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孙家回京
作品:《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旗人一般居住在祖籍关外或者北京城,无故不得离京。
所以孙家人要限期内回京城居住。
但孙家在京城啥也没有。
言娘和林老爷讨论过关于孙家回京的事儿。
第二天,言娘来到娘家。
言娘一早就让人来传信儿了。
所以孙家人都在家。
大家到堂屋坐好,询问娘家接下来的安排。
孙爹和大伯做主把店铺都转让给言娘。
孙家要回京了,肇庆府离北京城太远。
而且这边的生意,原本就是靠林老爷和言娘做起来的。
自己家要走了,以后也出不上力,虽然不舍,但该放弃就得放弃。
言娘顾念亲人情分,不会怎么说,咱们家也得明理。
言娘也知道娘家人以后无故出不了京,就很爽快的同意了。
自己刚得了一大笔赏赐,买的起娘家那五成股份。
商铺是租的,果干厂的土地是言娘出钱买的,所以言娘直接爽快的给了老爹10000两银票。
自己的银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有钱任性
这是昨晚言娘和林如海说,把自己的1000两金子换成银票给娘家人防身。
林老爷直接让她从账房支取就行。
言娘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吗
当然不是。
这银票是拿自己还没捂热的金子换的。
孙爹一看好家伙,太多了,昨天大家讨论的,觉得一半就够了。
要还给言娘。
言娘不同意,让他收下来。
这孙氏铺子,尤其是干果铺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很快就会挣回来。
言娘决定回去后,把铺子改名为“孙福记”。
前世好多零食店都是x福记,东西畅销,传承也久。
自己要沾沾这类名字的光。
孙家这两年的收入也买了不少田地。
中国人对土地爱的深沉啊。
孙家人舍不得卖,就托付给言娘了。
言娘拍着胸口同意了。
林老爷在这儿当官,方便管理,林家每年都有往京城送礼,但时候顺便给娘家送租子,顺道的事儿。
就是以后林老爷调走了,不说和官府置换的两个庄子,林家在这儿也购置了庄子土地呀。
林家的庄子肯定不会卖的,要给孩子们攒着呢。
自己家可是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以后女儿嫁人,儿子分家都是要给产业的。
言娘这后世来的人,都有这种思想。
可想而知,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会看的更重。
所以,每个朝代后期,土地兼并,官逼民反,就很顺理成章了。
说完产业,开始说怎么回去。
虽然现在天气正热着,但肇庆距京城遥远,还有时间限制。
这个时节坐海船不安全,担心遇到飓风,所以孙家还是决定陆路到扬州,然后经京杭大运河上京。
这路上就得两个多月。
孙家要早些出发。
回京后,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要买房子落脚,房子得收拾吧。
还得找找新的营生,不能坐吃山空啊。
一大家子人呢。
说到回去,言娘的六个兄弟,四个在扬州为等着考秀才。
哦,他们还不知道,妹妹已经以一己之力把老孙家拉拔到士族了,还在苦心巴肺的等考中秀才呢。
两个弟弟县试、府试都过了。
虽然名次不拔尖,中不溜的。
“现在都是童生了。”孙爹和孙大伯都很满意,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能一下子通过县试、府试。那很不错了。
因路途遥远,现在扬州闭门苦读,等就等来年二月的院试。
为此,两个月前,言娘又从林如海那儿搜刮了不少科举书籍,让人送过去。
“给扬州去信了吗也不知道弟弟们现在怎么样。”言娘问道。
大家一时面面相觑,昨日大家太激动了,忘记这回事儿了。
“你家姑爷说,弟弟们明年的院试,得回京城到顺天府参加了。”言娘把有些滑下去的三娃往上抱了抱,说道。
终于能把林如海光明正大的称呼为孙家姑爷了。
姑爷,就是闺女的女婿。
孙家是林家正经亲戚了。
“等会儿就让老四给他们写信,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到时候路过扬州,就顺路接上他们。”孙大伯说到。
