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5、第八十五章只要思想红,厨房也能出英雄

作品:《在年代文里逆袭

    这些大字报的题目和内容是五花八门, 每一张都有各自的特色。有下面生产队家属贴的,还有几张是知青贴的,知青贴的措辞比较文雅, 不像赵高的爸妈那么简单粗暴。

    顾立春在大字报的海洋中间找到了指责他的那三张, 它们被别的大字报团团包围着, 蜷缩在中间, 没有一点气势。

    看内容倒是清晰流畅, 也有自己的逻辑;但看字体, 却是歪歪扭扭的,有两张像是为了掩饰笔迹故意写成这样, 还有一张很像吴胖的字, 丑得和谐自然, 浑然天成。

    孙厚玉凑到顾立春面前, 悄声说道“顾哥, 你说这大字报是不是食堂的人贴的”

    顾立春的妈进了食堂工作,首先得罪的就是这些老员工。

    顾立春点头“有这个可能,你跟赵高最近多调查一下, 看看谁有这个嫌疑。”

    孙厚玉忙答应下来。

    顾立春继续盯着三张大字报思索, 一下子出了三张大字报,而且反应这么及时迅速,他觉得这其中肯定不只有食堂的工作人员。

    他想进食堂去看看他妈田三红,结果食堂后厨正忙, 顾立春索性也不去打扰了。

    他问了一下吴胖,吴胖说田三红的状态还好,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狠狠地打说闲话人的脸。

    顾立春昨天请了一天假,今天自然要去上班, 他叮嘱了吴胖和孙厚玉几句,便带着赵高和陈洁一起去场办。

    路上,陈洁忧心忡忡地说道“顾哥,这事要不要向领导汇报”

    顾立春道“我估计他们应该已经知道了。”

    赵高皱着两道粗眉,恨恨地说道“等我揪出写字报的人,狠狠地揍他一顿。这帮小人就知道躲在背后放冷箭。有本事署上真名或者当场来辩呀。”说到躲到背后,顾立春自然又想起了一个人,齐科。

    他们在去场办的路上碰到了吕进步,吕进步小跑几步追上顾立春,解释道“顾同志,这事可跟我没关系,那些大字报不是我写的。”他跟顾立春出了名的不对付,出了这事,大家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他。从昨天到今天,大伙看他的目光都怪怪的。

    顾立春微微一笑,说道“吕同志,你不必解释,我相信你,你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你要揭发我,也是当面揭发。”

    吕进步这才放下心来,说道“你说得对,有问题我会当面说。”

    顾立春突然停下来,望着吕进步,意味深长地说道“吕同志,我记得你说过,你在农场认识很多人是吧”

    吕进步一脸疑惑“你问这些干什么”

    顾立春道“其实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不去总场场办,非要留在我们五场抢我的位置”

    吕进步睁大眼睛“我抢你的位置”

    顾立春冷冷一笑,拂袖离去。

    吕进步心里不住地翻腾,所以说顾立春早就盯上了他供销科科长的位置也难怪,供销科是热门科室,比基建科农牧科的名头好听,以后也有机会出差去外地,年轻人当然喜欢这个职位。而顾立春又跟齐科又不和

    顾立春先回农牧科办公室,梁科员见到他就是一通安慰,顾立春本来无所谓,但表面上仍然做出一副伤心难过的样子。

    齐科温声安慰道“小顾,这种事很常见的,你也别太难过了。”

    顾立春到后勤科,照例又得到众人的安慰和鼓励。

    白大姐先表态“小顾,这件事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你放心,上级不找你谈话就罢了,要是找你谈话,我们会出来为你作证。这是为迎接五场新职工举办的欢迎仪式,以前各场都办过,只不过他们是在食堂举办,咱们换个地方怎么就不行了说什么腐蚀领导,那羊肉是我们大家伙一起凑肉票买的,我这儿可是记了帐的。最后是你妈工作的事,那是她凭能耐进的。”

    顾立春感激地道“谢谢白大姐,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安定多了。”

