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2、第一百三十二章如鱼得水

作品:《在年代文里逆袭

    顾立春到达劳改队所在院子的时候, 场办的工作人员已经离开。不出预料,这批劳改犯也没几个身强力壮的人,老弱病居多。

    顾立春看了一圈, 不见陈禹一家人,问道“人都到齐了就这些”

    赵高他哥赵建立说“还有三个, 两老一少,一来就被抬进宿舍了。顾哥你说这帮人好意思吗病的弱的都往咱们这儿送。”

    顾立春满不在乎地说道“咱们五场职工思想红, 觉悟高, 为场里分忧解难。”

    赵建立苦笑道“对, 咱们觉悟高。”

    顾立春走进男宿舍, 一看陈禹正躺在床上,脸色比上次还难看, 气若游丝,陈爷爷在另一张床上躺着, 气色也极差。

    陈平和陆静静正守着陈禹, 两人眼圈发红,像是刚哭过。

    陆静静一看到顾立春, 就带着哭腔小声说“顾哥,小鱼他快断气了。”

    陈平拉了拉陆静静,示意她不要说话。陆静静赶紧闭嘴不言, 只是默默掉眼泪。

    顾立春叫过孟念群说道“你去给病人煮点易消化的稀粥。”

    孟念群跑着出去。

    过了十来分钟,他端着一碗红糖稀饭过来, 陈平接过碗, 感激地对两人说道“谢谢顾科长和小孟。”

    她轻轻地唤着陈禹的名字, 等到陈禹缓缓苏醒过来,拿起勺子一勺一勺地喂他喝稀饭。

    顾立春注意到陈禹比前几天又瘦了不少,一双眼睛显得更大, 下巴更尖,脸色白中带青。这家伙演得有些过火了吧,就不怕身体出问题

    见陈禹醒来了,顾立春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你叫陈禹是吧你这种身体状况暂时出不了工,好在现在农闲,我多给你几天假,你抓紧时间休整,休整之后,再给你安排工作。以后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陈禹忍着笑,故作恭敬地答道“好的,顾科长,等我的身体恢复了,我一定积极劳动,好好改造。”

    顾立春又去看看另外几个人,忧心忡忡地说道“这样的身体怎么出工小孟,我给你破个例,这几天你负责给这几个生病的做病号饭。所有人趁着农闲赶紧养好身体,过完年春播春耕谁也不准掉链子。”

    其他人是习以为常,新来的那些人听到他们既有假期还有病号饭,都是一脸诧异。

    顾立春也不理会他们,吩咐完就离开了。

    顾立春一离开,宿舍里的其他人都主动自觉地避开,把空间留给陈平陈禹一家人叙话。

    等到众人一离开,陈平再也按捺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道“爸,小禹,我天天盼着见到你们,可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你们。”

    陈爷爷也是老泪纵横,陆静静哭得更凶。

    陈禹先是帮姑姑擦眼泪,又帮爷爷擦,最后无奈劝道“行啦行啦,都别哭。咱们一家人好容易团聚了,都高兴点。”

    陈爷爷不放心老伴,想去女宿舍看看,又觉得不方便,就催陈平赶紧回去看看。

    陈平道“刚给妈吃了药,她睡着了。”

    陈奶奶自从陈禹被抓走后,病情又加重了,又一路被押送到农场,疲惫不堪,见到女儿和外孙女后,心情激动,又哭了一回,实在支持不住就睡了过去。

    孟念群得了顾立春的吩咐,每天用心地给这些生病的人准备病号饭,饭菜每天都有新花样,菜粥、瘦肉粥、鱼片粥、骨汤面,不光病人吃,其他人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陈禹本来就没病,只是饿的,再加上他年纪小恢复能力强,一吃饱饭就能恢复大半。

    因为陈平的关系,大家对陈禹一家十分照顾。同一宿舍的老袁、孟世京和林教授对陈爷爷也相当友好。

    罗老头以为陈禹一家是新来的,就很热情地给他们补课。以前大家彼此防备,话都不敢多说。自从来到五场后,环境宽松,管理人性化,那些爱揭发举报的积极分子也没了用武之地,大家的心境也跟着放松起来,时不时地聊个天打个趣。

    罗老头对陈爷爷说道“老陈,算你有福气,一来就分到五场,你要是去了其他分场,你这身体恐怕熬不住。”

    陈禹假装不知道,故意大声问“罗大爷,这五分场真的很好吗”

    老罗头一听这个问题,不禁有些生气“你这孩子,也就是看上去聪明。你来的这两天都没感觉到吗人家顾科长没让你们上工,还让小孟给你们准备病号饭,放到其他地方,谁管你死活只要有口气在就得干活。”