“好的,大伯。”言娘四哥答应到。
“不用担心二哥,林老爷已经和钦差大人们说明原因,并让捎信给孙家所在的汉军旗佐领了。等二哥回来,我让他立即回京。旗人不能经商,他以后也不能出海了。”
孙爹和大伯点点头。
二嫂也感激的看了言娘一眼。
她一直为自己男人悬着心呢。
现在只有四哥一个人在父母身前,其余的都是老弱妇孺。
也不对,言娘扫了一眼客厅,不知不觉间,侄子们都长成壮小伙了,一个个插葱样站在那儿,挺有压迫感的。
大的都该说亲了。
这几年,几个嫂子又给自己添了几个侄子,注意,新增加的人口都是侄子。
老孙家真是人丁兴旺啊,不愧于阳盛阴衰。言娘感叹。
想到两个侄女,旗人还得参加选秀呢。
这等会儿再说。
言娘接着说回京的事儿,“林家往京城送中秋节礼的队伍会提前出发,和咱家人一起。到时候路上慢点儿,正好照应一下。”
“会不会耽误林家送礼”孙爹担心的问道。
“没事儿。他们今年比往年提早出发,即使路上耽误些也不碍事儿。大不了等到了扬州城,让他们先走。到时候有大哥他们五兄弟,还有这么多高高大大的侄子们,谁还敢不长眼”
说着,大家都笑了。
孙家是北方人,男人们体格高大。
所以当年在张家村,虽然是外来户,也好说媳妇儿。
“咱们再从镖局聘请一队镖头。”
看到孙爹想反对,言娘直接说到“有备无患。咱们老孙家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呢,那可不比几两银子贵”
孙爹无奈的摇头笑了。
闺女越来越贵气,也变得强势。
她为孙家好的心思是不变得。
“到京后,先去林府老宅居住。”赏赐的伯爵府还没有收拾,不知道什么样子呢。林府老宅一直有留守人员维持。
“这不好吧”孙大伯是老旧思想,觉得哪有娘家人到女婿家住的,尤其是孙家一大家子人。
“怎么不好”言娘有些高傲的强势说道“孙家现在是林家正经的亲戚。不用担心林如海,昨天我和他商量过了。再说,京城林府又没有其他主人。买房子得有个过程,你们要是住客栈,客栈又不方便,到时候人生地不熟的,急匆匆的买了房子,到以后发现不和心意就晚了。住到林府,不着急,慢慢挑合心意的房子。到时候让林府的管事儿带着你们去挑,他们对京城熟。我让你们姑爷给他写信交代。”
亲女婿家,为什不能住
孙母、孙伯母率先点头了。
女人都比较感性,女儿都说了,亲姑爷啊。
“接下来就是侄子侄女们的婚事儿。侄子们是男人,没什么好说的,爹娘哥嫂们看中就好。不过,侄子们最好能有功名后再说媳妇儿,肯定会娶到更好的。”大人们点点头。
一群大侄子们羞红了脸。
“哥哥脸红了”小侄子们还不懂娶媳妇儿,看到哥哥们脸红还拍拍手笑话。
大人们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言娘看看大娃、二娃,大娃说,“姑妈,我会考过举人再说媳妇儿的。”
“我也是,姑妈。”二娃虽然有些腼腆,仍不甘落后说道。
自己的这两个双胞胎儿子,已经是少年了。
穿着书生们的长衫,挺拔的小白杨似的。
“好啊,姑、我支持你们。好饭不怕晚。”言娘摸摸大娃的头,又摸了摸二娃的脸,“到时候姑妈给你们准备厚厚的彩礼,让大娃、二娃,还有我们三娃娶上好媳妇儿。”
两个大的害羞的眼神儿往别处瞟,他们已经知道媳妇儿是什么了。
唯有三娃,还没心没肺的答应“好。”
言娘不禁低头亲了亲他的头顶。
虽然礼法如此,但言娘不喜欢在自己亲生儿子面前称呼自己为姑母。
自己不能陪着这三个儿子身边,只能通过书信,还有自己挣的财物弥补。
也算是遗憾之一吧。
言娘已经准备把自己这几年挣的一万多银子,拿出去一万,让林家下人捎给京城林府管事。
让他在北京东城购买三座三进的,距离不远的宅子,放到三兄弟名下。
如果有剩下的,就买铺子。
现在出租也好,自住也好,将来三兄弟娶妻总有地方了。
这个时代人的寿命短,而且有各种天灾人祸,言娘不确定自己能活多久,总要提前给三兄弟做好打算。
至于阿寿他们,自有亲爹准备。
而且自己也不会一直帮扶着大娃三兄弟,等他们成亲了,就是大人了。自己就要放手了。
以后该帮忙就帮忙,不能再事事安排好了。
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还要给下面的孩子攒家底儿。
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内城不是一般人能住进去的。
以后大娃三兄弟想在那儿居住,就要靠自己为官做宰的本事了。
外城的西面是官员居住区,不好下手。
孙家可能会在东区或者西区附近买房。