    白大姐拍拍他的肩膀,道“你以后经历得多了就知道了,这点事都不叫事。就当作是对你的一个考验。”

    顾立春在白大姐等人的鼓励下,恢复了精气神,他昂首挺胸走出后勤办公室,接下来要去党委办公室说明情况,汇报一下思想进度。

    朱书记正在看报纸,陈洁坐在窗边的办公桌上正低头写材料。

    顾立春冲两人点头致意,朱书记面色温和,指指椅子示意他坐。

    陈洁还过来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

    朱书记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开口了“小顾啊,今天早上,我大致看了一下那些大字报的内容。全都是主观臆测,不实指责,你不用放在心上。”

    顾立春道“书记你这话让我吃了定心丸。我刚才在路上一直在反思,我进农场以来,一直紧抓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心里时刻绷着一根弦,怎么还是有人批判我看来,我的觉悟还是不够高。我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

    朱书记对顾立春的态度十分满意“小顾,如今是个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时代,批判个谁都很正常,现在可比前几年好多了。你思想觉悟再高,也会有人理解不了。我们党委以后要继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你呢,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顾立春虚心接受,双方很愉快地结束了这场谈话。

    最后一站是邓场的办公室。

    顾立春一进去,邓场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

    顾立春担忧道“邓场,我妈的工作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你”

    邓场淡声说道“你妈是靠实力提升上去的,我本来打算让她先当一个月的临时工,适应一下再开新窗口。现在也不用试了,直接在食堂增加新窗口。每个打饭窗口挂个打分表,让职工给他们打分,这是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顺从民意。”

    顾立春“”邓场这一通操作,是把全食堂的员工都得罪了。

    邓场不是征求顾立春的意见,他是直接下了通知,明天就开始执行。

    顾立春对邓场的雷厉风行有了新的认识。

    邓场的这一则通知,在食堂的老员工中间炸了锅,大家议论纷纷。

    田三红和新来的两个员工也是一脸不知所措。新员工一个叫周玉,比田三红小两岁,是五场职工家属;另一个叫魏东,是看守东门的魏大爷的儿子,今年二十多岁,田三红和周玉叫他小魏。

    魏东和周玉一齐望向田三红“田姐,这事咋办你给拿个主意。”

    田三红也是一筹莫展“我也不知道咋办,让开咱就开吧,不就做饭吗就跟在家做饭一样。”

    魏东说道“田姐,这做饭不难,但是咱要胜出其他人就有些难。我看要不这样,我们下班一起去你家,让你家立春给我们出出主意。大家都说你家儿子主意最多。”

    周玉也赞同魏东的提议。

    田三红迟疑一下,道“也行,下班你们一起来我家,咱好好合计合计。”

    晚上下班后,三个人收拾好东西,便一起去了顾家。

    正好,吴胖、赵高、陈洁和田红军他们也都在,大家便坐在一起商量。

    吴胖一脸兴奋“田姨,这事你怕什么你的手艺那么好,闭着眼睛做都比他们做的好吃。”

    赵高也说“对,该害怕的是他们。一个个做得死难吃。”

    田三红道“那你们给出出主意,明天我们要做什么菜好。”

    顾立春问了一下食堂的情况,后厨的原料调料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个季节的蔬菜还是挺多样的,什么辣椒、茄子、丝瓜、苦瓜、豆角、黄瓜、卷心菜、空心菜都有。

    顾立春道“你们要做几道既适合大锅菜又能做好吃的菜,我推荐一个猪油渣炒卷心菜,上次我们猪场做的,大家挺喜欢。”

    田三红赶紧找来纸和笔,她也上过两年学,认的字不多,但也能写几笔。

    吴胖推荐一个干煸豆角,田三红做给他吃过,他是赞不绝口。

    陈洁喜欢番茄炒蛋和清炒丝瓜,赵高喜欢辣椒炒空心菜。

    田红军也贡献出一个让苦瓜不苦的小妙方。

    大家踊跃发言,献计献策,最后在外面玩的孩子们也涌进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立冬道“妈,我想吃肉。”

