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第 40 章

作品:《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

    苏晏见面前高深莫测的老人似乎是在仔细打量他,心中有些忐忑。

    大概是之前的一顿骚操作猛如虎,他现在大脑有点宕机。

    “别怕,我们就随便聊一聊。”看着苏晏白净精致的小脸,一双眼睛灿若星辰,目光澄澈清亮,安和先生不由得心生好感,温和地问道“你为何来云山书院”

    苏晏下意识开口“学习。”

    安和先生笑容一滞。

    这实诚孩子,倒也不必如此直接。

    一般人好歹先吹一波云山书院的各种美誉啊。

    “那你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安和先生继续问道。

    “学习使我快乐。”

    苏晏老老实实地回答。

    学习激活红包,红包加buff,加buff使人快乐,没毛病。

    “然后呢”安和先生不甘心地追问道。

    “快乐不就完事了吗”苏晏抬起白嫩的小脸,脸上满是真诚,他想到什么又补充了一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安和先生捏着胡须的手差点一用力把他蓄了多年的漂亮胡须给掐断。

    这孩子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安和先生有些发愁,于是他换了个问法“你觉得读书对于你各方面有什么帮助吗”说罢,用眼神示意苏晏不用着急,慢慢想,好好回答。

    苏晏看着安和先生莫名慈爱的眼神,突然想起了前世大哥劝自己多读书,送自己的一本书。虽然苏晏就翻了翻开头的几面插画,其中有一幅插画上的句子,是大哥经常挂在嘴边的,苏晏至今仍记得,他仔细回想了一番,开口道

    “我曾经读书时看到有人如此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算数使人周密,格致使人深刻,三礼使人庄重,骈赋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就是读书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塑造罢。”

    苏晏回答完偷偷瞥了一眼安和先生,见他似乎还满意的样子,才悄咪咪舒了一口气。

    “不错,那你再详细阐释一下何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安和先生见问答终于没有再拐向什么奇怪的地方,松了口气,放心地继续问道。

    来了来了,有毕业论文答辩那味了。

    苏晏努力地在脑海中搜刮词

    汇。

    至少气势上不能输,他装作胸有成竹的模样回答道

    “以铜为镜,可照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故读史使人明智。”

    苏晏顿了顿,继续说道

    “读诗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浪漫。所读的那些诗句,不知不觉在心里生根,虽然当时不懂,但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到时候,自是会明白那种跨越千年的心意相通,有一股血性,又有一袭温柔,故读诗使人灵秀。”

    安和先生这才满意的捋了捋长须。

    不错,不错。这孩子肯定是一开始进来的时候太过于紧张,这不,现在缓过劲儿来了,是个挺有灵气的孩子嘛。

    今年真是收了一批好苗子啊。安和先生面上不显,心里美滋滋,他温和地对苏晏说道“嗯,不错。考验结束了,你可以离开了。”

    苏晏朝着老人行了一礼,正准备向外走去。不知为何,明明看起来是一个温和慈祥的老人,但苏晏面对他却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此时他脑海中响起了红包系统的声音

    叮恭喜群主顺利完成常规任务,入读天下第一书院云山书院

    恭喜群主获得技能“复制成双”,此技能仅能用于本红包群

    李白哈,哈,哈,哈,哈

    李白恭喜晏哥儿

    曹植恭喜,为你鼓掌。

    曹植这位老先生看着并非常人。

    杜甫恭喜晏哥儿

    杜甫还蛮期待这云山书院的,我那时可没有这么有趣的书院。

    苏轼恭喜晏哥儿棒棒哒

    苏轼快试试那新技能

    苏轼我瞧着那老先生身后那副字不错快发个红包来瞧瞧

    苏晏脚步一滞。他不动神色地想使用“复制成双”的技能,可只听见

    群主离目标事物太远,“复制成双”技能使用失败请群主靠近目标事物后,在脑海中不断回想着目标事物,再点击使用技能

    淦这是得让他返回老人面前才行吗

    乌乌,他现在是要成为让面试官印象最深刻的崽了

    然而群里的大家还在期待着这次的红包。

    曹植这副字的确是好字,值得细细品鉴。

    杜甫可以可以。

    李白还好上次收到的美酒我忍住了,没有一次性喝完,留了半壶酒哈哈

    李白今日便可边尝美酒,边赏好字

    李白痛快痛快

    苏轼晏哥儿上啊

    苏晏吞咽了一下口水,努力调整好面部表情,转过身,在安和先生惊讶的目光下往案桌走去。

    “你可还有什么问题”安和先生倒也觉得有趣,捋了捋长须问道。

    苏晏走到了案桌前,心想这下够近了吧,他脑海中凝神想着挂在墙上的那幅字,迅速地点击了“复制成双”技能。

    这下次应该成功了叭

    叮恭喜群主顺利使用“复制成双”技能,物件已经放入物品栏,随时可查看

    苏晏瞧见红包群的现代化聊天屏幕上多了一栏“物品”,便知道此事已成。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安和先生的话语此时才缓缓传入他的耳中。

