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婚期已定磨刀霍霍

作品:《豫王府的小女官

    u  csstentu

    马车驶入了运河之畔的军营。

    赵臻戴上兜帽,  下了马车,与迎接的人会合,大步流星向前而去。

    宋甜混在随从中,  紧跟在后面。

    约莫一盏茶工夫后,赵臻等人进入一个训练场。

    训练场上摆着无数架烟火,  每架烟火后都站着一个士兵,而训练场另一端则竖着无数靶子。

    几个士兵簇拥着一个穿着甲胄的人迎上前迎接,齐齐向赵臻躬身行礼。

    宋甜立在赵臻后面,就着士兵手中火把的光,发现来迎接的那人长得与赵臻很像,  只是年龄要大一些,  肌肤更黑一些,身形更壮一些这位应该就是新任京畿大营指挥使沈博了,也就是先前假扮赵臻的人。

    赵臻与沈博低声说了几句话,  便随着沈博登上了观礼的高台。

    宋甜作为赵臻亲随,  自然也跟了上去。

    她立在高台上往东眺望,  东方一片灯火辉煌,如同天上宫阙,  应该就是上元节的京城了。

    没过多久,只听一声号令,几十架烟火被齐齐点燃,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火光闪耀光芒万丈。

    宋甜察觉到不对,悄悄往高台边看了看,  却发现在爆竹声烟火光中无数火光射向靶子,  鞭炮声与铁火枪射击声响成一片,烟火气息弥漫在整个演武场原来赵臻趁今晚元宵节灯会让士兵练习射击

    演习结束后,赵臻与沈博及几位亲信军官在大营里商谈,  宋甜静立一侧,负责沏茶。

    待沈博等人离去,赵臻伸了个懒腰,含笑看向宋甜“甜姐,累不累”

    宋甜摇了摇头“我不累。”

    她在圈椅上坐了下来,内心犹在震撼赵臻已经做好动手的准备了

    和前世不同,这一世他是真的要反抗了

    赵臻见宋甜不说话,有些担心,走过来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宋甜猛地站起,一把抱住了赵臻,双手揽紧赵臻的腰,脸埋在赵臻胸前“臻哥,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陪着你。”

    听了宋甜的话,赵臻胸臆之间春风激荡,鼻子酸酸的,他抬起手臂,拥紧宋甜,低声道“我今夜带你过来,就是想让你看看我在做什么,我,想让你有心理准备”

    他和宋甜是一体的,荣辱与共祸福同享,他不想瞒着宋甜,让她被蒙在鼓里,而是想让她自始至终参与在自己的大业中。

    宋甜深吸一口气“嗯。臻哥,我会一直陪着你。”

    赵臻心情激荡,松开宋甜,伸手抬起宋甜的下巴,吻住了她的唇

    上元节过后,宋志远携妻女回到京城柳条街家中,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常态宋志远每日去衙门应卯,宋甜照管生意,张兰溪管着中馈。

    转眼到了三月初一。

    这日傍晚,黄连戴着眼纱微服来到柳条街宋宅。

    送走黄连后,宋志远命人叫来宋甜,屏退侍候的人,轻轻道“甜姐儿,萧贵妃病重。”

    宋甜杏眼瞬间睁得圆溜溜“爹爹,她是真病还是假病”

    宋志远如今管着皇店,跟宫里那些人常打交道,算是看清了许多门道,笑了笑,道“真病还是假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借这个病做什么。”

    宋甜双手合十,在屋子里踱着步,大脑急速运转着。

    这一世的走势已经与前世不同,她得好好想想。

    片刻后,宋甜转身看向宋志远“爹爹,萧贵妃总不会是想表演临终托孤的把戏,借此逼永泰帝与大臣对峙,封韩王为太子吧”

    宋志远皱着眉头道“她病倒的消息还未放出,你先让人把消息传给豫王,让豫王早做打算。”