    陆明非道“姨,要不你们还烤肉。”

    陆明亮扫了众孩子一眼,摇摇头,无奈地说道“果然是什么都不懂,那是食堂哎,哪有肉”

    赵明光也跟着摇头“到底是年纪太小。”

    大家不说该接什么话好。

    小满斗志昂扬地道“妈,食堂没有肉没关系,咱家里有肉,咱自己带肉,为了打败他们,我献出自己那份肉。”

    顾立春笑着问道“这样也可以”

    周玉和魏东想了想说道“食堂规定不准把里面的东西往外拿,可也没说不让把自己的东西往里拿啊。”

    这规定都不用定,谁闲着没事拿自己家的东西补贴食堂

    小满这么一提议,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

    周玉说她可以从家里拿点猪油,魏东说他家有食堂后厨房没有的佐料调料,田三红这边能出的就更多了,什么豆豉辣椒酱都可以用上派场,吴胖也难得大方一回,主动提出从他们的自留地里拿出几筐蔬菜支援田三红。

    大家商量完毕,周玉和魏东也没回家,三个人一起进厨房,开始试做明天的菜。

    这下可好,吴胖赵高他们先过了嘴瘾。

    看着大家都吃得这么高兴,三人的信心倍增。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吴胖难得的积极,天一亮就去地里摘了两大筐新鲜蔬菜送到食堂。

    赵高和孙厚玉去河边捉了几条鱼,立冬立夏去捞虾,小满带着杨珠珠他们在池塘边弄了些田螺。

    周玉和魏东也各自从家里拿来一大筐东西。

    食堂里的其他职工一看,这三人竟然要作弊。可是再一看食堂规定,也没说不允许从家里拿东西。几个师傅一合计,他们也得跟上,于是一个个忍着肉痛也从家里拿些猪油和腊肉,据说有些人还挨了骂,说去食堂工作捞不着油水就算了,竟然还得往里头倒贴,这是什么道理

    激烈的竞争从早餐开始了,大家伙早就听说了食堂要搞新政,一大早就涌向食堂,连那些不爱吃食堂的人也来凑热闹。

    田三红他们新开的窗口在9号,最后一个。

    先来捧场的都是熟人,是猪场的职工和家属区的家属们。

    早餐有玉米饼子、素包子和粥,本来没什么惊喜的,因为食材单一,供厨师发挥的余地太小。

    可是,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不同。比如说,同样是素包子,但9号窗的吃起来就是好吃,皮薄馅香,一口气能干掉三个。不像别的窗口的包子,皮又厚又硬,吃了半个包子才咬到馅,馅还不好吃;同样都是玉米饼,可是9号窗的厨子烙的饼子两面焦黄,又酥又脆,连粗粮都吃出了香味,还有小米粥熬得稀稠适中,散出发一股小米的清香。

    人民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但是嘴巴一定是敏锐的。

    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很快,9号窗口前面就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队。

    其他窗口的师傅气得牙疼,他们就不信了,连个素包子和玉米饼也能做出花来。

    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人民群众是信了,9号窗口的早餐最先卖完。

    到了午饭时间,顾立春下班拿着饭盒进食堂的时候,发现他妈那个窗口已经排上长队了。

    这边饭桌上,吴胖和赵高他们已经打好了饭菜在等他。

    “顾哥,这边这边。”

    顾立春过去一看,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的,干煸豆角、辣椒炒空心菜、清炒苦瓜、红烧茄子、麻婆豆腐,还有几个荤菜,红辣椒炒田螺,猪油渣炒卷心菜,还有一盆奶白色的鱼汤,顾立春猜测是估计鱼不够,只能做汤。每一道菜,都颜色鲜亮好看,香味满满。

    大家开始吃饭,一边吃一边品评。

    “油渣炒包菜,这个是百吃不厌。”

    “苦瓜竟然不苦。”

    “麻婆豆腐好吃。”