    找个什么借口比较好

    苏晏的小脑瓜飞快地转动着,他突然瞥见案桌下有个垃圾篓,立马灵光一闪,摆出一副乖巧的姿态“要不我帮您把这垃圾给带出去吧”

    安和先生差点第二次把手中的胡须给掐断。这垃圾篓里还装着他之前嗑瓜子的证据,可不能给新学生看到,不然多么破坏他仙风道骨的形象。于是安和先生只得继续微笑“不用了,不用了。你快去找你的小伙伴们吧。”

    苏晏再次行礼告别。好家伙,刚刚吓死他了,还好他机灵。

    他打开红包群,给大家传递成功的消息。

    苏晏搞定了

    苏晏不愧是我jg

    苏晏发红包啦你们准备查收

    苏轼火速赶到

    苏晏点击红包,调出发红包的界面,特地确认了这次不是拼手气红包,是普通红包。

    但他也有个疑问,这字复制后也只有一副,要发四个红包,不会是每个人分到几个字吧

    算了,先发发看。

    物品描述好字一副

    红包个数四个

    备注好字一副,邀君共赏。

    苏晏点击发送,打算等会儿再看大家的领取详情。

    他一出门,便看到了自己的三个小伙伴坐在青翠松柏下的石椅上,他们瞧见了苏晏,都向他招

    手示意。

    苏晏一边朝自己的小伙伴们走去,一边暗自打量这院落,这绝对不是他们进门前的那个院子

    啧,真是玄之又玄啊。

    更加衬托得屋内的老人神秘不可捉摸了。

    几个人一见面,叽叽喳喳地交流了自己的考题。苏晏这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听谢临风说,屋里的老人就是云山书院的山长安和先生,这出门未能回到原处也是山长布下的阵法。

    这还真是山长亲自面试新学生啊。

    苏晏想到爬山前在老夫子那里签署的入学志愿书,更加觉得安和先生真是个妙人。

    不知道面试没有通过的学生是不是就要返回来时的院落,打道回府了呢。苏晏正猜测着,就看见之前带领他们进来的中年男子又出现在了通往这个院落的小路上。

    中年男人来到他们面前,见一个人没少,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温和地说道“恭喜你们你们从今以后就是云山书院的一员了”

    他一边领着他们往外走,一边介绍道“我是云山书院负责学生事务的孟管事,你们之后可以称呼我为孟管事,或者孟夫子都行。”

    孟管事带他们穿过了云山书院的各种建筑,白墙青瓦,书香盈巷。想到之后的大半时光都要在此学习生活,大家心中都有种莫名的期待和雀跃。

    苏晏原本还努力记着路线,不过绕来绕去后,他便有些分不清方向了,干脆打开红包群来看看领取情况。

    苏晏的红包好字一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领取44

    曹植博、学、之、审

    李白问、慎、思、明

    杜甫辨、笃、彳、之

    苏轼亍、之、之、之

    这这的确是普通红包啊苏晏发出红包之前还再次确认了的

    看来是苏轼大佬还是没有摆脱非酋的命运

    苏轼这不是普通红包吗

    苏轼怎么回事

    苏轼虽然这“之”字也写得挺好,但我

    苏轼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jg

    苏晏抱住jg

    李白哈,哈,哈,哈,哈

    杜甫子瞻这运气绝了

    曹植不知何时我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发红包就好了。

    曹植大佬这提议不错,苏晏呼唤系统

    系统系统啥时候群内成员可以相互发红包鸭

    苏晏耐心地等待了一会,留出给系统矜持的时间。

    果然稍后听到了系统的回答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好家伙,系统又换风格了。

    您请。

    苏晏等着下文。

    请群主将“好好学习”牢记于心,触发常规任务时自有提醒

    这是回答了个寂寞。

    气成河豚jg

    苏晏关掉了红包界面,继续打量云山书院的景色。

    走了大约一刻钟,他们最后停留在一处清幽的小院落前。

    作者有话要说小陆哥哥出场失败orz

    立个fg下章让他出来

    坚持日更四十天啦

    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鞠躬比心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算数使人周密,格致使人深刻,三礼使人庄重,骈赋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改编自培根谈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格致格物致知之学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语出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谚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出自晋书。

    读诗的回答参考知乎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