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好生意(三)
作品:《我在古代开书铺(穿书)》 但傅相也就想想。
他虽财大气粗,却没行过欺男霸女之事。
毁人祖业,那日后真和养娈宠没区别了。
傅相没这个爱好。
他不仅不能做,还得支持苏遥事业。
比如,多写两本书,给苏遥卖。
念及此处,傅鸽子居然有点烦躁那还不如把铺子直接买了。省得日后还要写文。
苏遥于迷糊之间瞧见他,心底一个激灵,便醒神了。
起身笑笑“傅先生怎么来了”
苏遥站起立在光下,傅陵才瞧见,他嘴角处沾上了一小滴红澄澄的酱汁。
午后客人少,竟无人瞧见,也无人提醒。
方才他一侧脸埋在阴影中,傅陵也没看见。
苏老板一直温文尔雅、端正随和的大方模样,倒难得,如此孩子气。
傅陵心底作笑,面上只淡淡道“别动。”
苏遥微微一愣,突然念起上次烧得满心糊涂之时,也听到傅陵如此说。
他下意识没动,见傅陵靠近些,才笑笑“傅先生怎”
话还没说完,傅陵便抬手扶住他下颌,低声道“说了别动。”
苏遥不由住口,却见傅陵拿出块帕子来,轻轻于他面颊一侧抹了下。
一点酱汁。
苏遥一怔。
回过神来,腾一下便脸红了,慌忙后退半步,尴尬半晌,才能张口“多多谢傅先生,我”
道个谢更尴尬了。
傅陵却只不咸不淡地点个头。
苏遥整个人都烧得慌,心下扑通扑通乱跳,匆匆道“傅先生稍坐,我去洗个脸。”
逃也似的跑去了后院。
傅陵双指并拢,揉捏一下,又负到身后。
方才不经意擦过苏遥唇角。
软软的。
傅相独自在外头坐了一会儿,日头好,心情也大好。
外头来了几个客人吵闹,他也没计较。
可吵闹声越来越大,他也坐不住了,回头看去,阶下竟排起好长的队。
傅陵蹙眉。
众人与他面面相觑。
队前头一人小声议论“苏老板新招的伙计”
另一人接口反驳“你见过这等气派的伙计吗”
先前那人道“那怎么坐柜台边上苏老板又不在。”
后面一人迟疑道“苏老板的夫君但没听说成亲了啊。”
有人猜测“许是未婚夫婿。没过礼呢。”
“你别说,还真挺配的。”另一人偷偷瞧傅陵一眼。
傅陵听见了。
听得还美滋滋的。
傅相再次感慨自个儿真大度,也不计较他们吵闹了,出声道“诸位来做什么”
几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拱手道“咱们来买书。听说鹤台先生的江湖一叶刀苏老板处还有,特地来等着。”
说着又顿了下“不知苏老板现在何处”
傅陵挑挑眉“在后院呢。”
这稀松平常的语气。
方才那几人又交换个眼神果真不是一般客人。
傅陵瞧见,心内又畅快几分。
后面数人交头议论几句,先前那人再度开口“这位公子,咱们也等好一会儿了,苏老板暂且不在,您能帮忙卖吗这大下午,也挺热的。”
傅陵顿了下“不成。这书铺的账本是他作主,我可摸不得。”
这语气,听得前排数位已婚人士都露出心知肚明的微笑。
前头那人笑得最大声,正要再开口,苏遥出来了。
傅陵回头瞧一眼,还换了件衣裳。
苏遥方才慌慌张张地跑回后院,打盆水洗脸,却咣当打翻了铜盆,泼了一身水。
他手忙脚乱地收拾好,又重新挑了身衣裳,才跑出来。
原本是件薄薄的玉色长袍,如今换作淡青灰的绸衫。
绸衫好,绸衫厚实。
苏遥瞧见这么些人,也是吃惊“怎么这许多人”
前头那人又解释一遭,笑道“您来了,就快卖吧。您不来,旁人都不敢碰账本呢。”
他意有所指,苏遥自然听不出来。
他才是苏氏书铺的掌柜,旁人当然不该碰账本。
他坐下,又想起傅鸽子,含歉笑笑“傅先生您看,来这一趟,都没”
傅陵这一趟来得那叫一个心情好,只摇摇折扇“无妨,苏老板生意兴隆。你忙,我也没什么事,只是来随便看看。”
说罢也便走了。
苏遥怔了下原是没事。
没事在家写两个字多好
苏遥瞧着长长的队伍发愁。
傅鸽子真是不知道他的字有多值钱。
苏遥又卖了一遭,这次是真把余下的书卖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二十本,苏遥按住不肯卖了“各位见谅,你们再买,我这儿都没得看了。”
前面之人好说歹说,苏遥又让五本出去,余下的,皆摆在架子上。
立刻有人进店,一人一本地捧着看。
苏遥数着进项,心满意足。
有钱使人快乐。
这一下午,不断有人进来询问,都是些眼生面孔。