    陈禹还继续没眼色地提问“那个顾科长就那么好你们看上去都很敬重他”

    罗老头扯着嗓子继续给陈禹说顾立春的好“顾科长这人是没得说,聪明心善还稳当。听说他绰号叫顾小刀,谁惹了他,就刷刷地甩刀子。可我觉得他应该叫顾春风,驱散寒冷,让人如沐春风。”

    陈禹垂下眼眸认真地聆听着,嘴角扬着笑容,也不知道为什么,听别人夸顾立春,比夸他自己还高兴,反正就特别喜欢听。

    陈禹和罗老头,一个爱说一个爱听,两人很快成了忘年交。两人一个不停地提问,一个大声解答问题,倒成了宿舍里的一道景观。

    为什么陈禹不问其他人,专门问罗老头因为他发现宿舍里的其他人都很内敛,不像罗老头这么热情洋溢。其实罗老头不过是寂寞罢了,毕竟他耳朵不好使,跟他聊天费劲,时间一长,大家也不爱跟他聊,现在来了个陈禹,倒也挺好。

    大家彼此熟悉以后,陈禹也想跟孟安京套近乎,但孟安京对于陈禹的靠近十分警觉,话从来不多说,尤其是涉及到顾立春的事情,他更是十分谨慎。

    陈禹抚额叹息,估计是他总变着法儿地向罗老头套问顾立春的消息,引起了孟安京的警惕。

    他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待身体一恢复,他又开始跟孙厚玉和赵建立两人套近乎,两人都知道陈禹是顾立春的朋友,对他也格外照顾。

    再加上陈禹跟赵高吴胖等人早就认识,他很快就在五场混得如鱼得水。他又善于打探消息,没过几天,就把顾立春的消息搜集得七七八八,也对他的现状颇为了解。

    他的工作还没安排下来,可他已经开始在猪场和炊事班打杂。

    而且一来就立了一功。是他在猪食里发现了端倪,大家仔细一检查,不禁吓了一跳,原来有人把钉子放在猪食里,这要是不小心被猪们吞下去,麻烦就大了。

    这件事引起了众人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报到了顾立春那里。

    陈禹做为第一个发现此事的人,也被叫进去问话。

    陈禹一进来,就忍不住叹息一声“你在农场看似混得风生水起,可是背后却危机重重,偏偏身边又没几个脑子好使的帮手。”

    顾立春没有顺着他的话说,直接问道“你是怎么发现猪食有问题的有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陈禹摇头“我没发现可疑的人,小康小孙他们说你最近特别注意猪场的安全,我就帮着你检查检查。不过,我觉得你这样可不行,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顾立春道“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证据还不充分,我已经有安排了。”

    陈禹忙说“我当然相信你有安排,我有一个成熟的小建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顾立春“愿闻其详。”

    陈禹跟顾立春一一分析道“我虽然来五场时间不长,可是我已多方打听过了。对你的事情和现状已经有一个大致了解。我觉得,你手头的事情太多了,这样会把你累坏的。我建议你分一部分出来给我。像这种对付人的事,我比你擅长。”

    对于这个说法,顾立春是认同的。当时他接近陈禹,就是看中了对方是个反派的苗子。

    他仔细一想,陈禹有一点说得对,他手头的事情确实太多了。

    特别是邓场一走,五场的工作量也压在了他身上,农场里的,家里的,还有这一批对手的,千头万绪的,哪一个都不能出差错。如果能有个靠谱的人帮他分担一下倒也挺好。

    陈禹是他的盟友,有手段有脑子,完全可以胜任。

    顾立春一想明白,心里豁然开朗,便说道“你过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他说着就把搜集关于革委会那几人的资料拿给陈禹看。

    陈禹一边看,一边拿起笔做笔记“你这证据都搜集这么齐全了,还说不充分”

    顾立春道“确实还不充分,比如说那个李组长藏东西的地窖到现在还没找到。”

    陈禹说“你这个问题也不难,这样,你交给我试试。”

    两人迅速达成共识,顾立春摆摆手“行啦,谈话结束,你可以回去了。”

    陈禹磨蹭着,从兜里掏出一串钥匙,“这是你家的钥匙,我提前收拾好了,你家保持原样。”

    顾立春接过钥匙,随意往桌上一放。

    当天晚上,顾立春私下里把陈禹引见给金发王铁两人,让他们互相配合。金发和王铁不明白顾哥为什么那么看重陈禹,这家伙除了长得好看没啥特殊的地方,两人心里虽然不服,可是他们服顾立春,表面上也不敢说什么。

    陈禹问王铁“地窖的事进展到哪儿了”

    王铁耐着性子回答“我们锁定李组长藏东西的地方应该是在上河村,可是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就是找不到。”