不过旗人有专门的居住区,到时候孙家到京后佐领会安排的。
“咱们家现在是旗人,将来侄女们要参加选秀,知道吗”昨天大家光顾着激动,没想到这一点儿。
他们亲娘原本一直担心闺女不裹脚,将来不好嫁人。
现在成了旗人家的姑娘,就不用担心了。
一直在为这高兴,也没想到闺女要选秀。
大家一时面面相觑。
“不用担心。咱们普通人家,被选中的几率很小。但该学的也得学,到时候出嫁也不用担心了。我身边的嬷嬷是皇家赐下的,不能给侄女们。”
“不过,姑姑会让管事儿从京里找个宫里退下的嬷嬷,教导你们,你们要好好学,知道吗”言娘面向侄女们说到。
“谢谢姑姑。”两个侄女也知道好歹,感激的点头。
“娘,伯母,嫂子,你们也跟着学学,他们旗人和咱们汉人的规矩不同。以后弟弟们和侄子们当官了,你们也要出去社交,也用的上的。”言娘扫了大家一眼。
“听言娘的。”孙母率先应和。
“至于回京后的营生,就这一万两,买过宅子之后,还够买几个铺子。虽然说旗人不能经商,但现在孙家用的起下人,下人签死契,放到下人名下,也没有啥大的区别。在肇庆府能做的生意,到京城也能做。孙家有我这位郡主格格做靠山,有林伯爵府做靠山,只要不胡乱惹事儿,就不怕事儿。叫家里人多看看大清律,啥能做啥不能做,不要被人忽悠了。”
“孙家回去后,我会吩咐皇帝赏赐我的两个庄子的庄头,送粮食蔬菜到家里去。京城附近的庄子可不好买。你们姑爷会吩咐京城林府的管事儿,留意犯事儿发卖家产的,到时候给咱家留两个小庄子。几十亩大小的,大的怕守不住。毕竟不是说,在京城,天上砸下一块砖,就会砸这几个贵人嘛”
自从言娘再次怀孕,林如海就让京城的管事儿留意京城附近的庄子。
现在被封了伯爵,言娘还有郡主封号,那就能买的更多的土地。
自己可是有好几个儿子闺女的人啊。
真是幸福的烦恼
“我会让家人绷紧皮的,京城都是贵人。看着是一个普通人,谁知道他身后有什么贵人呢。”孙大伯郑重的说到。
“听到了没别飘到天上了,京城贵人多的是,可不是肇庆府能比的。”孙爹直接对着众人喝斥道。
“是。”大家一凛,这几年因为是林大人身边唯一姨娘的娘家,确是被捧的有些飘了。
到京城后,那可是皇公贵族遍地,可不能这样了。
要是惹到贵人,就是自家有郡主娘娘,也天高皇帝远。
也许会有人说言娘是扶弟魔之类的女人,但不管是从原主记忆里,还是言娘过来后,孙家人对言娘都很好。
以前嫁小张秀才是原主自愿的,言娘过来后,要和离归家,孙家人也支持,并愿意养着三个孩子,甚至还打算尽最大努力给三娃看病。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自己的亲人生活的好不是应该的吗
既没有触动夫家林家的利益,用自己的私房钱给孩子老人保障不行吗
和前夫生的孩子都不是自己的孩子吗
因为不能一直陪着孩子,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亏欠吗
记得网友有一句话,希望这个社会“在我之上,众生平等;在我之下,阶级森严。”
自有社会存在,就没有众生平等。
而大清,确是阶级森严,平头老百姓得夹着尾巴小心翼翼的生活。
自己要给娘家人倚靠,难道不应该吗
难道要娘家人仰望自己的生活才好吗
自己可没有丧心病狂到把村里的狗都弄到警局当警犬
送走了娘家人,言娘的心情有些低落。
林老爷示意儿子多陪陪言娘。
阿寿很听话,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就要带着言娘去花园里玩滑梯。
言娘也想着自己好久没玩滑梯了,到了滑梯那儿,言娘一马当先的就爬上去了。
阿寿放慢脚步,也没给她抢。
“啊,好烫。”一坐下去就感到很烫屁股,言娘赶紧蹲起啦,双手抓紧扶手,像鸭子一样顺着螺旋样滑道往下走。
言娘也知道滑梯再太阳下晒了一上午,会烫。但记忆中那是塑料滑梯。
这纯手工的木制滑梯也会这么烫,言娘下意识忘记了。
而原本跟着言娘爬上了滑梯的阿寿,听到言娘的话后,赶紧又转身下去了。
等言娘下来,他已经稳稳当当的站在地上,笑嘻嘻的看着言娘了。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言娘怀疑阿寿坑他,他可是经常来滑梯这儿玩耍,应该知道滑梯很烫。
但没确是证据。
“我喜欢娘活力十足,跟我生气的样子。”阿寿说完就跑了。
好,证据确凿了
言娘提起裙子开始追儿子。
就手痒,想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