    又是一传十,十传百,9号窗口靠人民群众的口碑宣传,队伍越来越长,一直排到食堂门口还拐了个弯。其他窗口的队伍就短多了。

    其中1号窗和2号窗的最惨,根本没人排队,打饭的师傅瞪着一双小眼睛,愤愤地瞅着这边排长队的职工。

    吴胖跟顾立春科普“顾哥,看见没有,1号窗的那个肥家伙,大家都叫他老肥,别看他吃得胖,做得饭可难吃了,不是咸就是淡;2号窗那个,脸肿得跟猪头似的,他姓朱,大家暗地里都叫他猪头。”

    两人正在说话,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人跑过来告诉顾立春,是五场的干部来了。

    五场的干部来打饭不稀奇,他们有时也吃食堂。但是大家一起来就稀奇了。

    顾立春站起身往外一看,就看见邓场朱书记还有白大姐、赵志军、吕进步他们正往这边走来。

    白大姐朗声说道“这是新开的窗口人这么多队伍都拐弯了。”

    吕进步道“难道都是熟人捧场”

    赵志军斜了吕进步一眼,回道“这么说,其他师傅的熟人更多,怎么不见人捧场”

    吕进步干笑两声不说话了。

    梁科员笑道“哎呀,本来还想尝尝鲜的,看样子是没戏了,这得排多久”

    顾立春起身招呼道“你们也来打饭,来来,坐我们这边。”

    孙厚玉和赵高对视一眼,他们果断撤离,把位置让给领导们,吴胖仍坐着不动,最后被赵高给拽走了。

    朱书记看了看吴胖他们,说道“这多不好,我们一来就把你们赶走。”

    陈洁笑着说道“没事,我们都吃过了,这些饭菜打给顾哥的,你们正好尝尝,也给田姨他们这批新员工提提意见。”

    陈洁悄声允诺大家,一会儿回猪场她做饭。

    大家一听,连忙表示他们来得早,已经吃饱了。

    顾立春见吴胖他们真走了,便回头招呼邓场等人坐下。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品尝饭菜,其他员工虽然没往上凑,但都拿眼睛瞟着他们这边,一个个竖起耳朵听着这边的动静。

    白大姐把桌上的菜尝了一遍,很快就选出了自己最爱的两道菜“爆炒田螺和麻婆豆腐,我爱吃辣的。”

    朱书记喜欢清淡些的,他喜欢苦瓜和鱼汤。

    赵志军喜欢重口的,辣的带肉的都喜欢。

    邓场,是什么都喜欢吃。

    饭菜好吃就罢了,连主食也这么好吃,又大又宣软的呛面馒头,一掰开,里面一层一层的,嚼起来带着麦香和丝丝甜味,杂粮馒头蒸得也好吃。

    吕进步跟着大家伙一起吃饭,他觉得有些食不甘味。顾立春家里是怎么回事他受欢迎就罢了,连他妈都那么受欢迎。

    至于齐科,他话不多,大家夸,他也跟着夸。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观察着各窗口的情况。

    9号窗这边出现了一点状况,原因是饭菜卖完了,但队伍还在排。后面没买到饭菜的职工就有些不满,问田三红他们为什么不多做些。

    魏东态度诚恳地解释道“对不起各位,我们是新来的,不清楚大家的饭量,下回一定多做。”

    有人也劝闹事的人道“是啊,人家新来第一天,哪里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排队,算了算了。”

    “对对,下回你早点来排队。”

    这场小小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邓场吃了个半饱,拿着饭盒去1号和2号窗晃了一下,各打了半拿饭菜。

    老肥和老朱一脸讨好地给邓场打了饭菜。

    邓场看看老肥,再看看老朱,问道“吃饭了吗”

    两人一脸懵,连忙摇头“没,都是职工吃完我们再吃。”

    邓场嗯了一声,接着说道“别吃自己做的饭了,去9号窗尝尝,学习一下。”

    老肥和老朱“”