铺子里十五本一直被人霸着,来得晚的读不上,便与他抱怨“我先前只在汇文堂与金玉坊,都不知道您这儿还有个书铺。那俩铺子人也忒多,我排一上午也没排着,下午一出门,听说您这儿还有,我赶紧就来了。”
又一拍大腿“嗐,还是来晚了。”
傅鸽子的上一本书,总是拖稿。自苏遥穿来,一共签过三次契书,每次都不按时交。
苏遥当时病着,一直是齐伯往来。
齐伯照顾他辛苦,分不出许多心思照管生意。况与傅鸽子往来,吃闭门羹的时候也极多。
因而苏遥也不知,旁的书铺是何时拿到书稿,何时成书,何时售卖。
总之都是比他这儿早。
这次罕见的,是他先去催着傅鸽子要得书稿。傅鸽子既按时交上,各家互相传个话,理应一同开售。
许多客人,还是借这个机会,和上次周三先生的精刻本,才得知有苏氏书铺。
苏遥只得与他笑笑“刻印要时间,下一批成书,怎么也得十来日后了。您明儿早些来我这里看吧。”
那人叹口气“行吧。”又道“下批成书若是有,您可得挂个牌子。”
苏遥笑笑点头。
下一批自然不可能做多了。
话本戏文真还就讲究一个新鲜,过了这个村,鹤台先生这书讲的什么,也就流传开了。
想买书之人就不会那么多了。
苏遥只定了极少的数目,备在库房就行了。
如此整整忙活一天,苏遥再去做晚饭。
春日便是各种新鲜菜蔬,苏遥早晨在送菜的王伯处瞧见了河虾,又要了一把小韭菜和香椿。
韭菜炒河虾,香椿芽炒鸡蛋,苏遥又擀了面,切成细面丝。
上回病中成安买来的小咸菜倒好,还剩一些,配上肉丝,做榨菜肉丝面。
他先前问过成安,成安只道“是黄家食肆买的。”
苏遥奇怪“那怎么就卖半坛”
成安愁眉苦脸“就这两个半坛的咸菜,还是我跟老板娘哭来的呢。我说我家公子身子不好,如何虚弱吃不下饭,老板娘本想自个儿留着吃的,也就给可怜我了。”
苏遥笑笑,又道“确实好吃,怪道人舍不得卖。你怎么知道有这家咸菜的”
成安笑笑“傅公子爱吃的,我就想着,公子兴许也喜欢。”
嗯,也确实像是傅鸽子看得上眼的吃食。
咸香爽脆。
苏遥难得地多吃了半碗面。
齐伯笑得开怀“公子今儿胃口倒好。”
成安暗自笑道,苏老板还真和主子一个口儿。
这般又忙过两三日,苏遥闭了两日店。
到青石书院小考的日子了,苏遥得给阿言创造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
平日书铺都还挺清静,近几日买家多,白日略乱了些。
齐伯自阿言房中出来,与苏遥悄声笑笑“还在温书。”
苏遥瞧着烛火惶惶“明日小试还要早起,齐伯让他早些睡吧。”
“他要再看一遍劝学,说明日定要考的。我劝过了,一会儿就睡。”
苏遥还要说,只见房间内烛火一暗。
小孩儿睡下了。
阿言真让人省心。
苏遥是个没经历过中考高考的人。他在国外读高中大学,因为祖父住在国外休养。
祖父的故土情节很重,琴棋书画都会一点,也自幼教苏遥国学。
虽然后来大学也没念完,祖父也不是祖父了。
苏遥几乎没体会过传统教育下的考试,却于这一夜提前体会到考生家长的紧张心态。
原主入青石书院时,书院尚无规整的小试这一说,不过与陆山长问答几句,也并无多少记忆留下。
苏遥实在是一点经验也没有,临考之前,自觉比阿言还紧张。
翌日天刚蒙蒙亮,他便睁眼了,匆忙收拾一番,又去给阿言装东西。
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装
笔墨纸砚全不能带,只要送个人去就行了。
苏遥是给阿言装了一盒吃食。
青石书院入院小试一考一整天,午饭也是的。
但苏遥生怕他吃不好,自个儿又给备一份。
一个小食盒,一层码香糯糯的白米饭,另一层放了三样小菜。
苏遥既怕他吃不饱,又怕吃坏肚子,不敢放凉菜,不敢放油物,又怕绿叶菜放太久不好吃了,最后挑挑拣拣,选了土豆炖牛腩。
配了卤海带结和清炒花菜。
土豆炖牛腩炖了整整一夜,海带结也刚从卤锅捞出;花菜现做的,葱姜蒜花椒下锅,快手小炒。
有荤有素,软嫩好消化,不塞牙不沾牙,下午面试对着先生,也不会张口失仪。
这年头食盒保温效果都不好,苏遥仔细裹上几层绒布,带好梳洗好的阿言,前去书院了。
只是到了青石书院,苏遥才发觉全场几十个家长,就他给孩子带的是吃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