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休养生息2
作品:《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言娘出月子了,恶露也排净了,可是做以前看到过的产后恢复运动。
像凯格尔运动,提肛运动中断排尿法等等。
在现代那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什么乱七八糟的知识都会或主动、或被动的接收到,女人谁不喜欢自己紧呢。
每天吃的多,还要多散步,要是一年后吃成大胖子被林老爷退货的怎么办
银子可是被自己花了。
等周大夫过来把脉调方的时候,询问大夫自己能不能用艾叶花椒生姜煮水泡脚,能不能做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穴等等。
言娘自己出钱买了两头带崽的母羊,每天自己带着老人孩子喝羊奶补钙。
不过纯羊奶就是膻气啊,言娘当天就让大哥从药铺买杏仁回来,明天煮羊奶的时候就放进去。
自己用剩余的羊奶洗手洗脸洗脖子,擦身子,惹得孙母心疼东西。
言娘只说了一句话,孙母就对她浪费羊奶的事儿视而不见了。
那句话是女人谁会拒绝变得更美、更白呢
言娘见家里生意收入稳定,以后会越来越好,大侄子都11岁了,建议大伯、老爹把前面5个侄子送学堂去。
两人没做犹豫就同意了,让老大明天就打听镇上的学堂情况。
张家村还有附近几个村的学堂虽然便宜,但只上半天课,镇上是一整天。
既然去学堂,就要有个上学的样子,不能学半天玩半天。
孙大哥几兄弟答应了。
老五、老六相互看了一眼,小心的提到“我们也想上学堂。”
大家惊诧的看着他们,老五15岁,农村这个年纪该说亲了。
老六也12岁了,半大小子过几年都是个壮劳力了。
“孩子想上进是好事儿。当年教他们认字的时候,两小子就聪明。”大伯说到。
“那就去吧。”孙老爹同意,家里现在有进项,也供得起。“不过,你们哥俩去上学,分成也得变了。”
“是。”
“该变该变。”两小小兄弟高兴的语无伦次。
“那以后你俩和侄子们放学回来帮忙,那两成就和侄子们平分吧。你们俩大了,自己的收入自己存着买学习用的东西。老大,孩子们的收入你们帮忙收着,他们还太小。”
“是,爹。”几个大儿子答应道。
倒是侄子们心情和坐过山车一样,最后银钱还是到了爹娘手里,就像新年的红包一样一去不复返。
言娘看到侄子们的脸色变幻觉得很有趣。
年龄大的侄子上学堂了,言娘空时间多,也不出去。
言娘知道自己现在是人家的预订妾室,就不出去抛头露面以减少麻烦,毕竟自己对着镜子都觉得自己越来越美了。
就把下面小的组织起来教导,上午三字经下午算数。
每天讲完侄孙就会讲个小故事,勾着小侄子们学习。
谁记得牢就奖励他好吃的。
有一天大侄子惊讶的发现,自己算术还没有比自己小几岁的弟弟学的好,于是请教姑姑。
言娘让几个小的教大侄子背诵乘法歌诀。
大人们围在周围默默的看着,也不出声。
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让几个小的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原来好好学不仅能听小故事,有好吃的,还能教育大哥哥。
嫂子们有时候上山捡野菜,言娘也想去。
以前看的里有在山上发现宝藏的,有采到人参的,还有发现修仙洞府的。
这些山上有没有言娘不知道,但言娘知道山上有蛇。
所以,即使蠢蠢欲动,还是不敢去。
三娃四个月大才会抬头,比健康的娃稍晚。翻身更是拖到第5个月。
言娘很担心,大夫安慰她说三娃的情况一次比一次好,会慢慢赶上正常娃的发育。
言娘在三娃醒着的时候,会和他聊天。
言娘虽然听不懂婴儿语,但和三娃说话,三娃也会吱呀的应和。
以前看的研究说和孩子互动,刺激小孩脑部发育,长大后脑部越发达。
言娘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
于是大娃、二娃常和三娃说话,给三娃背自己学的新知识,说今天干了什么事。
大伯伯娘也会在三娃醒的时候陪娃娃,给娃娃读三字经,读后还认真的讲解。
三娃是个被爱包围的孩子,将来一定要好好的。
夏天要来了,碧玉凉粉的售量更可观了,到大家手里的银钱也更多了。
大家虽然累,但心里高兴。
言娘见兄弟们每天挑着东西大老远的做生意太累人,建议家里买骡车。
还能送送侄子们上学。