    两人面面相觑,老脸通红。

    邓场端着饭菜转身离开了。

    他回到桌前,尝了一口菜,以前没觉出什么,现在觉得怎么那么难吃。

    邓场又不愿意浪费食物,正打算强行吃下,一转眼看到悠哉悠哉的顾立春,突然把饭盒推到他面前,“小顾,你尝尝这盒菜,你说说透过这种现象看到了什么本质。”

    顾立春“”我做错了什么,要这么惩罚我

    顾立春稍一思索,转头看看旁边的吕进步,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激动和喜悦,一把抢过饭盒“谢谢邓场对我的悉心栽培,连吃饭都不忘考校我。”

    吕进步心里犹如万马奔腾,他跟邓场才是同学好不好凭什么他对顾立春那么看重

    吕进步犹豫再三,终于放下了矜持和面子,他对顾立春说道“顾同志,今天是你妈第一天上班,你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她。”

    顾立春从善如流,一脸为难地看着邓场的饭盒“你说得有道理,可惜我只有一个胃。”

    吕进步自告奋勇道“我来替你总结学习。”他不由分说地把饭盒抢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顾立春继续吃饭,他要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妈的工作。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邓场喝了一口鱼汤,慢悠悠地问吕进步“小吕,你总结出什么了”

    吕进步咽下饭菜,真想说一句“这菜真难吃。”可他不能这么说,他憋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两个窗口的师傅需要学习。”

    邓场又望向顾立春,顾立春朗声说道“我总结出三个点一是人民内部也需要良性竞争;二是,只要思想红,厨房也能出英雄;三是职工面貌变不变,关键看领导的路线。”

    朱书记拍手叫好“小顾,你总结得好哇。特别后面两个,人只要思想红,没有什么干不成;思想路线的正确于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邓场“”

    吕进步默默地望着顾立春,为什么,他连饭都没吃,就能总结出个一二三来。

    9号窗户的职工思想红不红,大家不知道。可是他们做的饭菜爆火了。

    这几天大家讨论得最火的就是9号窗口的伙食。

    “9号窗的田师傅是顾立春他妈。”

    “怪不得,原来小顾的做饭本事是家传的。”

    “听说邓场就是吃了她做的饭,才让她进食堂的。”

    “那是人家有本事,反正我服。”

    “我不服都不行,我们全家都服。”

    “哎,你们打分了吗”

    “打了,听说老肥和老朱气坏了,人都瘦了几斤。”

    9号窗的三个人也是有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三人中田三红手艺最好,任主厨;魏东年轻有气力,负责搬重物,颠大勺,端大锅;周玉手艺也还行,干活麻利,负责协助田三红。三人配合默契,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晚上下班后,三人把东西收拾好,魏东跟着田三红一起来顾家,他歉意地道“田姐,小顾,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们。”

    原来,小魏到食堂工作,由于太过兴奋,就跟亲戚朋友分享,不料他那个堂弟魏南也想到食堂工作,却一直没成功,这次看到他去了,心里本来就难受。后来又听魏东无意中提到田三红,他一打听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魏东就罢了,他本来就是农场职工子弟,进去也理所当然。那个田三红她凭什么她进农场本来就不符合规矩,现在却来抢他的饭碗

    魏东说道“我听邻居们说,我堂弟魏南那天晚上跑出去,很晚才回家,第二天食堂门口就贴了大字报。”

    顾立春问道“你觉得以你表哥的能力能写出这样的大字报吗”

    魏东想了一会儿,摇头“他文化水平不高,我感觉应该有人指点。”

    顾立春笑笑“行,我知道了,谢谢你。”

    魏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怪我,太不稳重了,连累了田姐。”

    顾立春反过来安慰他“没事,不是魏南,也会是别人。好在你们三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魏东嘿嘿一笑,顾立春接着又问“魏南家跟齐科长家走得近吗”

    魏东先是一怔,接着突然想起了什么,忙说道“哦哦,他们两家关系不远不近,不过,两家隔得不远。”

    顾立春点头“好,我明白了。”

    送走魏东后,顾立春沿着家属区的林荫道一边散步一边沉思。看来,是时候对齐科出手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