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5、第一百三十五章分肉

作品:《在年代文里逆袭

    顾立春忙问陈洁什么事, 陈洁说她想请个探亲假,她已经2年多没回家了。

    顾立春查看了一下规定,给陈洁开了20天的假期, 从1月10号开始到月底。今年过年早, 1月22号除夕, 正好过完年再回来。

    陈洁没想到能开这么多天假期,不由得喜出望外。

    顾立春想起陈洁还有直属上司, 就问她有没有得到朱书记的允许,陈洁笑着答道“朱书记也同意了。”

    顾立春笑着点头“那就好。”

    陈洁又问“你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我回京一并帮你办了。”

    顾立春想了一下, 说道“江穆的事你再打听打听, 看他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动向。”

    陈洁答应道“好的。”

    “还有就是,”顾立春迟疑了一下, 还是说了孟家的事“你打听打听孟念群他大伯的事, 他大伯叫孟安华。看看情况怎样了, 方便就打听,不方便就算了。”

    陈洁说道“打听一下消息而已, 并没有什么不方便。”

    陈洁请完假也不能立即就走, 还要交接一下工作, 开出省介绍信,换全国粮票。

    革委会的这场风波一过, 五场的职工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轨。

    顾立春跟赵志军商量挖水渠的事, 这个工程难度不大,但工作量不小, 五场职工今年一直没闲着, 哪怕是到现在,房子的事也还没忙完。顾立春就此事召集了干部和职工代表开会,同时也征求一下职工和家属的意见。

    会上, 顾立春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年麦收的事大家还记得吧麦收时下连阴雨,幸亏咱们五场收割得早,最后才没影响收成,但别的地方受了灾。听说有的兄弟农场因为受灾严重不得不吃国家的返销粮。

    你说咱们可是国营农场,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示范单位,虽说事出有因,但连自己的口粮都没挣够,想想也觉得惭愧。我们要引以为戒。

    这天气情况,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咱们虽然不能准确预测,但也有大体的预估。今年夏天洪涝,明年说不定就是干旱,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洪涝。我想,不管洪涝也好,干旱也好,咱们多建水利工程准没错,涝可以排水;旱可以灌溉。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大家想起顾立春今年麦收时对天气的神预测,便有人问“顾科长,你们村那老头又说啥了没有”

    顾立春道“老人家时精神时糊涂的,咱也不能全信。咱们不是讲究科学种田嘛,我还让人去问了农场气象站的同志,人家说了,明年发生旱灾的概率是百分之三十三。”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道“百分之三十三,那也不低了。”

    “要不,咱们继续搞水利建设,反正每年也都搞。”

    吕进步接过话说道“顾同志,这天气基本也就三种情况,洪涝、干旱、风调雨顺,别说是气象站,连我都能推测出来。”

    顾立春笑吟吟地道“吕同志说得有道理,可是今年麦收时你怎么没预测出来”

    吕进步被堵得哑口无言。

    他气呼呼地说道“反正我不赞同,我觉得没必要为一个可笑的概率,去浪费这么大的人力去挖水渠。”

    白大姐说道“我倒不反对,只是咱们的职工房还没有竣工,再挖水渠,怕人手不够。”

    赵志军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做准备没错。我建议抽出一部分人手投入基础建设方面。”

    全场干部中,有三分之一赞成,三分之一明确反对,剩下的表示沉默。

    五个生产队中,有两个明确表态支持,知青代表也表示支持。

    顾立春看看这些人,觉得也够了。他手下还有猪场职工和劳改队呢,这些人完全听他指挥。

    路线前些天已经勘测好,开完会后,就可以开始施工。这次是自愿参与,参加挖渠的职工和家属一共三百多人。赵志军把他们分成两个施工队,一队沿着大田把之前挖的各段水渠给连接起来;另一队从农场片外挖一直挖到蓝河边,还要在河边建造一个简易的闸门。

    挖沟渠属于重体力活,天气冷,地面硬,挖起地来挺费劲。虽然辛苦,可大家热情倒挺高。因为他们信任顾立春,反正每一次只要是顾立春让做的事,基本是错不了。次数一多,大家就有些无条件地相信他。哪怕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反正跟着干就对了。

    工地上男女老少都有,学校放寒假较早,这帮学生也来凑热闹。顾立春见大家这么辛苦,就让赵高和孙厚玉去捞了十几条鱼送到食堂加餐。

    从施工开始,食堂的伙食也变好了。有时是有兔肉,有时有野鸭肉,隔三差五地改善改善生活。

    工地上整天热热闹闹,大家伙一边干活一边唱唱歌,说说段子,一天时间很快就过。

    为了鼓舞大家伙,顾立春还赋予这条水渠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们清理阶级队伍后挖的第一条水渠,我们要用它清洗旧的污垢,迎接新的一年。”