有了骡子,买个磨盘,把桑叶切碎用,让骡子拉磨盘磨碎桑叶,会省不少力气。
大家都知道这样省力气,就是前段时间家里一下子出了7个人的学费,大家不舍得罢了。
最后,还是老人们心疼孩子,拍板让置办骡车。
言娘会在夏天的晚上,带着侄子们捉知了的幼虫煎着吃,好香。
言娘见小侄们都没有胖的,回想上辈子小朋友们吃的各种零食。
给侄子们用鸡蛋牛奶蒸滑嫩的鸡蛋羹,甜甜的,没有孩子不喜欢。
孙母虽然唠叨废鸡蛋,自家鸡蛋不够,却及时的去邻居家买。
现实版的嘴硬身正直。
言娘觉得家里做的肉不好吃,想到周黑鸭,久久鸭脖,烤猪蹄,道口烧鸡,流口水,好想念。
但是自己不会做,只会吃。
不过炖肉的时候加些大料总不会错。
言娘让跟着大夫去取药的大伯,从药铺购买些丁香,花椒,八角,小茴香,香叶等,炖肉的时候放进去。
虽然达不到上辈子的没味儿,还能勉强接受吧,言娘委屈脸。
这么多小孩,玩老鹰抓小鸡很是痛快。
虽然不能上网冲浪,但言娘觉得每天很充实,很快乐。
言娘之前让大哥到书店买过一本中药书,想着以后要去当小妾了,宫廷剧中各种下药层出不穷,自己虽然不懂下药,但临时抱佛脚,看看能不能知道药性从而预防。
反正最后预防没学到,倒是知道蝉蜕是一种中药材能挣钱。
等大夫来的时候问收不收蝉蜕,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带小侄子们捡蝉蜕挣零花钱。
6个月了,自己眼巴巴盼来两个月,三娃两颗门牙才露尖尖角,喜欢啃东西,还有流口水。要知道当年自家小侄子4个月都冒牙了。
大夫说三娃可以添加辅食了,言娘又买了一头新产仔的母羊,给三娃羊奶喝。
等他慢慢习惯了,就停了母乳。
江淮这地区水系丰富,水产品也便宜常见。
这天,蒸螃蟹吃。
言娘眼巴巴的看着,不能吃。
螃蟹是寒性的,怕自己吃了没事儿,吃奶的三娃会拉肚子。
言娘默默算什么时候满半年,三娃不在吃奶。
现在不能吃螃蟹,那就蒸熟剃螃蟹肉和油熬制密封保存,等自己能吃的时候配面吃也不错。
林府老爷半年药吃完,周大夫已经下结论不用吃药了。
于是林老爷又当新郎,纳了两个新姨娘。
这两个妾室被林嬷嬷考察半年之久,还是林家世仆家的姑娘。
言娘要是知道,会感叹劲敌啊。
可惜言娘不知道,还在琢磨怎么保存螃蟹肉,以便自己以后吃的着。
秋天了,山楂熟了,农村没什么零嘴儿,小孩子都去摘。
言娘看到小侄子们被酸的流口水,还抱着山楂啃。
就指挥孩子们洗干净山楂,去籽。用竹签穿起来。烧锅,自己用糖和水熬制糖浆,然后把山楂串再糖浆里滚一遍,酸里带着甜的糖葫芦就好了。
大人们回来,发现原来糖葫芦是这么做的,咱们家也能卖嘛,于是孙家有多一种挣钱法子,言娘有多一份收入。
大量采收野山楂,到周围村子里收购山楂,留着冬天做糖葫芦卖,反正放的住。
现在赶着桑椹叶子碧绿,还是多做凉粉卖,到冬天可是没有桑叶了,而且冬天也不适合凉丝丝的凉粉。
言娘还建议糖葫芦可以橘子苹果等,裹了糖都是糖葫芦。
还试着做山楂糕,太废糖了,成本太高,不好卖,只能做着自家吃。
烤红薯炒板栗和冬天很配哦。
言娘冬天不爱出去,扬州这地界冬天湿冷,还是呆在热乎乎的房间里,闻着香喷喷的烤红薯味儿,逗孩子多好玩儿啊。
三娃已经8个月大了,会模糊不清的吐几个字眼。上个月学会坐了,不过还坐不久。现在正在教他滚动。大娃二娃在旁边给他做示范,大人们乐呵呵的看他们兄弟教学。
大夫不愧是专研儿科的,开的药熬出来虽然有一股药味儿,但尝着甜甜的,三娃也给面子愿意喝。
然原本担心孩子不喝,让准备一个人抱娃固定四肢,一个人撬开嘴,一个人喂药的言娘有些失落。
大哥他们还是早出晚归的挣钱。
冬天太冷穿的厚不好走。
孙家经过商量,又买了一辆骡车以方便做生意。
冬天热乎的豌豆黄很有市场。
不过,春天时候还是低估了豌豆黄的受欢迎程度,快春节了,也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大家的都乐意这时候花点儿小钱满足馋嘴的孩子们。
然而,豌豆快没了。
周围村子里的豌豆早在秋天的时候就收购过了。
大家有些情绪低落,能挣的钱挣不到很难受。
觉得明年把一半地种成豌豆
剩下的土地种的粮食不够吃就买着吃。
言娘见家里有黄豆,就把在现代看抖音学的,白醋加食言自制卤水点豆腐的法子大致说了一下,让家里人自己摸索具体方法。
黄豆多啊,也好收购,够大家卖到明年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