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方便面与澄心堂纸
作品:《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 在此之前,苏晏也在红包群里面询问了各位文豪大佬们有什么方便的适合带进考场的粮食。
苏晏原本没抱多大希望,毕竟古代没有真空保鲜技术,又是天气炎热的夏日,多数食物是保存不久的。
苏晏大佬们,有什么方便的适合带进考场的干粮吗
苏晏要易储存,能放三天。
苏晏要是还好吃就再好不过了。
苏晏暗中观察jg
苏轼e
苏轼你让我想想。
苏轼摸下巴jg
曹植你这么一问,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
曹植尽管我与他政治立场不同,也不得不赞叹一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了。
苏轼我知道了
李白白也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丞相高义
曹植呵呵jg
曹植当年诸葛孔明曾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人头形状,洒酒祭江。后民间谓之“蛮头”,也称作“馒头”。
苏晏原来馒头的来源竟是如此
苏晏目瞪口呆jg
曹植还有一物,也与他有关。传闻他飞书一封给美髯公关云长,令其“用干面,渗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魁,饷将士,稳军心。”此物在军士中流行开,百姓唤之为“锅盔”。
李白这锅盔我也尝过,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在我大唐官兵中也颇为流行。
杜甫我也曾品尝过此物,香气浓郁,味美可口。
苏晏锅盔陕西八大怪
苏晏突然想起来前世去陕西旅游的时候,也确实是在小吃街吃到过,印象里是一种香酥可口的饼子,边薄心厚味道不错,还容易存放。
这个可以有
李白我也想起一道方便快捷的美味,唤作“踅面”。
李白踅面劲道味醇,再拌上油辣子,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
李白我当初在小食铺,一面吃,一面看着店家制作。约莫是用荞麦与小麦混合磨成面粉,再添上水搅拌均匀,糊面、摊面,最后烙干凉冷,再切成宽窄薄厚相当的细丝。
李白听店家说
这踅面能保质三、五天。
苏晏
苏晏这不就是古代的方便面吗
真是太可以了
曹植方便面
曹植这名字不错,通俗易懂。
苏轼这挺像馓子的。
苏轼我还曾写诗夸赞过“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苏晏馓子这是啥
苏轼这是用那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的环状面食,是寒食节期间的快餐,也被叫做“寒具”。
苏晏收了收了
杜甫说道馓子,我倒是还听说过苏州一带有一面食叫做“两面黄”,也是把面炸到两面金黄,据说鲜香脆妙极。
苏晏拿小本本记下jg
曹植晏哥儿还可备些酥酪、果酪,我府里当年常备一些这种小吃食。
苏晏小鸡啄米点头jg
苏晏谢谢大佬们等冯大厨做好后分享卖家秀给你们
苏晏当然是把文豪大佬们的食谱统统都告诉了冯大厨,让他根据自己的烹饪经验做各种尝试。
这些年来,冯大厨从苏晏那得到了不少食谱,经常对小少爷灵活的脑瓜子啧啧称奇,感慨他真是个小饕餮,要是不走科举之路,没准能成为一个大厨。
苏晏只能心虚地摆摆手“都是书上看到的。”
冯大厨老早就开始积极地为苏晏的院试干粮做准备,除了最普通的红薯干、牛肉干、鸡蛋饼以外,他也尝试了苏晏的各种方便快捷的食物。
为了方便院试的检查,食物不可实心亦或是块头大。
考虑到这一点,冯大厨还精心制作了各种片状食物。
有裹上蛋液和糖液后,又香又脆的干煎馒头片。
有色泽雪白,香甜软润,久藏不硬的云糕片。
还有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口感细滑沁甜的糍粑。
冯大厨还创新地将红豆、绿豆、薏米、杏仁、莲子等磨成粉,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
最绝的是冯大厨调试出了豆瓣酱