    陈禹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样,金发你晚上去跟李组长打小报告,就说有人在那个村子附近挖出了一件古董,就问李组长要不要派人去盯着我一会儿给你找一件假东西当道具。李组长一听肯定会担心自己藏的东西暴露,他应该会抽时间去查看情况,咱们的人就藏在周围,这样,线索不就有了”

    王铁疑惑地问道“万一李组长不去查看呢”

    陈禹笃定地说道“他肯定会去查看,或早或晚而已。这个你不用担心。对了,你有办法把我弄出农场吗可以的话,我跟你们一起去蹲守。”

    金发和王铁当然有办法把陈禹弄出去。因为五场要挖水渠,准备从蓝河引水到农场,需要勘测线路,这是个极好的理由,再加上看守南门的是陆大爷,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干涉他们的行动。

    陈禹跟着金发和王铁两人带着干粮是昼伏夜出,隐藏在上河村附近守株待兔。

    这边,赵志军和田三红打好了出门的介绍信,换好粮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邀请邓场和陆大爷一起吃饭。

    邓场先到的,他穿着冬天里常穿的军大衣,背着手在猪场转悠,把一众职工吓得够呛。

    邓场来到炊事班的简易食堂后,不禁多看了两眼。房子确实简易,是用木头搭建的木屋,一共两大间,造型相当别致。房间宽敞明亮。外面一间是饭堂,屋子中央摆着五排桌椅,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吃饭。

    里面那间是厨房,中间用竹帘隔开,此时帘子被掀开,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摆设靠墙摆着两张长长的案板,墙上挂着各式厨具,地上砌着一溜锅灶,大中小灶每样几个。还有几只铁皮炉子,屋里热气腾腾,温暖如春。

    邓场问道“这房子什么时候盖的”

    顾立春答道“就最近,猪场的工人用建房的边角料盖的。”

    以前猪场是没有食堂的,只是因为养猪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锅灶煮猪食,院子里有几口大锅。顾立春来猪场后便跟吴胖赵高他们自己做饭,渐渐地,就有人跟风,也开始自己做饭,等到陈洁和孟念群等一帮厨艺好的加入后,就形成了一个炊事班,他们是义务劳动,没有额外工资,顶多大家补偿给他们一点粮食粮票之类的。

    自从他们来后,猪场的工人很少去食堂吃饭,直接把粮票交给陈洁和孟念群,一日三餐都在炊事班吃,谁想改善生活,就自己准备东西,让厨师帮忙做。

    起初炊事班一点也不规范,随着知青们的到来,来吃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厨房和饭堂明显不够用,大家就商量着一起搭建房子,这是职工自发筹建的小食堂,场里又不拨款,他们只能就地取材,借着基建科盖房的东风,去林场拉些木柴,敲敲打打的,盖起了两大间木屋。

    邓场正在问话,陆大爷和赵志军他们一起进来了,二奶奶也被赵志军用自行车推来了。四个孩子七个孩子。

    孩子们都有些怕邓场,躲得远远的。唯独小满不怕,她不但不怕,还搬个小板凳坐在附近认真地听他们谈话,不用说,她这是在向干部学习。

    他们要吃地锅鸡,吃饭地点直接安排到厨房。大家分成两桌,田三红带着孩子坐一桌,顾立春邓场陆大他们一桌。大冷天里,大家围着暖烘烘的锅灶一坐再舒服不过。

    陈洁和孟念群是主厨,孙厚玉是帮厨。

    田三红和二奶奶想去帮忙,被陈洁摁着坐下“今天我们四个是主厨,谁也不准抢。再说了,顾哥可是给足了粮票和报酬的。”

    二奶奶笑着答道“行,就听你们的安排。小陈,你瞧着可比以前精神多了。”

    陈洁大方地笑笑,跟她们闲叙几句转身又去忙碌。

    二奶奶瞧着陈洁的身影,这姑娘大方爽朗还勤快,十分招人喜欢。她再看一眼顾立春,不免有些遗憾,两人的年纪差距有点大,不过,倒也不是不行。二奶奶把想法按捺下去,打算以后再问。

    二奶奶正想着,一抬眼就看见了端菜的陈禹。顾家的大人和孩子早得了顾立春的嘱咐,他们看到陈禹,也没表现出特别熟悉的样子。

    陈禹经过他们身边时,只是礼貌地冲他们笑笑,便去灶上忙碌。

    邓场是第一次见到陈禹,只知道他是新来的,就随意打量了他一眼,也没有多问。

    陈禹一边干活,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谈话,听着听着他就咂摸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这个邓场很器重顾立春,非同一般的器重。他忍不住偷偷观察着邓场,尽管陈禹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被邓场察觉了,邓场眼风一扫,陈禹假装受到惊吓,赶紧低头乖巧安静地干活。