    宋甜点了点头,自去安排刀笔传话。

    刀笔离开之后,宋甜还有话要问她爹,便又去了外书房,却被宋梧拦在了外书房院子大门外。

    宋梧有些尴尬,结结巴巴道“大姑娘,贺娘子刚过来,正在与老爷说话”

    宋甜“”

    经过许多波折之后,她爹与贺兰芯一直来往着,也不知道谁是谁的外室,如今连她继母都懒得理会了。

    宋甜点了点头,道“那我先回去了,你得空跟我爹说一声。”

    如今正是三月,天气多变,前几日还阳光灿烂蔷薇盛开,转眼间就春雨绵绵,整整下了五六天,时至今日,晚上还是有些寒冷。

    宋甜裹紧身上的浅粉绣花披风,沿着蔷薇花小径向前走。

    紫荆走在前面打着灯笼,遇到好看的蔷薇花,还特地举高灯笼照给宋甜看“姑娘,你看着这片蔷薇花,是深红复瓣的,真好看”

    “姑娘,这里居然有雪白的蔷薇花,我还是第一次见呢,可惜是单瓣的。”

    主仆俩一路走走看看说说,惬意得很,原本两盏茶工夫的路程,被她俩整整走了半个时辰。

    待走到后园门外,紫荆远远便看见绣姐儿打着灯笼,与钱兴媳妇立在那里,似在张望,便道“姑娘,绣姐和她娘在大门口候着咱们,怕是有什么事情”

    宋甜也看到了,“嗯”了一声,脚下早加快了步伐。

    林七上次进京,与她爹和黄太尉敲定今年继续合伙做海上生意,如今钱兴作为宋家的伙计,已经跟随林七再次往海外去了,因此钱兴媳妇和绣姐儿娘俩还跟着宋甜住在园子里,专门负责应门。

    见紫荆打着灯笼引着宋甜过来,钱兴媳妇忙带着绣姐儿迎上来,褔了福,凑近宋甜低声道“大姑娘,王爷来了。”

    宋甜又惊又喜,忙加快步伐登上台阶,进了园门。

    小楼起居室内,赵臻正坐在榻上,面前小炕桌上摆着几样酒菜。

    金姥姥正眉开眼笑立在一边服侍,见宋甜进来,忙道“姑娘,您也饿了吧快洗洗手来用宵夜吧”

    宋甜一看便知道金姥姥给她准备了宵夜,见赵臻来了,爱屋及乌,先给赵臻摆上了。

    她笑眯眯答应了一声,在月仙服侍下脱去披风,又用香胰子洗了手,这才在赵臻对面坐了下来。

    金姥姥看看娇美可爱的宋甜,再看看清俊贵气的赵臻,只觉得他们如一对金童玉女一般,养眼得很,心满意足退了下去。

    待金姥姥退下,屋子里服侍的人也都退下,宋甜这才嘟着嘴道“姥姥老是觉得我太瘦,每晚都要给我做宵夜,说要把我养胖一些你看我脸都圆成什么样子了”

    赵臻细细打量宋甜,也觉得她胖了些,不过他喜欢宋甜胖一些,抱在怀里软软的,捏着也软软的,便道“你的脸圆圆的,多好看呀”

    他的下巴太尖,他不喜欢,就是喜欢宋甜大大眼睛圆圆脸。

    反正宋甜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他都喜欢;若是再胖一些,他就更喜欢了。

    宋甜“”

    她懒得搭理赵臻了,端起酒壶,斟了两盏酒,递了一盏给赵臻“喝酒”

    赵臻察觉到宋甜不开心了,端起酒盏尝了尝,决心再补救一下“甜姐儿,你胖一些气色更好,又白又嫩,白里透粉,多好看呀”

    宋甜瞟了他一眼,想到他不知道姑娘家在想什么,总比自己爹爹对女人心事了若指掌的强,便笑了起来,道“我让刀笔去报信,你见到他了么”