苏晏尝了尝这红油鲜亮的豆瓣酱,就着它又吃了一小碗面条
呜呜呜,太香了,又好吃又下饭
苏晏心里疯狂给冯大厨吹彩虹屁。
这下院试的伙食有着落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苏晏的
家境和一个贴心又厨艺高强的冯大厨。
有些贫穷的考生,只能够借宿在扬州城外的破庙里,每日的吃食都得想方设法省下一些。
不过每年这个时候,倒是有一些客栈的店家会象征性地救济一些落魄考生,一是给自己客栈打出个好名声,二是万一这些人里面有人考中了,成为了秀才老爷,免不了会留些笔墨。
这其中就有六福客栈的店家。
不过六福客栈的店家是真好心。店家早年白手起家,据说是受了某位当时还未考中秀才的书生指点,才生意越来越好,蒸蒸日上。店家因此十分感激,但也不知那书生日后如何,无从报恩,便每次院试时都会为一些贫穷的考生方便。
店家特地收拾出了一些房间,用来考生的住宿,每人就象征性地收几十文。虽然是四个人住在一间房,那也比住在扬州城外的破庙里来的好。
更何况店家嘱咐了后厨,若是有考生前去寻些饭食,便给他们了罢。
此时便有一位考生名叫张新思,他呆在房间里战战兢兢复习一天了,背完最后一段才放松下来,顿时觉得饥肠辘辘,准备前往后厨想要拿些食物填饱肚子。
此时不是饭点,后厨里仅有一个在收拾东西烧柴火的大娘。
大娘看见张新思的穿着打扮,便知道这是好心的东家收留的考生,准备起身将那搁置在灶台的白粥和饼子拿给他。
大娘原本是坐在灶台边的小木板凳上,正准备随手把手上刚刚握着的一张纸也当成柴火塞到灶内去。
张新思本来背书背的头晕脑胀,眼睛都发直。这时他突然瞥见大娘手中的那张纸,脑子顿时清醒了过来。
这可是上好的澄心堂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虽然被饭菜的污水浸染了,但上面的字迹也没有渲染开。
张新思曾经在书坊里见过一眼,那一套用澄心堂纸誊写的四书五经被摊开摆在书坊十分醒目的地方。
他一进书坊,目光就不由自主地被那细薄光润的白纸所吸引。然而他想伸手多翻看一下都被书坊的伙计阻拦了。
这金贵的澄心堂纸怎么会出现在后厨这种地方
张新思打量着这烧柴火的大娘,见她一身粗葛布
灰色衣裳,头发花白,头上也没插任何首饰,仅仅是用布条绑着,脸上手上皱纹横生,一看就是个不识字的打杂下人。
不过现在不是探究这个的时候。
张新思忙眼疾手快地上前阻止大娘将那澄心堂纸塞进灶台。
就差一点火舌差点就要舔上了
见救下了澄心堂纸,张新思松了一口气,提起的心这才缓缓放下。
“哎哎哎,大娘且慢别烧这纸你若只是当柴火烧了,不如给我可好”见大娘不解地看着他,张新思不由得有些脸红,匆忙解释道。
“行不就一张废纸嘛,我不识字,拿着也只能当柴火烧。”大娘乐呵呵地将纸递给他。
张新思接过这张还散发着淡淡饭菜酸馊味的澄心堂纸,他闻到这味道的一瞬间不耐地皱了皱眉,瞥了一眼,似乎是一道题目
此时他肚子已经饿得开始咕咕叫。这声音一传出来,张新思面红耳赤。
“呵呵”大娘倒是笑了笑,把灶台上准备好的白粥和饼子拿给他,“快吃点填饱肚子,不够还有。”
张新思此时也不好细看那澄心堂纸上的内容,就急匆匆地折叠好澄心堂纸,放进衣袖中。
他接过大娘递来的白粥和饼子,道了谢,也不准备端回屋吃,就在这儿快速解决掉。
狼吞虎咽地喝完白粥,又三下五除二解决掉几个饼子,张新思才觉得腹中舒坦了起来。
他刚准备回屋去,犹豫了一瞬,还是开口问道“大娘,你可知道刚刚那张纸从何处得来”
正在烧火的大娘听到他的问话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疑惑地反问“啥纸”
“没,没什么。”张新思见状也不想再问下去,便匆匆出了后厨。
后厨到客栈的主楼隔着一个院子,晒着客栈的被褥等物什,六福客栈的一些小二们正在坐在院子边缘处的长木板凳上,叽叽喳喳地休息闲聊。
张新思瞥了一眼穿着跑堂衣裳的小二们,内心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优越感。这些闲聊的人一辈子只能做个跑堂罢了,而自己可是即将成为秀才老爷的人。
他面上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情,快步走着,经过这些跑堂小二的时候目不斜视,腰背挺得更直了,洗得发白发皱的深蓝色衣袍随着他的动作而晃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