    过了一会儿,鸡肉炖熟了,锅盖一掀开,一股热腾腾的水蒸气弥漫开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鸡肉的香味。

    锅里的土豆蘑菇白菜粉条,充分吸收了鸡肉的香味,土豆软糯,蘑菇香嫩,粉条筋道爽滑。饼子是用另外的锅烙的,因为没浸上水蒸气,吃起来更酥香焦脆。

    这厢鸡肉吃得正过瘾,那边又端来了一大盘颜色好看,香味浓郁的烤鱼。孩子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烤鱼好香。”

    “要是天天吃就好了。”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来。

    邓场只觉得耳边嗡嗡的,他用余光一扫,三家七个孩子,明年就八个了。

    这么多好吃的,自然少不了酒,米酒白酒都有。顾立春只喝米酒,赵志军跟邓场开了一瓶竹叶青。

    邓场主动邀请“小顾,你也一起喝,我看看咱们三个谁先倒下。”

    顾立春“”这是什么爱好

    他敬谢不敏“我酒量不好,一喝就倒。你们喝吧。”

    赵志军在旁边替他说话“别让他喝了,影响长个。”

    邓场只得点头“行吧,他对长个挺执着。”

    邓场专心地跟赵志军拼酒,两人一喝酒,话明显地变多。

    赵志军看着一桌孩子,再瞅瞅田三红肚里的那个,志得意满地说道“老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也得抓紧些。”

    邓场低头抿了一口酒,听着耳边嗡嗡的吵闹声,说真的,他一点也不羡慕赵志军。也不对,还是有点羡慕的,毕竟家里有小顾那样的儿子,还是不对,他可不想有一个顾立春这样的儿子,反正情绪就很复杂。

    这次是赵志军和邓场的专场,两人都是空腹上阵,看情形是邓场明显更胜一筹。

    一瓶酒不足以让两人倒下,本来他们还要再开一瓶,酒被陆大爷收起来了。

    陆大爷一副嫌弃的语气“一看就不会喝,哪能这么牛饮不是浪费好酒吗喝酒就得小杯慢酌,细细品味。”

    顾立春觉得还是陆大爷最合他的脾气,两人一边闲聊一边看两人的笑话。

    邓场和赵志军都是半醉不醉,说话也比往常放开了许多。

    邓场瞪着赵志军说道“你帮我给志荣捎点东西,让他有空滚回来一趟,好几年没回来了。”赵志荣就是赵志军的弟弟,邓场的同学。

    赵志军说道“你的话我肯定带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顾立春趁着孟念群上菜时,对他说道“辛苦你们了,赶紧去吃饭吧。”

    孟念群笑道“放心,饿不着我们厨子的。”

    孟念群刚下去,陈禹又端了一盆甜汤上来,孩子们又是一阵欢呼。端上汤后,陈禹又特地给顾立春盛上一碗,小声说“你尝尝,这是我做的。”

    顾立春尝了一口,夸赞一句“挺好喝,你有潜力,好好学。”

    陈禹粲然一笑,他本想多在顾立春身边呆一会儿,无奈,桌上还有别人,特别是那个邓场,目光犀利,陈禹只好从容退下。

    吃完饭后,陆大爷推着自行车把二奶奶送回去,立夏和赵明光搀扶着赵志军,顾立春去送邓场。

    上次是两人都喝得半醉,管不住嘴才互扔刀片的,这次,顾立春是清醒的,这一路,两人倒是都和平。

    快到家里,邓场突然停下脚步,看着顾立春说道“今天新来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顾立春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说的是陈禹吗”

    邓场点头“对,就是他。我看他这个人有些邪性,你注意盯着他。”

    顾立春只好答应道“好,我会注意的。”

    邓场又补充一句“小心别被他拉拢腐蚀了。”

    顾立春忍不住说道“邓场,我紧跟你的脚步,革命意志坚强,无欲则刚,寻常人等腐蚀不了。”

    邓场幽幽说道“那可未必,连我都快被腐蚀了。”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顾立春原地发呆,邓大刀就是邓大刀,不砍人有愧于他的名号。

    邓场第二天跟赵志军和田三红一起出发去县里,顾立春本来还打算送点东西给他,一想到他的那番话,遂作罢,省得人家觉得自己被腐蚀了。不过,他没想到的,他不送不代表他妈不送。

    双方和火车分别时,田三红把吃食分出三分之一给邓场。

    邓场爽快地收下,客气地说道“小顾想得很周到,你养了个好儿子。”

    田三红又不好说,这是她自己送的,立春都没提这茬,她只能笑而不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