课程,顾保国和三婶子说这件事的时候就想到了姜糖。

    姜糖学历过关,而且能写能画,小学的代课老师也不需要教多难的问题。

    于是姜糖便就走马上任了。

    正好小学地址就在八队,校长还是徐静勇,她的午饭可以在八队的徐家解决。

    教学任务确实不难,姜糖能轻松胜任,而且她长得漂亮,讲课也讲得好,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说话。

    代课老师的工资也不多,一个月十八块钱,也算是姜糖来到这个世界后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资。

    虽然不多,比不上她做的那些头花卖去黑市赚的,但心里总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发工资那天,姜糖跑去县城割了两斤猪肉,还去秀山在的国营饭店买了两份红烧肉,一份请张秀山和他爹吃,一份拿回家自己吃。

    姜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昭告天下姐有钱

    徐静芳瞅见乐呵得不行,“有这么高兴吗”

    姜糖咕咚咕咚灌了一杯橘子汁,“当然高兴了这可是我第一份工资。”

    不过很快,那个原本的小学老师就回到学校重新教课,听说连月子都没做完。

    三婶子到家里边来吃饭的时候撇撇嘴说“啥啊那小媳妇听说糖糖在学校恁招娃娃们喜欢,登时就在床上坐不住了。要不是那会儿肚子里还没卸货,你信不信她能立马去学校把糖糖赶走。”

    徐静芳给她倒了杯茶,“说到底工作也不是咱家的,迟早得还回去。”

    姜糖倒是没想到里头还有这点曲折。

    如今到了77年的七月份,再有一个多月高考的消息就要流传开来,等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也开始报道。

    现在准备起来不算太早。

    步入八月份后,姜糖就开始私下搜罗这个时候的课本和习题册。

    顾连敏如今是高二的学生,她三哥跑车去市里,经常在书店买习题册回来。

    家里倒是积攒了不少,都是拿过来就可以用的。

    姜糖当时就有预备,每次顾连容拿回来的时候她都先经手一遍,复制几份放在空间里。

    九月份的时候,消息灵通的都知晓了要恢复高考的事情。

    附近有牛棚的大队,听说一个多月来一辆又一辆的小轿车出现将里面的人接走。

    听说是平反回城了。

    这让不少知青的心思浮躁起来,天天跑去大队部、公社和县城打听消息。

    大队本来也不指望那些知青干多少活,但以前多少还能敷衍一下,最近是越发不像话了。

    马上再有个把月就是秋收,这一年就收一茬粮食,收上来不仅要分给大队的队员,还包括知青院的知青。

    面对知青们隔三差五的旷工早退,大队的队员们终于忍不住向大队部反映。

    顾保国也不好直接训斥那些知青,谁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找到门道回城了于是他找来老知青陈松平,委婉的表达了一下队员的诉求。

    陈松平在青山村大队成了家,爱人是同一批的女知青,两人还生了孩子,就在知青院隔壁盖了一个小院子。

    平时陈松平就负责在大队和知青之间做交涉,他爱人则是在大队的小学教书。

    回去后,陈松平把这件事提了提,让那些知青不管怎么说先干好眼前的事情。就算有了回城的名额,那也是先让更踏实能干甘愿奉献的知青回城。

    这话一出,知青们总算安生了一阵。

    除了一个人,陆方维。

    那天之后,陆方维直接和顾保国请了长假,还不是回城探亲,他甚至连曲江县都没出。

    倒是天天往县城医院跑三趟,最后干脆住医院不回来了。

    顾保国拿他没办法,陆方维都直说了,粮食工分他都不稀罕。不过陆方维也说了他是去医院照顾人,顾保国还能咋办

    姜糖准备好一切东西静静等在家里,只要报纸一出,她立马找个机会去县城。

    九月份又开始准备秋收,知青那边却已经有人拿着复习资料开始看书。

    秋收前运输队清闲下来,顾连容不知道从哪听到消息,弄了一套资料书回来。

    姜糖看了看书桌上的一摞复习资料,又看了看空间里某个堆满了书的角落。

    心想白费力气了。

    反正不管怎样,想着试一试高考的人提前开始了复习。

    顾家四个,三婶子家一个顾胜利,还有县城的张秀山,都打算尝试一下。

    毕竟这可是高考,考上大学考上大专在这个年代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也不耽误工作,就每天下了工多看看书,考上就好,考不上还有工作在。

    十月份的时候,和报纸上高考的消息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位清瘦的中年男人。

    彼时家里只有姜糖和顾连珹、顾连容和顾连敏四个备战高考的考生。

    至于徐静芳和四个孩子,全部去徐静勇家给大孙子大宝过生日去了。

    家里来了两个客人。

    一个是那个中年男人,另一个就是陆方维。

    槐花茶上桌,雾气袅袅。

    中年男人开口,视线落在姜糖身上,“你长得,很像我的爱人。”

    姜糖“”她就觉得这几天老是眼皮狂跳哪里不对劲。

    好家伙,在这里等着她呢。

    说完,中年男头抵在嘴角咳嗽几声,“我叫沈书淮。”

    “二十年前,我和我爱人的小女儿因为有心人落到了人贩子手中,后来打听到,人贩子带着她辗转到了曲江县。”

    “十三年前,我和妻子从京市来到曲江县,只是还未到县城,我爱人便突发病症不得不停留在市区。”

    “后来等病情稳定,又值老爷子病危,连夜赶回京市。”

    “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个叫沈红军和沈红杏的人,他们声称找到了我的小女儿并带回京市。”

    “但我爱人一眼便认出,那个人不是我们的女儿。”

    听沈书淮讲故事的时候,姜糖一边小口啜着果汁,在心里直呼,我的妈呀,刚见面就露馅,这也太惨了。

    作者有话要说哇啦啦啦,马上完结啦啦啦啊

    感谢在2021092221:46:382021092321:04: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