    大家齐声赞道“顾科长说得好,就用它清洗污垢,迎接新年。”

    大伙想着革委会那帮人终于倒下了,出了恶气,以后也不用那么战战兢兢了,心情大爽,干劲更足,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赵志军来查看工作进度,不由得大为佩服。

    他私底下对田三红说道“立春这孩子鼓动人方面天赋异禀,得亏你教育得好,没长歪,他要是当了造反派,那造成的危害就大了。”

    田三红道“这孩子从小就乖,都不用人管,我都没咋教育过。”

    赵志军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说:“嗯,很乖。”

    转眼间就到了元旦,顾立春给大家放了一天假。

    大伙商量着办个元旦晚会,很快又有人提出来,今年过年早,干脆元旦和春节联欢会一起办。五场干部一想觉得有道理,索性等等再办。

    1月初,顾立春去领工资。陈禹刚来,还没劳改好,暂时没有工资,陆静静把自己的工资分他一半。

    自从他们一家团聚后,陆静静和陈平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孟念群领到工资后,在农场买了一批旧棉衣棉裤,农场职工的生活条件相对宽裕,衣服穿了几年,没破没坏,但就是不想穿了,扔了不舍得,就有人悄悄卖掉换新的。顾立春当初刚进农场时也买过旧棉衣棉被,当然现在不用了。

    孟念群留下几件给父亲和自己穿,剩下的全部寄了出去。顾立春又赞助他一笔钱,让他多寄些吃的过去。

    顾立春最近收包裹收到手软,有叶北林寄来的龙江省的山货,海城的何文勇寄的零食特产书籍,市里的姑姑寄来的,还有当初来农场参观学习的人寄来的。

    顾立春收到东西,一一回信,并回寄了本地特产,礼尚往来嘛。

    在众人包裹中,竟然还有一个北河省的,东西很少,只有几包花生和干辣椒,是那位未曾谋面的二堂哥寄来的。

    顾立春望着这个寒酸的包裹发了一会儿呆儿,转头对孟念群说道“给他寄点过年的东西。棉衣棉裤吃的都寄,还有笔和本子。”

    顾立春又长高一截,去年的衣服有点小了,他留下几件给立冬立夏,也顺便给了陈禹两件,陈禹如获至宝,为了怕穿破,他让人帮忙提前补上补丁。

    陈禹在五场的日子十分滋润,特别是革委会被金发和王铁接手后,没人监管五场。五场的树林面积广阔,他又有一身打猎的本领,没事就领着吴胖赵高他们钻林子设陷阱,打野兔、捉野鸡、逮野鸭,孙厚玉和赵高偷偷地拿着猎物去县城卖,几个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不时地请大家打打牙祭,一帮人吃得红光满面,没少长膘。特别是陈禹变化最大,初来时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如今是面色红润,眼神明亮,个子也开始猛窜。陈禹是后来者居上,加入小团体最晚,地位上升得很快,起初还有人不满,随着他本领的展示,先是在猪食中发现钉子,接着是斗倒革委会,现在又带着大家致富,众人对他的不满渐渐没了。私下里还有人叫他陈哥。

    陈禹对此很满意,但仍不满足。是的,他非常地不满足,尤其是看到顾立春珠玉在前,他有一种莫名地紧迫感和自卑感。平常,他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剩余时间就努力学习,跟着爷爷奶奶和姑姑学,有时也跟着劳改队的其他人学习。他脑子聪明,学习能力强,进步极快。陈爷爷看到孙子这样,心里的那块巨石放下了一半,这个孩子在向阳生长,哪怕有天他们老俩口不在了,他应该也不会走上邪路。

    陈爷爷私下里叮咛陈禹“小顾同志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跟你奶奶没能力也没机会报答,只能靠你。你要好好学习,安静地蛰伏,等待时机。将来,但凡小顾和他家人有用得着你的地方,一定要竭尽所能。”

    陈禹理所当然地说道“爷爷,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做。”

    转眼间就到了1月10号,陈洁开始休年假,回家的事宜早提前准备好,她准备这天回京。

    炊事班的同志听说陈洁要回家探亲,都有些不舍。陈洁的身份在小团体的身份很特殊,起初大家以为她跟顾立春可能是一对,后来发现不是,然后又发现孟念群对她有意思,但鉴于他的身份问题,孟念群一直没挑破窗户纸,陈洁暂时没察觉,大家伙也不戳破。现在只把她当成哥们相处,大家嘻嘻哈哈地一起劳动一起做好吃的,每天傻开心。