    赵臻摇了摇头。

    他这阵子很忙,今晚跟文阁老在龙泉茶楼秘密见面,谈完事情忽然很想宋甜,就微服悄悄过来了,根本就没有回王府。

    宋甜便把萧贵妃重病之事说了。

    赵臻其实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他端着酒盏,垂目思索着,浓长的睫毛垂了下来,被烛光镀上了一层金光,有一种神圣的美。

    宋甜凝视着赵臻,等待他思考,欣赏美少年。

    片刻之后,赵臻抬眼看向宋甜,微笑起来“贵妃不管真病还是假病,我都会让她真病。”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不管是永泰帝,还是萧贵妃,他都不会放过的。

    宋甜从来都很相信他,伸手握住他的手,眼睛亮晶晶“臻哥,我相信你。”

    饮罢两盏酒后,赵臻忽然开口道“甜姐儿,你我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就在下个月,四月初六。”

    如今赵室因病隐退,避居嵩山别业。

    永泰帝龙体虚弱,常年多病。

    东宫不可一日无主,永泰帝与内阁因太子人选问题,已经多次对峙,永泰帝甚至从二月开始罢朝到现在。

    除了赵室,永泰帝膝下只有韩王赵致和豫王赵臻两个皇子,永泰帝坚持立长,内阁坚持立贤,如今正相持不下。

    萧贵妃在这时“病倒”,怕是要逼永泰帝狠下心来,让赵臻早些大婚,然后前往桂州就藩,从此退出大安朝权力核心的争夺。

    宋甜原本正放松地坐在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朵蔷薇花,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怎么这么急”

    赵臻伸手握住她的手“这就是萧贵妃为何要病倒呀”

    若是先前,永泰帝还会考虑到内阁及群臣的立场,缓行他大婚就藩桂州之事。

    如今萧贵妃下午刚病倒,傍晚永泰帝就宣文阁老等入宫,驳回了钦天监呈上的吉日吉时十月十六,而是当场定下四月初六作为豫王婚期。

    文阁老等人以日期过于仓促为由再三进谏,可是永泰帝拂袖而去,径直下旨让礼部开始准备大婚之事。

    从宫里出来,文阁老当即命人传话,与赵臻秘密见面,就是为了商谈如何应对此事。

    要与赵臻成婚了,宋甜心情却有些沉重赵臻的大婚,意味着他要离开京城,前往桂州,远离大安的权力中枢这让她如何开心得起来

    赵臻却笑了,他紧紧握着宋甜的手,凤眼似有星光闪烁“早些成婚也好,你我能日夜相守相伴。”

    宋甜却知他志向高远,眼睛湿润了,道“事到如今,你有什么打算”

    此时韩王府内院上房内点着赤金枝型灯,满室通明,如同白昼。

    韩王妃穿着宽松的锦袍,扶着腰在明间内踱着步“不知贵妃娘娘如今到底怎样了”

    她又问道“王爷还没回来么”

    她的亲信严女官静立一侧,闻言道“王妃,王爷还没回来,也没派人回来传话。”

    韩王妃回到锦榻上坐下,依旧有些焦虑。

    这时候张嬷嬷走了进来,跟在后面的小丫鬟手里提着食盒。

    张嬷嬷先褔了福,笑吟吟道“王妃,您如今有了身孕,可得勤补着些,不为您自己考虑,也得为腹中的小公子考虑呀小马氏给您炖的补汤,您尝尝怎么样”

    如今她那儿媳妇马氏的妹子小马氏来到韩王府,专门在内院上房负责王妃的小灶。

    小马氏果真厨艺高妙,得了王妃和王爷不少赏银,她这引荐人也算面上有光。

    韩王妃接过张嬷嬷奉上的汤盏尝了尝,不知不觉吃完了一盏,便道“这汤不错,你去吩咐小马氏,让她再炖一盅,预备着给王爷做宵夜。”

    她很喜欢小马氏炖的汤,鲜美清淡,甚是滋补,不像一般厨子炖的汤那样油腻腻的。

    如今朝中气氛越来越凝重,韩王忙碌得很,有时回到王府已是半夜时分,须得好好补补。

    ”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网网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