    如今哥们要回老家,他们这些人怎么也得表示表示。

    孙厚玉送了她一只风干兔子,赵高送了一条熏肉,吴胖送了一大包零食,顾立春见大家都送了,他也送了陈洁两瓶本地的烧酒和他妈做的豆豉辣椒酱。孟念群最穷,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于是他就买了原材料自己动手做。什么炸红薯条、怪味豆、咸酥蚕豆、麻辣肉干、核桃酥、双糖花生、香酥炸脆角等等。东西好吃新奇还好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他这么一弄,不光陈洁震惊,大伙也震撼。

    陈洁看着面前堆成小山的礼物,笑着说道“你们送这么多礼物,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孙厚玉笑嘻嘻地说“你不用不好意思,反正我们正常也没少吃你做的饭。”

    吴胖说得很干脆“你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回来就多带点特产给我们。”

    大家无言以对,反正对这个二货早已习惯了。

    陈洁爽快地答应道“行,你们等着,我肯定得多点吃的。”

    陈洁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孙厚玉和吴胖送她去县城汽车站。

    陈洁走后,又有几个知青来请探亲假,顾立春也没为难,基本都准假。

    金发也问郭红梅要不要回去探亲,郭红梅摇头“回去干嘛连地方住都没有。不回。”

    她结婚,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她妈还旁敲侧击地问她有没有彩礼。郭红梅连信都没回。

    自从蹭吃了一次孟念群做的零食后,孙厚玉是念念不忘,他心思最活,于是他灵机一动,提前给孟念群送了一份年礼。

    孟念群收到礼物不好意思不回,也回送他一份自己做的零食;大家一看立即恍然大悟,纷纷跟进。

    年还没到,孟念群就收到了一大堆年礼。

    他挑出一些好的,专门留给顾立春,其余全部寄走。今年应该是孟家近几年过得最丰盛的一个年。

    眼看年关在即,白大姐等人跟顾立春商量杀猪分鱼的事。这个仍按往年的规矩办,出栏的猪一部分上交总场,一部分留下做为员工的年礼。剩多多分,剩少少分。

    今年的猪养得比去年还好还肥,大家早就期盼着这一天。

    分猪肉那天是全场都来看热闹,大人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剩的肉多,正式职工每人五斤,临时工3斤,科员每人8斤,科级干部每人10斤,场级干部15斤。顾立春分到15斤,赵志军10斤,再加上田三红的5斤,他们家一共分了30斤肉。

    孩子们激动得不行,立冬甚至还翻了两个跟头以示庆祝。

    分完肉,家家户户厨房里都飘着肉香,烹煮油炸样样来点,炖骨头、炸酥肉、炸肉丸。

    今年东西多,人多,准备的年货比去年还丰盛。

    分完猪肉不几天,又开始分鱼了。

    又肥又大的鱼,一网网地捞上来,大家排好队,几条几条地往家拎,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分鱼是按户分的,每家三条大鱼,小的继续扔水里养着。

    东西都分完了,邓场人还没回来。白大姐想了想,就替他先把东西领了,交给顾立春,让他家帮忙加工了。

    顾立春一问白大姐,才得知邓场的娘去大儿子那儿去了。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也不是,还有一条狗,这狗目前在邻居家养着。

    顾立春把15斤肉和三条大鱼拎回家,让他妈和二奶奶帮忙做了。

    1月18号这天,离开农场一个多月的邓场终于回来了。这次很难得的还回来了礼物。赵志军收到了两瓶酒,顾立春真的收到了一顶狗皮帽子。

    领导送的礼,就算不合适也得表示表示。

    于是第二天上班,顾立春就戴上了这顶帽子,因为天气不算太冷,顾立春就把帽耳一翻,随意又嚣张地支棱着。

    大家看着他直笑,这帽子他戴着不难看,毕竟人长得好看,戴什么都不难看,可就是看着就想笑。邓场看着也忍不住微微一笑。

    陈禹看到顾立春头上的那顶帽子,摇摇头“这帽子真不适合你,挑选帽子的人眼光不太好。我给你弄一顶兔毛的。”

    顾立春说道“不用了,冬天都过了一半了。”

    他说不用,陈禹却一口气送了三顶帽子,兔毛的,棉的,还有一顶军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